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261-263
民生问题自古以来都备受重视,是一个社会得以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一直以来,习近平都关注民生建设,并身体力行地深入群众确保民生工作落到实处。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的有力作为,为进一步改善和保障民生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和方向,民生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人民幸福指数得到提高。通过探明习近平高度重视民生建设的根和源,分析习近平新时代民生建设新作为,指明其中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正>"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翻开十七大报告,对三农、对民生的关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和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204-206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好诠释,要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心上,扛在肩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基础工作,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因此,在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基础上,提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在我国目前的体制政策环境下,民生首先是一个政治层面的重大问题,必须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善民生为最大的政绩,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以改善民生作为解决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作为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着力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5.
民生科技是最贴近人民生活、直接服务于人民的科技。新农村建设民生科技行动的目的是通过发展民生科技,让广大农村居民实现生存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分析了贵州新农村建设民生科技行动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进而提出了贵州新农村建设民生科技行动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民生问题是关系到民族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关系到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我国的民生建设已经初见成效。新时代背景下,民生建设更是重中之重。本文将着重分析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民生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郁志龙 《甘肃农业》2012,(12):9-10,12
徐州市铜山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切实改善民生。不断开创全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及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思维在彻底消除贫困和改善民生中的科学运用:一是注重客观和全面地认识贫困问题,注重在事物运动变化中认识贫困问题;二是强调在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基础上积极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辩证思维对贫困问题进行分析;三是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本质规律,倡导劳动创造价值解决贫困问题,在脱贫攻坚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逻辑方法来指导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毋庸置疑,今年的全国"两会","民生"俨然是一大主题.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最多、篇幅最长的是民生,人大政协以及两高报告中,也对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了充分的论述和准备,代表委员的讨论以及网友的热议中,也将"民生"放在更加突出而重要的位置.以"民生"为主题的两会更加精彩."民生"也成了目前摆在全国人民餐桌上的美味.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258-259
自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经济已经取得了飞快的发展,但是民生问题却显得越来越突出了,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民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了。对衡水市2018年民生项目开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对其中的7个重点项目作了详细介绍,提出进一步改善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表明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科学发展,影响人民生存的重大民生问题,如何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与改善民生的最佳结合,笔者就2者的特性与共性及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思考,提出生态文明的构建是最基本、最广泛、最现实的大民生。在认识上必须将其视为一个整体-"生态民生"来统筹规划、同步运作。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在"一带一路"历史机遇和西北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的驱动下,推动武威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转型、保障和改善民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进一步研究探讨武威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十七大提出了“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目标,明确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为广大人民描绘了一幅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的图景,因此被称为“民生盛宴”。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只有切实改善民生,才能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凝聚最广泛的人心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的新要求,而作为食品流通环节的人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农产品,它们的质量安全与民生息息相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保证人民"舌尖上安全"的重要措施,目前,对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采取快速检测的方法是监管农产品的重要步骤,存在一定的利与弊,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民主体作用的实质性理论来源于人民主体思想,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合理借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人民主体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人民主体思想,这些理论依据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民生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助推民生建设关注点在旅游休闲、民生利益诉求以及先进技术在居民之间应用的转移。因此,从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拓宽民生利益诉求渠道、推动新技术在居民之间的普及与应用等方面出发,探讨民生建设关注点转移所带来的新的建设需求,着力破解民生之困,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现。农村老人可利用的养老资源严重不足,养老保障问题更为严重。建立和完善以农民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同时其进程又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广泛、长期、复杂和深刻的影响。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老有所养"基本需求,不仅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的大事,也是改善民计民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的时代意义也越来越凸显。如何看待一个国家的民生水平,不应光看城市发展,还应将目光放到更广袤的农村当中去。如何在自然条件不同、资源条件迥异、发展基础千差万别的农村着墨,绘制一幅幸福小康的发展蓝图?如何能够越来越满足生活在农村中人  相似文献   

20.
王洪 《中国农垦》2013,(2):66-68
改善民生是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的主旨之一,农垦企业党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文结合安徽农垦方邱湖农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践,浅谈农垦企业党组织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如何改善职工群众的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