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颡鱼腹水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西桂林市某水产养殖场患腹水病的黄颡鱼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有效防控黄颡鱼腹水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从患病濒死黄颡鱼的心脏、肝脏及病灶等处分离出病原菌,然后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氧化酶试验及API 20NE生化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腹水病黄颡鱼的心脏、肝脏和腹水中分离获得3株优势菌株(090421A、090421B和090421C),分离菌株对斑点叉尾鮰、淡水鲨鱼、南方大口鲶和革胡子鲶等4种无鳞鱼也有很强的致病性,经API 20NE生化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对先锋噻肟、菌必治、舒普深、盐酸沙拉沙星、氟苯尼考、磺胺间甲氧嘧啶、头孢呋肟等1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氧哌嗪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青霉素、先锋霉素V、先锋霉素VI、复方新诺明、头孢噻吩、头孢氨苄、阿莫西林、阿洛西林、头孢克洛等12种药物不敏感。【结论】广西桂林市某水产养殖场黄颡鱼的腹水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所引起,可选用先锋噻肟、菌必治、舒普深、盐酸沙拉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头孢呋肟、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泰国虎纹蛙红腿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红腿病的濒死泰国虎纹蛙肝脏、心脏、腹水及病变腿部肌肉组织分离获得4株菌株(TW0701、TW0702、TW0703和TW0704),根据细菌形态、培养特性、人工感染试验及API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确定4株分离株均为嗜水气单胞菌,且为泰国虎纹蛙红腿病的致病菌。以TW0701菌株为代表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致病菌对头孢呋肟、先锋噻肟、先锋必、复达欣、氟苯尼考、菌必治、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孟多、舒普深、磺胺二甲嘧啶、盐酸沙拉沙星、头孢西丁、环丙沙星、左氟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和磺胺六甲氧嘧啶(钠)等19种药物高度敏感,但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克林霉素、阿洛西林、头孢氨苄、新生霉素和头孢克洛等低度敏感或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青鱼肠道出血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患典型肠道出血症的青鱼肝脏中分离到1株致病菌BCB01,人工腹腔注射感染试验可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单克隆菌落的Biolog系统鉴定结果表明,菌株BCB01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一步的16S rRNA基因测序与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菌株BCB01与嗜水气单胞菌(EF645799)的亲缘关系最近,其相似性为99%。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大多数试验药物敏感,其中对复达欣、头孢西丁、先锋必等11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4.
大鲵腹水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确定导致大鲵(Andrias davidiamus,giant salamander)腹水病的主要病原菌类型。【方法】从患病大鲵的腹水和肠道分离细菌并进行纯培养,用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培养细菌进行鉴定,再对52尾健康的1龄大鲵进行感染试验,以确定病原菌,同时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经过细菌自动鉴定系统确定了4株细菌,室内感染试验确定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为主要致病菌;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也再次证明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该病原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药物敏感,对氨卞青霉素、舒巴坦、头孢唑啉等药物具有抗性。【结论】导致大鲵腹水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导致大鲵(Andrias davidiamus,giant salamander)腹水病的主要病原菌类型。【方法】从患病大鲵的腹水和肠道分离细菌并进行纯培养,用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培养细菌进行鉴定,再对52尾健康的1龄大鲵进行感染试验,以确定病原菌,同时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经过细菌自动鉴定系统确定了4株细菌,室内感染试验确定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为主要致病菌;细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也再次证明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该病原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药物敏感,对氨卞青霉素、舒巴坦、头孢唑啉等药物具有抗性。【结论】导致大鲵腹水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发病怀头鲶Silurus soldatovi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征,从发病怀头鲶体内分离出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SG-1,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16S r DNA测序和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SG-1菌株葡萄糖产气、氧化酶、硝酸盐还原为阳性,鸟氨酸脱羧酶、硫化氢为阴性;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扩增其16S r DNA序列,测序获得片段大小为1409 bp,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模式菌株ATCC35624序列相似性达99.86%;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分离菌与维氏气单胞菌自然聚为一支,最终判定SG-1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人工感染斑马鱼Danio rerio、鲶S.soldatovi,其死亡率均达100%,病鱼呈现体表出血、肛门红肿、腹水等症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克肟、头孢哌酮、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左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磺胺异恶唑、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等耐药。本研究结果为了解维氏气单胞菌感染鲶的致病机理及其该病的预防治疗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草鱼源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贵州兴义某水库网箱养殖的患病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脏中分离出菌落大小、形态一致的细菌,编号为GZ09007。经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反应等表型鉴定为气单胞菌(Aeromonas)。通过扩增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一步鉴定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该菌株具有act、aer、lip、exu、fla、ser等毒力相关基因,不具有alt、ast、gca T和ahy B等毒力相关基因。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菌对草鱼、鲫、团头鲂和鳙均具有强致病性,半数致死量LD_(50)分别为7.45×10~5、1.27×10~5、1.76×10~5和5.36×10~4 CFU·(g·B·W)~(-1)。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该菌对萘啶酸、恩诺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等12种药物敏感,对新霉素、呋喃唑酮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耐受。研究结果表明维氏气单胞菌GZ09007是引起此次草鱼发病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8.
草鱼和青鱼细菌性败血感染症的病原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发病死亡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肝脏、肾脏为材料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出作纯培养的菌株,按常规方法进行形态与培养特征、主要理化特性的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学分析;以常用的琼脂扩散(K-B)法测定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以是否出现抑菌圈及其直径大小作为敏感、耐药的判定指标;用3×108CFU/mL的菌液对健康鲤鱼(腹腔接种0.3 mL/尾)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以引起发病死亡并能重新检出感染菌作为致病性的判定指标。结果表明,供试4株纯培养菌(编号:HL060811-1至HL060811-4)均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均表现对供试的头孢唑啉等29种抗菌药物敏感(抑菌圈直径16~42 mm),对青霉素G等8种药物耐药或低度敏感(抑菌圈直径0~14 mm);能引起供试健康鲤鱼的发病与死亡,并能从感染死亡鱼肝组织中检出相应感染菌。  相似文献   

9.
锦鲤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症及其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报道锦鲤的发病情况及其病原的主要生物学性状。[方法]对5尾发病及新鲜病死的锦鲤病变组织进行细菌检查及分离,对分离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表观分类学指征鉴定;同时择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健康锦鲤的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根据2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及理化特性,结合16S rR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判定其为气单胞菌属的维氏气单胞菌,其代表菌株HC050630A-1的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57bp。人工感染试验表明,HC050630A-1株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药敏试验结果显示,HC050630A-1菌株对供试37种抗菌药物中的头孢拉定等16种高度敏感,对头孢唑啉等13种敏感,对青霉素G等8种药物耐药。[结论]该研究为对该病的有效检验与防制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从新疆某猪场猪粪中分离鉴定出的5株沙门氏菌及1株大肠杆菌进行16种抗生素的药敏性试验,以筛选出有效的抗生素。结果表明:5株沙门氏菌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克肟和头胞噻肟这四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利福平、多粘菌素B等药物耐药;对链霉素、新霉素的耐药率均为60%,对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40%,对土霉素、利特灵、头孢三嗪、硫酸粘杆菌素的耐药率为20%。大肠杆菌对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克肟、头胞噻肟、痢特灵、氧氟沙星、硫酸粘杆菌素敏感;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呋喃妥因、头孢三嗪、利福平、多粘菌素B等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1.
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报道了由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 (Aeromonashydrophilasubsp .hydrophila)感染鲤鱼引起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学变化 ,通过对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病例的病理学观察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鱼体多处出血 ,特别是体表的出血最为明显 ,上下颌、眼睛、鳃盖、鳍基充血发红 ,皮肤有瘀斑瘀点 ,并发生糜烂、溃疡 ;腹水 ,肛门红肿外突 ;心、肝、肾、肠等内脏器官充血、出血、肿大、变性、坏死、发炎以及红细胞发生溶血等 ,表现出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特征 ,并在病理变化观察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病发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离和鉴定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方法]首先,采集患病草鱼的肝、脾、肾等器官,分别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然后,将各自分离菌种进行镜检、生理生化指标鉴定以及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最后进行人工再感染试验。[结果]分离得到的菌株。经菌体形态、致病性、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和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为同一种菌种,即嗜水气单胞菌。人工再感染的草鱼出现了与自然感染草鱼相同的症状。[结论]嗜水气单胞菌是引起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3.
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菌的药敏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研制有效防治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疫苗提供依据。[方法]从河北省某渔场具有典型细菌性败血症症状的鲤鱼中分离出2株优势菌,对分离菌进行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并研究分离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根据2株分离菌的菌落形态、生化特性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测定结果(同源性为99%),发现2株分离菌均为气单胞菌属的嗜水气单胞菌,认为嗜水气单胞菌是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菌。分离到的2株嗜水气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加替沙星等15种抗生素均敏感,对氨苄西林均耐药,对复方磺胺表现出了菌株差异。[结论]对嗜水气单胞菌敏感的15种抗生素可作为防治鲤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对合肥市某养殖基地发病的10余只异育银鲫的临床观察,经病原体分离培养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初步表明,该病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分离菌对多种抗菌素有敏感性.毒力实验证实,分离菌对小白鼠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广西南宁市邕江(石埠段)网箱养殖患竖鳞病的罗非鱼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有效防控罗非鱼竖鳞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从患病濒死罗非鱼的腹水、肝脏、心脏及脑等组织中分离病原菌,然后通过人工感染试验、氧化酶试验及API 20NE生化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并采用K-B药敏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竖鳞病的罗非鱼中分离出4株病原菌NNSB1、NNSB2、NNSB3和NNSB4,其中NNSB1和NNSB4为温和气单胞菌,NNSB2和NNSB3为嗜水气单胞菌。4株病原菌对复达欣、菌必治、氟哌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先锋必、特治星、氟苯尼考、盐酸沙拉沙星和复方磺胺嘧啶等20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和氨苄青霉素不敏感。【结论】广西南宁市邕江(石埠段)网箱养殖罗非鱼的竖鳞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与温和气单胞菌共同感染引起,可选用复达欣、菌必治、氟哌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先锋必、特治星、氟苯尼考、盐酸沙拉沙星和复方磺胺嘧啶等20种药物进行防治,若同时在网箱内吊挂三氯异氰脲酸片,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GenBank中登录的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毒力基因甘油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基因(GCA T)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 ydrophila)的16S rRNA基因的保守区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进行双重PCR反应体系优化,PCR产物的测序鉴定和特异性试验,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气单胞菌(Aer...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制水产复合微生态制剂,逐步取代化学药物及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EM与解淀粉芽孢杆菌按1:1的比例喷洒饵料,饲喂草鱼.三个月后,检测草鱼肠道绒毛的生长状况;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含量.[结果]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促进肠绒毛发育,促进肠绒毛长度及宽度的生长,浓度越高,效果越好;不能增强草鱼肠道浆膜层、肌肉层、黏膜下层厚度;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生长,益生菌的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结论]所配制的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生长,可在水产养殖生产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鳗鲡肠道中分离到643株细菌,用点种法筛选出65株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拮抗菌,研究拮抗效果最好的14株拮抗菌的抗菌谱、生长曲线以及与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凝集作用.研究结果显示:NAC琼脂培养基筛选的2株拮抗菌(Na3-38和Nb3-15)对7株指示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Aa3-22和Mb3-7对7株指示菌中的5株有拮抗效果;除Na3-38和Nb3-15以外,其余12株的生长系数均大于嗜水气单胞菌;11株拮抗菌(Na3-38、Nb3-15、Ab2-55、Ab2-77、Ab1-3、Aa3-22、Aa3-67、Mb1-4、Mb2-10、Mb3-7和Mb3-27)和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凝集率大于10%.这表明:Aa3-22和Mb3-7在抗菌谱、生长曲线以及与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凝集作用都适合作为益生菌.  相似文献   

19.
嗜水气单胞菌ERIC-PCR指纹图谱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集自江苏、河南、福建等地淡水养殖区域的105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了基因分型,并探讨嗜水气单胞菌的基因型与区域分布及生态位的关联性。该实验以ERIC-PCR技术进行分型,应用Quantity one 4.6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采用非加权配对法(UPGMA法)做遗传分析的树状图。结果表明,105株嗜水气单胞菌可分为28个基因型。其中,XV基因型的菌株相对最多,Ⅳ、Ⅺ、ⅩⅫ、ⅩⅩⅤ、ⅩⅩⅥ、ⅩⅩⅦ和ⅩⅩⅧ基因型的菌株相对最少。生态位背景来源相似的菌株有聚类趋势。此外,不同地域、不同生态位的嗜水气单胞菌也可能聚为同一种基因型。由此推断嗜水气单胞菌的基因型可能与生态位及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GenBank中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hlyA)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大鲵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PCR诊断方法。结果表明,扩增的阳性条带约为600 bp,特异性、敏感性结果显示,该PCR方法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DNA的最低检测量为0.4 ng/L,而非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黄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123份大鲵病料进行检测,结果建立的PCR方法检测结果与细菌学和生化检验结果符合率为97.6%,表明该PCR方法能够对大鲵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样品进行快捷、灵敏、准确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