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筛选出高效安全的植物油类杀虫剂,采用标准土壤法比较了精制松树油、棕榈油、精制松树油与棕榈油混合油等3种植物油和二甲苯为助剂配制的1%甲维盐EC对赤子爱胜蚯蚓(Eisenia foelide)的室内毒力,同时测定了4种药剂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棕榈油配制的1%甲维盐EC毒性低于二甲苯配制的1%甲维盐EC,因此棕榈油替代二甲苯配制的1%甲维盐EC提高了对蚯蚓的安全性.精制松树油+棕榈油基1%甲维盐EC 0.90 L/hm~2剂量处理在药后7 d的防效尤为显著,且优于相同剂量的二甲苯基1%甲维盐EC处理的防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型植物油药剂对非靶标生物天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试管药膜法和接触法,测定棕榈油、松树油2种植物油和二甲苯为溶剂分别配制的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2种天敌的急性毒性。[结果]与二甲苯配制的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相比,2种植物油分别配制的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都提高了对小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欧洲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的毒性。[结论]2种植物油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都是极具开发价值的新型环保农药。  相似文献   

3.
3种农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生物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双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98-21700
[目的]研究代森锰锌(80%剂型)、苯醚甲环唑(10%剂型)、甲维.啶虫咪(3.2%剂型)3种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方法]以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为试验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3种农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LC50值,并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价。[结果]代森锰锌(80%剂型)对斑马鱼的96 h-LC50值为3.09 mg/L9,5%置信区间为2.65~3.60 mg/L,对鱼类中等毒性;苯醚甲环唑(10%剂型)对斑马鱼的96 h-LC50值为15.30 mg/L9,5%置信区间为14.60~16.10 mg/L,对鱼类低毒;甲维.啶虫咪(3.2%剂型)对斑马鱼的96 h-LC50值为3.13 mg/L9,5%置信区间为2.78~3.52 mg/L,对鱼类中等毒性。[结论]该研究为农药的风险评估和环境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赵忠荣  张洁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739-3739
试验结果表明,0.2%高渗甲维盐EC对1、2代二化螟具有一定的防效。0.2%高渗甲维盐EC 600 ml/hm2对二化螟的防效可达82%左右,显著高于0.2%高渗甲维盐EC 450 ml/hm2,但低于5锐劲特SC 450 ml/hm2。  相似文献   

5.
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微乳剂形成的机理,选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出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微乳剂.其配方为1%甲维盐原药+10%二甲基甲酰胺(溶剂)+5%环己酮;表面活性剂OP-10、601#、500#以3∶1∶1的比例进行复配,用量15%;助表面活性剂为正戊醇2%,水补足100%.试样各项质量技术指标均合格.对小菜蛾幼虫室内毒力测定的结果表明,LC50毒力略高于1%甲维盐E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哈速腾和激健2种助剂对甲维盐和乙基多杀菌素防治节瓜蓟马的增效作用及减量效果。[方法]采用喷雾法,将激健助剂2 000倍、哈速腾1 000倍分别添加到甲维盐、甲维盐与乙基多杀菌素混合液中,设置减量10%、20%、30%这3个梯度,与常规用量的药液对比,测定药液的雾滴密度、雾滴覆盖率,研究助剂对节瓜蓟马的防效。[结果]使用甲维盐防治蓟马时,添加哈速腾或激健助剂,能提高防效。使用甲维盐和乙基多杀菌素防治节瓜蓟马时,添加哈速腾助剂,能减少30%农药用量,添加激健助剂,能减少20%农药用量。[结论]生产上使用甲维盐和乙基多杀菌素防治蓟马时,建议添加哈速腾助剂,可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防效。  相似文献   

7.
3种植物源农药对鹌鹑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试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3种植物源农药对鹌鹑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评价其对环境的安全性。[方法]采用一次性"经口染毒法"和"半静态法",确定3种农药对鹌鹑和斑马鱼的毒性大小与分级。[结果]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对鹌鹑急性毒性的LD50(168h)分别为13.09、97.04和111.75mg/kg.bw;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LC50(96h)分别为0.05、0.15和0.03mg/L。印楝素对鹌鹑的急性经口毒性等级为高毒,除虫菊素和鱼藤酮为中毒;印楝素和鱼藤酮对鱼的急性毒性等级为剧毒,除虫菊素为高毒。[结论]3种药剂对鹌鹑和斑马鱼都不安全,实际应用中必须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英  宋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576-8578
[目的]研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微乳剂。[方法]筛选甲维盐原药的溶剂,乳化剂的种类、配比及用量,确定最佳配方和制备工艺,并进行了新剂型的药效试验。[结果]最佳配方为甲维盐:1.66%;乙醇:2.00%;吐温80:15.91%;十二烷基苯磺酸镁:9.09%;异丙醇6.00%;水:66.00%。研制的1%甲维盐微乳剂热贮后平均分解率为3.67%,冷贮后平均分解率为2.16%,透明温度范围为-4—90℃,水的硬度对制备无影响。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药后7d的防效达90%以上。[结论]研制的甲维盐微孔剂具有成本低、性能稳定、药效高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嘧霉胺对环境生物毒性及安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嘧霉胺农药对6种有代表性的非靶生物蜜蜂、鹌鹑、家蚕、斑马鱼、泽蛙、蚯蚓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嘧霉胺对蜜蜂接触LD50(48 h)>100μg/蜂,经口LC50(48 h)>1333 mg/L,对雌、雄鹌鹑LC50(7 d)>1000 mg/kg,对家蚕、斑马鱼、泽蛙的LC50(96 h)分别为727、25.1、27.7 mg/L,对蚯蚓LC50(14 d)为206 mg/kg干土。该农药对蜜蜂、鹌鹑、家蚕、斑马鱼、泽蛙、蚯蚓毒性均为低毒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3.5%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颗粒剂的配方。[方法]采用对比试验,以水分散剂的理化性能指标为评价依据,通过配方筛选研究13.5%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颗粒剂所需分散剂、润湿剂、填料的品种和用量。[结果]13.5%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颗粒剂配方为:甲维盐有效成分为6%,氟铃脲有效成分7.5%,1.0%VY-115,6.0%NNO,1.0%十二烷基硫酸钠,2.0%六偏磷酸钠,30.0%硫酸铵,玉米淀粉补齐。[结论]13.5%甲维盐·氟铃脲水分散颗粒剂配方可供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农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与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不同类型的农药对斑马鱼的毒性。[方法]以斑马鱼为试材,采用半静态法在室内测定了10种不同类型农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并对其进行安全评价。[结果]不同农药对斑马鱼的毒性差异较大,但所测药剂的LC50值均随时间延长而变小,毒性增加。[结论]根据96 h的LC50值,25%氟虫腈悬浮剂和8%精喹禾灵微乳剂对斑马鱼高毒;10%吡唑草胺乳油、5%己唑醇悬浮剂、40%乙草胺可湿性粉剂、30%三环.异稻可湿性粉剂和6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对斑马鱼毒性中等;2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3、00 g/L双酰草胺乳油和35%吡.异可湿性粉剂对斑马鱼低毒。该研究为药剂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立足于溶剂法,通过对比超声波、微波、光波单独处理较短时间的红松籽油的得率,以及处理后单独浸提红松籽油得率的增加情况,明确在红松籽油提取过程中处于主导作用的方法,同时确认4种提取方法对红松籽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按照GB/T 5009.229—2016《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T 5532—2008《动植物油脂 碘值的测定》和GB/T 5009.227—2016《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分别测定4种方法提取的红松籽油的酸值、碘值和过氧化物值,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红松籽油中脂肪酸的种类和质量分数,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红松籽油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  结果  正己烷作为最佳提取溶剂,当提取温度25 ℃,液料比18 mL/g,浸提时间5 h红松籽油得率为65.52%。超声波法(300 W,10 min)、微波法(380 W,100 s)、光波法(400 W,11 min)单独处理时的红松籽油得率分别为67.63%、62.26%、58.25%。上述3种方法处理后再单独使用正己烷浸提,使总提取时间达到5 h后的红松籽油得率分别增加了2.18%、4.50%、6.10%。4种方法提取的红松籽油符合GB/T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中酸值(≤ 4 mg/g)、过氧化值(≤ 0.25 g/100 g)的限量标准。溶剂法制备出的红松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最低(P < 0.05)。脂肪酸质量分数由高到低分别是亚油酸(44.54% ~ 46.32%)、油酸(28.29 % ~ 28.83%)和皮诺敛酸(13.15% ~ 14.51%)。溶剂法、超声波法、微波法、光波法所提取的红松籽油清除DPPH·和ABTS+·的IC50值分别是9.41、8.80、9.43、9.61 g/L和5.10、5.51、6.10、5.43 g/L。  结论  对超声波法、微波法和光波法单独作用及浸提后得率进行比较,发现超声波法、微波法和光波法在提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与溶剂法、微波法和光波法相比,超声波法提取的红松籽油得率高,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抗氧化能力强,能够达到较好的提取效果,此方法应用于红松籽制油工业中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紫苏籽对高血脂鹌鹑血脂调节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紫苏籽对高脂血症鹌鹑降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建立鹌鹑高脂血症模型,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紫苏籽高剂量组(2.5g/kg)、低剂量组(0.83g/kg)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药物试验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中TC、TG、LDL-C、MDA含量,升高血清中HDL-C含量(P<0.05)和SOD的活性(P<0.01)。[结论]紫苏籽具有调节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4种生物源杀虫剂对桑蓟马的毒力及其在自然环境下对桑蓟马的防治效果,为桑蓟马防治药剂的选择或高效、安全混配药剂研发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鱼藤酮、藜芦碱、苦皮藤素和乙基多杀菌素等4种生物杀虫剂对桑蓟马的室内毒力;并依次配制4种杀虫剂的1、2和4倍推荐剂量于桑蓟马为害时期进行田间防治试验,于药前及药后1、3、5和7 d定株调查虫口存活数,计算校正防治效果,应用SPSS 17.0对各药剂的防治效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4种药剂对桑蓟马的毒力排序为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7.5%鱼藤酮乳油1%苦皮藤素乳油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除乙基多杀菌素外的其他3种药剂均随剂量浓度增大其防效增强;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各浓度药后1~5 d的防效介于90.6%~99.8%,其各浓度的防效均大于其他3种药剂,其中7.5%鱼藤酮乳油1倍推荐剂量下药后1~3 d的防效(30.0%~85.3%)与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效(90.6%~99.0%)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因降雨作用其药后5 d防效丧失,说明持效性较差;1倍推荐剂量下,1%苦皮藤素乳油和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防效较低,其药后1~5 d的防效分别介于45.7%~57.2%和23.3%~64.5%,且二者间差异不显著。2倍推荐剂量下,1%苦皮藤素乳油和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药后1~5 d的防效分别介于57.4%~65.8%和57.0%~78.9%,二者防效接近。【结论】桑园桑蓟马防治以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500倍)为首选药剂,其次为7.5%鱼藤酮乳油(1500倍)。雨季施用7.5%鱼藤酮乳油以750倍液、1%苦皮藤素乳油以600倍液、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以400倍液的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3%高效氟氯氰菊酯·甲维盐乳油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防治效果。[方法]将3%高效氟氯氰菊酯和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按照不同比例混配,研究其对小菜蛾的毒力。[结果]3%高效氟氯氰菊酯·甲维盐乳油以2.0:1.0的比例混配,共毒系数分别为124.78,表现为增效,且其对小菜蛾幼虫的LC50值为17.21mg/L,对小菜蛾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结论]2.0:1.0的3%高效氦氯氰菊酯·甲维盐乳油对小菜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棕榈油的提取工艺,分析棕榈油的脂肪酸组成。[方法]使用螺旋压榨法提取棕榈油,用气相色谱分析棕榈油的脂肪酸组分。[结果]提取得到的棕榈油含有7种脂肪酸成分,以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约占53.3%,饱和脂肪酸约占45.3%。[结论]螺旋压榨提取棕榈油的工艺可行,提取的棕榈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刘春叶  张剑  苗延青  王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594-3596,3599
[目的]研究花椒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分别采用索氏法和超声波法提取花椒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2种方法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的花椒籽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索氏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溶剂,料液比1∶13,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2.0 h;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溶剂,料液比1∶13,提取时间90 min。花椒籽油含有9种主要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结论]该研究为花椒籽油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植物油乳油对黄瓜白粉病的室内活性和田间防治作用。[方法]以长春密刺黄瓜苗为材料,接种田间自然发生黄瓜白粉病菌,进行室内保护试验和田间试验,观察不同植物油乳油对黄瓜白粉病菌的防治效果。[结果]棉籽油、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和葵花油6种植物油乳油稀释至10、5ml/L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室内的保护效果,植物油乳油与对照药剂三唑酮乳油相当,田间防治效果植物油乳油防效多数都在60%~75%,与对照药剂三唑酮乳油稀释1ml/L的防治效果69%~70%也相当。[结论]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植物油乳油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都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