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以田间生长的苜蓿为材料进行卡那霉素(Kan)涂抹叶片筛选转基因植株最佳浓度和适宜观察时间的研究,并对筛选的抗性植株进行了PCR检测验证.结果表明,Kan叶片涂抹田间筛选的最佳浓度为1000 mg/L,观察时间以12天为宜;经PCR检测验证,Kan筛选抗性苗的阳性检测率达到93.8%.研究建立了一种在田间对转基因苜蓿进行大量筛选的简便方法,对于转基因苜蓿材料的选育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卡那霉素(Kan)抗性筛选在转基因野罂粟上的应用,以含有几丁质酶(Chi)和β-1,3-葡聚糖酶(Glu)的双价基因的T0代转基因野罂粟种子为试验材料,进行卡那霉素叶喷、叶片涂抹试验,筛选卡那霉素的最佳浓度;对T1代转基因植株进行卡那霉素筛选,并用PCR检验其阳性植株。结果表明:培养皿幼苗最佳叶喷浓度为50 mg/L;土培苗最佳叶喷和涂抹浓度为6.5g/L,连续叶喷或涂抹5d,每天1次。经卡那霉素筛选共获得12株转基因野罂粟植株,通过PCR检测,有4个株系已将Chi-Glu双价抗病基因整合进野罂粟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黄籽油菜遗传转化中卡拉霉素或卡拉霉素(kanamycin,Kan or km)最佳质量浓度,首先将油菜子叶接种在不同质量浓度Kan(0~180mg/L)的分化培养基上,结果发现Kan质量浓度小于60 mg/L有利于绿苗分化.然后在不同质量浓度Kan的分化培养基上对农杆菌侵染的下胚轴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初代培养Kan质量浓度以20~40mg/L为宜,同样质量浓度继代培养后可获得抗性愈伤和转基因阳性苗.最后利用Kan抗性对转基因黄籽油菜后代进行研究,苗期到薹花期生长的植株进行叶片涂抹法筛选,Kan最适质量浓度为4g/L,时间为4~10d;T1代抗性分析、GUS染色分析、T1代籽粒的PCR检测说明转基因在T1代、T2代可遗传并出现分离.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验证叶片涂抹进行Kan抗性筛选的方法准确性高,可达100%.  相似文献   

4.
将At-pri-miR828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C2300-pOT2-At-pri-miR828通过农杆菌侵染法转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品种‘Ailsa Craig’为例,来对番茄的遗传转化过程中番茄种子消毒处理、无菌苗培养、转基因阳性植株的Kan筛选浓度、PCR检测等方法进行研究,旨在探索一套快速高效的番茄遗传转化及鉴定方法。研究发现:采用C_2H_5OH、Na_3PO_3及NaClO分别浸泡及无菌水反复冲洗的种子消毒方法,可使污染率减少到5%以下;种子震荡培养法可以提高发芽率并促进种苗的生长势一致;筛选转基因阳性植株的Kan最佳质量浓度为100mg·L~(-1);100mg·L~(-1)的Kan溶液浇灌蛭石和在MS培养基中添加Kan的方法都可以用来筛选转基因番茄。最终Kan筛选和PCR检测等鉴定方法显示番茄的遗传转化效率为32.5%。  相似文献   

5.
卡那霉素(Kan)抗性基因的利用是筛选和鉴定转基因植株的有效方法。试验利用不同浓度的Kan作为转基因选择剂,对2个大白菜品系7#和9#的幼苗进行处理,以确定筛选的最佳浓度。结果显示,随着Kan浓度的升高,2个品系的幼苗均表现出子叶黄化率升高、下胚轴变短、鲜质量降低的趋势,且2个品系大白菜幼苗对Kan的敏感性略有不同,7#大白菜的最佳筛选质量浓度为150~175 mg/L,而9#则为200 mg/L。研究结果可为大白菜遗传转化及阳性后代的筛选鉴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中蔬5号番茄种子为试验材料,进行卡那霉素梯度浸种试验,确定卡那霉素筛选的最佳浓度,在此基础上,用浸种法、浇灌法、叶片涂抹法和叶盘培养法4种方法对T1转基因番茄植株(含有nptⅡ基因)进行筛选。同时用PCR检验叶片涂抹法和叶盘培养法的筛选准确性。结果显示,卡那霉素的最佳筛选浓度为100 mg/L;叶片涂抹法和叶盘培养法较适合大规模的筛选,根据PCR验证结果,两种方法的准确度可达90%。  相似文献   

7.
以吉林小粒1号大豆为材料进行卡那霉素梯度涂抹试验,确定卡那霉素筛选的最佳浓度和筛选临界观察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对转基因大豆植株(含np tⅡ基因)分离后代进行卡那霉素涂抹检测和PCR检测,检验2种方法的符合度。结果表明,卡那霉素的最佳筛选浓度为500 m g/L,观察时间以3 d为宜;抗和高抗卡那霉素植株2种检测方法的符合度为90.8%,感和高感卡那霉素植株的符合度为87.1%。可见,卡那霉素叶片涂抹法完全可以用于大豆转基因植株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8.
大群体转基因大麦后代快速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携带有潮霉素标记基因的RNAi转基因大麦和常规大麦为材料,采用叶片涂抹法进行了潮霉素筛选浓度确定及转基因大麦T2代和回交后代的筛选和PCR检测。结果表明,3 000mg/L潮霉素连续涂抹3次,5 d后转基因大麦涂抹区域无受害症状,生长受害率显著低于无涂抹处理。潮霉素涂抹检测结果与其PCR检验结果的符合度为96.2%,目的基因筛选准确率可达61.8%。表明所建立的活体幼苗潮霉素叶片涂抹法筛选转基因大麦快速,直观、准确,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卡那霉素筛选小麦转基因后代的方法。[方法]以普通去离子水和0.5×Hoangland营养液为卡那霉素(Kan)的溶解介质,对Kan的浓度进行多梯度筛选,确定Kan的最低有效浓度,并针对不同小麦基因型材料进行验证。[结果]0.5×Hoangland营养液是Kan的理想溶解介质,既降低了Kan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又提高了Kan的筛选效果。30 mg/L是Kan作用于小麦NC221的最低有效浓度。不同小麦基因型对Kan的敏感性稍有不同,对大多数小麦基因型来说,Kan的最低有效浓度为30~45 mg/L,即在该浓度范围内进行处理可除去90%的未转基因植株。[结论]0.5×Hoangland营养液作溶解介质时,Kan用于筛选小麦转基因后代的最低有效浓度为30~45 mg/L。  相似文献   

10.
利用RNAi技术抗玉米矮花叶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用RNAi技术获得的HiⅡ、HiⅡA、HiⅡB和H99抗玉米矮花叶病转基因T1和T2代为材料,通过病毒接种、草丁膦涂抹、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PCR扩增,研究了利用RNAi原理构建的目的基因对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效果以及玉米转基因后代群体鉴定筛选技术。结果表明,90.00%的转基因株系抗病性超过非转基因株系,30.00%的转基因株系抗病株率超过了抗病对照黄早4,转基因株系的抗病性明显提高,说明利用RNAi技术选育抗矮花叶病转基因玉米株系是可行的。4种筛选鉴定方法比较结果表明,目的基因PCR和病毒接种鉴定方法最可靠,在转基因后代群体鉴定过程中,可在苗期用200mg/L的草丁膦筛选阳性植株基础上,再采用目的基因PCR鉴定,筛选出抗性转基因植株或株系,不仅可以减少鉴定的工作量,而且可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拥有转基因转化体数量最多的作物,多样的转化体增加了玉米中转基因成分筛查的难度。为了建立玉米中转基因成分的快速筛查方法,利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方法,通过对玉米样品中CaMV35S启动子(P-35S)和NOS终止子(T-NOS)2个元件组合的检测,完成对现有玉米转化体的筛查。建立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方法灵敏度可达到0.1%,检测时间较普通PCR方法缩短1h以上。同时提出了转基因玉米转化体鉴定路线图。该筛查方法可对玉米中的转基因成分进行快速、高灵敏度的筛查。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是商业化最广泛的转基因作物之一,但是棉花的雄蕊对草甘膦敏感,在四叶期后喷施草甘膦会造成抗草甘膦棉花雄性败育,不能正常授粉,最终导致产量降低。为降低草甘膦对棉花育性的不良影响,有针对性的构建了棉花生殖器官优势表达的arf1启动子、棉花草甘膦高效诱导表达的ag2启动子和组成型启动子CaMV35S驱动苘麻epsps优化基因的串联三表达盒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喷花法将其转入棉花,对T0代喷施草甘膦筛选获得8株对草甘膦有较强抗性并且生殖发育正常的植株;PCR和RT PCR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至棉花基因组并正确表达。为探索用不同类型启动子驱动相同基因以扩大外源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范围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草甘膦转基因棉花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种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PCR检测引物筛选方法。以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为材料,设计了5对引物,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其扩增产物的Ct值、引物与模板的结合效率、PCR产物的溶解曲线方面进行分析,证明RRS2引物对是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最佳品系特异性检测引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拟南芥为材料克隆bZIP23基因,构建bZIP23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和筛选过表达植株,为验证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提取拟南芥总RNA和RT-PCR克隆bZIP23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和T4 DNA连接酶连接,使bZIP23基因连接到35S强启动子的pART27载体上;将连接产物转化到Trans1-T1感受态细胞中,筛选阳性单克隆进行菌落PCR鉴定并测序验证,获得重组质粒.将该重组质粒电激转化至根瘤农杆菌GV3101菌株,浸花法转化拟南芥野生型植株.[结果]通过单菌落PCR鉴定和DNA测序结果显示,bZIP23基因与35S过量表达载体已连接,获得了重组载体;抗性筛选与遗传鉴定获得相应的转基因过量表达阳性植株.[结论]构建的过量表达载体及筛选得到的过量表达植株为验证bZIP23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韩学波  韩生银  马慧  王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057-19058
[目的]检测市售马铃薯转基因成分。[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样品的基因组DNA,分别设计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pro-moter from canliflomer mosaic virus,CaMV 35s)和胭脂碱合成酶3’转录终止子(nopaline synthase lerminator,NOS)作为特异性引物,然后对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检测,根据扩增后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可分析出其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结果]10份马铃薯样品中5份检测出含有转基因成分,占检测样品的50%。[结论]由结果推断出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马铃薯占总马铃薯销售量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安全管理和标识制度的实施需要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和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标准物质是获得准确、可靠、可比检测结果的保证。转基因玉米T25为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植物。为加强对T25的监管,以T25基体标准物质为研究对象,建立数字PCR方法,并选择8家实验室,采用数字PCR联合定值测定。结果表明,T25/Adh1二重数字PCR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增特异性。初始模板量在100~10 000拷贝·μL-1之间可获得稳定、可靠的检测结果。通过多实验室协同定值说明T25/Adh1二重数字PCR方法准确、可靠。T25基体标准物质的量值为1.001 2,相对不确定度为0.001 6。研究表明建立的T25/Adh1二重数字PCR方法可以用于转基因玉米T25的定量检测,为转基因成分定量检测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7.
油菜中转基因成分的筛查检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建立油菜中转基因成分的快速筛查方法,服务于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根据转基因油菜常用转化遗传元件信息建立转基因油菜的筛查策略,并使用定性PCR法检测。结果表明,利用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bar基因、pat基因、CP4-epsps基因和NPT II基因6个靶标元件的组合,理论上可筛查92%的已知商业化转基因油菜转化事件。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达到1g/kg,可对油菜中的大多数转化事件进行快速、高灵敏度的筛查。  相似文献   

18.
多重PCR分析方法应用于转基因农作物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转基因大豆、水稻等样品为材料,采用多重PCR技术对转基因作物中常见的启动子、终止子、筛选标记基因和转入的目的基因等多个外源转基因元件进行检测,以期建立一套快速、准确、高效的转基因农作物筛查鉴定技术。通过多重扩增实验,建立了关于转基因大豆检测的大豆内源Lectin基因,花椰菜花叶病毒(Cauliflower mosaic virus,CaMV)35S启动子和根癌农杆菌胭脂碱合成酶基因NOS终止子的三重PCR分析体系,及关于转基因水稻检测的CaMV35S、NPTII和HPT基因的三重PCR分析的技术体系。并以大豆、水稻等农作物样品为检测材料,采用单一PCR和多重PCR技术同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多重PCR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简便、准确等特点,在转基因成分的检测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潜力。  相似文献   

19.
核酸检测在农产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迫切需要一种快速、特异、灵敏的转基因作物检测方法。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对含有转基因产品及其制品中CP4-EPSPS基因进行检测,共设计5对引物来筛取最佳引物,并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温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采用20 μL体系在37 ℃恒温反应15 min即可对CP4-EPSPS基因进行快速检测。该方法检测转基因的灵敏度阈值为45拷贝,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为大规模筛查CP4-EPSPS基因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CpTI基因定性PCR检测方法,通过数据库查询和测序获得CpTI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定性PCR引物,对引物、PCR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并对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等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CpTI基因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选择退火温度为58℃,引物浓度为0.4μmol/L较好,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样品中CpTI基因,检测灵敏度达0.05%(质量比)。该方法符合农业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检测标准对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的要求,可为抗虫转CpTI基因植物生物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