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谢文雄  赵伟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9):206-210
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现阶段农业政策的主要导向,也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以重庆市为研究区,从土地产出效益最大化视角来拟合C-D生产函数,测度重庆市(渝东北、渝东南和渝西)的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比较渝东北、渝东南和渝西地区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地区差异,并基于重庆市农地规模经营现状,探索其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的适宜路径,为重庆市制定差别化的农地利用政策提供理论参考.由于资源禀赋、经营主体特征、经营模式、农地流转等因素的差异影响,渝东北、渝东南和渝西的劳均适宜经营规模分别为1.82、1.06和1.15 hm2,与劳均现状经营规模(0.154、0.159和0.147 hm2)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渝东北、渝东南和渝西的户均适宜经营规模分别为5.46、3.17、3.45 hm2,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区域差异较大.根据重庆农地规模经营现状特点,提出应加快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及经营规模的确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农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法律,促进农地流转与农地规模化经营;加快探索与总结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4个方面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龙头企业农地规模经营对减施化肥的影响,利用广东省“乡村振兴固定观察点”项目的新型经营主体调查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考察龙头企业土地经营规模与化肥减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龙头企业经营规模与企业化肥减量效应之间呈U型关系,即随着企业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其化肥减量行为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变化。上述结论在缓解变量测量误差及采用工具变量法方式等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地权越稳定、地块越集中的企业,其经营规模扩大的化肥减量效应更为显著,但种养结合模式、法人从农经历所衍生的化肥减量提升效应仅分别主要存在于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县级龙头企业样本中。上述结果表明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规模经营对化肥减量的作用值得关注,但龙头企业化肥减量效应存在规模门槛问题,而且地权稳定、地块集中、种养结合模式等能有效提升企业规模经营的化肥减量效应。  相似文献   

3.
利用河南等省的实证数据,分析了农户水稻直播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兼业化状况、农地经营规模、农地细碎化程度、直播技术发散环境、农技与农机服务的可得性等因素对农户直播技术的采用产生显著的影响。对直播技术发散相关影响因素的揭示,对于促进轻简型农业技术进步,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结构,推动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技和农机服务水平,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宜春市袁州区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测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宜春市袁州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区土地规模经营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度"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研究区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测度数学模型,并对研究区农地适度经营规模进行了测算,其结果对其他欠发达地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业规模化生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地规模经营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关键所在.从农户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建立了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测度模型;并利用湖南长沙市2个郊区县141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因素包括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业生产技术、各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及其市场转移概率;目前,农业生产处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农地投入对农产品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的影响最小;户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为1.42 hm2,但目前户均农地经营面积仅有0.31 hm2;为了使农户家庭劳力与农地达到最优配置状态,进而使农户家庭收入达到最大,应选择转入农地或转出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6.
冯敏  傅文书  李亚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5012-15016
为了更好地研究农地规模经营效益,从经济、社会、环境3个维度构建农地规模经营效益综合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指标赋权,对农地规模经营效益进行综合测算与评估。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对长沙市农地规模经营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家庭农场的自身特征决定了其在我国现代农业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文中在分析辽宁省家庭农场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后,从推进农地流转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推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政策支持、加强生产与服务的合作等方面来发展和培育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8.
农地最优经营规模是农地流转和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理论依据。调查发现,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有明显的偏向点,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方式面积差异明显;农地经营总体形势多样,但以耕地利用为主,农地生产经营区域差异显著。测算发现,按户均最优农地规模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天门、荆门、荆州、潜江、宜昌、随州、武汉,最优规模分别为5.10、4.68、4.43、4.14、3.78、3.38、2.93 hm~2,均远大于样本农户户均现有农地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产规模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发展方向,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既能克服耕地细碎化,也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江汉平原潜江市为研究区,在详细分析176份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Eviews 10、C-D生产函数和农户收入最大化模型,定量测算农户适度经营规模范围。结果表明,C-D生产函数模拟模型的线性回归系数为0.96,拟合系数为0.93,模型拟合精度较高,劳动力产出弹性(α)、固定资本产出弹性(β_1)、流动资本产出弹性(β_2)和土地产出弹性(γ)的估计值分别为0.6198、0.1335、0.2699、0.8342;再结合统计数据借助农户收入最大化模型测算得到2016年潜江市户均和劳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分别为3.79~4.43、1.77~2.06 hm~2;对比验证表明测算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经营模式、科学把握规模经营度,发挥农地规模效率和优势等加强潜江市农地流转、提高农地经营效益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对有序推进农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助力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农地规模经营绩效的实现与生产者的经营能力息息相关,而农业技术培训是提高经营能力的重要政策工具。因此,将技术培训纳入到经营规模与收入关系的探讨中统一考察,有助于更好把握规模经营主体的收入增长规律。利用江苏省360个粮食类家庭农场调研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方法,从单位面积纯收益的维度分析了经营规模、农业技术培训对农场收入的影响,并检验了技术培训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经营规模与收益之间呈倒"U"型关系,在6.67~13.33 hm~2区间内纯收益最高,并计算得出样本农场最优规模为8.5 hm~2,在未达到最优规模之前,经营规模每增加1 hm~2将使得收益增加1.7%,超过该规模后收益随着规模的增加而减少;技术培训对农场收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031。另外,农业技术培训能够改善农场生产者经营能力与规模的匹配度,对经营规模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因此,提出加强农地流转市场建设,发挥适度规模效应;培育家庭农场等规模主体要与主体农业技术培训,经营能力提升相结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黄雪丹  周兴  吴壮金 《现代农业科技》2013,(14):346-348,351
有效地实施评价能衡量土地整治目标的实现程度和综合效益情况,同时能反馈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风险,有利于促进土地整治活动实现效益最大化,有利于提高决策水平,为土地整治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以贵港市为例,科学构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划分评价等级,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以期为今后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发区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开发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对其制约瓶颈作用越来越明显。文章在认真分析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特点、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开发区经济存在的土地管理制度宏观失调、规模集聚效应不明显等问题进行剖析,进而从科学评价开发区土地资源、推进管理制度创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整体效益、加快开发区科学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如果从平均成本降低的角度来讲,在我国农业土地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着3种规模经济:①经营者耕种的土地面积扩大所带来的规模经济;②零散土地改整所带来的规模经济;③直接生产过程之外的公共设施、市场集聚、产业关联、服务等规模变动产生的效益流入农业所带来的规模经济。前2种称为内部规模经济,后1种称为外部规模经济。以农户家庭为依托,进行土地制度的创新,建立合作组织,实行有偿分享是粮食生产中土地规模经济利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壮金  周兴  左志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120-612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就是某一时点、某一区域的城市土地中,在获得城市最大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的基础上,以土地合理利用为前提条件,通过增加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方式等途径,来获得土地的最佳综合效益。按照系统性、适宜性、可量化等原则,在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上,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条件基础、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200户土地经营者的调查,对川中地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投入水平和一定限度内,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将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土地生产率却因此下降。当农田投入超过1350元/公顷时,适当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有利于土地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小流域系统土地生产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该文遵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构建了小流域系统土地生产力评估指标体系,并确立了各指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宁夏西吉县黄家二岔小流域系统的土地生产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黄家二岔小流域经过“六五”、“七五”和“八五”综合治理,除生产力、均衡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指标值呈增长的趋势外,综合评价值也呈增长的趋势.作者认为黄家二岔小流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正在向持续、稳定和协调的状态发展.随着小流域生态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必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治理效益.同时证明了小流域治理综合措施的实施对土地生产潜力开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试论区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系统就是体系的建立和优化发展的方法系统。即在一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使体系与其它生态系统形成共生关系,使体系及子系统内部特定的结构要素形成稳定的结构关系,实现良好的功能关系的技术管理系统。它包括区域系统诊断、林种配置、体系及土地利用优化、体系建设及效益评价、监测、反馈调节各部分。  相似文献   

18.
土地规模经营已经成为土地利用方式的必然趋势,但是现阶段的推广还存在较大难度。在皖江城市带,土地整治规模不断扩大,并通过土地整治,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有利于提高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实现农民增收。但在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同时,应注意"适度"规模、提高土地经营者素质等。  相似文献   

19.
王海玫  王丹 《农技服务》2009,26(8):143-144,146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是一个实现农地集中、居住集聚、用地集约、效益明显的一项系统工程。结合江都市小纪镇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的试点工作,提出了合理选择项目区范围,与相关规划方案相协调,多渠道筹集工程建设资金,妥善解决项目区农宅拆迁安置工作,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与流转,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和特色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土地作为极为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源,是人类社会一切生产活动的来源和根本。当前实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为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农业效益的提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本文就针对西双版纳土地流转的现状,进行简要的论述,对其制约因素展开深入分析,并就完善土地流转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