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否是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的关键.作者从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入手,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强政府”和“弱农民”的问题,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应以农民为主体,并提出了保证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育新型农民已经成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通过实地调研,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全国示范点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进行解析。以传统农民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农民在“四在农家”创建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传统农民自身的发展和向新型农民转变的历程;传统农民在积极探索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最终实现了内源发展,培育了新型农民,这也彰显了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的强大生命力。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的重要途径—走“内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主体缺位和政府越位的问题十分普遍;我国提出的“政府主导”建设口号具有“越俎代庖”的嫌疑,压制了“农民主体”的真正发挥。韩国的经验告知我们,只有真正落实农民的主体地位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当前,只有通过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坚持教育农民、发展农民组织,来构建新农村建设的农民主体;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在现代化进程关键时期的凸显,引发了我们对中国现代化战略、城市化战略的反思和警醒。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念观照下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是新的历史阶段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选择。重提“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简单的“旧瓶装新酒”,而是重在实实在在地增加“新酒”的份量和提高“新酒”的质量。本文试图通过学习领会胡锦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讲话精神,以新的视角,从农民幸福感分析入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是增进农民福祉,让农民享有中国特色的“等值不同质”的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任务。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新农村“新”在哪里?农民有什么盼望?笔者通过深入走访调查,不少农民对新农村建设有“五盼”:  相似文献   

6.
一、培养新型农民的现实意义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素质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快慢。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裘鑫荣 《新农村》2008,(5):39-4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从新农村建设的全局高度提出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揭示了新农村建设中提升新型农民素质的内涵与实质。笔者认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是培育新型农民的目标要求,是我们深入开展农民素质培训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李群 《河北农业》2007,(6):45-46
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密切相关。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我国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三农”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部门在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肩负着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要充分发挥好农业部门的职能优势和技术优势,坚决落实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也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扎实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具体来说,我们认为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当好“六员”: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核心是增收。加大资金投入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扩大投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第一推动力.加快农民资金积累是投资创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如何完善农民创业资金积累机制。加快资金积累,破解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新一轮创业资金“瓶颈“问题,增加资金投入,推进“海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既是对新农村的全景式描绘和理论构想,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标志着我国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协调进步、全面提升发展阶段的到来。在这个过程中“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多予少取”等都是必要的,但核心的问题是农村的发展最终要靠农民自己来驾驭,而不解决好农民的思想问题,新农村建设就不能够获得持久的内在动力,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新时期农村发展的方向。这对拥有37万农业人口的高山农业具会东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动力,会东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2005年在全县建立了13个小康村建设示范,2006年又新建了10个小康村,着力建设好会东新农村,首要任务是生产要发展,而农民增收是生产发展关键。因此,作为农业部门,切实把重点放在“稳定粮食基础、突出调整结构,立足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上,县农业局提出了“大春保粮,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艰巨长期浩大的工程,既有“硬件”的要求,如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又有“软件,,要求.即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其中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因为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没有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根本谈不上是新农村,也谈不上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把实现农民群众的利益、增进农民群众的福祉当作根本出发点,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发展问题,而且是改革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中央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发展农业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十一五”时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等各项部署,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刘莉 《甘肃农业》2008,(4):10-11
对金昌市金川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金昌市金川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施农业“一特两化”、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响亮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命题,并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赋予“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崭新的内涵。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农民不可避免地要承担起这一重任。因此,注重农民,注重农民素质的提高就成为能否顺利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农村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当前,省委、省政府提出“法治浙江”和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我们应把两大决策有机地融合起来贯彻,研究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的法律制度,乡村的依法治理,农民的权益保障,农村的违法犯罪控制等问题,提出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新办法新措施,提出解决推进乡村依法治理进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以此来促进我省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和谐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于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目标、产业支撑及具体途径等都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和极富建设性的意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历史十分久远,农民数量众多,“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对于“怎样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改变农村面貌”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及方案。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认为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途径不失为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共有10个部分39条,对我省今后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惠及全省几千万农民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我省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政策思维,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加强“三农”工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培育和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问题始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人。而目前我国农民素质状况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瓶颈。为此,用教育、培训、构建新型农村文化等途径来培育和塑造新一代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