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利用临夏州国家基准气象探测站1963—2013年逐日雷暴资料,使用气候倾向率、经验频率法等分析法,揭示临夏州雷暴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临夏州年雷暴日数总体呈逐年减少趋势,近50年来减少了约10 d;夏季雷暴出现次数最多,其次为秋季,冬季发生概率很小;雷暴初日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5 d/10年,50年来推迟了近13 d;雷暴终日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9 d/10年,50年来提前了近10 d。4月雷暴初日发生的保证率迅速上升,雷暴终日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上升较快,雷暴初、终日之间持续时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2 d/10年,近50年减少了约21 d。  相似文献   

2.
利用本溪县有气象记录以来近55年(1958~2012年)的雷暴资料,统计分析本溪县地区雷暴日数的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雷暴初终日变化的趋势,研究本溪县近55年雷暴日数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本溪县年平均雷暴日为28.1 d,属于多雷区;随着年代的增加总体呈逐增加趋势,倾向率为1.3 d/10a;6~8月为全年雷暴高峰月,其中6月份最多,7月次之;年平均雷暴初日为4月22日左右,年雷暴初日以5.3 d/10a速率提前;年平均雷暴终日为10月22日左右,年雷暴终日以0.4 d/10a速率提前。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青海省民和县1961~2010年雷暴观测资料,计算了民和县气候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分析了民和县雷暴发生的初、终日及其雷暴日数的年际、月际变化、日变化、雷暴来向,结果表明:近50年来民和县雷暴日总体呈减少趋势(约为4.4天/10年),雷暴日数年际变化非常明显,上世纪60年代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雷暴日数高值期,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为雷暴日数低值期;雷暴的初日有推后的趋势,终日呈显著的提前趋势;雷暴的季节变化也极为显著,均呈减少趋势,尤其是夏季最为显著;雷暴主要集中在6~8月,冬季无雷暴发生;雷暴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正北方向,西南最多,东部最少。  相似文献   

4.
利用本溪县有气象记录以来近55年(1958-2012年)的雷暴资料,统计分析本溪县地区雷暴日数的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雷暴初终日变化的趋势,研究本溪县近55年雷暴日数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本溪县年平均雷暴日为28.1d,属于多雷区;随着年代的增加总体呈逐增加趋势,倾向率为1.3/10a;6~8月为全年雷暴高峰月,其中6月份最多,7月次之;年平均雷暴初日为4月22日左右,年雷暴初日以5.3d/10a速率提前;年平均雷暴终日为10月22日左右,年雷暴终日以0.4d/10a速率提前。  相似文献   

5.
近53年青海省贵南县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永喜  聂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7):168-169,178
利用青海省贵南县气象站观测的1961—2013年雷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绝对变率和M-K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雷暴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53年贵南县年平均雷暴日数36.96 d,不属于多雷区,雷暴主要出现在6—8月(汛期),占全年的68.80%;近53年来贵南县雷暴日数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雷暴初日(终日)呈不显著的推迟(提前)趋势,平均雷暴期呈显著缩短趋势;突变分析表明,年雷暴日数在1969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  相似文献   

6.
利用青海省河南县1964~2013年地面气象观测雷暴资料,采用excel软件中的线性趋势、相关系数、柱形图、数据表格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河南县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a来河南县地区雷暴初日最早出现在1981年1月20日,最晚出现在2007年5月8日;雷暴终日最早出现在2002年9月18日,最晚出现在1996年11月7日;近50年来平均雷暴日数为52.2d,7月份出现雷暴日数最多,其平均雷暴日数为11.0d;该地区年雷暴日数以7.43 d/10a的速度显著减少;雷暴初日有显著推后趋势,雷暴终日有显著提前趋势,从而雷暴期呈明显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7.
深入了解莱芜市雷暴发生的气候规律以及演变趋势。利用1971~2000年莱芜市观测站资料,从雷暴的初、终日及绝对变率、雷暴日的年、月分布及变化趋势,以及雷暴初、终日的候平均气温阈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随着年代的推移,初、终雷日的平均日期都更加趋于稳定,但终雷日的年际差异大;雷暴期相对稳定,年代际变化不大,总的趋势略有变短的倾向,年雷暴日数变化趋势是减少的,平均倾向率为每10年-2.5 d;雷暴的月分布基本呈单峰对称分布,7月份是雷暴的最为集中的1个月份;雷暴日与气侯平均气温的对应关系是,雷暴初日所对应的气侯平均气温为12℃,雷暴终日所对应的侯平均气温为14℃。从60年代到90年代,莱芜市平均初雷日、终雷日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济南市近50年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0~2009年济南6测站雷暴观测资料,从雷暴日数年月分布和雷暴初终日变化趋势及初终日的绝对变率、相对变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深入了解济南市雷暴发生的气候规律以及演变趋势。从年际变化来看,济南市雷暴日数整体呈减少趋势,济南站年平均雷暴日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其余各站年平均雷暴日数线性倾向率为-2.5~-3.9d/10a。雷暴只发生在3~11月,6~8月是雷暴多发期,7月雷暴最多,8月次之。中部山前平原较北部冲击平原和南部丘陵山区雷暴初日出现偏早,而雷暴终日结束偏晚,初终间日数延长;南部丘陵雷暴初日、终日均较平原区稳定。  相似文献   

9.
牙克石市1961-2010年无霜期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牙克石市国家一般气象站1961-2010年霜、初终霜日期及无霜期日数,对牙克石市霜总体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0年近50a无霜期日数变化呈缓慢增多趋势,增多倾向率为2.3d/10a.霜年总日数变化趋势为波动上升,上升倾向率为6.5d/10a,初霜日趋势是波动上升,以0.9d/10a的速度推后,终霜日期趋势是波动下降,以1.4d/10a的速度提前,与气候变暖趋势吻合.  相似文献   

10.
周卫雯 《现代农业科技》2010,(10):281-283,286
利用海晏县气象站1978—2008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以趋势线分析、5年滑动平均等方法,探讨海晏县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1年来,海晏县年平均气温总体上呈极显著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52℃/10 a,在31年中约增加1.6℃。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和秋季对全年平均气温增加贡献较大。年降水量总体呈不显著的微弱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306 mm/10 a,31年约增加降水13.3 mm。各季节的降水变化中,秋季和春季的增长趋势较为明显,线性倾向率分别是9.906、3.994 mm/10 a;冬季的增长趋势较弱,线性倾向率为0.317 mm/10 a;夏季呈减少趋势,线性倾向率为-9.91mm/10 a。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青海省海南地区5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雷暴资料,采用倾向率、绝对变率和MK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雷暴变化趋势和突变时间。结果表明,近50年来青海海南地区雷暴总体呈极显著减少趋势,每10年减少2.7d,但各地变化特征不一致。年雷暴日数少的地区雷暴日数的减少趋势明显,而雷暴日数多的地区减少趋势不显著。雷暴的初日有推后的趋势,雷暴终日呈显著提前趋势;雷暴期呈显著缩短趋势,年雷暴日数在2000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梅州雷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广东省梅州地区5个代表气象站1965~2007年的逐日雷暴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梅州市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梅州地区的雷暴在空间上呈南多北少分布,雷暴日数总体较多且年际变化较大,但年雷暴日数有逐渐减少的趋势;雷暴主要集中在夏季(8月份雷暴最多);梅州地区初雷普遍出现在2月下旬3月上旬,终雷普遍出现在10月中旬,雷暴初、终日年际间差异较大,且初雷有越来越早的趋势,终雷有越来越晚的趋势;小波分析结果表明,梅州地区雷暴的年际变化普遍存在着准4a的短周期和12、22a左右的长周期,除北部地区外,整个时域中还存在7a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4 ~2013年天水市7个测站的逐日雷暴观测资料,对天水雷暴天气的分布情况、年际变化及雷暴地域变化特征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天水市各站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3.7 ~26.6 d;主汛期(4~9月)雷暴出现日数占全年雷暴总日数的96%,雷暴日数的月变化呈单峰型,其中主峰集中在5~8月,占全年雷暴总日数的81%,冬季几乎不出现;平均雷暴初日、终日分别出现在4月下旬和9月下旬,平均雷暴初终间日数为157 d;天水各站雷暴日数逐年总体呈减少趋势,且与海拔高度呈明显的正相关,自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4.
揣新军  张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637-1638
根据1961~2012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近52年乌拉特中旗地区雷暴的时空分布、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乌拉特中旗平均年雷暴日数为23.8 d,初日平均出现在5月6日,终日平均出现在9月19日;雷暴日主要集中在5~9月,以6~8月最多;西北方出现雷暴的频率最多;近52年乌拉特中旗年雷暴日数表现为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初日呈显著的推迟趋势,平均推迟幅度为6.3 d/10a;20世纪70年代以来乌拉特中旗年雷暴日数表现为逐年代减少趋势,80年代至今雷暴初日呈逐年代推迟趋势。  相似文献   

15.
呼和浩特市雷暴气候特征及其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呼和浩特地区雷暴日观测资料,经过统计分析,发现51年来呼和浩特市年雷暴日数总体上呈现出递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31 d/10 a;清水河地区年雷暴日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55 d/10 a;和林县年雷暴日数呈现逐年递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40 d/10 a。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雷暴日存在4.7 a左右周期的年际变化和2.3 a的短周期的变化。M-K突变检验结果显示:1984、1986年为呼和浩特市年雷暴日数的突变年;1961、1972、2008年为清水河地区年雷暴日数的突变年;1961、2005、2007年为和林县年雷暴日数的突变年。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田县1971—2010年的雷暴日和气温资料,利用线性拟合和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雷暴日的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971—20lO年新田县的雷暴日数呈现波动下降的变化趋势,降幅为7.3d/10年。季节变化分析表明,雷暴活动1月和12月最少,8月最频繁。春、夏、秋、冬季的雷电活动分别占全年的35%、50%、10%和5%。1971—2010年新田县的平均气温呈现波动增加的变化趋势,增幅为0.23℃/10年。平均气温升高意味着雷暴提早来临和雷暴季节的滞后结束。雷暴日,20世纪70年代开始得早、结束得早,20世纪80年代为过渡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得早、结束得晚,21世纪初开始得晚、结束得晚。  相似文献   

17.
程晓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83-17484,17488
[目的]研究近53年邢台地区气温和无霜期变化趋势。[方法]根据邢台市和南宫县1958~2010年的气候资料,对邢台地区的气温及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日数变化趋势进行一些统计分析,探讨近53年来该地区气温和无霜期的变化规律。[结果]无论城市或农村,年平均气温均呈升高趋势,邢台和南宫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5、0.2℃/10a,尤其自1996年以后,年平均气温升高趋势约1.0℃/10a;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与年平均气温升高幅度大致相当,其中冬季平均气温增幅最大,年平均气温的升高主要是由于冬季平均气温的升高引起的;城市的年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农村,体现出城市的热岛效应特征。无论城市或农村,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日数均呈现出相同趋势,即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无霜期日数明显延长;城市的初霜日晚于农村,终霜日则早于乡村,无霜期日数明显长于农村,间接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结论]该研究为邢台地区热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任鹏娟  肖稳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8-489,492
使用晋城地区5个气象台站1979~2009年的雷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晋城地区雷电的初日、终日,雷电日的年、月分布及时间变化趋势,雷电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等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雷电日数以短周期变化为主,存在3~5年的周期振动,总体有增多的趋势。晋城地区除冬季未观测到雷电现象外,春季、夏季、秋季均有雷电发生。晋城市雷电日空间分布的变化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