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稀长大”栽培新技术,就是通过稀播及化学调节,培育长秧龄、多蘖壮秧,促进群体大穗的一套全新的优质、高产、稳产、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其技术原理是:依据水稻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大幅度降低秧田播种量和化学药剂调节,抑制秧苗顶端生长优势,促进低节位分蘖的发生和生长,增大秧蘖弹性,适当延长秧龄,使秧苗移栽后10—20天进入幼穗分化,使秧田分蘖增大增多,减少移栽导致的死蘖空位,发挥低位分蘖易成大穗的优势;又因基肥与返青促蘖肥的施用,既促进本田分蘖,  相似文献   

2.
长秧龄大苗栽培技术在绿色食品水稻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秧龄大苗栽培技术是通过稀播培育健壮多蘖的长秧龄大苗,应用在绿色食品水稻生产上,其增产效果显著,在稀植时以低位分蘖的大穗优势而获得高产,在密植时以增加有效穗而获高产。在稀植时群体发展平稳能减轻纹枯病危害,更能体现绿色食品水稻健身栽培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水稻大养稀栽培的根系生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通过调查水稻根数、根长和根重等,分析得出大养稀栽培或大穗型品种的根系生长明显优于普通栽培或小穗多蘖型品种。无论是每穴的根系生长或是黄熟期保持的根系量,均表现出大养稀栽培或大穗型品种的上层根系发达和水稻生育中后期的根系量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实现水稻产量的栽培方式通常主要有主攻群体分蘖取胜的“栽密长密”模式和主攻个体大穗取胜的“栽稀长密”模式。正如俗话所说,“种不下十斗打不下十担”、“稠的好看稀的吃饭”、“稀三担稠六箩敲敲打打一样多”,表明主攻单位面积成穗数或穗粒数,都能获得高产。我们大胆设计出新的育秧模式,即模板打洞,快速育秧,结合格点划行,单株稀插,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并早期为培育大穗创造了条件。此模式以任何水稻品种(品系或播种材料)的种子,采取精准单粒稀播,优化单株秧苗生长发育条件,加快了秧苗生育进程的早育带蘖秧技术,为秧田期保穗打下基础,在栽培前期创造、了增加穗粒的条件,成功探索出水稻“保穗增粒”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5.
水稻定距、精量稀播、培育带蘖壮秧,提高秧苗素质,增强抗逆能力,超稀植栽培,改善稻株群体结构,提高分蘖成穗率、结实率,进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以杂交中稻冈优22、D优95为材料,研究了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机理及本田最栽植密度.结果为:秧苗素质优良、单株带蘖10个以上的超多蘖壮秧实行超稀栽培,单株分蘖多而全田茎蘖数及叶面积发展平缓,从而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减少了无效分蘖,改善了稻田通透条件,稻株个体生长健壮,光合生产率高,干物质积累快而多,尤其是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速度均明显地优于常规栽培,且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率也高,为大穗高产提供了物质条件.所以,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能明显地改善稻田穗、粒结构,比常规栽培增产10%以上,而大穗多粒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而且得出:超多蘖壮秧本田的最佳栽植密度为11.25-15.00万穴/公顷,过稀过密均不利于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发展而增产.且在分蘖力不同的两品种间主要效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笔者经过十一年的田间观察和反复实践,采用平行观测及统计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蘖、主穗比”与穗实粒数及理论产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科学调控“蘖、主穗比”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途径;“蘖、主穗比”与基本苗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少本、稀植栽培能极大地提高“蘖、主穗比”,但过分强调“蘖、主穗比”将不能保证高产所需的穗数;水稻返青后前15天产生的分蘖多为有效分蘖,而返青后20天以后产生的分蘖基本上为无效分蘖,通过培育壮秧及适当重施基肥等措施,力促前期分蘖量,控制后期分蘖量,是提高水稻“蘖、主穗比”和成穗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简单介绍了水稻旱育稀植的优点,从培育多蘖壮秧、合理稀植浅栽、合理运筹肥水,培育壮秆大穗、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阐述了水稻旱育稀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中粳稻分蘖穗率与苗质,秧苗密度和群体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中粳稻不同分蘖穗率群体与秧苗素质、秧苗密度、茎蘖动态、齐穗期群体质量和稻谷产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分蘖穗率与秧苗密度。大田穴苗和最高茎蘖数呈显著负相关,一苗质、分成穗率和齐期的比叶重、粒叶比等群体质量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提高大田分蘖穗率显著提高穗谷重、谷草比、经济系数和经济产量。在保持秧大田比一致的条件下,培育稀播壮秧,减少大田穴苗数,提高分蘖穗率,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群体质量,是水稻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各因子对水稻茎蘖消长影响的程度;现着重从不同秧龄、密度、氮、磷、钾肥等5个方面进行研究;试图从中找出导致茎蘖增减的主要因素,提出栽培新举措,对水稻生长进行调控,使茎蘖消长动态向着合理的群体结构发展,促使早分蘖、长壮蘖、争大穗、夺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