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明辣椒根际土壤中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筛选可抑制辣椒枯萎病的生防菌,为绿色防控辣椒连作导致的枯萎病提供有效的生防微生物资源。【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辣椒不同生长阶段的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再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并鉴定拮抗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拮抗菌株种类。【结果】从辣椒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真菌50株,其中5株木霉菌株对尖孢镰刀菌有拮抗作用,对峙培养抑菌率为60.47%~78.04%,LJ06020803菌株的抑菌率最高,为78.04%,其不含菌体的发酵液抑菌率为40.92%;根据LJ06020803菌株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树鉴定其为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结论】菌株LJ06020803为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对辣椒枯萎病病原菌有很好的拮抗效果,可作为一种生防资源用于防治辣椒枯萎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并鉴定对苦瓜枯萎病具有稳定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明确其在苦瓜植株上的定殖特性。【方法】从山东省淄博市耕作地采集土壤样品,以苦瓜枯萎病菌为靶标,通过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获得1株具有稳定拮抗活性的纯培养细菌,命名为ZB36。根据菌株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基因和gyrA保守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通过抗生素抗性标记法获得遗传特性和拮抗活性稳定的利福平标记菌株ZB36R,并对其在苦瓜上的定殖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菌株鉴定结果表明,ZB36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ZB36不仅对苦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高达74.76%,而且对苦瓜植株也具有显著促生作用,接种ZB36后苦瓜地上部鲜重和株高分别提高了28.65%和22.48%。定殖试验结果表明,ZB36在苦瓜根、茎和叶中均能定殖,且在接种后28 d仍能在这些组织中稳定定殖。【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ZB36不仅对苦瓜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治和促生效果,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定殖能力,具备作为苦瓜枯萎病生防细菌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对谷子白发病卵孢子具有抑制作用的重寄生生防真菌,为谷子白发病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利用诱捕法分离卵孢子表面的重寄生真菌,通过形态学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再对筛选出的具有潜在生防潜力的重寄生木霉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81株重寄生真菌;通过初步的形态学鉴定,将菌株分为4个属,分别是镰孢菌属(Fusarium)36株、青霉属(Penicillium)8株、木霉属(Trichoderma)27株、链格孢属(Alternaria)10株;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从中筛选出对谷子白发病卵孢子具有潜在生防效果的重寄生真菌是木霉菌株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三七根际具有拮抗促生活性的耐皂苷木霉菌,通过收集一年生健康三七根际土壤进行木霉菌株的分离,并测定三七根系分泌物对木霉菌孢子萌发的影响以及皂苷对木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筛选获得耐皂苷的菌株,进一步对其分类鉴定后进行拮抗根腐病病原菌活性测定以及盆栽促生效果、根际定殖能力及其对连作障碍缓解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试验共分离到6株木霉菌株,其中2株对三七根系分泌物敏感性较低,经过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比对鉴定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T3和渐绿木霉(T. viridescens)T20。T3和T20菌株对三七主要根腐病病原菌恶疫霉菌(Phytophthora cactorum)、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和雪腐镰刀菌(Monographella cucumerina)均具有较强的拮抗效果,对恶疫霉菌抑制率分别可达到61.76%和70.59%;T3和T20菌株能促进三七植株的生长,将其接种于三七连作土中,在接种20 d后能够在根际较好的定殖,增加三七植株的存苗率,降低根腐病发病率。该研究结果为缓解三七连作障碍提供了重要的生防菌资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连作草莓根际土壤中生防木霉菌的分离、筛选,明确生防木霉菌的防病效果,为草莓连作障碍中根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从不同连作地块的健康草莓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到木霉菌株75株,采用传统平板对峙法对木霉菌进行初步筛选,根据几丁质酶产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产酶活性和重寄生能力,对木霉菌的抑菌能力进一步复筛,并将筛选出的优势木霉菌菌株组合,研究混合菌剂对草莓根腐病标靶病原菌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初筛有19株木霉菌株对标靶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40%,并通过复筛选出3株具有不同生防优势的菌株,"经鉴定3株菌株分别为拟康宁木霉、哈茨木霉和刺孢木霉,"菌株组合后,复合菌发酵液对标靶病原菌抑制率高达57.9%,显著高于任意单株木霉菌处理;对3株生防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鉴定,分别属于拟康宁木霉属、哈茨木霉属和棘孢木霉属;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加复合菌的植株发病率为10.2%,防效达66.8%,且对草莓植株具有一定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6.
保护地土壤生防木霉菌种群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传统的形态学特征和分子方法(ITS、TEF序列和UP-PCR)研究了蔬菜保护地土壤中木霉菌种群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提交genbank 11个木霉种的序列,分别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黄绿木霉(Trichoderma aureoviride)、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非钩木霉(Trichoderma inhamatum)、微孢木霉(Trichoderma minutisporum)、长孢木霉(Trichoderma longipile)和粘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木霉菌24个菌株经UP-PCR扩增,引物AS4、AS19、L45扩增出一条500 bp大小的木霉菌种的特征性谱带,其他谱带则为多态性谱带,多态性达93.5%;营养条件、杀菌剂及土壤因素对不同种木霉菌的影响不同,得到2株适应性较强的木霉菌株,有望成为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鉴定辣椒枯萎病主要致病菌,探寻能够有效抑制该致病菌的生防菌株.[方法]采用植物病害组织致病菌划线分离方法分离致病菌,经形态学以及ITS区域PCR检测,确定菌株属性,通过平板拮抗筛选,确定对该致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农用生防菌株.[结果]初步鉴定该致病菌为尖孢镰刀(Fusarium oxysporum),将该致病菌与11株农用微生物芽孢杆菌和3株农用微生物木霉菌进行拮抗试验,发现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海洋芽孢杆菌(Bacillus marinus)、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6株芽孢杆菌对该致病菌拮抗效果明显,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2株木霉菌对该致病菌具有明显的拮抗效果.[结论]筛选到了8株能够有效抑制该病原菌的生防菌株,为以后研究生防肥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60株分离自土壤的木霉菌株的解磷解钾、拮抗和对有机磷农药毒死蜱的耐受、降解等功能。结果表明,5株木霉具有很好的解磷能力,其中木霉T-404的解磷效果最好,为109.22 mg·L-1。6株木霉具有明显的解钾透明圈,但是液体培养后测定发现木霉的解钾能力不强。木霉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中6株木霉的拮抗能力很好。大部分木霉可以耐受高浓度的毒死蜱,但是不能降解该农药。对5株具多功能潜力的优势木霉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T-403、T-404、T-440为Trichoderma koningiopsis,T-400、T-450为Trichoderma koningii。  相似文献   

9.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生防真菌资源。生防菌在宿主根际及其组织中定殖能力的强弱是评价其生防潜力的重要指标。选择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真菌、辣椒及其重要土传病害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三者互作体系,通过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钩状木霉菌株灌根接种辣椒植株,通过平板拮抗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检测钩状木霉菌在辣椒植株及根际的定殖情况,及其对辣椒疫病的生物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钩状木霉菌在辣椒根、茎和叶等组织中和辣椒根际土壤中均能够定殖。在辣椒根际土壤中,钩状木霉菌呈动态变化的定殖过程。灌根接种1~25 d,钩状木霉菌定殖量呈缓慢增长,在第33 d,达到最高值(700×107 conidia·g-1),然后逐渐下降,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动态变化过程。钩状木霉菌在辣椒根际和植株的定殖过程中,对辣椒疫病具有生物防治作用,防治效果达到5333%。综上,钩状木霉菌能够成为辣椒根际微生态中的有益微生物,可以有效预防辣椒疫病的发生,研究为辣椒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木霉菌M2的鉴定及其对小白菜促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一株分离自健康、高产辣椒根际土壤的木霉菌(Trichoderma spp.)M2 为供试菌株,研究其对小白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在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rDNA-ITS 序列分析的手段,对木霉菌M2 进行分类鉴定,以期为微生物肥料的开发提供优良菌种。将木霉菌M2 进行固体发酵制得孢子粉,研究其在温室条件下是否对小白菜的生长具有促生能力。结果表明:菌株M2 属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在温室盆栽试验中,土壤接种M2 孢子粉对小白菜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且能够提高叶绿素含量、可食用叶片数,其中接种5.0×109 cfu 的M2 孢子粉处理的鲜重、干重最高,比对照组分别增加30.26%、20.08%;接种5.0×108 cfu 的M2孢子粉处理鲜重、干重较对照组分别增加18.33%、12.46%。这说明哈茨木霉M2 菌株对小白菜的增产效果明显,具有潜在的农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采集于辽宁省药用植物62份土壤样品的木霉属真菌进行分离,获得木霉属真菌78株,采用形态学方法从中鉴定出9种木霉属真菌,分别是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绿色木霉(T.viride)、粗壮木霉(T.strigosum)、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卷曲木霉(T.spirale)、钩状木霉(T.hamatum)、康氏木霉(T.koningii)、顶孢木霉(T.fertile)和多孢木霉(T.polysporum).其中哈茨木霉分离到34株,占分离到木霉菌总数的43.6%.采用对峙培养法,共筛选出对5种靶标菌抑制率大于70%,对靶标菌菌丝抑制作用明显的菌株4株,其中哈茨木霉2株,绿色木霉1株,钩状木霉1株.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木霉菌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现在已经达到了商品化阶段.但是生防制剂的一个共同局限性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大;菌种或菌株间的防效常有差异,作用不稳定.所以在生防实践中需要不断筛选优质高效菌株或用基因工程改造菌株;深入研究影响防效的各种环境因素,达到充分发挥生防制剂应有的作用.本研究对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的康氏木霉DTR-22号菌株,进行在不同土壤处理和不同基物上的定殖及消长动态测定;其结果,在自然土壤中加入有机肥,经过灭菌的土壤中,木霉菌增殖最快;调节pH值到7.2时,木霉菌种群数量比对照少;调节水份对木霉菌种群增殖影响不大.木霉菌在植物残体及蚕豆活根根表能良好定殖.木霉菌进行土壤处理和种子处理,检测对蚕豆枯萎病抑制作用,土壤处理比种子处理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形态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泉州平菇厂发生的木霉病害进行分离纯化分析.结果表明:从泉州平菇生产厂获得3株木霉菌株,分别为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侧耳木霉(Trichoderma pleuroticola)及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木...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木霉生防效果的高低与木霉菌的产孢能力和在土壤中定殖力的高低的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397株木霉生防效果与菌丝生长速度、产孢量、耐低温性等抗逆性状的相关性,对优势菌株的发酵条件及生防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TRS060186和TRW079634两个菌株与抗逆性状的相关性最高,关联度系数分别为0.874和0.757;TRW079634和TRS060186对黄瓜枯萎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88.7%和70.1%;温度是影响2个菌株产生不同类型孢子的关键条件,TRS060186在20℃产生分生孢子,28℃产生厚垣孢子。TRW079634则于28℃产生分生孢子,25℃有利于产生厚垣孢子。因此,木霉的适应性强弱是影响木霉菌生防效果的最主要的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收集东北地区木霉菌资源,了解黑杨根围木霉种类和数量,筛选可用于生物防治的木霉菌。以东北林业大学人工实验林场黑杨(Populus nigra)根围土壤为材料,结合形态鉴定、分子鉴定及进化分析,分离鉴定木霉菌株,然后使用短密木霉T09孢子悬浮液浇灌和喷施山新杨(Populus davidiana×P.alba var.pyramidalis),测定山新杨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以及土壤养分主要指标。结果表明:经分离纯化获得27株木霉菌,鉴定为5个种,其中,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17株、哈茨木霉(T.harzianum)3株、类棘孢木霉(T.asperelloides)4株、拟康氏木霉(T.koningiopsis)1株、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2株,短密木霉为优势种,占分离菌株总数的63%;用短密木霉T09浇灌和喷施山新杨30 d后,山新杨的茎粗、叶绿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硝酸还原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短密木霉T09能显著增加土壤的速效氮质量分...  相似文献   

16.
小麦全蚀病拮抗木霉ZBS6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河南省农科院试验地小麦田土中分离获得12株木霉,通过室内对峙试验,筛选出1株对小麦全蚀病菌拮抗作用较强的木霉菌株ZBS6,室内测定其抑菌率和寄生率分别达到82.5%和80%。并对该拮抗木霉进行了抑菌谱测定,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该木霉菌株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同时利用形态学及分子鉴定相结合方法对木霉菌株ZBS6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ZBS6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其最适培养条件:以葡萄糖为碳源,基质酸碱度(pH)5.0,温度为25℃,光暗交替培养;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但显著促进产孢量。结合形态学特征及rDNA ITS序列聚类分析结果,ZBS6鉴定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相似文献   

17.
不同木霉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不同木霉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菌的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抗生作用和防病作用的差异,筛选出高效菌株,为利用木霉菌防治土传病害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与致病菌对峙培养,研究竞争作用。结果表明:供试木霉菌能限制黄瓜枯萎病菌的菌丝扩展,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TH菌株竞争作用最强,菌丝扩展抑制率为67.70%。试验发现木霉菌株能够通过紧贴、缠绕、穿透等方式寄生于黄瓜枯萎病菌的菌丝上,最后引起菌丝断裂,细胞内容物外泄。通过无菌滤膜过滤获得的不同木霉菌代谢产物抗生作用明显,TH菌株代谢产物的抑菌圈直径达到3.9cm,对黄瓜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57.19%和68.35%。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育苗时施加木霉菌株不同程度控制苗期黄瓜枯萎病的发生,TH菌株防病作用最强,防效为64.34%,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TV菌株促进黄瓜生长作用最强,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鲜质量分别增加42.81%和86.92%。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对茶轮斑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生防木霉菌,为茶轮斑病菌生物防治及生防木霉菌的田间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法分离不同茶区的茶树根际土壤木霉,通过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筛选拮抗木霉菌,并采用形态特征结合分子发育分析方法明确木霉菌的分类水平。【结果】共分离得到35株木霉菌,从中筛选出7株与茶轮斑病菌对峙培养拮抗能力大于70%的木霉菌;其中,菌株BLS17112505和DS-GSC-3的发酵液对茶轮斑病菌具有抑菌活性,以菌株DS-GSC-3的抑菌率最高,达70.53%;与对照相比,菌株DS-GSC-3的发酵液有助于提高茶叶中氨基酸和儿茶素的含量,分别提高13.87%和8.92%;菌株DS-GSC-3为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结论】短密木霉菌株DS-GSC-3的发现为丰富木霉菌的开发利用拓宽了途径,并为木霉菌防治茶轮斑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江西乐平市采集的苦瓜枯萎病植株中分离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另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7种杀菌剂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导致乐平市苦瓜枯萎病发生的病原为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 f. sp.momordicae)。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99%噁霉灵、50%多菌灵对苦瓜枯萎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EC_(50)值分别为0.0352、0.3037 mg/L;而50%异菌脲的抑制作用最弱,其EC_(50)值为419.0041 mg/L。推荐99%噁霉灵、50%多菌灵为江西省苦瓜枯萎病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对茶轮斑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生防木霉菌,为茶轮斑病菌生物防治及生防木霉菌的田间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法对茶树根际木霉进行分离,通过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筛选拮抗木霉菌,并采用形态特征结合分子发育分析方法明确木霉菌的分类水平。【结果】从采自不同茶区的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35株木霉菌,从中筛选出7株与茶轮斑病菌对峙培养拮抗能力大于70%的木霉菌。其中,菌株BLS17112505和DS-GSC-3的发酵液对茶轮斑病菌具有抑菌活性,以菌株DS-GSC-3的抑菌率最高,达70.53%;与对照相比,菌株DS-GSC-3的发酵液有助于提高茶叶中氨基酸和儿茶素的含量,分别提高13.87%和8.92%。菌株DS-GSC-3为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结论】短密木霉菌株DS-GSC-3的发现为丰富木霉菌的开发利用拓宽了途径,同时,研究结果为短密木霉DS-GSC-3的拮抗机理和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以及木霉菌防治茶轮斑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