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陕北林地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排序,陕北林地啮齿动物群落被划分为3个类型。吴旗林区的啮齿动物群落是典型的黄土高原风沙区林地群落类型,种类较多,密度变化较大,优势种为中华鼢鼠和跳鼠类。对林木造成巨大危害的种类主要为中华鼢鼠和草兔。退耕林地啮齿动物群落保持了原农田群落的特点,其桥山林区的群落优势种是甘肃鼢鼠,而吴旗林区退耕林地为中华鼢鼠。桥山林地啮齿动物群落种类和生物量因植被状况较大差异,天然次生林种类较少,密度较低,优势种是达乌尔黄鼠和松鼠类。灌木疏林林地群落兼有天然次生林的啮齿动物群落和农田啮齿动物群落的特性,优势种为达乌尔黄鼠和松鼠类。次生林全面清坡造林幼林地,其群落优势种为甘肃鼢鼠。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1期韩崇选等陕北林地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延安林区啮齿动物群落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组平均聚类法,以啮齿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综合决定的重要值为数据,对延安林区啮齿类群落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延安林区啮齿动物可划分为3个群落,人工林区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rica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群落(群落A);自然次生林区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 中华鼢鼠 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群落(群落B);林缘农田区中华鼢鼠 小家鼠Mus musculus 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群落(群落C).结果较全面反映了群落的组成以及群落生境,群落多样性指数以群落A最高(1.8665),群落B次之(1.6516),群落C最低(1.2095).多样性分析表明,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环境的复杂性与稳定性密切相关.图1表3参10  相似文献   

3.
运城地区农田鼠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运城地区农田鼠类种群结构、分布、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运城地区农田害鼠种群结构为达乌尔鼠、仓鼠、花鼠、子午沙鼠、黑线姬鼠、岩松鼠、中华鼢鼠,优势种为达乌尔鼠、仓鼠,主要发生在山地丘陵、坡地、旱地,且以小麦、油料作物、果树受害最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林区啮齿动物群落管理中的生态阈值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以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啮齿动物群落和主要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人工林群落生态阈值概念.采用系统分析法,组建了刺槐、油松、侧柏被害模型和飞播造林30 d种子损失模型,并以国家及地方标准的最大允许损失指标偶联求得林区啮齿动物群落管理中的生态阈值模型.结果表明,群落总密度和地面鼠的单因子群落生态阈值刺槐最大,油松次之,侧柏最小;鼢鼠和田鼠在高允许损失率下为刺槐>油松>侧柏,而在低允许损失率下为油松>侧柏>刺槐;草兔为油松最大,侧柏最小;飞播造林中的单因子群落生态阈值不仅决定于地面鼠的总密度,而且还决定于群落各  相似文献   

5.
2009年6—11月,在吕梁山中部农林生态区进行了啮齿动物调查及分析,根据当地的地理特征和鼠类的栖息生境特征,把该区划分为3种不同生境。采用铗日法进行鼠类密度调查,共置放鼠铗8 117个,捕获啮齿动物714只,属4科8种,其中优势种为达乌尔鼠兔、社鼠、长尾仓鼠、子午沙鼠。对3种不同生境中鼠类种群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分析发现,生境差异、植被覆盖度和人为干扰对鼠类群落多样性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自2009~2013年,在青海省5州2市共28个农业县(市、区)开展农田害鼠种类调查工作,基本掌握了我省农区主要发生的害鼠种类及分布情况。主要的害鼠种类有3目8科30种:农田地下害鼠有高原鼢鼠、甘肃鼢鼠、斯氏鼢鼠等3种;农田地上害鼠有黄胸鼠、小家鼠、褐家鼠、长尾仓鼠、灰仓鼠、藏仓鼠、柴达木根田鼠、甘肃根田鼠、青海田鼠、松田鼠、达乌尔黄鼠、阿拉善黄鼠、大林姬鼠(朝鲜姬鼠)、黑线姬鼠,子午砂鼠、五趾跳鼠、三趾跳鼠、林跳鼠、花鼠、巢鼠、小毛足鼠、中国蹶鼠、库蒙高山鼠平、喜马拉雅旱獭、高原鼠兔,间颅鼠兔、臭鼩等27种。其中,黄胸鼠为我省历史文献未记录的害鼠。  相似文献   

7.
新疆吉木萨尔县林地鼠类夏季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应用聚类分析,将新疆吉木萨尔县夏季林地鼠类可划分2个群落;(1)以小家鼠为主的居民区附近的人工林区鼠类群落;(2)以灰仓鼠+短尾仓鼠为主的荒漠-农田鼠类群落。同时比较了不同鼠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  相似文献   

8.
对井冈山区鼠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其不同海拔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现鼠类14种,可划分为黄毛鼠+黑线姬鼠、社鼠+针毛鼠+小林姬鼠、社鼠+青毛鼠、社鼠+大林姬鼠+小林姬鼠等4个群落。比较不同鼠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度、优势集中性指数和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大,优势度、优势集中性指数和生物量以黄毛鼠+黑线姬鼠群落为最大;黄毛鼠和黑线姬鼠是危害该区盆地农作物的两大害鼠,社鼠、针毛鼠、青毛鼠是该林区主要害鼠。  相似文献   

9.
大通县农区鼠害以高原鼢鼠、小家鼠、长尾仓鼠、黄胸鼠、达乌尔黄鼠、高原鼠兔等为主,发生密度在0.5%-8.6%,农舍鼠害以黄胸鼠、小家鼠为主,每户平均3-9只。高原鼢鼠发生较为严重,分布在半浅半脑山地区、农牧  相似文献   

10.
王琦  马宁  李春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857-1859
[目的]为达乌尔黄鼠的实验动物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分析达乌尔黄鼠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及试验研究进展。[结果]达乌尔黄鼠是小型地栖松鼠类的一种,体长约200mm,体重212~443g,主要栖居于草原、耕地及景观开阔地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达乌尔黄鼠是群居性动物,每年繁殖1次,繁殖高峰期是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其在一个地区内的生活环境,在不同季节内有很大的变化。达乌尔黄鼠为冬眠动物。黄鼠一天内的活动情况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达乌尔黄鼠88.8%组织器官的元素含量差异极显著,其冬眠期的静止代谢率仅为春季的3.0%。除黄疸指数外,成、幼鼠的8项生化指标值均差异极显著。[结论]该研究为建立冬眠实验动物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应用DNDC模型模拟沟垄集雨种植对陕西省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NDC模型分析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农田水分和玉米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为确定沟垄集雨种植技术的适宜区域以及该技术在陕西省农业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陕西省2001-2010年19个气象站点观测资料,采用DNDC模型模拟沟垄集雨(PF)和传统平作(CK)种植下陕西省玉米田土壤水分和玉米产量。2001-2010年陕西省年均降雨量为609.2mm,且南至北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陕西南部地区的降雨量最高,其次是关中地区,陕西北部地区的降雨量最低。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土壤蒸发量从北至南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蒸发量在170mm以下的地区分布在陕西省北部,土壤蒸发量在190mm以上的地区分布在陕西南部。和平作种植模式相比,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陕西北部富县、黄陵、洛川、黄龙和宜川5个县土壤储水量提高到145mm以上,陕西中部宝鸡、凤翔、岐山、扶风4个县(市)土壤储水量提高到126mm以上,陕西北部6个县和中部14个县玉米生长水分胁迫减弱;与平作相比,沟垄集雨模式下,陕西省大部分区域产量变异数降低,说明沟垄集雨技术能降低年际间降雨量变化对产量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稳产效应。沟垄集雨和平作种植模式下陕西10a玉米总产量分别为1 320万t和1 140万t,沟垄集雨较平作模式增产180万t,提高16%。沟垄集雨种植玉米的增产效应从北至南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与年均降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相反,陕西北部年均降雨量低于500mm的地区增产效果最高,陕西南部年均降雨量高于800mm的地区,沟垄集雨种植模式对产量的提高具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12.
油松分布区气侯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油松主分布区157县1951~1980年间12个项目的气象资料,用主分量分析技术将油松主分布区分分为四个区。  相似文献   

13.
陈科皓 《农学学报》2018,8(8):16-21
为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为陕西省生态建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MODIS-NDVI 影像及高程数据,采用MVC、一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陕西省2011—2015 年NDVI 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陕西省NDVI值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陕南地区及陕北南部森林植被茂密,植被覆盖情况较好,陕北北部属于风沙区,植被覆盖情况较差,关中地区以农作物为主,植被覆盖情况居中;(2)2011—2015 年陕西省NDVI值呈波动变化,整体变化趋于稳定,且有好转趋势,主要分布在关中及陕南地区;陕北地区NDVI值有退化迹象;(3)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NDVI值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2000~2500 m海拔高度范围内的NDVI值最高,植被覆盖情况较好,主要是分布在秦岭山脉的太白山地区。  相似文献   

14.
人工地箭捕捉鼢鼠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鼢鼠的生活习性,详细介绍了人工地箭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区位设立调查样地,统计样地内漆树数量、漆树幼树、成龄树和衰老树数量比例的方法,对陕西省秦巴山区天然漆树分布范围、密度、长势等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秦巴山区天然漆树资源垂直集中分布,秦岭北坡以海拔1 280~2 000 m、秦岭南坡以海拔1 600~1 900m、巴山北坡以海拔1 300~2 360 m范围内密度最大,随纬度降低,漆树垂直集中分布的范围加大,且海拔增高.陕西秦巴山区调查区域现有漆树资源中平均幼树387.84万株,占漆树总株数36.38,成龄树421.81万株,占39.58,衰败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属我国的缺锌土壤区。280个试验结果表明,施锌肥的效应与土壤有效锌含量呈负相关,且不同作物对锌的反应不同。5944个土样测定结果得出,全省有效锌含量<0.5μg/g,需施锌肥的缺锌土壤,有3504.9万亩耕地,占总耕地的62.5%。其分布状况:缺锌的实际面积为关中>陕北>陕南,缺锌面积的比例为陕北>关中>陕南。缺锌土壤的分布与不同地区(土壤)施锌肥的效应相吻合,也与土壤有效锌含量南高北低、碳酸钙含量及pH值南低北高的状况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刘琦  任志远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3):86-88,101
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科学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灰色综合评估方法对全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关中地区的宝鸡、咸阳以及陕南地区的安康、汉中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关中地区的西安和渭南生态环境质量中等,而关中地区的铜川以及陕北地区的延安、榆林生态环境质量较差,陕西省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总的趋势为中南部优于北部,并据此提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样带调查方法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3种典型生境(沙垄顶部、人工沙障和积沙平缓处)的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准噶尔无叶豆群落中包含19个物种,隶属于11科18属,单种科、单种属多,区系优势现象明显;依据Dufrene和Legendre的计算方法将准噶尔无叶豆群落划分为3个群丛:准噶尔无叶豆+白茎绢蒿+角果藜群丛、囊果薹草+准噶尔无叶豆+黑沙蒿群丛和准噶尔无叶豆+艾比湖沙拐枣+蛇麻黄群丛;植物区系种类以北温带广布成分占优势,主要特点为:具有典型的旱生植物分布特征;植物组成主要为适沙和耐旱的种类,结构、层次单调;准噶尔无叶豆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积沙平缓处最高,沙垄顶部次之,人工沙障处最低,优势度指数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与群落的结构以及立地环境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结构复杂的群落较其他群落的多样性指数高,但由于人工沙障的特殊生境所形成的准噶尔无叶豆单优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则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