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从公司+农户组织形式中公司与农户不公平交易现实出发,剖析了形成不公平交易的症结,刍对这些不公平交易症结,结合新制度经济学观点,提出了公司+农户组织形式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组织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尝试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浅析我国各种农业产业组织产生和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国内外经验看,案例教学是理论经济学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然要求,新制度经济学也不例外.文章探讨了新制度经济学案例教学工作的意义、组织形式及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作为市场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家庭联产承包经济组织——农户进一步完善它的主体功能,使农户逐步转换为具有产权界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和交易功能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逐步进行产业组织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业产业组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近些年来,笔者对农业产业组织做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多方面探讨,对建立新型农业产业组织,新制度经济学提供了方法论。一、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随着产业组织、劳动经济学、经济史…  相似文献   

5.
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的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从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生态、完善法律框架等多角度提出了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林权交易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出发,提出了一个从交易成本角度分析林权交易的框架,据此对南方集体林区林权交易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林权交易市场的配置效率低下,林农参与林权交易是一个高交易成本和低收益的过程。健全各项交易制度、进行组织创新和创设便捷的交换媒介是解决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林权交易效率低下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有自然的、技术的、经济的,更重要的还有制度因素。制度是决定农业产业结构的内生变量,是制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定性因素。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解释和界定了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制度涵义,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约束,明确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创新起点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试论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产业组织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兴起和发展,实 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移过程中农业产业组织发生地。基于这一认识前提,本文将现代化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引入我国农业产业组织分析,揭示了现阶段农业产业组织的不适应性,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的制度涵义、目标、起点及核心内容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把农民合作组织视为是由一系列的长期契约关系所构成的一个"契约集",把对其组织形式的选择问题转化为对该组织内部契约模式的选择问题;通过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分析不同农民合作组织契约模式的形成机制和决定因素,并对云南蒙自甜石榴产销联合社进行个案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组织对于契约形式的选择是对多种因素综合权衡的结果;新的组织模式或契约安排与原有制度安排存在互补关系;合作组织模式的选择是影响合作效率和组织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一个有效率的组织模式既取决于组织自身的交易特性,又要考虑与外部交易环境的相容性;契约选择的过程要遵循客观的演化规律,但不必拘泥于某一既定形式。  相似文献   

10.
从世界各国和我国历史经验看,正确地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作用。针对目前我国的现状,本文认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具有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和行为经济学上的理论意义,也对解决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城镇化建设和农村金融改革的困难有着一定的现实作用,是提高农村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来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所实行的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多项改革,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已不能满足和适应新的要求,而制度的订立又还没有跟上,造成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过程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该文针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弊端,提出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2.
就安徽省明光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展开研究,从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基础建设、试点示范、宣传工作、技术合作、协同长期机制方面介绍了明光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实践中的具体做法,总结出具体的经验模式,指出其通过应用新农具,实现新融合,建设新阵地,农机、农艺、农信、农经融合发展,探索了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到田模式,加速推广了绿色增效模式集成技术,推动了农村三大产业的融合,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最后分析了"互联网+"现代农业实践中存在的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智慧农业瓶颈问题、农业电子商务瓶颈问题、信息化进村入户问题、信息法制与安全隐患问题,提出相关应对办法,以期促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创新理论与农业创新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的发展依赖于农业创新,理解农业创新必须基于系统的视角。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结合部门创新系统理论与诱致性创新理论,进行农业创新系统分析。对农业创新系统的分析不仅要重视其结构要素(资源禀赋、知识基础与技术、行为主体与网络、制度和需求);更要注重其功能实现(即农业创新系统中七个关键过程,即知识开发、对研究方向的影响、创业者试验、市场形成、制度化、资源调动和外部经济开发,它们的实际表现如何)。农业创新系统功能实现的影响因素包括其结构要素、运行机制及其外部环境。农业创新系统的发展要求识别诱致或阻碍其发展的运行机制,并找到相关的政策问题,从而对结构要素与运行机制进行调整,以实现其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促进闽台农业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ECFA实施催化区域经济整合,促使两岸农业深入合作,其中闽台农业合作加速明显。福建现代农业转型和台湾农业经济纾困,将后ECFA时代闽台农业经济一体化的构想提上了战略高度。闽台农业经济一体化的战略规划根源于闽台农业间存在的要素互补性、产业梯度性、共同市场溢出效应,以及制度对共同利益的诉求,因此战略规划具体集中体现于资源配置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产品市场一体化及政策制度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保险体制的制度框架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繁的自然灾害与分散的农户经营模式使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多重风险,农户对农业保险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然而,农业保险产品的供给不足与需求不旺共同生成了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长期萎缩趋势。必须对我国现有农业保险体制进行彻底地改革,以期建立一个自愿和强制相结合、多层次体系互动、多渠道支持、多模式并存以及多主体经营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制;必须紧紧地围绕“三农”的总体政策,在制度安排中要将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村扶贫以及农村其他保险等问题纳入到农业保险体制的制度框架之内。  相似文献   

16.
董利民  吕连菊  丁文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702-5704,5706
农业产业化是继家庭责任承包制和乡镇企业之后的又一大创举,它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然而,受人地矛盾、农村劳动力过剩、商品率低下的制约,农业产业化须在小农经济下寻找发展途径。通过分析小农经济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作用,探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适宜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环节拓展,推进县乡农业特色产业、农产品品牌建设,实现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产业融合,本研究指出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存在农业经营主体较为弱势、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乏力、地方政策支持产业融合发展力度不足的问题,提出构建以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经营主体、相关技术支撑、产业政策、产业发展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8.
杨凌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阶段,建立新时代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至关重要。文章从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以陕西杨凌农技推广为个例,分析了杨凌进行农技推广的各类丰富资源,并总结了当前杨凌初见成效的,尚在摸索前进的农技推广模式——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相似文献   

19.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生产经营模式为主体,家庭成员为农业生产服务对象,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经济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经营主体,同时依托国家政策、新型科技、信贷扶持和农业机械化作业为一体的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场所的统称.文章就近几年来彭阳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调研情况,找出了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初步提出了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思路及举措.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现代农业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珠江三角洲对农业生产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经历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两田制、社区股份合作社等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基本实现了农地连片规模经营,并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初步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珠三角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农业体制实行进一步组织创新;包括从社区农业合作社分离出与其经济目标混合在一起的社会目标,农业微观组织由农户向家庭农场企业法人形式演进,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向专业合作社、社区工业化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