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校德育生态性功能注重"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强调受教育者生态伦理、生态人格、生态智慧和生态保护能力的培养。它是一种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其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它是高校德育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构建高校德育的生态性功能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指导,从理论教育、环境熏陶和实践养成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始终是学校的一个根本问题。青少年一直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争夺的主要对象,核心问题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无产阶级接班人,还是资产阶级接班人。这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在极少数学生的心目中,资本主义香,同他们谈点马列主义往往遭到嘲笑;在个别学生中缺乏远大的理想,缺乏共产主义道德,以"自我"为中心,拜金主义严重,自私自利膨胀;一些人甚至赞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腐朽的意识形态及生活方式。党的教育方针告诉我们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青年学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原则问题上丝毫不能含糊,丝毫不能动摇,丝毫不能退让。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不大提"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了,但实际不为政治服务的教育是根本不存在的。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最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体现了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在由过去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方向转变,教师的日常教育工作也特别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工作中,有效的结合了人文关怀,凸现出了对每一个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4.
结合农科高校的特点探讨了高校的办学理念及其实现的途径。农科高校应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根本使命,基本功能应是教学、科学研究、服务"三农"和引领农村社会。在教育实践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满足学生需求;要充分发挥基本功能,在学生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适应"三农"发展需要;要坚持科学的发展策略,准确定位,凝练特色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根本价值的坚持和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的自由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大大激发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才能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河南发展的第一资源。河南省人口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源的关键在于树立人才资源"四个第一"理念,以人为本、加大人才资源开发与教育投入力度,注重人才机制与激励政策不断创新。建议重点确定"四大方略",优化河南"两大环境",全方位、多层次促进人口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法律素质的重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德育观,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整个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德育工作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位,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内容和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目标,突出强调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要素支持,其中人才是根本,科技是关键,文化是动力,机制是保障。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农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要切实肩负起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9.
廉洁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切实保证,对促进全社会的反腐败具有深远的影响.高校要积极运用哲学思维,创新思路方法,把知行合一作为目标追求,提倡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引导学生成为廉洁思想的守护者和践行者;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原则,坚持主体性、贴近性、个性化、民主化、生活化,把尊重人、关心人、教育人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科学筹划、整体考量,扎实推进廉洁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潜移默化地培养具有廉洁品质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0.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论,它不仅是社会发展的理论,更是人的发展的理论。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人的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的关键在教育。  相似文献   

11.
以行业英语为媒介,在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施项目教学法,旨在通过行业英语课程使学生不仅学会在职场环境中进行交际,而且培养他们合作学习能力,促进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发展,使他们具备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招生宣传工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生源的数量和质量,是一项需要全盘统筹、系统设计的工作。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生源情况调查为例,分析北京高职院校当前招生工作生源情况、招收方式和面临的困境,通过数据解析,积极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和“双证书制”培养模式。以此同时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区域性特色不明显、人文关怀不够、教学改革与建设不力、模式难以适应生源不一的要求、质量评价方式有待完善等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将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发展社区学院,综合化树丛型课程体系的改革,同时朝着多元目标引导型、弹性学制型、过程探索型、双元主体型等新模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以服务园艺产业为宗旨,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园艺人才和科技为农服务为目的。通过对江苏省园艺产业发展现状和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扬州职业大学园艺技术专业学生认知实践的探索和实践,旨在为高职园艺技术专业改革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关系到林业高职教育是否能服务于现代林业建设、培养适需对路高质量人才的大问题。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工学结合已逐渐成为职业教育的典型人才模式。因此,从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整体化的职业分析、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项目课程设计、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建设、双重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系统阐述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职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育,也是文化教育.跨文化理解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高职英语教学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开展跨文化理解教育是跨文化交流的内在要求,也是基于应试教育下学生跨文化意识缺乏的现实和国际交流项目驱动之间张力的驱动.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开展跨文化理解教育宜采取观念策略、开发策略、实施策略和互动策略等策略.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职园林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园林树木课程组充分利用校园和避暑山庄园林树木资源,通过园林专业学生扮演"植物导游"角色,中文导游专业学生扮演"游客"角色,由专业教师和抽选的学生代表担任评委,创新开展"树木之旅"———园林树木导游教学改革活动,探索了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行动导向教学形式,对高职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体育考试与评价具有信息反馈的功能,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但现行的体育课考试与评价局限于生物体育观,缺乏对学生体育行为、态度等方面的关注,过分强调统一的评价标准,忽视了大学生身心素质及能力水平发展的过程,局限于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教考合一,体育理论在评价中得不到重视和确立。我们提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发展为目标,加强和改进理论教学与考试,引进个体参照标准或相对标准和进步幅度,形成动态评价,加强对学生体育行为的评价,并拓展到课外,建立"教考离合"评价形式,注意学生自我以及同学间评价等新的考试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农林院校的农林专业,它将成为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论述大学生解放思想,适应大众化教育发展的需要,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从优化课程设置、渗透数学文化、创新课堂教学三个方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