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氟苯虫酰胺小菜蛾差异表达基因及其通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随着氟苯虫酰胺等双酰胺类杀虫剂的广泛应用,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对该类药剂的抗性愈发突出。研究旨在从转录组水平研究小菜蛾对氟苯虫酰胺的抗性机制,明确小菜蛾对氟苯虫酰胺产生抗性的关键基因及通路,为揭示小菜蛾对氟苯虫酰胺的抗性机制打下基础。【方法】以室内筛选的小菜蛾抗氟苯虫酰胺品系(Rh28)、田间抗性种群(Rz36)和敏感品系(S)为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获得抗性小菜蛾品系/种群在转录水平上的差异表达基因及抗性显著上调表达基因,采用基因本体(GO)显著性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确定差异表达基因具有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及其参与的主要生化代谢和信号转导途径。【结果】通过将不同抗性品系/种群与敏感品系的RNA-Seq数据对比,获得数量不等的差异表达基因。将差异基因富集的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和信号通路(pathway)进行GO分析,发现其主要集中于对刺激物的反应(response to stimulus)、催化活性(catalytic activity)和代谢过程(metabolic process)等条目中;而KEGG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集中于代谢通路(metabolic pathway)中,基因数量占比最高,为17.84%。通过统计分析进一步获得了抗性显著上调表达基因,并对其中218个基因开展了GO分析,其仍然主要集中在代谢过程、对刺激物的反应和生物调节(biological regulation)等条目中;通过对抗性显著上调基因进行KEGG分析,发现其仍主要集中在代谢通路中,其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解毒酶及参与昆虫多种生理反应的热激蛋白(Hsp)超基因家族等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通过聚类热图分析发现,显著表达上调的基因较多集中在内质网上蛋白质的加工(protein processing in endoplasmic reticulum)、酪氨酸代谢(tyrosine metabolism)、咖啡因代谢(caffeine metabolism)和Wnt信号通路(Wnt signaling pathway)中。【结论】获得了小菜蛾抗氟苯虫酰胺差异表达基因及抗性显著上调表达基因,其主要富集于代谢过程、应激反应及对刺激物的反应等条目中,这些基因的相互协同调控是小菜蛾对氟苯虫酰胺产生抗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广西6个蔬菜产区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氰氟虫腙等3种新型杀虫剂的敏感性,为3种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及各种群对3种药剂的抗性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小菜蛾敏感品系和6个小菜蛾田间种群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氰氟虫腙的敏感性,比较田间种群和敏感品系的LC50,计算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抗性倍数.[结果]小菜蛾荔浦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最敏感,其LC50为0.000735 mg/L,抗性倍数为1.32倍,田东种群的敏感性最低,其LC50为0.004230 mg/L,抗性倍数达7.61倍;对于氟虫双酰胺,柳江种群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其LC50为0.366 mg/L,抗性倍数为2.27倍,南宁安吉种群最敏感,其LC50为0.168 mg/L,抗性倍数为1.04倍;对于氰氟虫腙,柳江种群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其LC50为4.692 mg/L,抗性倍数为2.96倍,荔浦种群最敏感,其LC50为1.622mg/L,抗性倍数为1.02倍.[结论]小菜蛾田东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倍数为7.61倍,已达低水平抗性,应给予高度重视.其余地区的小菜蛾种群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均低于5倍,仍处于敏感期,应加强不同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延缓小菜蛾抗性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广西6个蔬菜产区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氰氟虫腙等3种新型杀虫剂的敏感性,为3种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及各种群对3种药剂的抗性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小菜蛾敏感品系和6个小菜蛾田间种群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氰氟虫腙的敏感性,比较田间种群和敏感品系的LC50,计算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抗性倍数.[结果]小菜蛾荔浦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最敏感,其LC50为0.000735 mg/L,抗性倍数为1.32倍,田东种群的敏感性最低,其LC50为0.004230 mg/L,抗性倍数达7.61倍;对于氟虫双酰胺,柳江种群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其LC50为0.366 mg/L,抗性倍数为2.27倍,南宁安吉种群最敏感,其LC50为0.168 mg/L,抗性倍数为1.04倍;对于氰氟虫腙,柳江种群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其LC50为4.692 mg/L,抗性倍数为2.96倍,荔浦种群最敏感,其LC50为1.622mg/L,抗性倍数为1.02倍.[结论]小菜蛾田东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倍数为7.61倍,已达低水平抗性,应给予高度重视.其余地区的小菜蛾种群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均低于5倍,仍处于敏感期,应加强不同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延缓小菜蛾抗性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贵阳地区小菜蛾种群对15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小菜蛾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田间甘蓝地小菜蛾种群和敏感种群3龄幼虫对1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贵阳地区田间小菜蛾种群除对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氟虫双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和藜芦碱仍处于敏感(抗性倍数小于3.0倍)状态外,对其他10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辛硫磷的抗性倍数最高,分别为352.1005和164.0557倍,达极高抗水平.[结论]氯虫苯甲酰胺可作为贵阳地区防治小菜蛾的首选药剂,其次为氟虫双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和氰氟虫腙,藜芦碱对其毒力一般,建议尽量少用或与其他药剂混配使用.  相似文献   

5.
周超  张勇  梁超  马冲  杨丽娜  任宏 《农学学报》2023,13(12):34-38
为明确4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不同虫态草地贪夜蛾的敏感性,采用浸卵法、浸叶法、饲喂毒营养液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四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对草地贪夜蛾的卵、幼虫、成虫毒力。结果表明,4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均不影响卵的发育,但可以明显降低初孵幼虫存活率;四氯虫酰胺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毒力最高,LC50值为0.12 mg/L,其次是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分别为溴氰虫酰胺毒力的33.83、5.21、2.24倍;对成虫敏感性最高的是氯虫苯甲酰胺,为6.20 mg/L,其次是四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氟苯虫酰胺敏感性最低,为25.96 mg/L。采用3种生测方法测定了不同虫态草地贪夜蛾对4种双酰胺类杀虫剂敏感性,可以为草地贪夜蛾的化学防治和抗性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4种鱼尼丁受体杀虫剂对小菜蛾及其天敌半闭弯尾姬蜂的选择毒力。[方法]采用浸叶法和试管药膜法分别测定4种杀虫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和半闭弯尾姬蜂成蜂的毒力,采用试管药膜法和浸渍法测定4种杀虫剂田间推荐浓度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蜂和蛹的室内活性。[结果]4种杀虫剂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顺序为四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其LC_(50)值分别为0.248、0.433、2.563、2.997mg·L~(-1);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蜂的毒力顺序为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其LC_(50)值分别为5.600、51.310、121.256、2 000mg·L~(-1);氟苯虫酰胺的选择毒力指数最高,大于667.3,其次是四氯虫酰胺,选择毒力指数为206.9,这2种杀虫剂对寄生蜂及小菜蛾具有高度正向选择性,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虫酰胺的选择毒力指数分别为47.3和12.9,具中度正向选择性。4种杀虫剂田间推荐浓度对半闭弯尾姬蜂蛹的羽化无影响,氟苯虫酰胺对成蜂存活无影响,但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和四氯虫酰胺显著降低成蜂的存活率,表明这3种药剂对半闭弯尾姬蜂成蜂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结论]研究结果对4种鱼尼丁受体杀虫剂的合理应用及小菜蛾综合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敏感品系为对照,利用室内筛选获得的虫酰肼和阿维菌素高抗品系Teb-R和Aba-R,测定了小菜蛾对几种新型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发现:小菜蛾对虫酰肼产生高水平抗性后(抗性倍数185.5倍),对阿维菌素表现出中等水平交互抗性(41.0倍),对茚虫威(11.4倍)和溴虫腈(5.3倍)仅表现出低水平交互抗性,对多杀菌素(1.7倍)和氯虫苯甲酰胺(1.4倍)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抗性。用阿维菌素筛选Teb-R品系39代后获得阿维菌素高抗品系Aba-R(593.8倍),该品系对茚虫威(12.3倍)表现出中等水平交互抗性,对多杀菌素(7.9倍)表现出低水平交互抗性,对溴虫腈(2.7倍)和氯虫苯甲酰胺(0.9倍)的交互抗性不明显;同时该品系对虫酰肼的抗性也由阿维菌素筛选前的185.5倍下降到筛选后的28.0倍,也没有交互抗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认为,使用虫酰肼防治小菜蛾出现抗性后,可以使用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进行替代防治,但不宜用阿维菌素、茚虫威和溴虫腈进行替代防治;利用阿维菌素防治小菜蛾产生抗性后,可以用溴虫腈、氯虫苯甲酰胺和虫酰肼进行替代防治,但不宜用多杀菌素和茚虫威。  相似文献   

8.
【目的】克隆淡色库蚊氯菊酯抗性相关视蛋白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阐明视蛋白基因的抗性机制及研制新型卫生杀虫剂奠定基础。【方法】依据库蚊抗性与敏感品系差异表达的EST片段设计PCR引物,采用RACE技术克隆淡色库蚊氯菊酯抗性相关基因PR-OP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了长度为1 402 bp的淡色库蚊氯菊酯抗性相关基因PR-OP全长cDNA,其编码38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蛋白为具有7个跨膜螺旋的膜蛋白,其保守域与视紫红质家族的保守域一致,该蛋白还具有2个信号肽切割位点和18个磷酸化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性相关视蛋白基因及致倦库蚊、埃及伊蚊视紫红质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69%以上,与家蚕、烟草天蛾、柞蚕、柑橘凤蝶、中华蜜蜂、黑腹果蝇视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56%以上。【结论】克隆了淡色库蚊氯菊酯抗性相关视蛋白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FJ917744),推测其与氯菊酯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在不同水体中的降解特性,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在不同缓冲溶液及不同自然水体中光化学降解情况。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p H值为4.00、6.86、9.18的不同缓冲溶液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7.53,7.12,3.89 d;氟苯虫酰胺在p H值为4.00、6.86、9.18的不同缓冲溶液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6.92,6.11,3.46 d。高压汞灯照射下,氯虫苯甲酰胺在重蒸水、稻田水、水库水、地表水、湖水等5种不同自然水体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4.46,4.07,3.95,3.85,3.55 d;氟苯虫酰胺在重蒸水、稻田水、水库水、地表水、湖水等5种不同自然水体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3.95、3.74、3.30,3.05,2.96 d。研究发现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在水溶液中的降解动态均遵循一级动力学规律,且降解速率随溶液p H值的变化而变化,光解率随p H值的增加而增大;在高压汞灯照射下,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在5种不同自然水体中的光解半衰期由长到短依次重蒸水、稻田水、水库水、地表水和湖水。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大区试验评价了14种杀虫剂田间推荐剂量对甘蓝上菜青虫和小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对菜青虫防治效果在药后3 d达到80%以上的药剂为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小菜蛾防治效果在药后3 d达到70%以上的药剂为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多杀菌素和三氟甲吡醚。药后7~14 d,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氟啶脲3个药剂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与药后3 d基本保持一致外,其他药剂的防治效果随着时间逐步下降,14个药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下降。虫酰肼、腈氟虫腙、高效氯氰菊酯对菜青虫和小菜蛾的防效均较差,不建议田间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克隆淡色库蚊氯菊酯抗性相关XND-P450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其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淡色库蚊中表达量的差异,为阐明XND-P450的功能和抗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依据淡色库蚊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差异表达的EST片段设计PCR引物,采用RACE技术克隆淡色库蚊氯菊酯抗性相关基因XND-P450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半定量PCR技术,对XND-P450基因在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淡色库蚊中的表达量差异进行检测。【结果】经过克隆获得长度为1 679bp的淡色库蚊氯菊酯抗性相关基因XND-P450全长cDNA,编码523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与致倦库蚊、埃及伊蚊CYP450基因的同源性在70%以上,其编码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3 244.9u,理论等电点为8.10,属于不稳定的亲水蛋白,氨基酸序列与致倦库蚊及冈比亚按蚊CYP450蛋白的同源性在40%以上。半定量PCR电泳分析显示,抗性品系淡色库蚊中的XND-P450基因表达量较敏感品系高。【结论】克隆了淡色库蚊氯菊酯抗性相关XND-P450基因,该基因在抗性品系淡色库蚊中的表达量高于敏感品系,推测其与氯菊酯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150 g/L茚虫威乳油、200 g/L虫酰肼悬浮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5种农药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室内防效及其毒力。结果表明,处理后72 h对小菜蛾的毒力大小顺序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茚虫威>虫酰肼,其LC50值分别为0.128,0.152,0.223,1.151,93.340 mg/L。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2015-2019年湖北赤壁、武穴、武汉、孝感、黄冈,湖南长沙,江西南昌、萍乡,安徽合肥和河南信阳共10个地区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对毒死蜱、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和氟苯虫酰胺7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对7种杀虫剂敏感性差异明显,杀虫剂的毒力次序为氟苯虫酰胺≥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溴氰虫酰胺毒死蜱;(2)不同地区稻纵卷叶螟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不明显;(3)不同年份之间差异显著。一些种群对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和溴氰虫酰胺的敏感性年度间存在明显差异。如赤壁和长沙种群对毒死蜱的敏感性从2015年至2016年下降了2.3~4.1倍;赤壁、孝感、长沙和合肥种群对毒死蜱的敏感性从2016年至2019年上升了2.1~4.9倍;赤壁、武穴和孝感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从2015年至2019年下降了2.6~7.3倍;武穴种群对茚虫威的敏感性从2015年至2018年下降了4.2~4.7倍;武穴和长沙种群对溴氰虫酰胺的敏感性从2015年至2018年抗性下降了2.2~6.7倍。以上结果表明,目前华中地区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等的敏感性下降趋势很明显,因此对氯虫苯甲酰胺等的抗性治理显得非常重要,目前田间稻纵卷叶螟防治优先推荐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和溴氰虫酰胺等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甜菜夜蛾毒力的温度效应和变化趋势,为不同环境温度下甜菜夜蛾的化学防控提供依据,为有效的提高双酰胺类杀虫剂的利用率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在15~35℃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在供试温度范围内,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毒力均呈正温度效应。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对甜菜夜蛾毒力分别增长了6 527.23和3 939.80倍,溴氰虫酰胺和氟氰虫酰胺温度系数稍低于前两者,分别为+407.24和+566.98,四氯虫酰胺温度系数最小,仅为+142.05。从各供试药剂温度系数变化趋势来看,除四氯虫酰胺温度系数增长趋势一直较为平缓外,其他4种供试药剂均在不同温度梯度下出现了明显的温度系数增长。【结论】在15~35℃范围内,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毒力均表现出极明显的正温度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转录调控因子MBF2 (multiprotein bridging factor 2)调控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的功能,及其在小菜蛾抗氯虫苯甲酰胺中的作用,为阐明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解毒代谢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敏感(SS)、广东连州(LZ)、云南通海(TH)3个小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酶动力学法测定3个种群的GST活性;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MBF2在不同抗性种群小菜蛾中的表达差异;采用氯虫苯甲酰胺LC50诱导12 h,分析其对小菜蛾MBF2的诱导表达作用;应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研究MBF2对GST基因的调控作用,并测定沉默MBF2后小菜蛾的GST活性;结合沉默后小菜蛾对药剂的敏感性变化,验证MBF2在小菜蛾抗氯虫苯甲酰胺中的作用。【结果】两个抗性种群(TH和LZ)相较SS种群分别达到了中抗及高抗的水平,TH和LZ抗性倍数分别为54.27和289.58;TH和LZ小菜蛾...  相似文献   

16.
2014年用双酰胺类、钠通道抑制剂、有机磷类以及抗生素类等9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药后14 d,保叶效果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四氯虫酰胺以及茚虫威4个处理都在90%以上,乙酰甲胺磷、毒死蜱、稻丰散以及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4个处理不理想,仅为377%~586%,且与前4个处理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丙溴磷为789%。杀虫效果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和丙溴磷5个处理优良,达到840%~100%;乙酰甲胺磷、毒死蜱、稻丰散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4个处理不理想,仅为311%~487%,且与前5个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生产上,建议轮换交替使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和丙溴磷来防治稻纵卷叶螟。  相似文献   

17.
进行48%氟虫双酰胺·噻虫啉悬浮剂防治水稻1代二化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67 m2用氟虫双酰胺·噻虫啉6,9,12 m L,药后3 d幼虫死亡率均高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 m L处理,低于10%阿维·氟虫双酰胺悬浮剂30 m L处理;药后16 d的保苗效果均很好,与氯虫苯甲酰胺无显著差异,极显著好于阿维·氟虫双酰胺;药后16 d的幼虫防效,均高于氯虫苯甲酰胺和阿维·氟虫双酰胺。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防治草地贪夜蛾的高效低风险杀虫剂,开展了100 g/L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与对照药剂12%甲维·茚虫威水乳剂、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溴虫氟苯双酰胺分别与对照药剂甲维·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相比,药后3~14天的平均防治效果提高17.9个、18.2个百分点,平均取食为害指降低3.4个、3.5个百分点,亩产量提高16.7%、17.3%,用药量减少34.2%、50.0%,且对非靶标生物无明显影响,适宜作为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药剂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3种杀虫剂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成虫的防治效果,采用带叶枝条喷雾法对天牛成虫进行室内防治试验。3种杀虫剂的稀释倍数分别设为: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0 000、30 000、50 000倍,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0、300、500倍,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2 500、3 750、5 000倍。对照组喷施清水。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天牛成虫的平均存活时长分别为,吡虫啉1.39~2.89 d、氯虫苯甲酰胺1.72~2.97 d、氟虫双酰胺1.72~3.78 d,对照组10.18 d。与对照组相比,3种杀虫剂显著降低了天牛成虫的平均存活时间,6 d内杀虫剂处理组的成虫死亡率达到100%。处理组成虫取食量减少或不取食,显著低于对照组成虫取食量。综上,说明这3种杀虫剂对光肩星天牛成虫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高效低毒杀虫药剂,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本次试验选用的被害树种为馒头柳,采用树干输液法,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吡虫啉3种内吸性杀虫剂进行林间防治试验。3种杀虫剂的质量浓度分别设为:氯虫苯甲酰胺2、4、8 g/L,氟虫双酰胺0.6、1.2、2.4 g/L,吡虫啉2.8、5.6、11.2 g/L。结果发现,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和吡虫啉对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7.7%~54.5%、41.9%~66.0%和59.1%~86.4%。防治后,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双酰胺处理组的树干上无新产卵刻痕,吡虫啉处理组的树干上,有新产卵刻痕的株数占总株数的1/7,产卵刻痕密度为0.57个/株;对照组树干中,有新产卵刻痕的株数占总株数的50%~60%,产卵刻痕密度为2.0~2.2个/株。说明这3种杀虫剂对光肩星天成虫产卵行为具有不同程度的驱避作用。因此,这3种内吸性杀虫剂对光肩星天牛虫口密度的有效控制及降低其对林木的危害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