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甜高粱茎节锤度与茎秆平均锤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解甜高粱茎秆中糖分积累规律,研究甜高粱自基部至顶部各茎节间锤度关系及各茎节锤度与主茎秆平均锤度的关系,以示范推广品种MNS-1、MNS-2为材料,测量了不同时期甜高粱的茎秆锤度值;采用相关等分析方法对各茎节间锤度及与主茎秆平均锤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高粱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进入同一生育时期,两种类型甜高粱茎秆锤度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其锤度值不一,晚熟品种的锤度显著高于早熟品种,其锤度均在收获期达到最高值。甜高梁茎秆不同茎节之间的锤度有明显的差异,自基部至顶部各节段的锤度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基部起第9、10、11节的汁液含糖锤度最高,平均值分别为17.5、17.6、17.4,第2节最低,平均值为11.1,全株混合平均锤度为15.1。第12节的锤度对茎秆混合锤度有最大的正直接效应,第136、、59、茎节的锤度对茎秆混合锤度也有较高的正直接效应,第2、8节的锤度对茎秆混合锤度的正直接效应较小,第5、6节对主茎杆锤度有负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新疆甜高粱茎节锤度与茎秆平均锤度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由结果可知:茎秆不同茎节之间的锤度有明显的差异,自基部至顶部各节段的锤度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规律,第9、10、11节的汁液含糖锤度最高,第2节最低,全株混合锤度总平均为15.1。研究分析结果认为在新疆要想获得高生物产量的品种,应选择植株高大、茎节数多、生育期适中、穗较短、含糖锤度中等偏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新疆能源作物甜高粱茎节锤度与茎秆平均锤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新疆甜高粱茎节锤度与茎秆平均锤度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由结果可知:茎秆不同茎节之间的锤度有明显的差异,自基部至顶部各节段的锤度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规律,第9、10、11节的汁液含糖锤度最高,第2节最低,全株混合锤度总平均为15.1。研究分析结果认为在新疆要想获得高生物产量的品种,应选择植株高大、茎节数多、生育期适中、穗较短、含糖锤度中等偏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糖高粱节段锤度与主茎秆锤度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17份糖高粱材料,通过简单相关、偏相关及通径分析,研究了穗柄及自上而下第1~7节段锤度与主茎秆锤度的关系,及其对主茎秆锤度有较大的正直接效应。结果表明,第5、2节段对主茎秆锤度有较大的正直接效应;第4、6、7节段和穗柄对主茎秆锤度的正直接效应较小;第3、1节段对主茎秆锤度有较大的负直接效应。这说明改进第5、2节段锤度对主茎秆锤度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第4、6、7节段和穗柄对主茎秆锤度的改进也有一定作用;第3、1节段对主茎秆锤度的提高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5.
能源甜高粱茎秆节间锤度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辽甜1号和辽甜3号为试材,在灌浆期、乳熟期和成熟期进行锤度测定,分析了各期茎秆节间锤度的变化规律、各节间锤度与全茎秆锤度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甜高粱茎秆锤度随着生长发育进程的延续而逐渐提高,成熟期达到高峰,高锤度的节间数也相应增多。灌浆期、乳熟期和成熟期3个时期茎秆节间的锤度均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节间糖分分布呈抛物线状,茎秆中上部糖分变化活跃且含量较高;辽甜1号和辽甜3号茎秆锤度均以第6节为最高;不同节间锤度与全茎秆锤度标准差变幅呈W型曲线变化趋势;辽甜1号和辽甜3号可分别以节间锤度平均值第(3+9)节间/2和第(4+10)节间/2代表全茎秆锤度。  相似文献   

6.
甜高粱茎秆含糖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粒用高粱品系LR625和甜高粱品系RIO杂交构建的甜高粱F2代群体为试材,对甜高粱茎秆含糖量性状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锤度与其相关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茎秆含糖量性状中的茎汁混合锤度、茎秆重、茎汁重与株高、茎粗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出汁率与株高和第六、七节长度达到显著负相关;茎秆含糖量性状中的茎秆重和茎汁重与穗部性状及生物产量的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茎汁混合锤度与生物产量和千粒重达到显著正相关;茎汁混合锤度与茎秆重、茎汁重的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水平,且茎秆重与茎汁重相关极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锤度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茎秆重〉穗重〉茎汁重〉千粒重〉茎粗〉株高〉生物产量〉穗粒重〉穗长〉七节长〉六节长。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甜高粱节间锤度变化及其与全株平均锤度的关系,本研究以14份国内外甜高粱品种为研究对象,在蜡熟期分别测定各品种节间锤度,采用R软件对各品种节间锤度、最大锤度和最小锤度所在节间以及平均锤度所在节间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7个品种的节间锤度变化呈现"低-高-低"变化,占品种总数的50%;12个品种的最大锤度所在节间为植株的中部及中部以上,占品种数的86%;10个品种的最小锤度节间为植株的下部,占品种数的71%;各节间锤度与全株平均锤度的绝对偏差在0~4.5%之间,植株的中上、中下部的节间锤度值与全株的平均锤度值最为接近,可作为甜高粱节间锤度快速测定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甘蔗7个性状对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表明,公顷有效茎数对甘蔗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其次是茎径和锤度,再次是株高。最长节间长度、每株绿叶数和暴露节间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很小。由此认为在甘蔗育种中的选择策略应该是:把对公顷有效茎数的选择放在首位,重视茎径和锤度,注意合理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兼顾株高。  相似文献   

9.
试验在沈阳进行,土壤为草甸土。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当前生产上有代表性的甜高粱品种辽甜1号的种植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对生物产量和茎秆含糖锤度的影响,并通过模拟寻优,确定最优化措施方案。结果表明:4因子与生物产量和含糖锤度均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对产量的影响效应为:N〉密度〉K〉P,密度和N、P和K互作对产量的影响效应较大,对含糖锤度的影响效应为N〉K〉P〉密度。4因子均在0水平时,即密度为75 000株/hm2,施N 150kg/hm2,施P2O5138kg/hm2,施K2O 60kg/hm2时为最佳栽培方案,最高生物产量可达112.70t/hm2,茎秆平均含糖锤度可达18.41%。  相似文献   

10.
甘蔗主要性状的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9个甘蔗品种的株高,茎径,单株茎数,锤度,公顷有效茎数5个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及其对蔗茎产量和含糖量的效应。结果表明;与蔗茎产量相关最密切,直接效应和总贡献最大的是化顷有效茎数,其次是株高,茎径第三,单株有效茎最小。对公顷含糖量的相关和总贡献以公顷有效茎数量大,株高第二,锤度第三,茎径和单株有效茎数的贡献小。  相似文献   

11.
为给本地区超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指导依据,对目前江苏淮南地区推广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扬麦16和高产小麦新品种宁麦18(产量达8500 kg/hm2以上)的群体特征及株型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产群体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叶面积系数(LAI)于孕穗期最大;叶片长表现为倒二叶>倒三叶>旗叶,宽表现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倒二叶叶面积最大,倒二叶、倒三叶宽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节间配置为1∶2.5∶3.5∶(5~5.5)∶(8~9)。  相似文献   

12.
江西甘蔗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的变异与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96份江西省甘蔗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甘蔗主要形态农艺、经济性状的变异程度和相关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甘蔗主要形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存在很大差异,其差异大小顺序为分:蘖率,萌发率,株高,蔗糖产量,蔗茎产量,单茎重,有效茎,茎径,苗高,锤度,糖分。甘蔗主要形态农艺和经济性状的种质频数分布均近似于正态分布,但不同性状间有所差异,萌芽率、茎径、有效茎、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呈典型正态分布,分蘖率和单茎重呈左偏正态分布,苗高、株高、锤度和糖分呈右偏正态分布。(2)相关分析发现,萌发率与分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茎重呈显著负相关,与苗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茎呈正显著相关;分蘖率与苗高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蔗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苗高与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锤度、糖分和有效茎呈极显著正相关;单茎重与蔗茎产量、蔗糖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茎与蔗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蔗糖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蔗茎产量与蔗糖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对青海、甘肃两地空心茎秆小麦抗麦茎蜂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断茎率与植株成熟时的株高、各节间长度、外径、干重呈正相关,与分蘖数,茎秆各节间实心负相关,抗虫小麦品系在麦茎蜂产卵期茎壁较厚,不利于麦茎蜂产卵;麦茎蜂幼虫取食时,茎秆内物质向其它部位运输,茎壁厚度下降至低于感虫品种,因而可能使幼虫所需营养物质的摄入量不足而使其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同时抗虫品系茎秆各部位养分较早向外运出,也可能对幼虫营养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再生稻机械化生产中头季机割高度对再生分蘗生育的影响,设置头季机割高度试验,结果表明:(1)再生分蘗由头季稻桩上的茎生腋芽萌发而来。头季采用低桩机割(割桩高度12cm),割去倒2、3节腋芽,再生季成穗分蘗为倒4、5节腋芽萌发的分蘗及其子蘗,成穗数较多,穗子较大,晚育晚熟;(2)头季采用高桩机割(割桩高度35cm),出现2类株行,其中一类有70%株行,稻桩保留全部茎生腋芽,但以倒2、3节腋芽萌发的分蘗为主,子蘗少,成穗数较少,穗子较小,早育早熟;另一类有30%株行,稻桩遭收割机链轨碾轧,于距地表高15cm左右较细弱的部位折损,倒2、3节腋芽失活,再生季成穗分蘗为倒4、5节腋芽萌发的分蘗及其子蘗,与低桩机割株行类似,穗子较大,晚育晚熟,但两类株行成熟期相距15d,收获顾此失彼;(3)再生稻头季地上部有6个节间,其中着生倒4、5节腋芽所属的2个基部节间粗短坚硬,距地表高(5±2)cm;着生倒2、3节腋芽所属的中部节间细长脆弱,弯曲力矩大,遭收割机链轨碾轧或大风雨袭击时最易折损。头季低桩机割的适宜割桩高度是基部2个节间高度加5~8cm保护段,即距地表高12~15cm,过低将伤及倒4、5节腋芽,过高则出现两类株行,熟期参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直播稻(Oryza sativa L.)播种密度对产量结构及植株茎秆性状的影响,探讨直播稻高产稳产适宜的播种密度。[方法]以中熟中粳连粳7号作为试验品种,按基本苗的不同,设5种密度水平,分别是90万1、20万、150万、180万、210万株/h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结果]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总的趋势是上升的,但种植密度对有效穗的调控作用较小,每穗总粒数、颖花结实率和千粒重总的趋势是下降的,基本苗105万株/hm2左右时较适宜。基本苗90万株/hm2处理,植株茎秆第1、2节间长度最短,占茎秆长度的比例最小,第3、4、5节间长度最长,占茎秆长度的比例最大,茎秆重量、粗度及单位长度重量均最大,茎秆单位长度重量承担的稻穗重较小,茎秆抗倒伏力最强。[结论]从高产稳产两方面考虑,直播稻连粳7号基本苗90万~105万株/hm2最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揭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茎秆内α-淀粉酶(AMY)和β-淀粉酶(BAM)以及相关基因表达对毛竹快速生长的调控机制。  方法  以毛竹笋竹为试材,测定茎秆不同时间(10:00、14:00、18:00、22:00、2:00、6:00)和不同节间(第7、10、13、16节)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质量分数、α-淀粉酶活性和β-淀粉酶活性以及PeAMY和PeBAM基因表达。  结果  毛竹茎秆NSC质量分数白天较高,18:00之后逐渐降低,第7节和第10节葡萄糖质量分数2:00分别比18:00降低了25.4%和27.2%(P<0.01),果糖分别降低了50.0%和34.1%(P<0.01),蔗糖分别降低了49.8%和27.4%(P<0.01),淀粉6:00分别比18:00降低了27.3%和23.2%(P<0.01);BAM活性和基因表达在白天较稳定,18:00之后极显著升高,黎明前逐渐下降,第7、10和13节22:00活性分别比18:00高90.5%,76.7%和50.5%(P<0.01),PeBAM基因表达2:00分别比18:00高1.8、1.8和1.7倍(P<0.01)。  结论  毛竹茎秆快速生长期白天生长慢,夜间生长快,茎秆发育和成熟是从下往上顺次推进的。毛竹茎秆快速生长与PeBAM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BAM在毛竹茎秆淀粉降解中可能起主要作用。图4表1参38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目的】倒伏是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综合生产目标的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种植方式超级稻的抗倒伏能力,为合理选用种植方式,实现“十字”综合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以超级稻品种淮稻9号和Ⅲ优98为材料,设置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以倒伏指数作为衡量植株抗倒伏能力的指标,在齐穗后25 d,研究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基部第1节间(N1)、第2节间(N2)、第3节间(N3)、第4节间(N4)抗倒伏能力和主要物理性状的差异,并对倒伏指数、抗折力与茎秆主要物理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不同种植方式水稻抗倒伏能力差异极显著,手栽稻倒伏指数最小,抗倒伏能力最强,直播稻倒伏指数最大,抗倒伏能力最差,机插稻居于二者之间。抗折力的大小是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倒伏指数差异的主要原因,N1、N2、N3、N4节间的抗折力与株高、重心高度、茎秆粗度、茎壁厚度、茎秆干重、叶鞘干重、单位节间干重、节间基部至穗顶的长度和鲜重及弯曲力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重心高度和节间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机插稻和直播稻相比,手栽稻基部节间抗折力大、倒伏指数小的主要原因是:(1)株高的增加是节间数增多、穗长及穗下2个节间变长所致,而茎秆基部易于发生倒伏的2—3个节间长度反而比机插稻和直播稻短;(2)基部各节间粗度和茎壁厚度均有明显增加,且茎、鞘干重大,单位节间干重极显著增加,茎秆的充实度好。【结论】不同种植方式水稻茎秆主要物理性状优化组合不同,基部节间短而粗,茎壁厚度大,茎秆充实程度好,是手栽稻抗折力大、倒伏指数小、抗倒伏能力强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花椰菜亲本主要经济性状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杂交一代紧实度、产量系数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母本的全株重与杂交一代紧实度呈正相关,母本花枝长与杂交一代紧实度呈负相关,对模型贡献最大,均达极显著水平;对杂一代产量系数贡献最大的是父本显球期,其次为母本产量系数、母本全株重、母本球高。经田间验证,杂交一代紧实度预测准确率70.8%,杂交一代产量系数预测准确率达87.7%,杂交一代预测值与田间试验实测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证明回归方程对样本观测值拟合度较高,可用做杂一代紧实度和产量系数性状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