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进行了双节拍门水头损失系数模型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给出了双节拍门水头损失系数和经验公式,为泵站和拍门设计及计算提供了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研究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短管水力计算时,沿程水头损失系数的确定。其方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模型,测定设计所用管材在不同工况下的流量及沿程水头损失,经分析计算得出流量与沿程水头损失系数函数表达式、雷诺数与沿程水头损失系数函数关系式,由此得出沿程损失系数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减小,同时,在紊流的不同流区内,其沿程损失系数可由不同流区内的雷诺数与沿程损失函数关系求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拍门上的压力分布和角差对二阶段工作拍门压力分布的影响。通过试验测定了拍门的压力分布系数、冲力中心及冲力系数的值。本文还从理论上分析了圆形拍门与运动阻力有关的系数。最后,为便于工程应用,对部分主要程序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求异型岔管的水力特性,研究岔管处局部水头损失及流速和压强的分布情况,并检验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方法】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互验证的方法,依据实际情况对积石峡电站灌溉引水系统重力输水管网岔管在6种不同的供水工况(正常水位和死水位1#支管单独供水、2#支管单独供水及1#、2#支管联合供水)下的流速、压强分布及局部水头损失进行了研究。【结果】在6种不同工况下,局部水头损失系数的数值模拟值均小于试验值,相对误差最大为14.452 5%,且各工况下得到的岔管处局部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值并不相同;数值模拟结果直观地反映了岔管处流态分布和压强的变化情况。【结论】岔管处的水力特性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即使同一工程的同一岔管在不同的运行工况下各参数的选取也具有灵活性,因此对于具体问题要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突然扩大局部水头损失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管路突然扩大的局部水头损失一般采用hj=ξv22g计算,其中ξ=(1-A1A2)2、在公式的理论推导中,此公式忽略了两断面间的沿程水头损失而导出来的。本文对两断面间的沿程水头损失进行了考虑,结合实验,对hj重新进行了推导计算,并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6.
利用MATLAB强大的计算和绘图功能,编程计算了河道糙率,阐明了利用实测数据进行编程计算的全过程,并针对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所做物理模型实验,计算了模型河段糙率,分析了其糙率值的合理性。同时,也利用本程序计算分析了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对糙率的敏感度,提出局部水头损失对糙率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二阶段工作拍门容重和开启角度图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拍门的容重直接影响着开启角度和关闭时撞击力的大小。因此,合理地确定拍门所需的容重,一方面要保证上下门具有足够大的开启角度,使水流平顺,水力损失较小;另一方面,还要使拍门的下落过程能较好地配合停机后泵的过渡过程,以使撞击力最小。这样,就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滤水管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地下水由含水层进入滤水管时的水头损失。通过模型试验,确定了薄壁低强度塑料滤水管的抗拉强度、单位降深出水量及水头损失与开孔率的关系。分析单位降深出水量、水头损失随开孔率的变化特征,确定了薄壁低强度塑料滤水管满足出水量要求,水头损失较小而又不过份降低其抗拉强度的适宜开孔率为4%~6%.  相似文献   

9.
薄壁低强度塑料滤水管适宜开孔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滤水管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地下水由含水层进入滤水管时的水头损失。通过模型试验,确定了薄层低强度塑料滤水管的抗拉强度,单位降深出水量及水头损失与开孔率的关系,分析单位降深出水量、水头损失随开孔率的变化特征,确定了薄壁低强度塑料滤水管满足出水量要求,水头损失较小而又不过份降低其抗拉强度的适宜开孔率为4% ̄6%。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梯形主渠分水口水流形态,分析分水口附近水面变化规律以及分水口水头损失,建立矩形支渠分流量公式,为灌区量水技术的精确化提供支持。【方法】对灌区广泛应用的梯形渠道90°分水口进行分流试验研究,采用分流模型试验设置了5种梯形主渠来流量Q1,每种Q1下又设置5种分流比,共进行25组试验,通过9个控制断面的水深变化分析其水面线变化,规律以及矩形支渠分流量系数(m)与断面Ⅰ傅汝德数(Fr1)的关系;根据矩形支渠分流量Q2与主渠水深和傅汝德数的相关性,建立Q2的计算公式,并对上游傅汝德数和分水口水头损失进行了探讨。【结果】当Q1为26.40和33.17 L/s时,5种分流比下梯形渠道水深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水深在分水口附近变化很大,水位在分水口口门处有所下降,接近分水口下唇时略有壅水,最大相对壅水高度为上游水深的0.18倍。在同一Q1下,Fr1m之间呈较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分流比的增大,相对水头损失减小,最大相对水头损失为26%;当分流比大于0.6时,相对水头损失保持在较低水平,有利于支渠引水。【结论】最终建立的Q2与水位关系式的决定系数大于0.9,操作简便。梯形渠道90°分水口的分流比控制在0.6左右时相对水头损失最小,该分流比为利用分水口实现流量一体化测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量计算表明,灌溉中使用的小流量多孔管的首端流态一般是紊流光滑区和紊流过渡区,而在末端或多或少出现一定长度的层流段。管内流态的变化会影响水头损失的计算。但是普遍认为这种影响是很小的,至于小到什么程度,目前还没有人提出一个数量范围。本文主要分析多孔管水流流态,并使用计算机模拟了流态变化对水头损失计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前言用铰链拍门作为大、中型泵站的断流方式,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工程投资亦可大为节省。实际工程中,由于水泵装置和拍门结构型式多样,影响拍门运动和工作状况的因素很复杂,要求运用数理解析方法设计拍门断流方式有一定困难。为此,常需借助模型试验以了解各种不同情况下的拍门运动和工作状况。但是,由于拍门模型试验既与一般的水工模型试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二阶段工作拍门的型式与设计方法,分析了它的动作机理,从理论上作了初步探讨,导出了拍门正常运行时开启角度、运动和撞击方程及拍门运动的一般方程式。  相似文献   

14.
赵亚平 《油气储运》1991,10(5):30-36
在长输管线工程设计中经常遇到局部干扰问题。通过实验,研究了组合后局部阻力系数ζ值的变化规律;证实了两弯头间的长径比,液体流经的方向和所在平面相互关系以及进口条件对ζ值的影响。提出了干扰修正系数C,可用于估算局部阻力干扰的水头损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圆柱式滴头镶嵌方式对滴灌毛管水力特性的影响。方法 对2种内镶式滴灌毛管和1种外包式滴灌毛管进行灌水试验,同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方法对3种滴灌毛管进行数值模拟并验证。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滴头流量下内镶式及外包式滴灌毛管水头损失及铺设长度进行模拟计算。结果 滴头内镶式及外包式滴灌毛管总水头损失模拟值略低于实测值,滴头外包式滴灌毛管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偏差较小;滴头镶嵌方式对滴灌毛管水力特性影响显著,滴头外包式滴灌毛管相较滴头内镶式滴灌毛管总水头损失较小,总水头损失减小比例超过49.2%,且随滴头流量增加总水头损失减小比例逐渐增大;滴头外包式滴灌毛管最大铺设长度较滴头内镶式滴灌毛管更长,长度增加了21.6%~56.9%;滴头内镶式滴灌毛管总水头损失相对更大的主要原因是断面流速再分布引起压力梯度急变消耗了大量水流能量。结论 滴头外包式滴灌毛管水力性能优于滴头内镶式滴灌毛管,对于长距离经济作物滴灌系统设计,可优先考虑滴头外包式滴灌毛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产UPVC给水管进行系统实验,对实验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并与现有计算公式相比较,导出UPVC给水管沿程阻力系数的计算公式,为UPVC给水管的水头损失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移植改进和试验PVC管、截径比0.5的圆缺孔板式量水计成果基础上,采用石棉水泥管制作的方法,进行了不同截径比量水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截径比的流量系数及水压差与流量的关系较稳定,相对误差均<2.O%;不同截径比的测流精度均<3.0%;角接测压与等径距测压的流量系数相差甚微,测流精度接近,但前者测流界限稍宽,水头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力学的角度,提出合碰撞冲量和撞击中心相重合的观点,建议以调节门铰的位置及在拍门下部增减“调节质量”或微移拍门下部某一横梁的方法达到仅在止水橡皮兼作缓冲的条件下,拍门关闭时门铰处理论上不产生碰撞反力的目的,供拍门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北疆某输水工程中的一段泵站扬水压力管线,其管径较大,线路较长。因泵站的扬程与管道水头损失密切相关,因此,文章重点分析了曼宁公式和达西公式两种不同的方法下的水头损失情况,最终确定出适合本工程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利用CFD数值模拟方法代替传统水力性能试验对不同结构参数尺寸的齿形迷宫滴头流道内流场进行模拟计算,充分发挥其快速、低成本的优势,选取流量系数、流态指数和水头损失系数3个指标来分析齿形迷宫滴头流道结构参数对滴头工作性能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齿角度α对流量系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偏差量J,齿高h对其影响最小;齿角度α对流态指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偏差量J,齿高h对其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