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硫酸酯化牡蛎多糖(SCGP)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肝损伤的影响,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得到SCGP,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灌胃不同剂量(200、400、800 mg/kg)的SCGP,并设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和药物组(灌胃联苯双酯,200 mg/kg),各组连续灌胃14 d,然后给模型组、药物组和SCGP组腹腔注射CCl_4致病,18 h后处死小鼠,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小鼠肝组织切片形态学变化和SCGP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鼠肝组织切片在倒置显微镜下显示,SCGP灌胃组和药物组肝细胞病变较模型组明显减少;SCGP高剂量组(800 mg/kg)能显著降低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AST活性和肝脏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小鼠肝脏的SOD活性(P0.05)。研究表明,SCGP对经腹腔注射CCl4所致的小鼠肝损伤可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杠板归总黄酮的保肝药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为杠板归的深入研究提供活性物质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随机将60只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组(150 mg/kg)及杠板归黄酮高剂量组(600 mg/kg)、中剂量组(400 mg/kg)、低剂量组(200 mg/kg),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按16 mL/kg剂量灌胃56%vol白酒,1h后各用药组按20 mL/kg剂量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14d,然后通过计算肝脏指数(LI)、脾脏指数(SI)、胸腺指数(TI),生化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ELISA检测肝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探究杠板归总黄酮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各杠板归总黄酮剂量组可有效降低因酒精性肝损伤引起小鼠升高的LI,并升高SI和TI;又能降低血清ALT、AST活性及MDA含量,升高SOD活性;还可降低酒精性损伤肝组织中的IL-4、IL-6和TNF-α含量,且对小鼠肝小叶结构、肝细胞坏死和变性及炎细胞浸润等方面均有改善作用,尤其以杠板归总黄酮高、中剂量组的效果最明显.[结论]杠板归总黄酮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抑制肝脏炎症反应来实现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沙棘多糖对脂多糖(LPS)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小鼠被随机分为空白组(A)、模型组(B)、沙棘多糖低剂量组(C 100mg/kg)和高剂量组(D 200mg/kg)。沙棘多糖连续灌胃30天后,除空白组外,其他每组均腹腔注射LPS(10mg/kg)构建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在LPS作用后4h和9h后,采血和收集肝组织。利用血清各项指标的试剂盒、Elisa试剂盒测定各项指标含量,以及QPCR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沙棘多糖能剂量依赖性抑制LPS诱导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沙棘多糖也降低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沙棘多糖组肝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的活性也显著升高。结论:沙棘多糖对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和抗炎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探讨不同浓度蝉蜕水提取物对小鼠D-氨基半乳糖(D-GalN)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GalN模型组(模型组)、联苯双酯滴丸组、蝉蜕水提取物低、中、高3个剂量组,共6组。每组小鼠均按每千克体重剂量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3 d,末次给药12 h后,按600 mg/kg腹腔注射10%D-GalN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24 h后,计算小鼠肝指数,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心肌组织、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及血清ALT、AST活性升高(P0.01),肝脏、心肌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P0.01),肝组织炎症坏死广泛。与模型组比较,蝉蜕水提取物的低、中、高剂量组及联苯双酯组小鼠肝脏指数及血清ALT、AST活性降低(P0.01或P0.05),肝脏、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0.01或P0.05),肝组织损伤程度显著改善。蝉蜕水提取物对D-GalN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桑黄多糖对Ⅰ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影响,以链脲佐菌素(STZ)建模的I型糖尿病(DM)昆明种(KM)小鼠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剂量桑黄多糖(低剂量20 mg/kg·BW,中剂量40 mg/kg·BW,高剂量80mg/kg·BW)对其影响。结果表明:STZ造模的KM小鼠糖尿病模型症状有所改善,具体表现为,试验第3周时,高剂量组小鼠均重达到36.17g显著高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增长了17.89%,更接近空白组,据观察,饮水量亦有所下降;且高剂量组小鼠血糖值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下降了23.96%。同时,试验末期高剂量组葡萄糖耐量(OGTT)与糖尿病组相比显著改善(P0.05),提升了31.02%;而对于脏器指数,高剂量组肝脏指数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提升了55.03%,而肾脏指数高、中、低剂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因此,高剂量桑黄多糖提取物有助于I型糖尿病模型鼠的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6.
通过连续灌胃酒精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研究黄芪粗提物对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设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和黄芪粗提物高、中、低剂量组(8、4、2g/kg),分别检测肝脏指数,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肝脏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肝脏损伤和脂肪变性情况。结果表明:黄芪粗提物下调肝脏指数,减少血清中ALT、AST以及肝脏中TC、TG的分泌,抑制肝脏损伤和脂肪变性形成,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粗提物高剂量组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黄芪粗提物中、低剂量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黄芪粗提物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为黄芪粗提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野山杏总黄酮对LPS诱导鸡肝炎的影响。【方法】给予鸡腹腔注射5 mg/kg LPS制备急性肝损伤(ALI)模型,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组,吲哚美辛为阳性对照组和野山杏总黄酮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 mg/kg)剂量组为试验组,测定鸡体温、体重的变化和血液学参数及血液生化指标,观察鸡肝脏病理,分析野山杏总黄酮对鸡肝炎的影响。【结果】野山杏总黄酮各剂量组可不同程度降低LPS导致的体温升高;缓解了炎症造成的体重减轻;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逆转LPS导致的炎性细胞增加,其中野山杏总黄酮各剂量组对白细胞数的减少具有剂量依赖性,对淋巴细胞、粒细胞及中间细胞不呈现剂量依赖性;野山杏总黄酮各剂量组均可抑制炎症条件下ALT、AST的水平;中高剂量组能明显改善LPS引起的鸡肝组织病理损伤。【结论】野山杏总黄酮各剂量组均能恢复炎症导致的体温升高,对鸡体重有促进作用,能减少炎性细胞的数量,抑制ALT、AST含量升高,改善LPS致鸡肝炎的病理损伤,具有一定的抗肝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向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酸枣叶(Ziziphus jujube var. spinosa)总黄酮[高剂量组300 mg/(kg·d);中剂量组150 mg/(kg·d);低剂量组100 mg/(kg·d)],测定小鼠体内总蛋白含量(TP)、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总抗氧化活性(T-AOC),探讨酸枣叶总黄酮对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施不同剂量的酸枣叶总黄酮对小鼠体内的TP浓度、POD、SOD、CAT及T-AOC活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小鼠体内TP浓度、T-AOC和SOD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P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CAT活性随着剂量的增加无显著变化,但胃施酸枣叶总黄酮各处理小鼠体内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说明酸枣叶总黄酮具有明显的抗自由基作用及体内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应用比色法,分别测定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在高(15 mg生药/kg)、中(7.5 mg生药/kg)、低(3.75 mg生药/kg)3种剂量作用下,荷瘤小鼠脾脏NK细胞毒指数、脾细胞的增殖、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指数、血清凝集素活性和脾细胞IL-2活性的变化。与荷瘤对照组比较,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各剂量组可显著提高NK细胞活性(P0.01,P0.05);增强脾细胞增殖(P0.01,P0.05);显著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P0.001,P0.01,P0.05);显著增加血清中抗羊红细胞凝集素值(P0.001、P0.01);高、中剂量组可明显提高脾脏IL-2活性(P0.01,P0.05)。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具有显著提高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紫甘薯花青素对乙醇性肝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将雄性ICR小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急性乙醇肝损伤模型组、水飞蓟宾阳性对照组(90mg/kg)及紫甘薯花青素低、中、高剂量组(90、120、150mg/kg)共6组,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转移酶(CST)、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表明,紫甘薯花青素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急性乙醇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P<0.05)、AST的活性(P<0.05),升高组织中SOD(P<0.05)、GST(P<0.05)、CAT(P>0.05)的活性及GSH(P>0.05)的含量.说明紫甘薯花青素对乙醇引起的急性肝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灵芝为古称的“九大仙药”之一,最早的中药典籍《神农本草经》中即有收载。灵芝中含有丰富的多糖、三萜类、肽类和核苷,是其所产生临床疗效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对灵芝及其提取物在减轻肝损伤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研究显示,灵芝及其提取物对多种有毒物质及免疫与缺血等因素造成的肝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并在抑制肝纤维化、减轻脂肪肝形成等方面也具有良好的作用趋势,可供灵芝在临床的应用及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眩晕入手,整理了黄政德教授从肝论治眩晕的病因病机理论,总结了其从肝论治眩晕的实践经验,并选取了其临床病案进一步佐证其从肝治晕遣方用药特色。黄政德教授在病机上强调眩晕皆肝风作祟,并与痰、瘀、虚、火有关,在治疗上强调以调肝为基础,辅以不同治法,调肝则风息晕定。黄教授治疗眩晕经验独到,值得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13.
由于斑马鱼细胞组成、同源基因,免疫反应,药物代谢等方面与人类相比具有高度保守性。再加上斑马鱼体积小,产量大,适合被基因编辑等特点,适合于高通量的药物筛选。所以斑马鱼和斑马鱼胚胎常被用来模拟发育缺陷或化合物诱导的肝脏疾病。对斑马鱼作为肝脏疾病模型的优点,以及斑马鱼模型在免疫反应,药物代谢等方面的与人类的相似性进行综述。归纳了目前一些针对不同因素开发的斑马鱼模型及其相关病理机制以及相关药物筛选,并简要分析了其与哺乳动物模型的差异及优势,以期对肝脏疾病的药物筛选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对贵州省余庆县2004~2005年捕获的437只黑线姬鼠(其中,雌鼠200只,雄鼠237只)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线姬鼠肝脏重量变动幅度在0.41~2.87 g,平均肝脏重量为1.17±0.49 g,肝脏相对重量变动幅度在2.45~7.18 g,平均肝脏相对重量为4.33±0.97 g;雌雄鼠肝脏重量之间无显著差异,但肝脏相对重量差异极显著;不同生境肝脏重量、肝脏相对重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组之间肝脏重量差异极显著,肝脏相对重量差异不显著,且随着种群内年龄的增长,肝脏重量、肝脏相对重量逐渐增加;不同月份之间肝脏重量、肝脏相对重量具有一定差异,在4~5月和8~9月出现两个高峰期,其季节变化趋势为春季最高,夏季较高,秋季较低,冬季最低。肝脏重量、肝脏相对重量与种群繁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鸡脂肪肝综合症病例主要内脏器官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国  陈亮  王宗元  贾宁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9):156-157,165
对6只患有脂肪肝综合症病鸡的主要内脏器官进行了仔细的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病鸡肝脏明显肿大,颜色发黄,质脆易碎,切面发黄、结构模糊、有明显油腻的感觉,有的病鸡肝脏还有程度不等的淤血、出血,表面和切面可见散在点状或斑状出血,严重时肝脏边缘部有较大范围出血。镜检发现,肝细胞普遍脂肪变性,胞浆内有多少不等的脂肪小滴,甚至整个细胞为脂肪充满,细胞核被挤压到一侧,严重时导致肝细胞的坏死,肝小叶及周围有程度不等的出血。除肝脏外,其他组织器官也有程度不等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6.
以羊肝为研究对象,采用脱膻营养液和发酵2种方法脱去羊肝的膻味,并通过配方调配,筛选出VA含量丰富、口感最佳的明目羊肝羹新产品。试验结果为:将羊肝、胡萝卜、茉莉花茶按20∶4∶1比例同煮,大火5 min,小火15 min,将煮好的羊肝冷却绞碎,与营养液(菊花、胡萝卜、决明子、红枣、桂圆、枸杞和水按0.75∶6.25∶0.75∶2∶0.75∶2∶100比例同煮,过滤)按1∶5比例混合后过胶体磨,115℃高压灭菌15 min,冷却后接种L菌(乳清乳杆菌、肉葡萄杆菌和木糖葡萄杆菌混合菌),接种量为3.75×106cfu/mL,37℃发酵48 h,之后在发酵液中加入30%豆沙,0.5%琼脂,0.1%黄原胶,经冷却定型得到富含维生素A,且口感滑润的明目羊肝羹新产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常见五种证型不同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脂肪肝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208例,按照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脾虚证68例、湿浊内停证37例、湿热蕴结证47例,脾肾两虚证31例以及痰瘀互结证25例,同期选择健康对照组60例,比较轻度、中度、重度脂肪肝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占比关系及相关生化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结果 脂肪肝程度从轻到重排序: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湿浊内停证→脾肾两虚证→痰瘀互结证。轻度脂肪肝湿浊内停证中TC、ALT指标外,其余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四项生化指标(TC、TG、ALT、HOMA-IR)在各中医证型间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痰瘀互结证、脾肾两虚证的TC、TG与其它三证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证与TC(r=0.14,P=0.00)、TG(r=0.13,P=0.01)有显著相关性;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ALT升高较其他三证型明显,痰瘀互结证与ALT(r=0.11,P=0.02)有显著相关性;湿热内蕴型HOMA-IR较其它四证型升高明显,湿热内蕴证与HOMA-IR(r=0.14,P=0.02)有显著相关性;痰瘀互结证患者HGB指标有80%高于正常值,湿热蕴结证有72.34%高于正常值,与其它三证比较占比率上升。结论 脂肪肝中医证型与生化指标具有相关性,生化指标的检查结果能有效地帮助临床进行分型诊断,能够为患者病情的发展以及预后提供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荞麦蜜对酒精引起的肝损伤和肠道菌群紊乱的改善效果,对酒精诱导形成的肝损伤小鼠饲喂荞麦蜜予以干预后,测定肝脏指数、血清转氨酶活力以及分析对肝脏脂代谢、氧化应激、肝脏组织的影响,并结合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的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显示,与酒精模型组相比,荞麦蜜能显著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P<0.05),缓解肝脏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升高,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明显减少了酒精引起的肝脏脂滴现象,脂肪变性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而且,相比于酒精模型组,荞麦蜜的摄入改善了酒精摄入引起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变化,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升高7.18%,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15.59%,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值降低21.25%,恢复到空白对照组水平;进一步在属水平上分析了相对丰度排前36的微生物,发现荞麦蜜摄入明显改善了酒精引起的16种菌属的变化。结果表明荞麦蜜能改善酒精引起的小鼠肝损伤以及肠道菌群的失衡,可以作为一种保肝护肝产品的原料加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中医肝脾理论相关内容剖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致继发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思路,并从该角度阐述中西医理论内在联系,认为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致继发性肝损伤相联系,肠道黏膜屏障功能(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IBF)、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肝与肠道免疫功能相互依赖、IBF障碍与肝损伤的恶性循环、改善肠道功能以保护肝脏的治疗理念均是肝脾理论现代生物学基础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轻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湿热蕴结证与肝郁脾虚证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级、肝脏硬度值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61例轻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蕴结证组和肝郁脾虚证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按1:1匹配后,比较两组间肝组织纤维化分级、肝脏硬度值的差异。结果 (1)倾向得分匹配后,共纳入116例轻度CHB,分为湿热蕴结证和肝郁脾虚证组,各58例,两组间临床基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9.7%(104/116)轻型CHB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级为S0-2,湿热蕴结证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重于肝郁脾虚证(P<0.05);(3)湿热蕴结证组肝硬度值(LSM)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证(P<0.05)。结论 轻型CHB患者病程早期,湿热蕴结证较肝郁脾虚证其纤维化程度重,启动抗病毒治疗时,及时运用中医辨治抗肝纤维化,力求及早延缓、阻断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