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王亦聪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0):241-245,248
新疆兵团担负着屯垦戍边的特殊使命,形成了团场和连队分散布局的兵团城乡人居空间特征,也使其与内地集中连片发展或向中心集聚的城镇化和镇村模式相异.以兵团十师北屯市为例,在国家维稳戍边和新型城镇化等战略指引下,通过分析十师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探索具有兵团特色的城镇化模式;在优化师市团场聚居空间格局的规划研究中,提出了强化增长极的"分布式集中"城镇化策略和镇村等级体系,并提出公共服务向团场城镇倾斜的配置策略,以全面提升兵团职工生活品质、团场环境承载力和综合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兵团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调整,我国城镇化大规模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国土空间利用无序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走出困境,国家提出了新型城镇化道路、生态文明建设、"多规融合"等举措加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和提升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质量。国土空间作为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和建设对象,国土空间的分类不仅是国土空间利用目标与意图的缩影,还有一定的政策导向性。自我国提出"多规融合"以来,对国土空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新型城镇化"为发展目标,以"城镇化质量"为主线,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表征体系,运用先分类后排序的集结模型进行天津市县域城镇化质量测评,分析其时空格局分异及演化。结果表明,天津市县域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存在空间异质性,城镇化质量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圈层状递减状态,归为高水平稳定、波动式下降和低水平停滞3类;城镇化质量是由经济高效、民生幸福、城乡统筹、环境友好共同决定的,任何一项"短板"都会影响甚至拉低各类型区的城镇化质量水平。天津市城镇化质量时空格局及演化的驱动因素着重于经济推动力、城乡发展及生态环境等,但不同类型区城镇化驱动因素表现有所不同,应在把握整体城镇化发展的时空特征基础上因势利导。要以城镇化质量为导向,走差异化、包容性的城镇化道路,以期为其他地区城镇化建设的理性、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传统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城市病"日益凸显,在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应运而生。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生态文明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核心理念。现如今,在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严峻形势下,坚持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已势在必行。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通过科学的调研和合理的规划,以实现生产发展与生态环保良性互动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全局的大战略,是最大的结构调整,事关几亿人生活的改善,也是推动区域协调、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通过对我国新型城镇空间精明增长与公交系统的发展关系梳理,以典型组群城市淄博市高青县为例,研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公交引导中小城镇的空间精明增长策略。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强调"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与以往的城镇化不同,新型城镇化要求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快、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九团东区在城镇化进程中就其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发生了跨越性的变化。文章以新型城镇化的视角揭示兵团第二师二十九团东区在城镇化进程中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理念是在传统城镇化基础上为解决其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和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对城乡二元理论和传统城镇化的优化和发展,被赋予"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在新型城镇化持续研究和实践中,就地城镇化从根本上符合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农村就地城镇化或准城镇化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与地位并没有得到显现。以浙江花园村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就地城镇化的成就,主要是发展工商业、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及健全社会保障,并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启示,为其他地方的就地城镇化发展提供借鉴,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找到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构建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选取2008—2018年河南省18个地市单元的统计数据,采取熵值法赋权、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空间集聚及耦合协调发展情况进行测度,以期为河南省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性建议。实证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地市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逐步提升,但发展不均衡,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少数地市出现"跃进"和"倒退"的情况。根据这一现状,提出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的内涵、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天津农业科学》2016,(1):42-46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和三门峡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出发,指出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针对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发展新型城镇化需要"城市品牌、县域纽带、特色城镇和美丽乡村"四种发展战略,并给出切实可行的战略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出现大量农业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等问题。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要求引入空间正义视角来推动"以人为本"的人口城市化。空间正义强调城市空间的差异性与多元性,在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中要求明确以空间生产需求为导向,在城市空间资源和产品的分配过程中要求公平性。当前,中国的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空间非正义现象,资本与权利对空间生产的支配矛盾、公共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和空间区隔、文化空间的异化和区隔现状,应当规范权利与资本、调整公共政策与空间规划、尊重文化差异与构建多元化城市空间,坚持空间正义的原则是推动人口城市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过程是人类发展必经的道路,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标志。现阶段我国城镇化水平远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其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新型城镇化为研究背景,阐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教育培训以及加快城镇化进程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孙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39-12041
揭示重庆城镇化水平相对低下的现状,结合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的线性关系,提出重庆市应进一步推进城镇建设,推动经济的不断发展,并实现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组团式都市圈的构想。推进城镇建设要搞好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解决好城镇化遗留问题,其中,特别是"经营城市"理念的建立和"以商兴市"措施的推广实现。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指出河南"三化"协调发展面临着工业化水平不高、城镇化总体水平低、农业基础薄弱以及诸多制度性障碍等问题。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的目标就是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基于此,提出了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的措施选择:坚持走有河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工业发展加快方式转变;坚持走有河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城镇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持走有河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相似文献   

14.
物流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模型,建立了物流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耦合指标体系,并采用耦合度模型的计算方法,对15年间重庆市及其38个区县的物流发展系统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度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流业发展对新型城镇化支撑作用日益明显;重庆市新型城镇化与物流系统总体上经历了低水平的耦合阶段、拮抗阶段、磨合阶段3个阶段;重庆市38个区县的耦合度在空间上差异十分显著,并与工业发展程度相关联.  相似文献   

15.
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构建城市化与森林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算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化与森林生态承载力综合水平,分析其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城市化与森林生态承载力综合水平分别处于上升趋势,总体呈现“中东部较强,西部较弱”的分布格局,其中城市化指数10 a间共增长0.070 8,森林生态承载力指数10 a间共增长0.057 9。②长江经济带城市化与森林生态承载力协调关系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协调度值从0.532 9上升到0.614 4,经历了从“低度协调”过渡到“中度协调”阶段,整体协同作用初显效果,但城市化发展滞后是制约两者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③区域内各省(市)协调度存在一定差异,东中西部地区依次呈递减趋势,呈现“良好协调-城市发展型”“中度协调-绿色发展型”“低度协调-绿色发展型”“中度失协调-绿色发展型”的空间分布趋势。总体来看,长江经济带的森林生态承载力优先于总体城市化是导致大部分城市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处于中低水平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仍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为研究对象,依据《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综合统计资料汇编》(2009—2018年)、《黑龙江统计年鉴》(2010—2019年)数据,在遵循综合性、数据科学性、数据可获性、数据可量化原则基础上,从经济建设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生态建设水平3个维度筛选了17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评价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总体成果显著,2009—2018年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由0.208 1提升0.772 0。经济增长率、第二产业发展水平、基础医疗建设、人口素质水平、森林覆盖率等,对促进国有林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贡献度较高;人均GDP、第三产业发展、人均住房使用面积、道路里程等,对促进国有林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贡献度相对较低;国有林区人民还存在经济欠发达、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就业困难等方面的问题。依据研究结果,建议:以促进国有林区经济发展为核心,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以增加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人均铺装道路里程为重点,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国有林区建成区绿化为目标,巩固生态功能区定位。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新型城镇化如何影响乡村经济发展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运用2004—2017年新疆15个地、州、市的面板数据,在详细梳理城镇化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面板模型、GMM估计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城镇化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探讨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2004年到2017年新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从0.341上升到0.610,乡村经济发展综合得分从0.343上升到0.516,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北疆地区乡村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水平优于南疆地区,且南北疆的差距呈拉大趋势。总体来说,城镇化对乡村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北疆地区城镇化对乡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南疆地区。新疆新型城镇化主要通过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技术进步、提升农地集约化利用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基于此,提出系统规划,坚持两大战略协调驱动,积极构建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体制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乡村与城镇是不可分割的,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两者之间的关联紧密,因此,构建耦 合机制可行且必要。基于当前现状,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机制:基于当前 的现况:城镇化面临着缺乏土地和资源利用不合理的情况,这对城镇化进程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而乡村振兴则面临着城镇与乡村之间的体制存在严重的壁垒以及资源的短缺和利用不合理,这 些问题的存在也导致乡村振兴不能够实现战略发展。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内在 逻辑的关联性,为解决战略进程中的问题、实现乡村和城镇的协同治理提供了条件。一方面,新 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其关键在于通过促进城乡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引导人 才、资源、技术等延伸至农村,补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推动乡村发展与全面振兴;另一方 面,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大城市病”、环境问题等提供了重要 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研究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提出建议以期对新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所帮助.基于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相关数据,计算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指数,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检验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度,以此来综合评价城镇...  相似文献   

20.
国家"十二·五"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了更好的促进"三化同步"发展,本文在对"三化"概念简析的前提下,采用函数模型和立方体模型及相互关系与图示的方法,分析"三化同步"发展的内在机制和两两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倡导低碳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小城镇,推进农村城镇化;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化同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