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农业、信息、科技等相关部门以及全体农民的共同参与。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应在支持公益性的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和信息传播工作的同时,广泛调动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培育市场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浅谈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农业现代化是动态的不断采用最新技术的过程,农业信息化是当代农业信息化的最重要的内容。农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是发展农业信息化产业、农业信息传输业、农业信息应用服务业及信息设备和载体制造业。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市场支持系统和政府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3.
政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中应起主导性作用。阐述了政府主导型农业信息化体系的内涵外延,分析了政府主导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优势,提出了建立政府主导型农业信息化体系的思路设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对政府农业管理部门和生产经营者提供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将为农业信息化提供重要的服务保障。对江苏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政府的主导作用、信息资源开发、乡村信息站(点)建设、农民培训、专业人才培养、建立长效机制和分类指导等7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江苏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还存在着有效信息供给不足、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底、资源整合难度大、农民获取信息成本高等问题,加快中国农业信息化进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依靠政府的支持、市场的手段、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农业信息入户的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农业信息化建设有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受农民素质低、经济落后、信息资源实用性差、信息渠道不畅通、政府推动力度不够等因素的制约,农业信息并没有真正地进村入户.因此,要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农民素质,加强信息源的建设,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尽快解决农业信息入户问题.  相似文献   

8.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必须加快标准化步伐,为农村信息高效共享提供基础;不断完善信息化平台,为农民致富提供各类信息资源;创新信息服务模式,提升农村信息化资源运用效率;发挥政府作用,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各方保障;实施培训工程计划,建设高素质的信息化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9.
在2003年抗击非典过程中,广西各级政府农口部门积极发挥网络优势,及时的把各地农产品市场信息上网,对农产品的购、销、存进行积极引导,把我国农产品贸易损耗减少到最低程度。这个时期,农业信息化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透露出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不足与缺陷,说明了实现农业信息化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透过这些经验教训,体现了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四个提升。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2005,(2):40-40
以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推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各级政府、农业、信息、科技等相关部门以及全体农民的共同参与。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应在支持公益性的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和信息传播工作的同时,广泛调动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培育市场化运行机制,通过机制创新促进农业信息化产业的形成和健康发展。要建立健全有关农业信息化的法律法规,搞好标准化建设,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2.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基于多种传媒(…  相似文献   

11.
巴彦淖尔市农业信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研究了巴彦淖尔市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建设情况。巴彦淖尔市农业信息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取得一定成绩,主要表现为信息意识加强;农业信息系统开发成果效果显著;农村科技信息示范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建立了稳定的信息服务载体。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尤以农业信息化硬件设施滞后、信息使用成本高、信息网络重复建设、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人才资源缺乏、农民文化素质低等问题严重。最后,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成功经验,对比找到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的共性与差异,为提高巴彦淖尔市农业信息化水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可归纳为:政府引导,多方参与;资金投入,加强基建;政策到位,服务于民;全局统筹,资源共享;素质培养,人才引进;健全法制,保护利益。  相似文献   

12.
<正>1云南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及信息服务现状近年来,云南省各级农业部门日益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组织管理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通过"数字乡村"、金农工程等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云南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取得进一步发展。1.1具备一定信息化硬件基础抓住建设金农工程、数字乡村等项目的契机,在省级建成了具备基本功能的全省农业数据中心,构建了一个全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硬件支撑环境,为全省  相似文献   

13.
<正>一、目前我国县级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 状及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由于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业信息化工 作的重视,县级农业信息化工作已有了一定的基础, 主要表现在:信息体系建设有了初步的基础;信息采 集、信息处理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县级领 导和县级农业主管局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  相似文献   

14.
政府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投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政府投资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采用比较分析法和图解法对政府投资作用进行研究,对我国政府在农业信息化投资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以及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在农业信息化投资中,政府基于一个用户的基础上更需要起支撑和调节者的作用;政府在加大总体投入的同时要向落后地区倾斜以促进国家农业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和标准化建设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政府对信息化队伍建设投资要以提高农业信息化从业人员素质为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讨论了农业信息化重要意义的基础上, 分析了安徽省农业信息化的现状, 指出目前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服务对象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进而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支持体系的发展及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书普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4):627-629,633
农业信息化是由相关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的。笔者阐述了农业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介绍了农业信息化技术支持体系的发展现状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提出现阶段加快农业信息技术体系建设应当重点抓好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 ,农业信息应用技术的开发 ,农业信息传播网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一、卫辉市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基层信息技术人才紧缺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批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传播和分析,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而当前卫辉市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信息分析人员严重不足,致使大量信息资源只能停留在低水平开发状态,不能及时为农业生产和各级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二)农业信息化意识不强一方面,农民的信息化意识薄弱,目前卫辉市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远远不能适应农业信息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农业信息化现状分析及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全省各地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扎实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强化科技支撑,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1现状分析1.1主要工作及成效1.1.1大力开展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建设农业政务网、特色农业网、  相似文献   

19.
<正>一、衡水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衡水市是河北省重要的粮食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衡水市提出了"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信息化强省战略,将农业信息化、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作为三大重点工作积极推动落实。1、衡水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相比国内其他城市,衡水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直到2008年衡水市才开始构建衡水农业综合信息网和衡水农业科技信息远程教育网。  相似文献   

20.
农业信息化是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当前,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①加大宣传力度,为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思想认识保障;②强化组织引导,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③加大投入力度,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④加强教育和培训,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智力保障;⑤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法制保障;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为提升农业信息化层次提供国际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