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湖南省农业环境有效硫状况,1997-1998年对全省各地,州,市耕地土壤有效硫及主要河流水中硫含量进行取样测定,并对有关大气及降水中硫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结果表明,耕地土壤有效硫含量为6.6-265.1mg/kg之间,平均为(36.8±3.1)mg/kg,其中低于16mg/kg的土样占20.9%,土壤有效硫含量以湘西和湘北较高,湘东和湘南较低。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主要土壤硫状况和施硫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山西省主要土壤耕层硫含量,形态分组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山西省土壤硫的平均含量为18μg/g,属中下水平,有效硫为15.1μg/g,有效硫/全硫量为8.4%。有效硫的缺硫临界值为12μg/g,施用硫肥油菜可增产16.8%。  相似文献   

3.
水稻硫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本省中等肥力的稻田中进行了10造水稻施用硫肥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硫能明显地促进水稻植株的生长发育,稻谷产量提高5.4%-8.7%;并指出当土壤有效硫含量低于25mg/kg时,每亩稻田的施硫量应不低于2kg。  相似文献   

4.
淮北土壤有效硫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省淮北地区砂姜黑土和黄潮土的平均有效硫「Ca(H2PO4)2浸提性硫,简称MCP-S」分别为21.7和11.7mg/kg,MCP-S低于缺硫临界值16mg/kg的土样分别占27.3%和82%。十个调查县市中有六个县市土壤平均MPC-S含量低于缺硫临界值。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农田土壤有效硫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了江西16个县市9种主要母质的609个农田耕层土样进行了土壤有效硫含量测定。统计结果表明:平均值为26.71mg/kg,缺硫和潜在缺硫样点占39.10%。按地区分,以赣南、赣东北山区缺硫最严重,有效硫小于12mg/kg的样点占26.60%~44.70%,其次是丘陵地区,有效硫小于12mg/kg的样点占10.00%~19.00%。按母质分,母质中以石英岩、花岗岩发育的土壤最缺,约占50%~60%,其次是红砂岩、泥质岩,缺硫为30%~40%,这些是江西省急需施用硫肥的土壤。水稻土以黄砂泥田、麻砂泥田、红砂泥田、鳝泥田等土属缺硫面积最多,全省缺硫水稻土面积约为103.8万hm2,约占水稻土面积的34%。  相似文献   

6.
残留试验表明,用20%康福多浓可溶剂600ml/hm^2喷施防治稻飞虱,在田水中原始沉积量为0.11~0.25mg/kg,半衰期为5.9~7.9d;在土壤中原始沉积量为0.08~0.16mg/kg,半衰期为5.3~24.6d;在茎叶上原始沉积量2.82~6.99mg/kg,半衰期为6.5~6.8d。最终残留量试验,表明在水稻卷叶螟、稻飞虱发生期喷药2次,施药剂量为300~600ml/hm^2,最后一次施药距收获期为7d,在糙米中残留量均低于0.05mg/kg,在土壤和茎叶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小于0.083mg/kg和0.822mg/kg。  相似文献   

7.
赤红壤旱地土壤供钾特性及施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8个县(市)采集赤红壤旱地土样106个,测定速效钾极缺(K<25mg/kg)的土壤占16.7%,速效钾含量<70mg/kg的土壤占88.9%,花岗岩旱土速效钾的最低水平为19-20mg/kg砂页岩旱土为21-23mg/kg沉积物水稻土为52mg/kg左右,赤红壤旱地在中产条件下,配施钾肥增产效果极显著。每亩配施K2O的适宜用量,花生为5kg甘薯为7.5-10kg,木薯为14-18kg。  相似文献   

8.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连续15a土壤肥力及土地生产力的定位试验表明,有机肥与不同化肥配施,土壤有机质提高24~149g/kg,比相应化肥处理的速效N、P、K分别增加15~35mg/kg、8~15mg/kg和69~163mg/kg。N素化肥平均增产35.2%,生产力贡献率68.2%,与有机肥配施交互值30.1%,对生产力贡献92.4%,增产贡献81.9%;P素化肥平均增产64.5%,与有机肥交互为负效应;K素化肥平均增产  相似文献   

9.
小麦缺钾症状与施钾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农业上随着氮、磷化肥用量的大幅度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复种指数的提高,土壤中有效钾含量逐年降低,小麦逐渐表现出钾素营养不足症状。据平顶山市1996年375个点耕层养分典型抽样调查,全市土壤钾含量平均为67.8mg/kg,其中50mg/kg以下的约占42.6%,50~70mg/kg中度缺钾的占24.7%,100mg/kg以下的约占87.2%,100mg/kg以上的仅占12.8%,麦田缺钾已成为较普遍的问题。1 小麦缺钾的症状1.1 苗期症状在缺钾严重的小麦地块,苗期就出现缺钾症状,表现为:老叶尖…  相似文献   

10.
浙西红砂土施用硫肥对芝麻和油菜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砂土施用不同硫肥品种和用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红砂土施用硫肥能增加芝麻和油菜的籽粒产量,每hm^2施40kgS的普钙处理增产达5%显著水平,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7.6%和11.3%(2)3种硫源对芝麻和油菜籽粒的增产效应顺序如下:普钙40〉硫磺40;(3)每hm^2施20和40kgS的石膏处理对籽粒产量无显著性差异;(4)施用硫肥能提高红砂土耕层土壤有效硫含量,普钙处理的土壤在芝麻收获后其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壤铁锰结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核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产物。我国近年来对土壤铁锰结核的物理性状、内部结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锰矿物类型的鉴定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及形成时代,同时对铁锰结核所引起的土壤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今后一段时期铁锰结核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土壤铁锰结核形成机制、铁锰结核的空间比较性研究以及铁锰结核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6.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8.
江淮地区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祖玉  张先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19-3119,3141
试验结果表明:江淮地区N、P、K的施肥配比为1∶0.5∶0.5时,小麦增产又增效。  相似文献   

19.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20.
6月份 做好夏蝗、一代玉米螟、一代二化螟的防治工作. (1)6月上旬是夏蝗防治的最佳适期,在蝗情侦察准确的基础上,进行及时防治可确保蝗虫不起飞危害.各区县除了国有荒地为区县植保站进行蝗虫监测及防治外,农田蝗虫监测及防治由农民自觉进行,若发生蝗情应及时向当地植保部门汇报和咨询,以取得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