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乡村公共景观设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元素。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陇东村的乡村文化特色为切入点,研究乡村公共景观设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陇东村既注重保护历史特色、生态底色,又兼顾现代化的人性设计和村庄发展的融合,通过乡村公共景观设施同乡村自然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改善乡村的空间环境与生态质量,充分体现了乡村的自然和谐之美,成功打造了生态环保、生活和谐、精神文化充实的"魅力陇东",从而探索出一条乡村公共景观设施"美丽"的传承与嬗变的具体路径,是类似山区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范本。  相似文献   

2.
美丽乡村的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乡村的发展与振兴已经不再单纯是经济建设,而是一个综合复杂工程。环境美化、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基础设施的改善都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在美丽乡村中建设保护乡村自身的乡土文化特点,避免千篇一律的同质化景观出现,成为了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话题。围绕乡土景观元素的挖掘与提炼,探索出乡土景观元素在乡村规划中价值与意义,以及在美丽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手法,从而我国的乡村的建设提供具有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历史的沉淀,是生态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环境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物质建设固然很重要,但一味地追求物质层面的改造往往会导致"千村一面"的现象,使村庄失去原有的特色。因此,笔者主张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应以文化传承为核心,注重村庄的精神文明发展建设,使美丽乡村同时兼具内外美。旨在探索美丽乡村在经济、居民生活、生态旅游等三方面的文化传承模式及内容,并以浒湾镇历史文化名镇为案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乡村版.目前,衡水市美丽乡村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结国内美丽乡村建设的不同模式发现,乡村文化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根据衡水市乡村文化调查结果,分析了衡水市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承与发展乡村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到了人文精神建设的层面。作为农业大国,景观的营建贯穿乡村文化全过程,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景观营造对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机制的重要路径。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梳理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对乡村民居建筑文化、田园文化景观、家庭生活文化、乡村风习文化、乡村艺术文化的影响,来着眼于研究贺州市钟山县里太村传统景观营造时的规划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对乡村文化的保护方案和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6.
千篇一律的乡村复制品反映的不仅是疏离感和审美疲劳,更是乡土文化的忽视和遗忘。为了实现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江苏省常州市牛马塘田园乡村为例,实证调研基于乡土文化的美丽乡村建设。调查显示,牛马塘田园乡村建设存在风格不协调、景观风貌不一致的设计问题以及乡土文化保护意识薄弱、文化认同感不高的人文问题。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一是要坚持传承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二是要融合创新的建设理念,三是要通过挖掘产业实现乡村建设与经济增长的双赢,最终在尊重乡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策略,为村庄规划与建设融入了全新的内涵。以湖北省江陵县白马镇丰河村为例,通过该村建设现状调研,分析其发展优势和劣势,提出了传承乡村文化、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保持乡土景观和转型产业结构等措施,以便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赣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从赣南围屋文化传承视角下分析了赣南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路径。首先,对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的关系进行论述,得出美丽乡村建设必然依托于乡村文化进行的结论;其次,分析赣南客家围屋文化,确定赣南客家围屋文化所代表的是赣南客家人民智慧与审美的结晶;再次,对保护与传承赣南围屋文化的意义进行阐述,总结出保护与传承赣南客家围屋文化可以使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赣南客家围屋文化是赣南文化的集中体现、保护与传承赣南客家围屋文化可以进一步增强地区凝聚力3个方面的结论。研究赣南客家围屋文化传承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发掘提升美丽乡村形式与内涵的有效尝试,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散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历史的沉淀,是生态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环境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物质建设固然很重要,但一味地追求物质层面的改造往往会导致“千村一面”的现象,使村庄失去原有的特色.因此,笔者主张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应以文化传承为核心,注重村庄的精神文明发展建设,使美丽乡村同时兼具内外美.旨在探索美丽乡村在经济、居民生活、生态旅游等三方面的文化传承模式及内容,并以浒湾镇历史文化名镇为案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2015,(9)
<正>浙江省淳安县自2010年开始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坚持以"乡土气息、景观风貌、美丽元素"为方向,以"建设风格乡土化、基础设施生态化、环境提升多绿化、特色培育重文化、服务设施景点化、产业发展融合化"的要求,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县景区化相融合,体现村庄与山水的有机交融、乡村特色、文化韵味,较好地推进了"秀水家园、美丽乡村"建设,2012年被授予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工  相似文献   

11.
“三农”视角下的农村文化建设: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中国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信仰流失及文化贫困、城乡文化差距拉大、农村文化边缘化、农民主体地位缺失、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农村文化建设在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传统文化为平台、以合作文化为重要抓手的基础上,应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时要注意处理好社会主义主文化与农村亚文化、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自办文化与社会力量办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三农”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农职院校具有服务地方"三农"的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科技资源、信息资源和地域优势,而要实现农职院校服务"三农"与自身发展双赢,选取何种服务模式至关重要。文章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三农"的模式为例,探讨了服务"三农"的模式,提出了进一步服务"三农"的方法措施,以期为农职院校更好地服务"三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新农村建设与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关系出发,对现代化的本质、实现机制以及新农村建设在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从理论层面对中国特色现代化框架下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重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应从健全现代产业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着重加强新农村建设,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家电下乡"政策实施以来,家电的销售量出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但受市场压力、"三农"问题、消费观念、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面临诸多困境。因此,应该建立以政府主导、企业推广和农民带动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家电下乡"政策的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农村图书馆体系建设“3-2”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图书馆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图书馆建设需要根据各地特点选择合适的建设模式。根据黑龙江省的特点,设计"3-2"模式,即以县市级公共图书馆、学校核心馆和协调委员会为三个横向核心.以乡镇文化站和中小学校为两条主线建设农村图书馆,并对"3-2"模式操作可行性,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水培花卉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花卉消费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指标之一。水培花卉是近几年在中国花卉市场上走俏的一类新兴时尚花卉。通过水培花卉与传统花卉的比较,分析水培花卉的特点,着重阐述水培花卉的栽培过程和养护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农村社会伦理建构的基础,也是关系农村养老乃至农村文化建构的重要问题。我国北方农村亲子关系中普遍存在"接力"走向,而"反哺"严重不足,这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深重的乡村伦理危机,甚至影响着整个乡村文化的建构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因此,新时期必须加强社会的引导与干预,一方面,加大传统"孝"文化宣传,引领和谐、公平的亲子关系建构;另一方面,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填补亲子关系迅速转变造成的养老空白,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地方农业高校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服务农业产业发展,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文章结合湖南农业大学科技服务"三农"的实践,从"双百"科技富民工程的实施背景出发,总结了"双百"科技富民工程的建设成效,并从4个方面探讨了实施"双百"科技富民工程的科技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短缺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扩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848-849,863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建设者,然而,目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留在农村的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等因素却制约了新农村的建设.面对这一问题,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吸引社会人员的加入成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生活宽裕是一定历史阶段农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与质量的综合反映。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农民收入水平、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农村居民内部及地区间收入差距都将对新农村生活宽裕产生影响;实现农村居民的生活宽裕,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要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同时,还要使农民转变理财观念,更新理财思路,不断提高农民创收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