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明确从矮火绒草根内分离获得的内生细菌对致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矮火绒草内生细菌,以对峙培养法和打孔法分别测试细菌菌株和发酵液滤液对晚疫病菌丝生长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作用,并对优势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在分离的54株细菌中,有20株细菌对晚疫病病菌具明显拮抗作用,有6株抑菌率达80%以上.其中,KBL17和KBL8菌株对致病疫霉的抑菌率较高,分别为95.47%、88.37%;发酵滤液以KBL17和KBL6的抑菌率较高,分别为92.58%、83.21%,KBL17的孢子囊抑制率最高,为96.03%;盆栽试验中,细菌菌株发酵滤液处理能够导致晚疫病病情指数下降,其中KBL17菌株防效最好,达到76.04%,低于化学药剂嘧菌酯的防效(82.57%).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化学杀菌剂(70.27%)相比,KBL17菌株对晚疫病的平均防效达到67.45%.经鉴定KBL17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该菌株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中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5种杀菌剂对玫瑰白粉病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玫瑰白粉病均有较好防效,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和5000倍液防效分别为89.19%和88.51%。45%硫磺悬浮剂300倍液、40%福星乳油1000倍液、12.5%腈菌唑水剂3000倍液和20%三唑酮苯水乳油1200倍液对玫瑰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80.28%、87.64%、88.47%、79.41%,各药剂之间的防效均无显著性差异,可作为防治玫瑰白粉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3.
李敬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9):169-171
通过对10%精喹禾灵乳油防除大豆田禾本科杂草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精喹禾灵乳油Ⅰ、Ⅱ、Ⅲ各处理对大豆田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仍然较高,对禾本科杂草马唐的株防效分别为74.85%、94.85%、98.52%,鲜重防效分别为71.29%、95.19%、99.11%;对禾本科杂草狗尾草的株防效分别为71.5%、94.7%、98.9%,鲜重防效分别为69.61%、96.1%、99.13%;对禾本科杂草稗草的株防效分别为61.4%、90.39%、95.73%,鲜重防效分别为63.26%、92.9%、97.11%;对总草的株防效分别为71.81%、94.09%、98.17%,鲜重防效分别为69.7%、95.09%、98.83%.  相似文献   

4.
新型种衣剂对棉花苗期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不同种衣剂及用药量对棉苗根病和棉蚜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B(11)处理防效最佳,相对保苗效果达96.7%,相对防蚜效果87.5%,显著优于现有的大田生产对照,并可明显促进棉苗的生长发育。由于B(11)的两个药种比之间防效差异不明显,因此,建议在生产推广中采用B(11)(0.6%)的用药量。  相似文献   

5.
从苹果树皮中分离出1株对苹果腐烂病病菌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B5014。该菌株对腐烂病病菌的抑菌率达55.59%,显著高于其他菌株;通过对菌株B5014发酵滤液进行不同浓度稀释后发现,随着浓度的不断降低,菌株B5014发酵滤液对腐烂病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不断下降;田间试验表明,在接种时间较短(10 d)时,B5014细菌悬浮液原液处理可以与生产中常规使用的80%代森锰锌800倍液防效基本持平,但到接种20 d时,防效低于常规化学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棘孢木霉菌株PZ6对香蕉植株促生效应、抗氧化酶活性及枯萎病菌室内防效的影响,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控及PZ6菌株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清水为对照(CK),分别设PZ6孢子液与枯萎病菌菌液(FOC4)5个不同组合处理:(1)PZ6;(2)PZ6+FOC4;(3)PZ6(3 d)+FOC4;(4)FOC4(3 d)+PZ6;(5)FOC4,采用盆栽伤根淋灌法,于6~7叶期对香蕉苗根际进行接种处理;不同时期调查不同处理香蕉苗植株性状,测定香蕉苗根系活力及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通过解剖球茎考察病情指数,评价PZ6对枯萎病的室内防效。【结果】与其他处理相比,单施PZ6菌液处理可极显著提高香蕉苗新增株高和根系活力(P0.01,下同),两者分别为6.33 cm和487.43μg TTF/g·h;与FOC4处理相比,配施PZ6菌液的FOC4菌液处理也可极显著提高香蕉苗根系活力。接种FOC4菌液50 d后,不同处理香蕉苗球茎枯萎病发病指数和防治效果均以PZ6(3 d)+FOC4处理表现最佳,其病情指数为37.50,防治效果为48.28%,其次为PZ6+FOC4处理,而FOC4(3 d)+PZ6处理表现较差。处理45 d后,除PZ6处理与CK间的叶片P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外,不同处理的香蕉苗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均与CK间呈极显著差异;除CK外,不同处理间不同酶活性呈一定的变化规律。叶片SOD活性与根系活力表现相似,均以PZ6处理最高(423.71 U/g FW·h),其次为PZ6(3 d)+FOC4、PZ6+FOC4、FOC4(3 d)+PZ6和FOC4处理;叶片POD活性表现相反,以FOC4处理最高(355.07 U/g·min),比对照极显著增加82.33 U/g·min,以处理PZ6最低(273.84 U/g·min)。【结论】棘孢木霉PZ6菌株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香蕉苗对枯萎病菌的防御能力,提前施用PZ6菌株可有效阻止病原菌FOC4侵入香蕉苗,延缓植株发病。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离体测定方法,测试枯草芽孢杆菌OKB105菌株在不同培养基(Landy、LB、λ肉汤、TY、超级肉汤、胰化蛋白胨肉汤、TYGPN、A、M63、M9)的发酵滤液中对植物寄生线虫[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2龄幼虫、程氏伞滑刃线虫(Bursaphelenchus chengi)、豆伞滑刃线虫(B.doui)、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的生物活性,以期获得具有较高防效的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OKB105菌株的培养滤液分别处理植物寄生线虫6 h后,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防效较佳的发酵培养基是TYGPN、LB、LANDY、TY、胰化蛋白胨肉汤、超级肉汤等6个培养基;对豆伞滑刃线虫防效较佳的是TYGPN和TY等2个培养基;对豆伞滑刃线虫、拟松材线虫防效最佳的是TYGPN培养基;OKB105菌株TYGPN培养基发酵上清液对4种标靶线虫都具有较强的拮抗性。  相似文献   

8.
4种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5%敌力脱乳油、25%顷止乳油、25%富力库水乳剂和43%大生富悬浮剂4种药剂进行香蕉叶斑病[Cercospora musae Zimm、Cordana musae (Zimm) Hoehn、Helminthosporium torulosum (Syd.)Ashby]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敌力脱乳油、25%顷止乳油和25%富力库水乳剂3种新型药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效均较传统药剂43%大生富悬浮剂的防效高,持效期也较长:3种新型药剂中,25%敌力脱乳油的防效和持效性均表现最好,最高防效达84.80%,药后21d防效仍达77.57%;4种药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施药间隔期,25%敌力脱乳油为20-25d,25%顷止乳油为12~15d,25%富力库水乳剂为15-20d,43%大生富悬浮剂为7~10d。  相似文献   

9.
以香蕉炭疽病拮抗菌C71菌株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对峙培养筛选,获得106株拮抗活性增强的菌株;通过遗传稳定性测试、培养滤液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对香蕉采后炭疽病的防效测定,获得了4株比出发菌株C71拮抗性能、防病能力、稳定性更好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从海南土壤中分离获得的6株链霉菌(Streptomycessp.)LA5、BM9、BM10、BM11、BM19和BW的抑真菌活性及其发酵液对采后香蕉果实炭疽病的防效。香蕉果实接种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musae(BerkeleyetCurtis)vonArx]0h(指接种后立即浸果处理)和24h后,用6菌株的无菌发酵液浸果。结果表明,这6株放线菌活菌及其无菌发酵液对香蕉炭疽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接种0h后蘸果处理中,LA5菌株的防效最好,达80.0%,与50%多菌灵800倍液的防效相当;接种24h后蘸果处理中以BW菌株防效最好,达75.0%,显著高于50%多菌灵500倍液的防效(64.6%)。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对贫困生帮助很大,同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贫困生认定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采取各种相关配套措施,以推动和保障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3.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4.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等株行距的宽窄行混合和等穴距错位插秧的混合稀植栽培形式 ,研究了边行效应在混合稀植栽培中的作用、混合稀植栽培的产量表现、组成行的产量、边行效应值及增产机理。该栽培技术体系综合了目前普通等株行距稀植和超稀植栽培的优点 ,通过边行效应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施用SODm增效剂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设置不同SODm增效剂施肥量梯度,研究SODm增效剂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SODm增效剂分别较普通肥处理和复混肥处理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6.8%和5.04%。施用SODm增效剂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抽穗前后干物质生产,以及抽穗后物质转运效率,相对于普通肥处理增产8.4%。  相似文献   

18.
姬松茸碳源利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麦秸培养基,系统研究了姬松茸在生长期间对碳源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姬松茸降解的有机物质绝大部分被菌体的呼吸过程消耗掉,绝对生物学效率较低;在菌丝生长阶段,木质素的降解速率大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这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十分有利;非木质纤维素组分在菌丝生长阶段被主要利用,而木质纤维素则是子实体生长阶段的主要碳源。且就整个栽培过程而言,姬松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79.86%的碳源来自木质纤维素。  相似文献   

19.
利用已构建的过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GEF7基因植株,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对比分析,对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的幼苗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幼苗的根长比野生型对照明显增加;其子叶形态、数目和幼苗形态等方面均有异常表型,表明GEF7基因的功能与根的发育有关,并参与调控植物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设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古代创造了麦草覆盖生产韭 黄及泥碗护苗等传统设施农业技术,至今仍然受到农民欢迎,在 甘肃省中部应用面积约5万多hm2。建国后,甘肃设施农业获得 了新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进应用北京改良式 温室阶段,时间在20世纪50-60年代;第二个阶段为塑料拱棚 与地膜覆盖栽培阶段,时间在20世纪70-80年代:第三阶段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