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常春油麻藤等3种藤本植物抗旱性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研究常春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的抗旱机制,利用聚乙二醇(PEG 6000)模拟50 g.L-1(轻度干旱胁迫)和200 g·L^-1(重度干旱胁迫)2种质量浓度的干旱胁迫环境,分别处理1,3和5 d后,测定常春油麻藤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指标,并以中华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和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为对比材料,比较分析常春油麻藤的抗旱性。研究表明,随着PEG 6000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3种藤本的叶片含水量和失水速率均呈下降趋势,而叶片水分饱和亏缺、细胞膜透性和游离脯氨酸指标数均显著上升,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重度胁迫下,常春油麻藤的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扶芳藤和常春藤,而细胞膜透性却上升幅度不大。3种被测藤本中抗旱性排序为:扶芳藤〉常春油麻藤〉中华常春藤。常春油麻藤主要通过提高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和保护酶活性来抵抗干旱胁迫,保护细胞膜结构,提高抗旱性。  相似文献   

2.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类型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群落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并参考<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将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并对各个植被类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和描述.古田山森林植被从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上看,均具有我国典型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在中部亚热带低海拔地区较为罕见.植被的垂直分带现象明显,同时在同一海拔的不同地段植被类型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为丰富城市河道的藤本植物景观,选择了中华常春藤、扶芳藤、常春油麻藤3种植物进行耐热指标研究,测定不同热处理下3种植物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变化指标可用于中华常春藤、扶芳藤、常春油麻藤3种植物的叶片耐热力测定.3种植物中,以常春油麻藤较耐热,扶芳藤次之,中华常春藤较不耐热.  相似文献   

4.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沿坡度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沿坡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植被分布、坡度的相关关系,基于数字地形图,使用ArcView和ERDAS软件制作了数字高程模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使用ArcMap软件提取了植被类型沿平坡、缓坡、斜坡、陡坡、急坡和险坡6个坡度级的分布图层和植被类型按13个海拔带沿6个坡度级分布的图层,并结合植被图制作了植被类型按6个坡度级分布的三维立体植被图。并且,用EXCEL软件统计了9个自然植被类型沿6个坡度级的分布面积和按13个海拔带沿6个坡度级的分布面积,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了坡度与植被分布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9个自然植被类型在6个坡度级均有分布;6个坡度级中除Ⅰ坡度级优势类型是水域外,其他坡度级的优势植被类型均是季风常绿阔叶林;坡度对季节雨林和暖温性针叶林的分布影响较大,对山地雨林、落叶季雨林和河谷稀树灌木草丛的分布有一定影响,对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暖热性稀树灌木草丛的分布影响较小,对暖热性针叶林和热性竹林的分布无影响。最后,确定了9个自然植被类型的适生坡度级。  相似文献   

5.
项延军  李新芝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38-16139,16146
[目的]为丰富城市河道的藤本植物景观。[方法]选择中华常春藤、扶芳藤、常春油麻藤3种植物,进行耐热指标研究。测定不同热处理下3种植物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和MDA含量变化。[结果]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和MDA含量指标可用于中华常春藤、扶芳藤、常春油麻藤3种植物的叶片耐热力测定。[结论]3种植物中,以常春油麻藤较耐热,扶芳藤次之,中华常春藤较不耐热。  相似文献   

6.
为绿化植物栽培及其抗旱品种筛选提供参考,以五叶地锦、花叶常春藤和常春油麻藤3种藤本植物的2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自然干旱胁迫0~16d对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3种藤本植物叶片的水分饱和亏缺上升,相对含水量下降,且品种间差异显著;在干旱胁迫16d(极重度干旱)时,五叶地锦和花叶常春藤叶片的相对含水量下降较少。自然干旱胁迫对常春油麻藤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较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3种植物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五叶地锦和常春油麻藤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幅显著。3种藤本植物均具有一定抗旱能力,对自然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差异显著,但五叶地锦和花叶常春藤的抗旱能力强于常春油麻藤。  相似文献   

7.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植被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数字地形图,使用ArcView和ERDAS软件制作了数字高程模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使用ArcMap软件提取了季节雨林、山地雨林等9个自然植被类型沿坡向、坡度、坡位和海拔4个地形因子的分布图层,并结合植被图制作了9个植被类型按地形因子分布的三维立体植被图;用EXCEL软件统计了9个植被类型沿4个地形因子的分布面积;经计算和分析,找出了糯扎渡自然保护区9个植被类型沿4个地形因子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1)有1个植被类型分布在5个坡向,其他8个类型在8个坡向均有分布;(2)9个自然植被类型在6个坡度级均有分布;(3)有2个植被类型分布在3个坡位,有1个类型分布在4个坡位,有2个类型分布在5个坡位,有4个类型在6个坡位均有分布;(4)有2个植被类型分布在5个海拔带,有3个类型分布在6个海拔带,有1个类型分布在8个海拔带,有1个类型分布在11个海拔带,有2个类型分布在13个海拔带;(5)9个植被类型的适生地形因子各异;(6)在4个地形因子中,植被类型均以季风常绿阔叶林为优势。  相似文献   

8.
常春油麻藤、中华常春藤和扶芳藤的光合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对盆栽的常春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中华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和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进行光响应曲线、温度响应曲线和相对湿度响应曲线的测定。对比分析3种藤本植物的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n)、最大表观量子效率(AQYmax)等光合特性指标,并研究分析光强、温度和相对湿度对3种藤本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春油麻藤对有效光能辐射的利用范围最大,其次是扶芳藤,再次为中华常春藤,3种藤本植物的最适温度均在26~30℃,且对高湿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均比较强。  相似文献   

9.
以常春油麻藤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L9(34)优化超声辅助乙醇回流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75%、料液比1∶30(g/m L)、超声提取温度80℃、超声提取时间55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常春油麻藤的藤、茎、叶、花中总黄酮的平均提取率分别为16.56%、17.05%、19.19%、20.31%。该方法操作简便、提取率高、重复性好,可用于常春油麻藤总黄酮的提取和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广东乳源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植被和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对该区的植物区系和植被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原生植被种类丰富,具有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点;区内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组成以热带-亚热带和热带成分为主,热带性分布的植物类群甚多。使得区内沟谷常绿阔叶林具有某些雨林特征。小型板根、茎花现象、附生植物、藤萝密布等随处可见。而在其它中亚热带地区这种现象很少见;保护区内的植被有8个类型,包括具有雨林特征的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山顶常绿阔叶矮林、崖壁常绿矮林、亚热带针叶林、亚热带竹丛、亚热带灌丛草坡等,以及假苹婆、榕树林等18个群系;大峡谷自然保护区多样性植被类型具有与其独特的地形地貌相适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铜鼓县的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山顶矮林,亚热带针叶林,竹林,灌丛和灌草丛。其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地带性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12.
高望界自然保护区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类型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33个群系;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的垂直替代明显,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山顶人工林。根据植被的组成分布,论述了高望界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特点。  相似文献   

13.
广东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和群落结构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调查了广东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并进行群落分析,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以热带亚热带的代表性科属为主,优势科包括壳斗科、山茶科、樟科、杜英科、木兰科、鼠刺科、交让木科、金缕梅科、冬青科、安息香科、杜鹃花科、梧桐科及五列木科等;群落的优势种亦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并多数隶属于这些优势科。依据生态外貌和群落特征,划分了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和群丛。整个保护区包括沟谷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叶阔叶混交林、山顶矮林、崖壁矮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亚热带灌丛草坡、亚热带草坡8种植被类型;其中森林植被部分依外貌和优势种又划分为23种群丛。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多样的植被类型中,具有与独特的地貌类型相适应的特点,有着重大的保护、科研和自然遗产价值,如崖壁矮林,对于研究植物群落的发生和形成以及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样方调查,对澳门青洲山血桐(Macaranga tanarius)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澳门青洲山血桐群落属于南亚热带次生性常绿阔叶林,在700 m2的样地中有维管束植物66种,隶属于39科62属,其中以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群落优势种为血桐,重要值为119.25,优势科为大戟科、茜草科等。群落终年常绿,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2亚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层间植物丰富,3个层次多样性格局基本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对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分析表明,该群落处于增长状态。群落频度分布规律为A级〉B级〉C级〉D级〈E级,与Raunkiaer的L形频度定律曲线相一致。与其他邻近地区进行比较,群落物种丰富度较高。澳门青洲山血桐群落是迄今在澳门发现的保护得最好的血桐群落,因此,建议对青洲山的植被进行适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利用植被图,在GIS软件ARC/INFO支持下提取植被景观斑块信息,对植被景观斑块的面积,周长、斑块数及景观多样性等特征进行了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从景观组分的面积,周长分布,斑块密度分析,马尾松林,中亚热带丘陵低山常绿阔叶林和中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是该保护区的主导景观类型;从斑块面积特征和周长特征分析,中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中亚热带丘陵低山常绿阔叶林的破碎化程度最低,植被的保护较为完整;马尾松林的斑块数量多,孔隙度最大,对景观的形成有主要的影响;景观组分类型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以类型斑块数最大,类型面积最小。  相似文献   

16.
安徽休宁县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休宁县森林群落的类型、组成、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休宁县的典型森林群 落为常绿阔叶林,但由于森林破坏,群落为成层现象和层片不甚明显;物种多样性指数(S、 D、H)是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低海拔>高海拔; 在同一类型不同层次中,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7.
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的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生态特性的研究表明,红芽大戟在中国的分布区横跨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垂直分布上限承分布区由东往西逐渐抬升。分布区的土壤主查由花岗岩发育而成的砖红壤和红壤。植被类型主要为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部分地区演变成草坡。红芽大戟为喜光植物,在6月初至6月中旬有一生长高峰期,与年降雨峰期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为滇中高原亚热带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对玉溪磨盘山即元江栲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次生混交林、天然华山松林和高山矮栎林4种植被类型的凋落物及其土壤(0~10cm)进行收集、取样测定其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分析不同植被类型的凋落物和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4种植被类型在凋落物的未分解层C含量,以云南松次生混交林最高,达624.04g/kg,华山松林最低,为475.76g/kg;N含量以常绿阔叶林最高,为15.49g/kg,华山松林最低,为12.2g/kg;P含量以华山松林最高,为2.3g/kg,常绿阔叶林最低,为1.91g/kg。4种植被类型凋落物半分解层N、P含量差异不显著,C含量以云南松次生混交林最高,为337.38g/kg,华山松林最低,为211.96g/kg。表层土壤C、N、P含量差异显著,均表现出云南松次生混交林最高,华山松林最低。2)4种植被类型凋落物未分解层中,C/N值以云南松混交林最小,C/P、N/P值均以高山栎林最小;半分解层中4种植被类型N/P值无显著差异,而C/N、C/P值均以常绿阔叶林为最大;表层土壤层中C/N、C/P和N/P值均无显著差异。3)高山栎林凋落物的N含量未分解层与其半分解层呈显著正相关。常绿阔叶林凋落物未分解层N含量与其半分解层中N、P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华山松林凋落物未分解层C含量与其表层土壤层C含量呈显著相正相关。云南松混交林未分解层N含量与其土壤层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