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和"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时期,但散乱差的坟地在广大农村地区随处可见,无法满足乡村对基础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的要求,因此建设乡村墓园势在必行。该文在分析乡村墓地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从用地性质、交通可达性、风水文化上进行科学选址,利用生态化、公园化、人文化等设计理念,统一规划,建设集传统殡葬、园林景观、人文纪念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生态乡村墓园,并就殡葬改革的推行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今后乡村墓园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墓园现已成为城市规划不可缺少的用地类型,不仅是逝者灵魂安息、生者寄托哀思之地,还是集景观、文化等为一体的开放式纪念性园林。介绍了河南省新安县福寿生命公园设计理念、规划原则、墓葬形式、道路系统、景观节点、建筑布置、植物选择与配置等的分析,阐述了现代城市墓园规划设计方法,探索了其功能与景观、文化与形式、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创造了生态、自然、充满趣味性的综合多功能空间区域。  相似文献   

3.
墓园现已成为城市规划不可缺少的用地类型,不仅是逝者灵魂安息、生者寄托哀思之地,还是集景观、文化等为一体的开放式纪念性园林。介绍了河南省新安县福寿生命公园设计理念、规划原则、墓葬形式、道路系统、景观节点、建筑布置、植物选择与配置等的分析,阐述了现代城市墓园规划设计方法,探索了其功能与景观、文化与形式、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创造了生态、自然、充满趣味性的综合多功能空间区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德国慕尼黑瑞姆地区新墓园景观,探索设计师对生与死观念和边缘空间的思考,解析在现代墓园的空间塑造和景观演绎上的创新棗跨越生死边缘的思考空间、“死亡之岛”上的风景。结合地区更新过程中重塑景观品质的要求,探讨现代墓园景观规划设计理念与手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墓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墓园的概念,对国内外墓园历史发展做了系统回顾,归纳了墓园景观规划的4个特点,指出墓园是城市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城市墓园景观规划设计内容,包括位置选择、规划指导思想、面积规划、分区规划、道路规划、植物规划、小品规划。总结了国内墓园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墓园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墓园植物造景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邵锋  宁惠娟  苏雪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35-5238
阐明了墓园植物造景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中国古代墓园植物应用的情况。在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总结了墓园植物选择的7个特点,界定了墓园植物配置的概念,探讨了墓园植物配置中的艺术原理运用、植物平面布置和植物空间营造。  相似文献   

7.
墓园是埋葬死者以及供生者表达怀念和追思的去处,是人类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现代墓园的具体特点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以“源”园理念指导现代墓园规划设计的构想,并对何为“源”“源”园的功能和“源”园的主题等内容进行解析。同时,结合案例研究,以“源”园设计理念,通过“源”园结合,以“源”写园,从空间结构、葬式葬法、绿化种植和建筑小品等方面对安徽亳州云都墓园进行规划设计,并对中国今后如何提升现代墓园规划设计水平进行了归纳总结。图1参15  相似文献   

8.
广州3个传统村落植物景观特征及村落外扩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传统村落开始向外扩张,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延续传统乡村植物景观特色已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方法为了解村落外扩对传统村落植物景观的影响,本文以广州3个传统村落为例,调查村落居住区范围内植物景观特征,对比分析村落传统区与扩展区的植物景观特征差异。结果(1) 无论是传统区还是扩展区,庭院林的绿色贡献率均为最大。(2)从传统区到扩展区,植物种类更加丰富,数量增多,植物生活型结构趋于灌木化。(3)从传统区到扩展区,人们对植物功能的关注由生态和食用开始向观赏转变。(4)传统区优势植物是榕树、木棉等风水树种,龙眼、黄皮、菠萝蜜等食用果树,麻楝、构树、绿竹等生态树种。扩展区优势植物是风水树榕树,龙眼、黄皮、番石榴等食用果树,紫薇、鸡蛋花等观赏树种,小叶榄仁、香樟、绿竹等生态树种。整体植物景观风貌由自然化、果树化向观赏化、城市化转变。(5)从传统区到扩展区,风水林和水岸林的绿量贡献率大幅减小。(6)乔木占比对传统区和扩展区的植物绿量都具有积极影响。传统区中,生态型和食用型植物越多,植物景观类型绿量贡献率越大;扩展区中,生态型植物越多,植物景观类型绿量贡献率越大。结论本研究分析了村落外扩过程中植物景观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基于研究结果为外扩过程中的传统村落的植物景观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系统回顾和分析中国传统风水思想与宗教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省吉县锦屏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案例,探讨了传统风水理论与宗教文化的关联,阐明了风水思想对寺庙园林景观设计在园林选址、布局及植物选择与配置方面的指导作用,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结合卧龙山福园规划设计,在墓园景观开发建设中,紧扣"卧龙、福文化和观音信仰"三组文化主题,从对比中凸显文化墓园特色开发与传统文化挖掘的有机融合,探索因地制宜地构筑文化特色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王佳佳  蔡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79-17180,17274
简述风水的定义以及风水学中关于山水环境整体的选择论,从叠山、理水两方面阐述风水学中关于山水关系的理论,并以合肥某居住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杭州太子湾公园、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以及北京北海公园,上海长风公园为例,举例说明风水学中叠山理水理论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资料和野外实地调查的方式对畲乡景宁境内风水林资源的分布情况(包括分布地点与面积)、风水林类型及其植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景宁风水林涉及21个乡镇(街道)125个村182处,面积220.1 hm~2,其中村落宅基地风水林88处147.90 hm~2,寺院风水林80处68.47 hm~2,坟园墓地风水林14处3.70 hm~2,涉及乔木树种34科58属70种,最后结合景宁风水林存在的问题,提出风水林的保护管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北京公墓的微气候特征,对北京5座公墓进行了绿量、墓体积、温度、湿度的测量、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公墓中三维绿量、基石量对其微环境的影响,据此对未来的公基建设、修复的合理指标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无墓区20 m×20 m范围内的绿量分别达到750、300时植被降温增湿能力才能发挥出来,而墓区的绿墓比应该达到25~...  相似文献   

14.
刘培蕾  陈胜琼  刘益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01-13004
以温州市大罗山生态墓地建设规划为例,探讨了运用生态学的观念、原理、方法,规划设计园林化的公共墓地,使墓园规划上升到生态建设层面的方法。希望通过寻求适合现阶段发展特点的方法,对大罗山生态墓地建设进行统筹安排,统一布局,使其既符合现实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实施管理,又要适度超前,对将来发展提供思想引导与物质准备。  相似文献   

15.
孟妍君  秦鹏  秦春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21-4723,4740
雁山园是广西现存3座古典园林中最具岭南特色的古典名园,对其进行研究可充分了解岭南园林的特征。笔者从选址和园林布局的角度深刻剖析了风水环境意识对造园的影响。风水理论是我国传统园林建筑选址的主要依据,古代风水学源于《周易》的八卦学说,其根本思想是"藏风聚气"。雁山园的规划布局运用了五行学说的观点,符合风水理论中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坐北朝南的格局要求。雁山园在规划时充分利用真山真水的自然条件,呈前庭后院式布局。宅居和庭园相对独立,各自成区,用洞门花墙、廊亭小院、花木池水相隔。全园共分为五大景区,即入口区、稻香村区、涵通楼—碧云湖区、方竹山区、乳钟山区,各区既相互连通,又各自独立,园景富于变化,充分体现出造园者的风水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朱云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76-10478,10486
介绍了无锡惠山园建造的历史缘由,解析了惠山园的空间布局设计,指出其包括祠堂建筑区域和附属园林区域两大功能分区,其在空间设计上采用了内向式的布局手法。重点分析了惠山园的构景要素,认为其在水体设计方面采用了聚集式的理水布局,属静态类水景设计;山石设计方面,假山均临水而建,在选址、造型、功能上均十分完美;建筑方面则以徽派风格为主,建筑密度较低;景观设计中所涉及植物种类品种繁多,以常绿植物为主,搭配部分落叶乔木。最后总结了惠山园所运用的借景、框景、障景等空间构景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