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不同栽培模式对冬作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土壤微生态角度研究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冬作马铃薯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旨在为广西冬作马铃薯生产探索最佳栽培模式。【方法】采用Ⅰ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马铃薯在黑地膜覆盖栽培、稻草覆盖栽培和常规栽培(对照)3种处理条件下的马铃薯全生育期根际土壤真菌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黑地膜覆盖栽培的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最高,其中黑地膜覆盖栽培Simpson指数与稻草覆盖栽培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不同处理优势菌株种类和相对丰度随着马铃薯生育进程呈现不同变化规律,子囊菌门均为最优势真菌门,其中黑地膜覆盖栽培子囊菌门相对丰度最高,3种栽培模式的优势菌属分别为头束霉属、田头菇属、被孢霉属;在马铃薯生长后期,黑地膜覆盖栽培处理的根际土壤中被孢霉菌、头束霉属、粉红粘帚霉属、枝顶孢属的相对丰度比常规栽培处理的高,稻草覆盖栽培处理镰孢菌相对丰度较其他两个处理的更低。【结论】黑地膜覆盖栽培处理的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比稻草覆盖栽培和常规栽培处理更加优化和丰富,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转化和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可为马铃薯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条件和稳定的根际微生态环境;稻草覆盖栽培可以缓解镰孢菌引起的马铃薯土传病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给宁夏南部雨养农业区马铃薯田合理使用地膜栽培方式提供依据。【方法】进行了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田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马铃薯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各处理中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酶活性表现为蔗糖酶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马铃薯产量以单垄双行全覆膜栽培最高,马铃薯产量与不同的土壤酶、土壤微生物相关性不同,且各处理间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单垄双行全覆膜垄上种植明显高于对照。【结论】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单垄双行全覆膜栽培方式最有利于增加雨养农业区马铃薯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以及马铃薯的产量,可以作为当地马铃薯增产种植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3.
不同覆膜栽培对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适合宁夏南部雨养农业区马铃薯栽培的覆膜方式,本研究采用室内分析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起垄垄上覆膜、平作行上覆膜和露地平播3种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以及马铃薯产量。其中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放线菌细菌真菌;土壤酶活性表现为尿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正相关关系;放线菌、尿酶、过氧化氢酶与马铃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据此认为:覆膜栽培有利于土壤进行生物化学反应,而起垄垄上覆膜栽培模式最有利于雨养农业区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生长、土壤酶活性以及马铃薯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正马铃薯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又是营养丰富的蔬菜作物。它适应性广,栽培简单,产量高,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在省内已经有大而积的栽培。为更好的提高马铃薯的整体栽培水平,促进马铃薯的生产,现将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深耕整地马铃薯适合沙壤土种植,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为马铃薯的根系充分发育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马铃薯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比较了保护地下马铃薯的普通土壤栽培、菌棒+土壤栽培和菌棒无土栽培方法,调查3种栽培方法在经济系数、产量及生长周期的差别,研究二次利用菌棒进行马铃薯无土栽培技术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经二次发酵的菌棒作为马铃薯无土栽培的基质,较好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平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比对照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正马铃薯又称洋芋、山药、土豆,既是世界第4大粮食作物,又是营养丰富的蔬菜作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深受人们喜爱。马铃薯适应性广、栽培简单、产量高,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在北方已经有大面积栽培。1.栽培方法1.1深耕整地马铃薯适合砂壤土种植,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并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为马铃薯的根系充分发育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马铃薯的须根穿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间作作物种间关系、探究间作栽培方式对土壤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利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分析手段,研究马铃薯与蚕豆、荞麦间作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马铃薯间作蚕豆后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而间作荞麦能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与单作马铃薯相比,马铃薯+蚕豆土壤磷酸酶、脲酶活性显著增加20. 00%、22. 05%;马铃薯+蚕豆、荞麦栽培增加了根际土壤细菌比例,降低了放线菌比例,间作荞麦土壤放线菌数量较单作相比显著下降36. 5%;间作栽培也降低了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改变了真菌生物量/细菌生物量以及革兰氏阳性菌生物量/革兰氏阴性菌生物量的值。多元分析表明,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变化与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说明马铃薯不同间作栽培模式提高了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酶活性,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改进黑龙江省马铃薯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铃薯品种Russet Burbank为材料,设2种栽培模式:大垄栽培区(耕深35 cm)和小垄栽培区(耕深20 cm),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物理性状的差异。[结果]大垄栽培模式下20~30 cm耕层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而20和25 cm耕层的土壤温度显著降低,分别为18.24和17.70℃,与马铃薯最适生长温度(18℃)十分接近。大垄栽培模式下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受环境影响小,6月30日以后,20 cm耕层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比较稳定,一直处于低温高含水量的环境中,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和成熟。[结论]采用大垄深翻耕作方法能有效改善土壤水温条件,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冬闲田栽培马铃薯,如果采用地膜覆盖的栽培方式, 可以使马铃薯提早上市,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土壤选择应选择在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排水方便的微酸性轻沙土壤上栽培。黏性土壤土质黏重,通气不良爽水性差, 不利于薯块的发育,不宜种植马铃薯。利用收割后的晚稻田种植春马铃薯,一定要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台田  相似文献   

10.
<正>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加工原料在人民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栽培马铃薯一直保持高产稳产的良好势头,为推广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做出了引导作用,下面就大棚栽培马铃薯优质高产技术作简单介绍:一、选地、整地、施肥要选择交通便利,地下水资源丰富,便于运输、销售和储藏的地块栽培马铃薯。马铃薯生长发育对土壤酸碱要求不严,但对土壤的孔隙度有很高的要求,土质粘重不适合栽培马铃薯,因此应选择地势高燥,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的壤  相似文献   

11.
<正>马铃薯又称土豆,是营养丰富的蔬菜作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深受人们喜爱。马铃薯适应性广、栽培简单、产量高,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在本地区多为春季栽培。现笔者将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整地施肥马铃薯适合砂壤土种植,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并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为马铃薯的根系充分发育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马铃薯的须根穿透力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根系在土壤中发育  相似文献   

12.
<正>马铃薯又称土豆,是营养丰富的蔬菜作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深受人们喜爱。马铃薯适应性广、栽培简单、产量高,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在肇源地区多为春季栽培。现笔者将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整地施肥马铃薯适合砂壤土种植,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并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为马铃薯的根系充分发育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马铃薯的须根穿透力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蚕豆间作栽培对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蚕豆间作栽培对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不同连作年限(2年、6年、10年)下单作、间作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蚕豆间作下根际土壤真菌、细菌群落数量减少,真菌、细菌占总群落数量的比值低于单作;但间作栽培影响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在连作6年和10年时,间作较单作处理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的香浓指数分别提高了1.11%、8.02%;间作栽培增强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能力,与马铃薯连续2年、10年单作相比,间作蚕豆处理下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多聚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显著提升,分别提高了135.65%、8.22%和58.32%、19.62%.T-RFLP分析共检测到土壤细菌14门20纲,间作蚕豆栽培降低了马铃薯根际β-变形菌纲比例,提高了鞘氨醇菌纲、芽孢杆菌纲比例.随连作年限的增加,间作蚕豆栽培明显改变了连作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玉米间作栽培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间作作物种间关系、探究间作栽培方式对土壤的影响,试验以连续单作3年马铃薯为对照,采用BIOLOG技术和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指纹图谱等方法,定位研究了连续2年马铃薯间作玉米(3∶2条带比)影响下,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及马铃薯产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间作栽培显著影响了土壤理化性状、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总群落数、提高了细菌在微生物群落中所占的比例。间作栽培中以PLFA为生物标记的土壤细菌、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生物量均显著增加;与马铃薯单作相比,3类微生物类群的生物量分别提高了5.56%、11.08%、18.08%,真菌生物量占细菌生物量比值下降,促进土壤向高肥效的"细菌型"土壤类型发展。间作栽培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中以羧酸类化合物、多聚化合物、胺类化合物为碳源的微生物类群代谢活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较为明显,土壤有机质增加有助于放线菌种群数量的增长。间作栽培体系中马铃薯的竞争力弱于玉米、马铃薯产量较单作体系下降。间作体系作物产量与作物种间关系、马铃薯的品种特性有明显的相互联系。作物种植模式的变化,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改变了土壤环境。研究结果可为合理间、套作搭配,稳定马铃薯生产力及生态系统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马铃薯又称洋芋、山药、土豆,既是世界第4大粮食作物,又是营养丰富的蔬菜作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深受人们喜爱。马铃薯适应性广、栽培简单、产量高,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在北方已经有大面积栽培。1.栽培方法1.1深耕整地马铃薯适合砂壤土种植,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并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为马铃薯的根系充分发育和薯块膨大创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气候和区域地理优势角度,对马铃薯茎尖脱毒、地膜栽培、及土壤平衡施肥,不同栽培技术方式及效益增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对马铃薯的不同栽培优势作出了简单介绍,指出马铃薯在青海省具有较高的栽培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铃薯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拱棚栽培、覆膜栽培及高垄深沟栽培,在雨水较多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地温、改善土壤供肥状况,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率;且在不同栽培方式下,马铃薯产量状况表现为覆膜+拱棚栽培>覆膜栽培>高垄深沟栽培>常规栽培>稻草免耕栽培。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黑白相间双色地膜在高海拔地区马铃薯生产栽培中的应用效果,对双色地膜和普通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不同生育期土壤温度、杂草数量以及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应用双色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既能保持普通地膜条件下的土壤保温性,还能显著抑制膜下杂草数量,提高马铃薯产量,这将为高海拔地区马铃薯高产栽培地膜的选择和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马铃薯又称土豆,是营养丰富的蔬菜作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深受人们喜爱。马铃薯适应性广、栽培简单、产量高,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在北方已经有大面积栽培,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1、深耕整地马铃薯的根系和块茎的生长都需要良好的水、肥、气、热等条件,要求土壤耕层深厚湿润,通气性良好,深耕可使土壤疏松,并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为马铃薯的根系充分发育和薯块膨大创造良  相似文献   

20.
正马铃薯又称土豆,是营养丰富的蔬菜作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深受人们喜爱。马铃薯适应性广、栽培简单、产量高,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在北方已经有大面积栽培,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1深耕整地马铃薯的根系和块茎的生长都需要良好的水、肥、气、热等条件,要求土壤耕层深厚湿润,通气性良好,深耕可使土壤疏松,并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为马铃薯的根系充分发育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