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二化螟绒茧蜂寄生期间,寄主二化螟幼虫的取食总量比对照幼虫显著减少36.75%,而在蜂幼虫未啮出寄主体的不同寄生时间内。被寄生的二化螟幼虫和对照幼虫的取食量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对被寄生后的4龄和5龄二化螟幼虫生长速率的测定结果表明,被绒茧蜂寄生后的二化螟幼虫生长加快,发育受抑。被绒茧蜂寄生后的二化螟幼虫生长速率增大,但不包含蜂体的幼虫净生长速率下降:寄主蜕皮次数减少而不能化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2种捕食性瓢虫对烟蚜及被烟蚜茧蜂寄生烟蚜(以下简称寄生蚜)的取食选择和气味反应,为合理利用多种天敌昆虫组合防治烟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分别将不同寄生龄期的寄生蚜和等量未被寄生正常烟蚜(以下简称烟蚜)供给瓢虫取食,分别计算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成虫和4龄幼虫对烟蚜及寄生蚜的取食率;以烟蚜的不同虫态作为气味源,利用嗅觉仪测定2种瓢虫对寄生蚜气味的反应。【结果】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成虫均会取食1日龄和2日龄寄生蚜及烟蚜,且对二者的取食选择性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2种瓢虫成虫对3日龄和4日龄寄生蚜取食率显著低于烟蚜(P0.05,下同),对该龄期寄生蚜的取食选择性较弱。七星瓢虫幼虫对2日龄寄生蚜和烟蚜的取食选择性无显著差异,但对4日龄寄生蚜的取食选择性显著低于烟蚜,取食后寄生蚜与烟蚜混合群体形成僵蚜的比例较高;异色瓢虫幼虫对较高日龄寄生蚜仍表现出明显的捕食,对2日龄和4日龄寄生蚜取食选择性与烟蚜均无显著差异,从而使取食后寄生蚜与烟蚜混合种群形成的僵蚜比例较低。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成虫除对烟蚜成蚜气味表现出明显的趋向反应外,还分别对僵蚜壳和寄生蚜表现出一定的趋向性。【结论】2种瓢虫成虫在低日龄寄生蚜和烟蚜间无明显的取食选择性,在高日龄寄生蚜和烟蚜间存在明显的取食选择性;七星瓢虫幼虫在2日龄寄生蚜和烟蚜间无明显的取食选择性,但对4日龄寄生蚜的取食选择性显著低于烟蚜;异色瓢虫幼虫在2日龄和4日龄寄生蚜与烟蚜间无明显取食选择性。2种瓢虫成虫对烟蚜成蚜气味的趋向作用强于寄生蚜和僵蚜。  相似文献   

3.
水葫芦象甲的寄主专一性及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葫芦象甲10科12种作物的寄主专一性测定结果表明,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条件下,该象甲的幼虫在植株间的转移性极差,大多在被测植物上存活2~5 d后死亡,成虫则可能因气温等自然条件不同而在被测植物上存活10~62 d,幼虫和成虫均不在被测植物上取食、寄生与产卵.象甲的成虫取食水葫芦叶片的正面叶肉、叶柄上部、匍匐枝与花柄表面形成取食斑,产卵于叶柄上中部;幼虫寄生于叶柄海绵组织内,形成向下的寄生通道,并自叶柄基部钻出在根表面纠集根毛化蛹;高龄幼虫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明显大于成虫和低龄幼虫.象甲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随其群体量的增加而逐步提高,当成虫和幼虫总量分别低于15,60头/m2时,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当成虫和幼虫总量分别超过25,190头/m2时,控制作用明显增强;当成虫和幼虫总量分别超过130,450头/m2时,天敌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达到顶峰,最终可使水葫芦密度比对照减少52.69%,株高下降67.19%,单株叶片数减少29.42%,最大叶直径减少41.33%,生物量减少64.82%.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水呼吸室法研究了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并统计分析了被寄生状态下黄颡鱼的成活率和钩介幼虫最适寄生量。结果显示:对照组、正常寄生组和重度寄生组的黄颡鱼在钩介幼虫完全脱落后的成活率分别为100%、93.3%和50%;寄生胁迫对黄颡鱼耗氧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钩介幼虫寄生胁迫使寄主鱼排氨率显著增加(P0.05),钩介幼虫寄生数量与排氨率的增加存在正相关性,与寄主鱼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呼吸代谢O∶N显著降低,寄生组(B、C组)分别为29.64、27.22,接近以蛋白质和脂肪功能的比值24,未寄生组(A组)O∶N未出现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钩介幼虫寄生对寄主鱼营养指标的影响,测定了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胁迫对不同寄生阶段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血浆、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糖原、游离脂肪酸、总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点,寄生组与对照组鱼肝脏和肌肉中糖原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鱼肝脏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在寄生后期(12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寄生前期(2 d)、中期(5 d)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鱼血浆、肌肉游离脂肪酸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寄生组、对照组鱼在寄生中期和后期肝脏总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血浆、肌肉总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寄生组鱼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寄生中期和后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寄生组鱼肝脏游离氨基酸在寄生后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寄生前期、中期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钩介幼虫寄生会导致肝脏游离脂肪酸降低,血浆及肝脏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推测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可能是钩介幼虫变态发育的关键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6.
水葫芦象甲对宁波地区10科12种作物的寄主专一性测定结果表明,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条件下,该象甲的幼虫在植株间的转移性极差,大多在被测植物上存活2~5天后死亡,成虫则可能因气温等自然条件不同而在被测植物上存活10~62天,幼虫和成虫均不在被测植物上取食、寄生与产卵。象甲的成虫取食水葫芦叶片的正面叶肉、叶柄上部、匍匐枝与花柄表面形成取食斑,产卵于叶柄上中部;幼虫寄生于叶柄海绵组织内,形成向下的寄生通道,并自叶柄基部钻出在根表面纠集根毛化蛹;高龄幼虫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明显大于成虫和低龄幼虫。象甲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随其群体量的增加而逐步提高,成虫总量15头/m2、幼虫60头/m2以下时,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不明显;成虫总量25头/m2、幼虫190头/m2以上时,控制作用明显增强;成虫总量130头/m2、幼虫450头/m2以上时,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达到顶峰,最终可使水葫芦密度比对照减少52.69%,株高下降67.19%,单株叶片数减少29.42%,最大叶直径减少41.33%,生物量减少64.82%,外观上可见大量叶片枯黄折倒、小分枝死亡和植株下沉。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齿唇姬蜂对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的寄生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幼虫的控害潜能,本文首次研究了该蜂对草地贪夜蛾1~4龄幼虫的寄生能力和选择性,进一步比较其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草地贪夜蛾幼虫的寄主选择性,以及子代繁育质量;并模拟田间进行室外笼罩寄生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齿唇姬蜂能成功寄生1~3龄草地贪夜蛾幼虫,偏好2~3龄幼虫;当棉铃虫和草地贪夜蛾共存时,与对最适寄主棉铃虫87.1%的寄生率和选择系数0.57相比,该蜂对草地贪夜蛾的寄生率和选择系数较低,分别为65.7%和0.43,但总产卵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从被寄生草地贪夜蛾中所育子代的蜂体大小、卵巢管数量均低于从棉铃虫中育出的。室外笼罩寄生试验表明,该蜂对在玉米叶上取食的草地贪夜蛾的寄生率高达72.5%,后代发育正常,并能成功寄生草地贪夜蛾和棉铃虫幼虫。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寄生蜂寄生率与寄主密度的依赖方式及其与寄生蜂搜寻选择寄主行为的关联,以斜纹夜蛾幼虫为寄主在大豆田进行了斑痣悬茧蜂野外释放-回收试验。结果表明:寄生率与寄主密度的依赖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存在一个密度阈值(≈8头.株-1),在低于此阈值的密度范围内,寄生率随密度增大而明显降低;高于此密度阈值时,寄生率保持约50%的水平。采用跨栏模型分析寄主体质量对寄生概率和过寄生程度的影响表明,寄生率随寄主体型(用体质量表示)增大而降低,但寄主体型大小对过寄生程度(用寄主体内的卵数表示)没有显著影响,过寄生率为23.9%。根据研究结果推测,斑痣悬茧蜂在大豆植株上对寄主幼虫的搜寻采取随机方式,在寄生健康寄主时依据寄主体型大小评价寄主,但在过寄生时并不依据寄主体型大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珍贵树种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重要食叶害虫,通过大面积林间调查土沉香受害情况,筛选可能存在的抗虫植株,为黄野螟的科学预防和土沉香抗虫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在黄野螟危害盛期,对野外土沉香林定期进行大面积调查,在严重受害的土沉香林中,观察不同受害水平土沉香的外观形态和叶片物理结构,同时采集具有不同抗虫性植株的叶片饲养黄野螟幼虫,观察初孵幼虫对不同抗性植株叶片的选择和拒食情况,取食不同抗性土沉香叶片后,测定黄野螟幼虫存活率、生长发育、化蛹和羽化的差异。【结果】在土沉香严重受害的林分中发现了2株未受害的土沉香植株,其表现出较好的抗虫性(抗1和抗2)。抗性植株(抗1和抗2)与感虫植株在叶片长度和厚度上差异显著(P0.05),而叶片长宽比无显著差异。在叶片物理结构上,抗2土沉香叶片的上表皮角质层厚度显著高于感虫叶片。抗2土沉香植株对幼虫取食抑制率高于抗1土沉香植株,两者均达44.81%以上。强迫取食抗性土沉香试验的幼虫存活率、成虫羽化率、蛹质量、成虫寿命均显著低于取食感虫土沉香叶片幼虫的相应指标,而取食抗性土沉香的幼虫、蛹发育历期均显著长于取食感虫土沉香叶片的害虫。【结论】叶片嫩绿的土沉香植株较易受黄野螟的为害,而叶片厚的或叶片颜色偏黄、墨绿的土沉香植株对黄野螟具有较强的抗性。抗性土沉香植株对黄野螟幼虫取食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幼虫的发育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寄主植物叶片生长阶段对椰心叶甲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椰子(Cocos nucifera Linnaeus)、酒瓶椰子[Hyophorbe lagenicaulis(LH.Bailey)HE.Moore]、老人葵[Washingtonia filifera(Linden ex Andre)Wendland ex de Bary]3种寄主植物2种不同生长阶段叶片——未展开的心叶平和成熟叶片对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幼虫牛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幼虫的生长发育与寄主叶片的生长阶段戈系密切。在3种寄主植物中,心叶上的幼虫存活率均高于成熟叶片上的。取食椰子和老人葵心叶的幼虫发育历期比取食成熟叶片的长,取食心叶的分别为33.55d和56.23d,取食成熟叶片的为28.45d和26.15d;取食酒瓶椰子心叶的幼虫发育历期比取食成熟叶片的短,取食心叶的需要20.15d,取食成熟叶片的则需34.86d。叶片生长阶段对虫重和蛹重的影响表现为取食椰子和酒瓶椰子心叶的重于成熟叶,取食老人葵的则相反,但取食椰子和老人葵的蛹重差异不显著,取食酒瓶椰子的蛹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室内研究了布氏潜蝇茧蜂和长尾潜蝇茧蜂的种间竞争。结果表明,当寄主橘小实蝇幼虫供两种蜂同时产卵寄生时,2种蜂的各自寄生率与其单独存在时的寄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2种蜂共存时的总寄生率比长尾潜蝇茧蜂单独存在时的寄生率显著提高,与布氏潜蝇茧蜂单独寄生相比无差异。2种蜂均能寄生已被另一种蜂产卵寄生的寄主幼虫。长尾潜蝇茧蜂寄生后0、24、48 h再供布氏潜蝇茧蜂寄生,2种蜂后代个体在寄主体内发育过程中,布氏潜蝇茧蜂数量逐渐减少,长尾潜蝇茧蜂数量无变化。布氏潜蝇茧蜂寄生后24或48 h后再供长尾潜蝇茧蜂寄生,长尾潜蝇茧蜂个体比例逐渐下降,而布氏潜蝇茧蜂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2.
寄主龄期对菜蛾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被寄生时的龄期对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发育历期、结茧率及羽化雌蜂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寄生于3龄小菜蛾幼虫的菜蛾绒茧蜂其卵—幼虫期的发育较寄生于2龄或4龄个体的要快,结茧率及羽化后雌蜂寄生能力要高,但寄生不同龄期寄主个体间的成蜂羽化率没有差异,表明小菜蛾3龄幼虫较2、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要高.不同龄期被寄生的小菜蛾幼虫均有部分个体在寄生蜂幼虫成熟啮出前死亡,这种死亡在2龄、3龄时被寄生的个体中主要发生在幼虫期,而4龄幼虫被寄生的个体死亡发生期则逐渐向蛹期转移,4龄第三天被寄生的小菜蛾蛹期死亡率达62.5%,表明小菜蛾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随年龄增加迅速下降.文中还讨论了寄主龄期适合性与该蜂产卵选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 在甘薯田,鳞翅目害虫种类很多,为害也较严重,如何进行薯田鳞翅目害虫天敌调查,特别是如何正确判断寄生物与寄主的种间关系,对于薯田天敌资源调查,害虫的发生量测报,全面评价药剂防治效果,以及探索天敌保护和利用等,有着重要的意义。确定鳞翅目害虫与寄生性天敌之间的关系,通常的做法是从田间采回活的虫体进行饲养,等待寄生蜂成虫的羽化,然后根据寄生蜂成虫鉴定种类;田间采集或者室内饲养未能获得寄生蜂成虫时,可根据寄生蜂幼虫鉴定种类(赵修复,1977)。这是在寄主种类明确的情况下,通过鉴定寄生蜂种类来确定寄主和寄生物之间的关系。但是有时寄主种类并不容易鉴  相似文献   

14.
苜蓿叶象啮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苜蓿叶象啮小蜂Tetrastichus incertus(Ratzeburg)是苜蓿叶象甲Hypera postica(Gyllenhal)幼虫的一种内寄生性天敌。对苜蓿叶象啮小蜂的形态特征、发育、羽化、交配、产卵的行为学特性及其越冬做丁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叶象啮小蜂处于3龄时,其被寄生寄主已死亡;田间单个被寄生寄主羽化出蜂范围为1~14头,平均为7.43头;成蜂羽化高峰期为8:00~12:00,其羽化量约占83.33%;苜蓿叶象啮小蜂以老熟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初春,实验室、田间已越冬的苜蓿叶象啮小蜂的羽化率分别为83.9%,40.4%。  相似文献   

15.
金纹细蛾跳小蜂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3~1986年观察了苹果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的主要天敌金纹细蛾跳水蜂[Holcthorax testaceipes(Ratz.)]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进行小面积放蜂试验.该蜂每年发生5代,一般仅寄生一、二龄幼虫.被寄生的幼虫第五龄后停止取食并死亡.放蜂园4亩,经4年放蜂试验,平均每叶着虫量由11头降至0.74头.1937年停止放蜂,平均每叶着虫量仍低于1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和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 2种幼虫内寄生蜂对寄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生长发育的影响及2种蜂种间竞争能力。结果表明,菜蛾盘绒茧蜂寄生后,因多分DNA病毒(Polydnavims,PDV)和毒液的作用,能完全抑制寄主化蛹;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后,虽也有PDV和毒液的存在,但寄主小菜蛾仍可正常吐丝发育成预蛹。菜蛾盘绒茧蜂对寄主小菜蛾生长发育的抑制程度显著高于半闭弯尾姬蜂,寄生因子在调控寄主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2种蜂的种间竞争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菜蛾盘绒茧蜂是成功者,这说明寄生蜂所拥有的寄生因子是决定其寄生能力大小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枇杷瘤蛾绒茧蜂(Apanteles sp.)是枇杷瘤蛾幼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作者对其形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进行了初步研究.此蜂为单寄生、内寄生蜂,除枇杷瘤蛾外,尚未见其它寄主.在第三、四代枇杷瘤蛾幼虫上的寄生率可高达50%以上.此蜂营两性生殖和产雄孤雌生殖.常产卵于第一、二龄寄主幼虫,第三、四龄上较少,第五龄未见.多在奇主第四龄幼虫末期钻出结茧.成虫寿命很短,在室内自然条件下仅一至三天,喂以补充营养后,显著延长.整个未成熟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48℃,有效积温217.39日·度.由此推算此蜂在杭州一年约可发生九代.  相似文献   

18.
黑色软蚧蚜小蜂为柑桔网纹绵蚧的内寄生蜂。其个体发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 4个时期。幼虫的发育分 3个龄期 ,根据颚的大小和虫体的形态可区分各龄幼虫。一龄幼虫两颚较小 ,体节分界不明显 ,可吸食寄主体液 ,二龄至三龄幼虫两颚明显增大 ,身体明显分为 1 3个体节 ,除吮吸寄主体液外 ,还可咬食虫体。幼虫老熟后 ,停止取食 ,排出粪便 ,然后化蛹。成虫羽化后 ,在介壳上咬一小孔钻出  相似文献   

19.
结果表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被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Kurdjumov))寄生后,不能正常化蛹,寄主的脂肪体细胞变态受到明显的抑制.在多分DNA病毒(Polydnavirus,PDV)、畸形细胞等寄生因子存在状态下,经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表明,不同寄生状态的小菜蛾脂肪体蛋白组分存在明显差异,与正常发育的寄主脂肪体完全不同.说明菜蛾盘绒茧蜂PDV、畸形细胞以不同的调控方式影响寄主脂肪体的蛋白合成和积累,以满足寄主体内幼蜂发育时营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亚洲玉米螟卵对3种赤眼蜂的适合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观察研究了以米蛾卵和亚洲玉米螟卵为寄主时,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拟澳洲赤眼蜂(T.confusum),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等3种赤眼蜂的寄生发生及羽化情况,结果发现:以米蛾卵为寄主时,3种赤眼蜂最高,达10.42%,且死于预蛹期以前的蜂所占比例显高于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以亚洲玉米螟卵为寄主时,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和寄生卵粒数显高于其它两种蜂,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显低于其它两种蜂。可以为,亚洲玉米螟卵是玉米螟赤眼蜂的适宜寄主,是拟澳洲赤眼蜂的次适寄主,是松毛虫赤眼蜂的不适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