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探究细胞壁果胶对Cd胁迫的响应机理,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镉(Cd)浓度(0、25、50、75、100、200 mg·kg-1)对伴矿景天细胞壁果胶含量、果胶甲酯酶(PME)活性、细胞壁果胶半乳糖醛酸含量和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伴矿景天地上部和根部细胞壁螯合态果胶、碱性果胶含量均在Cd处理浓度为100 mg·kg-1时最大,且螯合态果胶含量表现为地上部>根部,碱性果胶含量表现为地上部<根部。地上部细胞壁PME活性和半乳糖醛酸含量在Cd处理浓度为25 mg·kg-1时最大,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了 40.4%和 39.2%。Cd胁迫抑制了根部细胞壁 PME活性,Cd处理浓度为 75 mg·kg-1时,伴矿景天地上部和根部 Cd含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显著增加了58.4倍和70.1倍;螯合态果胶含量和碱性果胶含量与植物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根部的细胞壁果胶半乳糖醛酸含量和螯合态果胶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880,P<0.05)。研究发现,伴矿景天通过调整细胞壁果胶半乳糖醛酸含量来改变果胶含量,以增强伴矿景天对Cd的吸收累积。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钒(V)胁迫下紫花苜蓿的生长响应及钒积累与转移特征,采用室内水培试验,设置不同浓度(0、0.1、0.5、2.0、4.0、10.0 mg·L-1 V)含钒营养液,研究了各浓度钒胁迫下紫花苜蓿株高、根长、叶绿体色素、光合气体参数、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及细胞膜透性、生物量、各组织钒浓度、钒转移系数(TF)和冠层、根系、整株钒提取量及冠层、根系钒提取量占总提取量百分比,以期为通过紫花苜蓿修复钒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浓度钒(0.1 mg·L-1 V)处理时根长、叶绿体色素(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生物量均有增加但不明显(P>0.05)。相反,高浓度钒(≥4.0 mg·L-1 V)显著降低了株高、根长、叶绿体色素、Tr、Gs、Pn及生物量,同时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及膜透性显著增大(P<0.05)。与对照相比,根长在≥0.5 mg·L-1 V时显著减小;2.0 mg·L-1 V时冠层及总干物质量显著降低(P<0.05),但0.5 mg·L-1 V和2.0 mg·L-1 V时株高、叶绿体色素、光合气体参数、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及膜透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各器官钒浓度为叶>根>茎,而钒处理组为根>茎>叶,根系是紫花苜蓿贮存钒的主要部位。TF随钒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略有升高。每盆植株冠层钒提取量在4.0 mg·L-1 V时最大,为0.546 4 mg。尽管在≥4.0 mg·L-1 V时植株生长显著受抑制,但根系、冠层及整株钒提取量较≤2.0 mg·L-1 V处理显著增大。研究表明,紫花苜蓿具有相对较强的抗钒胁迫能力,具有一定的修复钒环境污染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以盆栽小麦幼苗为供试植物,设定培养基质硼浓度分别为0、50、100 mg·kg-1,氯化钠浓度分别为0、1、2 g·kg-1,研究了硼和盐复合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硼和氯化钠的单独胁迫均能显著抑制小麦生长;硼浓度为50 mg·kg-1时,氯化钠加重了硼对小麦生长的抑制;硼浓度为100 mg·kg-1时,氯化钠缓解了硼对小麦生长的抑制。硼和氯化钠的复合胁迫以及高硼胁迫使根冠比显著增大,氯化钠抑制了小麦对硼的吸收。综合来看,当硼胁迫较严重时,盐胁迫可以促进小麦增大根冠比和减少硼吸收来抵御硼毒害。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甜菜幼苗对硼毒害的响应,采用水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硼浓度(0.05、0.25、0.50、2.50、5.00 mmol·L-1 H3BO3)条件下,高硼胁迫对甜菜幼苗叶片光合性能、渗透物质调节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硼胁迫影响甜菜幼苗生长发育进程,硼处理第15~20 d时对幼苗影响最大。随着硼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规律表现一致,叶绿素a/b在0.50 mmol·L-1时达到最大值;果糖及淀粉含量在高硼胁迫下增加,在2.50 mmol·L-1时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14.5%、78.2%。蔗糖含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降低了31.8%~54.1%;当硼浓度达到0.50 mmol·L-1时,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显著增加。染色观察发现,随着硼浓度的增加,叶片中超氧阴离子与过氧化氢积累也逐渐增加,均在5.00 mmol·L-1时累积最严重。研究表明,硼毒害使甜菜叶片光合能力下降,阻碍光合产物的运输,细胞内活性氧大量积累,对细胞产生氧化胁迫,进而抑制甜菜植株生长。本试验条件下,硼浓度0.50 mmol·L-1可以作为甜菜幼苗高硼胁迫的临界值,超过该浓度,植株生长受到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氨氮浓度对高温厌氧消化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抗性基因(Tetracycline resistance genes,TRGs)绝对丰度变化及其微生态机制,设置氨氮浓度为600、1 100 mg·L-1和1 600 mg·L-1的牛粪高温厌氧消化体系,分析了TRGs、可移动遗传元件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氨氮浓度为600 mg·L-1和1 100 mg·L-1时,高温厌氧消化的产气速率和总产气量相似;氨氮浓度为1 600 mg·L-1时,二者均受到抑制。tetC、tetO、tetQ、tetT和tetX的丰度在不同氨氮浓度条件下均减少,但tetA和tetG的丰度在氨氮浓度为1 600 mg·L-1条件下增加了1.05倍和1.85倍。不同处理中细菌群落差异明显,TRGs潜在宿主菌的种类和数目均改变。相关性分析表明TRGs潜在宿主菌的差异可一定程度解释TRGs的丰度变化,但tetA和tetG丰度在氨氮浓度为1 600mg·L-1条件下的增加主要与intI1和intI2的增长有关。综上所述,牛粪中较高的氨氮浓度会增加高温厌氧消化过程中TRGs通过水平基因转移途径增殖的可能性,从而增加TRGs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以猪粪为原料,采用批式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氨氮添加量(0、400、800、1600、2400、3200、4000 mg·L-1)对厌氧消化产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氨氮添加量的增加,总产气量和CH4产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氨氮添加量 ≥2400 mg·L-1时,厌氧消化过程受到显著抑制;不同处理中猪粪挥发性固体(VS)的CH4产率分别为328.5、338.1、323.2、304.9、276.2、124.9、56.1 mL·g-1.氨氮添加量为0~800 mg·L-1时,最大VS产CH4速率分别为18.3、18.4、17.1 mL·g-1·d-1;氨氮添加量为2400 mg·L-1时,产气高峰推迟,产CH4速率明显降低;氨氮添加量 ≥400 mg·L-1时,厌氧消化30 d底物的生物转化产CH4效率随氨氮添加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分别为56.7%、54.5%、52.4%、30.6%、1.6%和1.3%;氨氮添加量为400~2400 mg·L-1时,乙酸利用型产甲烷菌Methanosaeta的相对丰度总体随氨氮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氢利用型产甲烷菌MethanosarcinaMethanococcus具有相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铜对背角无齿蚌幼蚌的组织损伤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铜(Cu)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组织毒性损伤效应,基于对Cu毒性较为敏感的幼蚌,根据Cu对幼蚌96 h-EC50和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中Cu限量设定5个浓度(2.0、1.0、0.1、0.01、0.005 mg·L-1),并进行24、48、72、96 h的暴露及组织(鳃、消化腺、外套膜和斧足)切片观察。结果显示: 0.005 mg·L-1的Cu对幼蚌没有产生明显的组织损伤。经过96 h暴露,鳃在0.01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色素细胞显著增加、细胞空泡化的现象;在0.1 mg·L-1暴露组鳃开始出现巨噬细胞增多、纤毛脱落;在2.0 mg·L-1暴露组,鳃出现细胞坏死、鳃丝萎缩、结缔组织糜烂等损伤效应。斧足在0.1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细胞空泡化及上皮层损伤;在2.0 mg·L-1暴露组,斧足上皮层损伤和细胞空泡化加剧。外套膜在0.01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色素细胞和巨噬细胞显著增加;2.0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上皮层损伤。消化腺从0.1 mg·L-1暴露组开始出现小管上皮细胞变形、淋巴区域扩大以及结缔组织萎缩。研究表明,背角无齿蚌幼蚌的鳃对Cu毒性的组织损伤效应最为敏感,适宜用作淡水渔业生态环境Cu污染监测和毒性评价的靶器官。  相似文献   

8.
耐镉细菌菌株的分离及其吸附镉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从重金属镉污染稻田土壤中筛选到两株对镉具有较强耐性的细菌菌株LCd1和LCd2。通过形态学观察、常规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同源性分析,菌株LCd1和LCd2分别被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这两株菌株分别在LB固体培养基上耐受400 mg·L-1和300 mg·L-1 的Cd2+,在LB液体培养基中耐受80 mg·L-1和50 mg·L-1的Cd2+。设计实验研究了两株菌株对7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情况,结果显示两株菌都对铅和镉有较高的吸附率,对重金属Cr、Cu、Mn、Ni和Zn的吸附情况则不同,表明两株菌对不同重金属的耐性机制可能存在差异。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与未处理的菌株相比,镉处理菌体表面粗糙,出现不规则凸起,有大量沉淀物聚集,说明胞外沉淀可能是菌株吸附重金属的一个重要途径。进一步通过红外光谱研究了两菌株积累镉及多种重金属离子前后细胞壁表面化学基团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两株菌可能由于本身性质不同,其细胞壁上参与镉及多种重金属吸附的基团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通过纸床培养,探究了不同剂量(1、2、4、6、8、10 mg·L-1)纳米铜(Copper nanoparticles,Cu NPs)对小油菜(Brassica chinensis L.)种子发芽、幼苗Cu含量、根细胞微观特征以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u NPs处理对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P>0.05),小油菜根和茎伸长量均随Cu NPs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Cu NPs添加量为2~10 mg·L-1时小油菜根伸长抑制率为10.7%~59.9%,而当Cu NPs≥4 mg·L-1时小油菜茎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降低了4.8%~15.8%。幼苗体内Cu含量随着Cu NPs浓度的增加而升高。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出,添加10 mg·L-1 Cu NPs使根细胞出现比较普遍的质壁分离现象。与对照组比较,Cu NPs处理后小油菜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了4.5%~64.0%(1 mg·L-1除外),过氧化物酶降低幅度达到4.4%~59.3%,而不同浓度Cu NPs处理对小油菜幼苗体内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因此,小油菜生理生化特性对不同剂量Cu NPs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10.
以紫穗槐幼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0、100、300、600 mg·kg-1)铅(Pb)胁迫条件下,紫穗槐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等生理指标和光合作用参数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对 Pb 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紫穗槐叶片中 MDA 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随着 Pb 胁迫程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Pb 胁迫提高了紫穗槐叶片中抗氧化酶 SOD、POD 的活性;100 mg·kg-1 Pb 胁迫处理下,紫穗槐净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对照组;Pb 胁迫浓度达到 300 mg·kg-1 时,紫穗槐抗氧化酶活性、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 值)显著升高;600 mg·kg-1 Pb 胁迫下 CAT 活性开始有所降低,光合作用降低主要受非气孔限制因素的影响,对紫穗槐叶绿素荧光特性未造成严重损伤。说明紫穗槐对环境中 Pb(600 mg·kg-1)污染的耐受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地肤对硼的耐受及富集能力,开展了溶液培养试验。将溶液硼浓度设置为0(对照)、10、20、30、40、80、120 mg·L~(-1),考察了硼胁迫对地肤植株生长、硼积累和细胞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肤在溶液硼浓度为30 mg·L~(-1)以下能够正常生长。溶液硼浓度超过30 mg·L~(-1)后,随着溶液硼浓度的增加、地肤的生物量显著降低。当硼浓度达到120 mg·L~(-1)时,根、茎、叶生物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56.0%、72.2%和71.4%。随着溶液硼浓度的增加,地肤根、茎、叶中的硼浓度均显著增加,在120 mg·L~(-1)时,地肤体内硼浓度可达4000 mg·kg~(-1)。经计算,地肤地上部和根部的BCF和TF值均大于1,地上部的BCF甚至大于20,表现出较强的硼富集能力。随着硼浓度的增加,地肤体内SOD和POD的浓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CAT的浓度呈现增加的趋势,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防御机制。综上所述,地肤在硼胁迫下有较好的抗氧化防御机制,其对高浓度硼具有较强的耐受和富集能力,可以作为高硼土壤植物修复的候选物种。  相似文献   

12.
土培条件下研究硼对2个硼效率不同的棉花品种花器官各部位氯、磷、钾、钙和镁含量及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缺硼与否,2个棉花品种花器官中雄蕊、雌蕊的氯、磷、钾含量较高,苞叶和花萼中钙、镁含量较高;氯、磷、钾和镁累积量以花冠最高,花萼最低,而钙累积量则以苞叶明显较高。缺硼对不同棉花品种花器官各部位5种养分含量影响的差异不明显,但养分累积量变化却不同,缺硼胁迫下,高效品种雄蕊、雌蕊中养分累积量相对较多,苞叶相对较少,低效品种则相反,花冠和花萼中养分累积量变化的品种间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对细菌的毒理作用,选择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为受试菌株,采用平板计数试验、对数生长数学模型、细菌表面Zeta电位、荧光偏振法、透射电镜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P.fluorescens的比生长速率、代时、细胞表面电势、细胞膜流动性、细胞损伤程度和DMP在细胞内外分布,研究DMP对P.fluorescens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经0、10、20、40 mg·L~(-1)的DMP暴露后,细菌比生长速率减小,而代时增加;细菌表面Zeta电位从-12.21±0.56mV逐渐降低为-18.13±0.67 mV,同时DMP增加了细菌细胞膜的流动性,导致细胞明显变形、质壁分离严重并伴有内容物的泄露;在细胞内,DMP累积浓度从0.11±0.10 mg·L~(-1)增加到6.78±0.25 mg·L~(-1);在细胞外,DMP累积浓度从8.44±0.37 mg·L~(-1)增加到30.52±0.88 mg·L~(-1)。研究表明,DMP破坏了P.fluorescens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影响了细菌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枳橙砧木对硼胁迫的反应,揭示缺硼对柑橘砧木细根根尖成熟区和中部功能叶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营养液的方式培养枳橙砧木幼苗,试验设置2个处理,分别为不施硼(-B)处理和施硼(硼酸含量为10 μmol·L-1,+B)处理。取枳橙砧木中上部的幼嫩叶片和细根根尖成熟区部分为观察材料,采用石蜡切片并结合透射电镜(TEM),研究缺硼对枳橙砧木解剖结构和亚细胞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缺硼导致根部的皮层薄壁细胞数目减少且排列疏松紊乱、细胞变形破裂,细胞间隙增大;同时,细胞质出现解体并伴随多种细胞器消失,细胞壁厚度明显增加;而加硼处理的植株根部薄壁细胞的形态则表现正常,细胞大小均一,排列紧密,细胞间隙小;加硼处理的维管束细胞着色较深,形态正常,维管束的结构层次清晰,呈圆周状均匀分散在中央髓部周围。硼胁迫严重抑制了根部维管束发育,使其分化不明显、细胞体积小且排列无规则。缺硼的叶片纵切面加厚且不均匀,海绵组织细胞变形破裂,细胞间出现大的空缺,细胞数目多且体积大,使得海绵组织在叶肉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加硼处理的叶片纵切面各处厚度均一,表皮细胞形状规则排列紧密,栅栏组织细胞呈长圆柱形,细胞单层垂直分布表皮细胞之下,细胞排列整齐紧密;栅栏组织下面的海绵组织细胞结构完整,排列疏松,细胞间形成大小均匀的气腔。另外,缺硼导致叶片细胞中积累较多淀粉粒,叶片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比加硼时分别提高35.3%和66.7%,而加硼处理的叶片细胞中则没有观察到有明显的淀粉粒存在;缺硼叶片的维管束中薄壁细胞出现变形、破裂等现象。【结论】缺硼破坏细胞内部结构,造成细胞壁加厚,叶片细胞内淀粉粒积累加剧;影响叶片中海绵组织细胞形态大小,细胞出现不正常增生,从而抑制砧木根尖及叶片中维管束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硼对两种不同砧木‘纽荷尔’脐橙叶片硼形态影响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不同硼处理下枳橙砧木与枳壳砧木‘纽荷尔’脐橙细胞水平上的硼利用能力差异。【方法】采用水培试验,通过测定叶片中不同形态硼(自由态硼、半束缚态硼、束缚态硼)含量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研究两种砧木脐橙叶片硼形态的差异。【结果】在缺硼B0(B 0 mg?L-1)、正常硼B05 (B 0.5 mg?L-1)、高硼B50 (B 5.0 mg?L-1)条件下,枳橙砧木的自由态硼含量相对较低,半束缚态硼含量相对较高,枳壳砧木的正好相反;枳橙砧木在B0、B05、B50条件下的R值(半束缚态硼/自由态硼)分别为2.31、1.23和1.06,都远大于相同处理下枳壳砧木的1.80、0.57和0.82;高硼(B 5.0 mg?L-1)条件下,枳橙砧木的自由态硼和半束缚态硼分别为16.39、17.38 mg?kg-1, 都远大于枳壳砧木的8.60和7.02 mg?kg-1;对于束缚态硼,枳橙砧木的脐橙正常供硼与高硼条件下分别为7.34、7.43 mg?kg-1, 已没有显著差异,而枳壳砧木的则是高硼条件下最高,为9.20 mg?kg-1。【结论】与枳壳砧木相比,枳橙砧木脐橙体内硼的跨膜能力更强,细胞水平上的硼利用能力较高,在相对较低硼水平下就能满足细胞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土培条件下硼对2个不同硼效率棉花品种花器官不同部位(苞叶,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硼,铜,锌,铁,锰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硼导致2个棉花品种花器官不同部位硼含量和累积量均明显降低。铜,锌,锰,铁含量和累积量一般也有降低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及硼大,2个棉花品种互相比较,缺硼引起的硼高效品种雄蕊和雌蕊中硼,铜,锌含量及5种微量元素累积量的降低幅度均小于低效品种,而苞叶中上述养分累积量的降低幅度却大于低效品种,其它部位养分变化无一致规律。说明在缺硼环境中,高效品种的雌蕊和雄蕊较低效品种能获得较多的微量元素营养,这可能是高效品种对缺硼适应性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7.
不同叶龄期氮磷钾缺失对棉花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不同叶龄期棉花营养供应的中断,探寻不同时期棉花缺素症状及其养分的吸收积累状况.[方法]设计缺N、缺P、缺K和对照处理的水培试验,分析测定棉花株高、叶面积、营养元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等指标,研究了N、P、K素缺失对棉株生长性状及N、P、K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缺素对棉株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缺氮、缺磷、缺钾处理的棉株株高和倒四叶叶面积平均较正常棉株分别降低了37.4;、20.8;、27.6;和33.3;、32.5;、20.3;.同时,缺素严重影响了棉株对N、P、K养分的吸收积累,缺氮处理的棉株在四叶期、八叶期和十二叶期的N吸收积累量分别比正常棉株的降低了53.3;、37.8;和27.5;;缺磷处理的棉株在四叶期、八叶期和十二叶期的P吸收积累量分别比正常棉株的降低了75.2;、73.1;和74.1;;缺钾处理的棉株在四叶期、八叶期和十二叶期的K吸收积累量分别比正常棉株降低了44.9;、38.3;和37.4;.氮磷钾的缺失均会显著降低棉花整株干物质的积累量,分别比正常棉株下降了24.1;、13.4;和24.0;.[结论]大量元素的缺失显著影响棉花生长发育和光合产物的积累,在生育前期(八叶期以前)氮磷钾缺失显著延缓棉花生长和减少养分吸收,后期(十二叶期以后)氮磷钾缺失显著降低棉花干物质积累.因此,依叶龄合理施肥能及时供给棉花养分需求,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为棉花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表面活性剂对加利利链霉菌Streptomyces galilaeus AF1菌株发酵的影响。【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优化表面活性剂的添加种类、初步浓度及最佳添加时间,采用Box-Behnken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对表面活性剂添加质量浓度进行组合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荧光强度,确定表面活性剂对AF1菌株细胞膜的影响。【结果】表面活性剂的最优添加质量浓度:吐温–80为8.95 g·L~(–1)、曲拉通X–100为2.09 g·L~(–1)、山梨醇为3.89 g·L~(–1),最优添加时间为接种后5 d;细胞膜透性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的AF1菌株细胞荧光强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试验得到的响应面模型对因变量的解释程度达94.89%,具有实际意义;添加最优表面活性剂组合后,加利利链霉菌AF1的细胞膜通透性极显著增大,间接导致胞内活性物质的外排量增加,提高了抗菌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量。  相似文献   

19.
外源L-天冬氨酸纳米钙抑制棉花生长的效应及潜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L-天冬氨酸纳米钙颗粒[Ca(L-asp)-NPs]进入环境后对棉花生长的影响,以鄂抗8号棉花为试验材料,设置0(对照)、25、50、75、100 mg·L^-1共计5个Ca(L-asp)-NPs处理浓度,于华中农业大学盆栽场进行试验,测定干鲜质量、根系形态、钙含量、叶绿素、抗氧化酶、MDA、电导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a(L-asp)-NPs处理显著降低了棉花的干鲜质量并抑制根系伸长。根、茎、叶钙含量最大值为7905、13 144、38 117 mg·kg^-1,比对照增加了102%、61%、51%,但钙的转移因子在施入Ca(Lasp)-NPs后显著降低。外源Ca(L-asp)-NPs也显著降低了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电导率,除25 mg·L^-1处理外,MDA含量也显著下降。研究表明,Ca(L-asp)-NPs进入环境后会抑制棉花的生理生长,对棉花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同时棉花本身会提升根冠比来适应此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