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盐碱地治理利用方向,针对山东省典型地区,利用遥感影像及变更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典型地区盐碱地分布现状,介绍了“上农下渔”、暗管排盐两种治理模式,结合高程、坡度、土壤类型、土壤侵蚀数据,进一步研究其空间分布和结构变化。以不同治理模式下东营市河口区10个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指标作为数据来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三个深度的四组治理模式进行动态监测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两种治理方式均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在此基础上,针对盐碱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盐碱地开发利用为耕地后潜在经济社会效益。最后针对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盐碱地开发治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能源牧草抗逆性强、产量高,既能提供优良饲料,又能生产生物能源,兼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盐碱地生态治理和生态产业发展中,开发潜力巨大。文章分析了甜高粱、柳枝稷、巨菌草和苜蓿等几种典型能源牧草的特性,从盐碱地耐盐植物筛选利用、微生物生态治理以及生态治理装备和技术等方面总结了盐碱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盐碱地生态治理的困境,并提出了以能源牧草为核心的盐碱地生态治理模式,为盐碱地生态治理和生态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20多年来,以来琦芳研究员为带头人的盐碱水土资源渔业创新团队,怀揣实现盐碱地生态开发利用的梦想,不断探索、总结,建立了适用于盐碱水土治理的驯养方法,解决了盐碱水的出路问题,实现了"洗盐排碱、改排为蓄、动态平衡、蓄水养鱼、循环利用、和谐生态",在河北、江苏、宁夏、甘肃等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盐碱地里还能养出鲜活鱼虾?东海水产研究所盐碱水土资源渔业创新  相似文献   

4.
基于Hydrus3D的陕西卤泊滩水盐运移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西卤泊滩盐碱地治理中,从宏观和微观上提出了以“蓄”为核心,“改排为蓄、水地共处、和谐生态”的新模式。针对在新模式下水盐运移机理研究中仅采用大田实时监测和试验装置模拟研究,其方法单一、实时性差及试验成本较高等问题。本文采用在HYDRUS 3D软件。利用新模式下水盐运移建模、系统仿真和数值模拟的方法.达到实时模拟、动态控制、缩短试验周期和节约成本的目的,为新模式及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是传统研究方式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及具体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要阐述了盐碱地的成因和危害,总结了我国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盐碱地治理的2种具体措施,包括土壤调理措施和暗管排盐工程措施,以期为我国盐碱地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44,自引:7,他引:44  
周和平  张立新  禹锋  李平 《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9-161,164
我国盐渍土面积约3 460万公顷,耕地盐碱化760万公顷,近1/5耕地发生盐碱化,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尤其是内陆干旱农业灌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近十几年来我国在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的多个层面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就我国干旱区地理环境特性、灌区土壤盐碱化成因、盐分种类、作物结构及节水灌溉条件,如何进一步提高节水灌区排盐效果、增强盐碱地改良能力等问题,纵观国内外盐碱地治理技术,在传统的水盐运行理论基础上,提出“土壤水盐定向迁移”新理论,由此指出灌区农田“盐分上移地表排”的水利改良模式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东北苏打盐碱地是我国盐碱地主要类型之一,与其它类型盐碱地不同,具有土壤交换性钠含量高、土壤板结、渗透性极差、理化性质恶劣等特殊性,治理利用难度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盐碱地治理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基于东北苏打盐碱地特征,提出了以工程技术措施为主,结合生物技术措施与化学技术措施的综合治理模式,提高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我国"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盐碱地暗管改碱与生态恢复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取得可喜成果,自主研制的开沟铺管机已投入使用。通过该项技术的应用,实现改造盐碱地新增耕地3万亩。技术验证显示,辽宁、山东、河北、江苏等省约1000万亩盐碱地,都能应用这项技术成功整治成良田。  相似文献   

9.
盐碱地修复与保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碱地改良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盐碱地的特性,概述了盐碱地土壤脱盐修复及培肥保育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项措施的优缺点,提出了排盐是"根",培肥是"本"的观点,为盐碱地的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盐碱地改良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3亿hm^2,其中我国为0.99亿hm^2。盐碱地的土壤特性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生长,从研究盐碱地的形成及危害入手,系统分析盐碱地改良的几种现状模式及利弊,结合近年来各地盐碱地治理的经验和教训以及科研机构的研究,探索实现盐碱地治理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改良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盐碱地的治理是世界性难题,其治理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中国的盐碱地分布面积大,分布范围广,耕地占比大,将盐碱地治理为高质量耕地是刻不容缓的。经过大量的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盐碱地治理方案已经非常多样,效果显著。通过归纳总结的方法,总结出适合西北地区盐碱地的治理方案,并提出下一步的目标和改进方向,以期为盐碱地治理提供指导性文件。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影响宁夏平罗县盐碱地造林成活的因素及存在问题,阐述了生物治理、工程治理和"改水"治理盐碱地的对策,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管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定边县堆子梁镇盐碱地开发模式为例,介绍了盐碱地现状,阐述了盐碱地开发的战略意义、预期效益,分析了增加排水和蓄水设施、建设灌溉设施、平整土地、覆沙改良、建设农田林网、改善小气候等盐碱地开发模式,以期为重度盐碱地治理开辟新途径,提高耕地数量及质量,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浅谈江苏滨海盐碱地暗管改碱示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目前已形成20多万hm2滨海盐碱地,如何快速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对增加耕地面积、保证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江苏滨海盐碱地暗管改碱示范区通过以暗管改碱技术为核心的滨海盐碱地强化脱盐、土壤改良技术,快速提高滨海盐碱地耕地质量和滨海湿地生态恢复,为江苏省沿海滩涂盐碱地改良利用和生态建设提供示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淤地坝作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其主要功能是拦截上游支毛沟沟道泥沙、变沙为地、削峰减洪、蓄浑排清等。陕北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而且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陕北地区长期的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实践经验表明,修建淤地坝是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本文结合陕北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淤地坝基本情况及作用,分析了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陕北地区淤地坝建设及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我国盐碱地面积巨大、分布广泛,盐渍化耕地超过20%。盐碱地的开发和治理,尤其"三北"地区对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60年"三北"地区盐碱地治理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盐碱地治理的策略和途径,为未来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把现代土壤管理理念引入到对盐碱地土壤状态治理的认识方面,土壤的状态和质量是盐碱地治理和生态恢复的主要矛盾或者中心内容。在充分认识土、盐碱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做到治碱先治土,治盐碱和治土有机结合,才能收到持续发展效果。所以,"治碱先治土,治土先治状态"原则应该作为今后盐碱地治理理念来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滨海地区盐碱地的治理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在实际治理过程中运用最广泛的是生态恢复技术,通过在盐碱地种植耐盐性植物,可以极大地提高沿海滩涂物种的多样性,进而提升沿海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综合功能以及经济效应,为沿海地区的农业和经济的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持。本文主要分析了滨海盐碱地耐盐性植物的筛选评价过程以及具体植物的引种现状。  相似文献   

19.
新疆地区盐碱地成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渍化降低土壤的生产力,同时引发诸多的生态及社会问题,盐碱地已成为制约新疆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新疆地区盐碱地的成因及危害进行分析,总结前人提出的盐碱地治理措施,服务新疆地区的盐碱地治理,并对盐碱地的治理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今后5年,吉林省将投资15亿元治理46万hm^2盐碱地,并着重发展十大类盐碱地生态经济,“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已经成了可以利用的再生资源。目前吉林省10个贫困县有5个在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盐碱化是西部经济贫困的主要根源。自2002年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治理生态建设工程启动以来,全省已有50.3万hm^2的盐碱地得到了治理,占吉林省盐碱地总面积半数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