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灌区醇用型甜高粱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高粱也叫糖高粱,是我国古老的谷类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既是一种糖料作物,也是优良的饲料作物和能源作物。为了提高甜高粱产量,人们也在不断研究其栽培技术,本文就醇用型甜高粱栽培技术作了总结,以供当地甜高粱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甜高粱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甜高粱研究进展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所卢庆善甜高粱生物产量高,抗逆力强,适应性广,作为饲料、糖料和能源作物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势。一、甜高粱的特点甜高粱是高粱的一种,由于茎秆内富含糖分,故称为甜高粱,或糖高粱。甜高粱作为一种作物,在我国和世界上均有很长的栽...  相似文献   

3.
甜高粱研究现状与产业化开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甜高粱起源于非洲 ,是高粱 [Sorghumbicolor(L .)Mocnch]的一个变种 ,由于其茎秆富含糖分 ,故称为甜高粱 ,或糖高粱。甜高粱在非洲已有 5 0 0多年的栽培历史 ,之后传到世界各地。随着世界各地对甜高粱的深入研究 ,甜高粱作为糖料、饲料原料和能源作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 甜高粱生物学特性甜高粱属于C4植物 ,因此具有高的生物学产量。德国的高产记录为 16 90 0 5kg hm2 ,我国的高产记录产生于湖北省公安县 ,产量 15 75 0 0kg hm2 。甜高粱抗逆性强 ,适应性广。由于甜高粱起源于炎热、干旱、土壤贫瘠的非…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甜高粱厌氧消化产沼气的潜力,采用批量发酵工艺,在恒温(30±0.2)℃的条件下,进行了甜高粱茎秆和甜高粱穗的沼气发酵试验。结果表明,甜高粱茎秆和穗的发酵周期分别为36、40 d;实际工程中,甜高粱发酵产沼气的水力滞留时间(HRT)可设计为22 d。甜高粱茎秆的TS产气率、VS产气率分别为583、618mL·g~(-1);甜高粱穗的TS产气率、VS产气率分别为899、950 mL·g~(-1)。  相似文献   

5.
甜高粱属C4植物,是一种高能作物,具有极高的光合效率,被称为太阳能的"转化器"。甜高粱作为能源作物是在世界能源紧缺、石油资源面临枯竭的形势下提出的。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寻找新的能源,在生物质新能源方面,甜高粱、木薯、甘薯等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五原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环境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甜高粱的种植,而且种栽培植技术、加工技术较为成熟,五原县发展甜高粱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高能作物——甜高粱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甜高粱是粒用高粱的一个变种。甜高粱不仅有高能作物之称,而且也因其具有抗旱、耐涝、耐贫瘠、耐盐碱等特性,而享有作物中的“骆驼”之美誉。甜高粱生物产量高,含糖量高,乙醇转化率高,是优良的饲料作物、糖料作物和可再生能源作物,合理开发利用,对我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缓解能源危机中,甜高粱已成为其核心的能源作物,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多种生物质能源作物中,甜高粱具有其独特的含糖量。其含糖量的高低能够对甜高粱茎秆利用价值的重要标准。随之,能够为甜高粱含糖量的提高埋下伏笔。因此,本文作者以甜高粱为基点,对其糖分积累中不同种植密度的影响予以了对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能源作物——甜高粱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甜高粱作为高能作物生产燃料乙醇具有高效益、低成本的优势,可有效缓解能源危机,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分析了甜高粱作为能源作物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甜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等优良特性,对不同类型土壤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之一。在石油资源面临枯竭的严峻形势下,甜高粱作为能源作物已受到全世界的广泛重视。本文就国内外对甜高粱在盐碱、干旱、温度、及重金属胁迫等多种逆境条件下,其生理生化及分子层面变化的研究做了概述,为今后大力开发利用甜高粱并为将其在江苏沿海滩涂地区引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甜高粱属于C4作物,是普通籽粒高粱的一个变种,是一种新的饲料、糖料和能源作物,有“高能作物”、“骆驼型植物”、“三元作物”之称。在世界矿质能源愈来愈匮乏的情况下,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和开发日益紧迫,甜高粱作为能源作物无疑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近年来,甜高粱在我国发展较快,特别是在北京、天津、河南等省市已推广利用。2003年拜城县引进甜高粱,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引种试种获得成功。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