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稻叶绿素含量的QTL及其与环境互作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QTL分析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遗传剖析。应用由247个株系组成的珍汕97B/密阳46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含207个分子标记的连锁图谱。分别在2002年和2003年考察亲本和重组自交系群体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叶绿素a和b的含量,采用QTL Mapper 1.6统计软件进行QTL定位、上位性分析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分析。在4个标记区间共检测到控制不同叶位叶绿素a、b含量的8个QTL,单个QTL的表型变异贡献率为1.96% 9.77%,其中2个QTL与环境之间存在显著互作;检测到9对影响叶绿素a、b含量的加性 加性上位性互作,其中1对具有显著的上位性 环境互作效应。与该群体产量性状QTL的研究结果相比较,发现每个产量性状都有QTL与控制叶绿素含量的QTL位于相同的染色体标记区间。  相似文献   

2.
水稻剑叶全氮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是影响生物产量的重要因子。利用[Nipponbare(粳稻)×Kasalath(籼稻)]×Nipponbare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BILs)群体在2005、2006连续两年对其剑叶抽穗后7 d的全氮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y trait locus,QTL)定位。结果检测到5个控制全氮含量的QTLs(qTLN-1、qTLN-3a、qTLN-3b、qTLN-9和qTLN-12),分布在第1、第3、第9、第12这4条染色体上,其LOD值为2.67~19.07,贡献率为2.33%~18.70%,其中qTLN-3a、qTLN-9、qTLN-12是新检测到的位点。在第6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控制净光合速率的QTL,LOD值为3.06,贡献率为4.73%;控制蒸腾速率的1个QTLqTr-10,其LOD值为6.59,贡献率为7.45%。同时还发现控制单个性状的QTLs存在上位性互作,因而利用相应的以Nipponbare为背景的全基因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群体进一步剖析单个QTL效应,结果显示控制全氮含量的qTLN-3a、qTLN-9和控制净光合速率的qPn-6在不同环境下可以被重复检测到,且效应稳定。该结果将有利于光合功能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MAS)育种及其图位克隆。  相似文献   

3.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产量性状QTL簇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上产量性状QTL分解到更小的区间中。【方法】从珍汕97B/密阳46重组自交系群体筛选到针对第6染色体短臂RM587-RM19784区间的剩余杂合体,衍生了一个由221个株系组成的F2:3群体,种植于海南和浙江两地,考察每株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建立SSR标记连锁图,应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检测QTL。【结果】在所分析的6个性状中,除穗数外在第6染色体短臂上的目标区间均检测到QTL,分别座落于目标区域中3个以上的不同区间中,单个QTL对群体性状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6.3%~35.2%;控制产量构成因子的QTL基本以加性作用为主,但3个单株产量QTL的显性度分别为1.65、0.84和0.42。【结论】目标区间存在3个以上的产量性状QTL,且同一区间控制不同性状的QTL、不同区间控制同一个性状的QTL在遗传作用模式、效应方向和效应大小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利用所构建的Lemont?特青重组自交系 (RIL),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对不同季节获得的水稻抽穗期性状进行 QTL 定位及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分析。检测到 3 个控制抽穗期的 QTL,分别位于 3、7 和 11 号染色体上,共解释 18.86% 的遗传变异,单个 QTL 的表型贡献率为 2.95%?10.56%,其中 qHD7-1 与环境存在显著互作,贡献率为2.18%;另检测到 9 对具有上位性效应显的互作位点。本研究表明上位性效应对水稻抽穗期具有重要的作用,抽穗期的一些QTL对环境敏感,在实际育种上应利用在不同环境稳定检测到的 QTL 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挖掘新的控制水稻叶绿素含量的相关位点和基因,为水稻叶绿素含量的遗传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剑叶叶色存在明显差异的粳稻TD70和籼稻Kasalath杂交构建的包含186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供试材料,通过对两亲本及RIL群体重测序,构建了包含12 328个Bin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RIL群体及亲本分别于2011和2020年正季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植。抽穗后第3天使用叶绿素仪测定剑叶SPAD值。使用IciMappingv3.4软件完备区间作图法,对控制水稻抽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的QTL进行鉴定。利用便携式光合仪测定RIL群体中20个SPAD极端株系的水分利用效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等光合作用参数。【结果】2年共检测到19个抽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相关QTL,分别分布在除第8、9和10染色体外的其他9个染色体上。单一QTL贡献率为3.09%—13.13%,LOD值为2.74—14.08。通过物理位置比对,发现其中10个QTL与前人定位到的叶绿素含量相关位点在相同或邻近区域。qCHL2-1qCHL5-1 2年均被检测到,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qCHL2-1位于第2染色体的7.63—7.71 Mb处,2年LOD值分别为14.08和7.93,贡献率分别为13.13%和7.94%。qCHL5-1位于第5染色体的23.44—23.49 Mb处,2年LOD值分别为4.31和3.76,贡献率分别为3.57%和4.82%。结合功能注释和亲本间序列分析,分别在qCHL2-1qCHL5-1染色体区间内找到2个与剑叶叶绿素含量相关的基因Os02g0236000Os05g0476700。这两个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在两亲本间均存在差异。Os02g0236000编码水稻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AT1),是水稻氮代谢途径中的重要酶,与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有关。Os05g0476700编码叶面斑点相关蛋白,推测与叶片颜色有关。根据AAT1在CDS+273 bp有无突变对RIL群体进行等位型分类。在20个SPAD极端株系中,AAT1不同等位型株系的剑叶SPAD值和水分利用效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等光合作用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共检测到19个控制水稻抽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QTL,鉴定了2个稳定存在的QTL——qCHL2-1qCHL5-1,在这两个QTL区间筛选到2个可能调控水稻抽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的基因。其中1个AAT1Os02g0236000)不同等位型的光合作用参数在20个极端SPAD株系中存在显著差异,推测其为最可能的候选基因,可用于后续剑叶叶绿素调控基因的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6.
利用所构建的Lemont×特青重组自交系(RIL),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对不同季节获得的水稻抽穗期QTL进行定位及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分析.检测到3个控制抽穗期的QTL,分别位于第3、7和11号染色体上,共解释18.86%的遗传变异,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2.95%~10.56%,其中qHD7-1与环境存在显著互作,贡献率为2.18%;另检测到9对具有上位性效应的互作位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水稻粒形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研究,以籼稻二九南和粳稻龙稻5号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粒长、粒宽和粒厚3个粒形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共检测到7个控制粒形性状的QTL,包括3个粒宽QTL,4个粒厚QTL,它们分布于第2、3、5、11和12号染色体上,其中4个主效QTL包括1个控制粒宽的qGW5a和3个控制粒厚的qGT2a、qGT11a以及qGT12a,但未检测到控制粒长的QTL位点。进一步分析表明,3个控制粒宽性状的QTL能解释28.44%的表型贡献率,单个表型贡献率为6.61%~13.81%;而4个控制粒厚性状的QTL能解释17.53%的表型贡献率,单个表型贡献率为7.32%~15.30%。  相似文献   

8.
理想水稻株型的选育与高产育种密切相关,而剑叶角度则是构成水稻理想株型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合理开发利用水稻中控制剑叶角度及产量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并结合分子育种技术,可更好地为高产制繁种目标服务.通过应用由244个株系组成的珍汕97B/密阳46重组自交系(RIL)群体,构建含256个分子标记的连锁图谱,采用QTL区间作图法对剑叶角度及主穗产量等5个性状进行定位分析,共检测到17个QTL,分布于染色体1、2、3、5、6、9、10、11.这些QTL对相应性状的贡献率介于3.46~25.64%之间.在第1染色体上检测到控制5个性状的QTL,其中控制剑叶角度的两个QTL;在第2、3、9、10、11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各一个QTL;第5染色体上检测到控制剑叶、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的3个QTL;1个每穗实粒数和2个每穗实粒重的OTL分布于第6染色体上.多个区间表现出对两个性状的显著作用,其中第1染色体2个,第6染色体1个.相关性分析表明,较小的剑叶角度可通过提高结实率进而显著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是评价稻米营养品质的重要指标,控制水稻(Oryza sativa L.)糙米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基因位点是数量性状,检测水稻糙米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对于水稻品质遗传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明恢63和优质泰国香米KDML105两个籼稻品种为亲本杂交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构建了包含113个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的遗传连锁图谱,对2009、2010年群体的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进行了QTL定位.2009年检测到5个QTLJs,其中蛋白质含量检测到2个QTLs,单个QTL贡献率分为别为5.44%和5.52%;粗脂肪含量检测到3个QTLs,单个QTL贡献率为5.42% ~7.30%.2010年蛋白质含量检测到3个QTLs,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为6.24%~20.75%;未检测到粗脂肪含量QTL.此外,还检测到14对粗脂肪含量和8对蛋白质含量的上位性QTLs.  相似文献   

10.
采用Nipponbare(粳)/Kasalath(籼)//Nipponbare(粳)杂交衍生的98个株系所组成的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backcross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BILs)为试验材料,在生育前期(苗期-孕穗期),对水稻倒1叶和倒2叶的叶绿素含量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2个非条件QTL和3个条件QTL,分布在第1,3,4,5,6和12号染色体上,单个QTL贡献率10.62%~34.41%之间.在苗期检测到的QTL位点相对较多,其中在第4号染色体上检测到一个从苗期到拔节期持续表达的QTL聚集区段,该区域的存在有利于提高水稻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增强光合作用.比较分析条件与非条件QTL的表达时期和数量发现,控制叶绿素含量的QTL多分段表达,这些QTL将为进一步了解水稻叶绿素含量的遗传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工业固体废弃物中微硅粉回收再利用和传统塑料地膜污染土壤环境的问题,通过选择微硅粉悬浮液体地膜(LS)和不含微硅粉悬浮液体地膜(LP)与普通塑料地膜(PF)和空白不覆膜(CK)对照试验,研究不同液体地膜对青藏高原土壤保温、保水效应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地膜(LS)覆盖使土壤5 cm、10 cm温度分别提高0.7~1.5℃、0.5~1.4℃,同时使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1.11%和1.42%;这些变化使得小麦生育期的出苗率、株高均高于空白对照组。测量发现小麦茎和叶中的硅含量较空白对照组平均提高19.3%和16.8%,小麦产量平均增产16.2%。微硅粉液体地膜覆盖提高土壤的温度和含水率,液体地膜中的硅元素被植物吸收利用后,提高了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在氮肥基础上磷、硅及互作对水稻产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籼型杂交水稻品种汕优63、丰两优1号、Ⅱ优838、丰两优4号、Y两优2号和Ⅱ优52为试验材料,研究磷、硅及互作对水稻产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硅可明显增加每穗总粒、每穗实粒和千粒重,施磷可明显增加每穗总粒、每穗实粒和有效穗。与对照相比,磷硅互作可提高水稻产量,Y两优2号和Ⅱ优52这2个品种的产量增幅最大,分别达10.06%和10.90%。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磷硅互作处理下明显高于单施磷肥或单施硅肥。[结论]试验结果为优质高产水稻的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亚热带3种主要人工林的土壤呼吸动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静态箱式法对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和楠木人工林的土壤呼吸进行野外测定,比较分析了3种森林类型土壤呼吸作用及其与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作用强弱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楠木人工林>杉木人工林>马尾松人工林,但3种人工林土壤呼吸作用的季节和日变化比较明显,其动态与气温的变化大体一致,均表现为单峰型,高峰值出现在7月份和14:00;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作用均与温度有较好的指数关系,尤其与5 cm地温的相关性最好,且以杉木人工林的Q10值最大,说明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最强;0-20cm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有较好的线性关系;5 cm地温和0-20 cm土壤含水量较之温度或湿度能更好地解释土壤呼吸的变化,说明土壤呼吸受到温度和水分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全面扩招和教学改革的形式下,思想道德教育及其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种情况下,从事思想道德教育及其管理的教师就要认清思想道德教育及其管理的现状,明确思想道德教育及其管理的内容,并且寻找到思想道德教育及其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西农979和周麦18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硅肥不同施用方式对小麦白粉病防控效果及籽粒淀粉含量和粉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硅肥能显著降低白粉病感病植株的病情指数,提高抗病能力,尤其是底施硅肥+挑旗期喷施硅肥处理的防控效果为最佳,灌浆中后期效果最为明显。硅肥不同施用方式均能提高籽粒总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其中底施硅肥+挑旗期喷施硅肥处理增幅分别达到10.4%和24.7%,降低直链淀粉的含量;同时可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提高面粉吸水率,降低弱化度。  相似文献   

16.
硅肥对水稻茎秆SiO2含量与抗折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接楼  付国良  晏燕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696-2698,2803
[目的]研究硅肥对水稻茎秆SiO2含量与抗折力的影响。[方法]以3个不同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量硅肥对水稻茎秆SiO2含量与抗折力的影响。[结果]在一定量内,随施加硅肥量的增加,水稻茎杆SiO2含量与抗折力增大;但超过一定量时,则不再继续增加。且水稻茎秆中SiO2含量与茎秆外径、壁厚及抗折力呈正相关,且呈典型的一次函数关系。但对于不同品种,它们之间的正相关率不同,且不同品种水稻所需的最大硅肥量不同。[结论]施加硅肥是提高水稻硅质化程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黄富  成志军  张胜  杨会丽  荆永锋  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65-22266,22288
[目的]研究烤烟烟叶烟碱与烟气烟碱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对同一地区生产的11个品种不同等级烤烟烟叶的烟碱含量和烟气烟碱含量进行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烤烟烟叶的烟碱含量和烟气烟碱含量均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烟叶烟碱进入烟气中的比例为4.06%~8.64%,呈现出下部叶〉上部叶〉中部叶的规律;南江3号的烟叶烟碱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但烟叶烟碱进入烟气烟碱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品种;K326品种各部位之间烟碱的转化率较为稳定。[结论]烤烟烟叶烟碱含量与烟气烟碱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烟叶烟碱进入烟气烟碱的比例受品种和部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地麦盖膜栽培,其植株的相对含水量和土壤绝对含水量都显著增加,提高了土壤养分的利用率,而使植株的根量和根的体积增加,根系的生理活性增强。同时减轻了干旱对地麦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较好地解决了缺水、少肥问题,显著地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19.
植物挥发性分泌物对空气微生物杀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采用室内水插枝法和室外自然沉降法研究了27种植物挥发性分泌物的杀菌效果及其减轻空气微生物污染的作用。结果表明,27种供试植的的挥发性分泌物均具有杀菌能力;  相似文献   

20.
非生物胁迫下硅素对作物的生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硅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同时也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益作用的元素.综述非生物胁迫下硅素对作物生理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硅素提高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提高植物抵抗盐分胁迫的能力、提高作物抵抗重金属能力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