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酸雨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酸雨对人类环境的潜在影响,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一些深受其害的国家已把酸雨作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正在寻求有效的对策。 据有关资料,酸雨在我国南方的一些省区已经开始出现。在一些局部地区对环境已经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因而酸雨对农业  相似文献   

2.
酸雨与森林衰退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酸雨对森林的危害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文中论述了酸雨与森林衰退关系及其不确定性因素,氮素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我国酸雨对森林的危害情况与发展趋势.最后,讨论了酸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酸雨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对我国酸雨的形成特点,不同地区酸性降雨的来源及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针对我国能源使用状况,对未来一段时间内酸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同时指出了目前酸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匡方毅  范昱  王璐  江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43+20848-20843,20848
通过查阅1994年以来研究湖南省及长沙市酸雨的主要相关文献,参考部分国内研究文献,回顾并分析长沙市酸雨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986~2008年长沙市酸雨污染程度整体呈现两降一升的变化,节奏与我国酸雨污染变化一致;降水年均pH年际变化与酸雨频率变化同步;长沙酸雨由典型硫酸性酸雨向硫酸、硝酸混合型酸雨转变;长沙酸雨成因既有当地环境影响,也有国内大环境背景的影响,同时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长沙市酸雨严重尚不能说明当地污染严重;控制SO2等污染物排放是控制酸雨的有效措施,"两控区"防治有成效,实施3年酸雨改观明显。  相似文献   

5.
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酸雨形成、我国研究的现状、酸雨的特点及对生态环境(植物、土壤、水体)的影响和危害,针对我国酸雨存在的严峻现实,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大连地区酸雨特征及气象条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连酸雨观测站2006~2009年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大连酸雨的变化特征以及酸雨的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连是我国北方酸雨影响较强地区之一,发生频率达66%,降水pH值最低达3.49。秋季降水酸性最强,春季最弱;酸雨频率出现最多的季节是夏季,冬季最低。大连酸雨出现频率与风速和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呈反比关系;雾天由于稳定层结和充沛的水汽有利于酸雨出现;连续性降水并不意味着空气中酸性物质的减少,在连续性降水的所有个例中,第2天酸性增加的占42%。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南方两城市与欧洲两城市酸雨化学组成的比较,南方森林土壤模拟浸泡试验, MAGIC模型模拟预测 3个方面讨论了我国酸雨中盐基离子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土壤酸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酸雨中高含量的盐基离子( Ca2+、 Mg2+、等)既缓冲了酸雨本身的酸度,也缓解了土壤的酸化过程。虽然作用的效果相反,但盐基离子与酸性阴离子(、 等)一样,都是土壤酸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酸雨对植物的危害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雨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林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综述了酸雨对植物的危害机理、酸雨对森林和植物生长的影响,并提出了减轻酸雨危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1 二氧化硫、酸雨、氟化物污染对我国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与危害 二氧化硫(SO2)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也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酸雨污染中酸雨(酸性降水)与二氧化硫的复合污染占相当大的比例.资料表明,两广地区酸雨和二氧化硫复合污染的农田面积为452.13万hm2,造成作物减产面积63.32万hm2,每年经济损失3.5亿元[2].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高低直接影响人们的吃饭问题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本研究通过模拟酸雨胁迫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探时其萌发过程对酸雨胁迫的伤害反应。目的是认识酸雨伤害植物的机理,并为防治酸雨研究积累基础数据资料,同时也为选育抗酸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酸雨胁迫对园林植物伤害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雨是世界性的污染问题,它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导致生物生存环境的极度恶化,酸雨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我国酸雨污染的研究状况,分析了酸雨污染对园林植物生理生化、生长发育等方面的伤害机理以及对园林植物的间接影响,为园林植物抗酸雨污染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宁麦13和徐麦31两种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pH值酸雨对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酸雨抑制了小麦的生长,减少了生物量的积累。pH值2.0酸雨处理后宁麦13的单穗粒数和单茎产量分别较对照下降了48.6%和56.7%,徐麦31则分别下降了31.2%和39.7%,差异显著。小麦籽粒主要营养成分对酸雨胁迫响应不同,酸雨处理提高了籽粒氨基酸、蛋白质含量,pH值2.0酸雨处理后,宁麦13和徐麦31小麦籽粒中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6.6%和30.9%,总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高20.6%和15.1%,均与对照差异显著。而小麦可溶性糖、淀粉和脂肪含量较对照降低,且总体表现为酸度增强变化幅度增大。不同蛋白组分也对酸雨胁迫反应不同,酸雨处理提高了籽粒中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而降低了谷蛋白含量和谷/醇。pH值2.0的酸雨处理后,宁麦13和徐麦31的清蛋白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1%和23.9%,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酸雨胁迫降低了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宁麦13和徐麦31的pH值2.0酸雨处理总淀粉含量分别较对照下降了11.8%和20.2%,与对照差异显著,但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可见酸雨不仅影响小麦的产量,而且对品质也有明显影响。酸雨处理尽管提高了籽粒总蛋白含量,但降低了谷蛋白和谷/醇,降低了其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13.
酸雨危害森林情况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介绍了工业交通发达的欧洲、北美一些国家,由于燃烧了大量石油、煤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形成酸雨,引起大面积森林危害的状况。同时也收集了国内酸雨资料,说明我国也是一个多酸雨的国家,并且已经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始危害森林,应该引起进一步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模拟 pH2、3、4、5、6的雨水,以1、5、10年的积累雨量淋洗3种紫色土。淋洗后的土壤 pH 值对微生物有抑制或刺激作用,其影响较雨水 pH 值更明显。4种土壤酶活性与淋洗后的土壤 pH 值的相关程度亦较与雨水 pH 值为高。雨量积累的影响较 pH 梯度的影响微弱。意味着酸雨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危害,首先通过土壤的酸化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97—2004年惠州市降水中酸雨频率、pH值、硝酸根和硫酸根等的浓度,研究了惠州市酸雨演变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近年来惠州市的酸雨频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酸雨强度为弱酸型酸雨;酸雨类型仍以硫酸型酸雨为主,但随着SO2造成酸雨的贡献率降低,氮的氧化物的贡献率急剧增加,酸雨类型进一步接近于硝酸型;降水中氮营养盐含量较高,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中2004年的总氮含量较1997年的增加了一倍多。虽然目前降水尚未达到硝酸型的程度,但这种转变具有深远的生态学意义,特别是降水中氮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大明山保护区的酸雨特征分析及气象影响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酸雨监测信息和气象常规资料,对广西大明山地区的酸雨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明山降水的酸性较强.对影响酸雨的气象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外来污染源的传输是该地区酸雨形成的重要原因.冷空气的影响路径、降水量、大气逆温等气象要素对酸雨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酸雨对植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综述了酸雨在个体水平上对植物形态结构、植物生理生化、逆境生理等方面影响的研究:酸雨影响叶片中的细胞器、破坏叶片的膜系统、腐蚀叶肉组织;破坏花的结构;酸雨对植物的出苗率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对植物的出苗速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酸雨还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叶片的N代谢;酸雨淋洗植物造成植物营养元素的析出,使得植物营养失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指出在包括酸雨在内的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酸雨对植物影响的机理研究、酸雨对植物影响的长期定位系统研究及尺度转换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酸雨危害与土壤酸化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酸雨致酸土壤的分布与污染源的分布密切相关。大型污染源如火力发电厂等影响范围可达数十km~2;土壤酸化过程缓慢,由中性至微酸性,大多要30年以上时间。小型强污染源如硫磺厂等影响区域约1km~2;土壤酸化速度快,几年即可显著致酸。酸雨致酸土壤有明显的作物反应,钙质土无酸化迹象,对作物生长有益;酸性土的酸化明显,对作物危害大;中性土酸化幅度大,在作物上的反应为宜种度下降与病虫害滋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