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几种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60%灭克、52.5%抑快净、72%霜疫清等8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灭克、抑快净、霜疫清、杀毒矾和瑞毒霉对黄瓜霜霉病防效较好,且灭克防效优于霜疫清。代森锌、乙磷铝防效一般,百菌清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2.
六种杀菌剂对向日葵白锈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种药剂对向日葵白锈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甲霜灵WP 1000倍液、50%安克WG 2500倍液的防效较高,分别为87.6%和86.8%;显著优于防效次之的64%杀毒矾WP 800倍液(防效75.7%)和其他3种杀菌剂。52.5%抑快净WG 1000倍、72%霜疫必克WP 600倍和80%乙磷铝WP 600倍的防效相当,均未达到50%,是供试药剂中防效较低的3种杀菌剂。经方差分析三者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新疆向日葵白锈病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向日葵白锈病进行调查、病原鉴定,结果表明侵染向日葵的病原菌为霜霉目白锈菌属(Albugotragopogonis(Pers.)S.F.Gray=Cystopustragopogonis(Pers.)J.Schrot)。病害发生与降雨和湿度关系密切,特别在高海拔、低温地区发生危害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清除病残体;发病初期喷施58%甲霜灵WP500倍液、64%杀毒矾WP600倍、72%霜疫必克WP800倍液等药剂,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64%杀毒矾WP对油葵白锈病防效较好,其次是72%杜邦克露WP、53%金雷多米尔锰锌WG、72%霜疫必克WP。25%甲霜灵WP对油葵白锈病防效不理想。推荐64%杀毒矾WP600倍、72%杜邦克露WP1000倍等防治油葵白锈病在伊犁河谷区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确了解目前生产上防治荔枝霜疫霉病常用内吸性杀菌剂的防治效果,选用50%安克可湿性粉剂、68%金雷水分散粒剂、72%克露可湿性粉剂、25%阿米西达悬浮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和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等6种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安克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83.67%;克露、阿米西达和金雷次之,防效分别为76.20%、74.31%和69.87%;杀毒矾和甲霜灵.锰锌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防效分别为64.56%和61.30%。  相似文献   

6.
新杀菌剂霜疫必克的室内毒力及大田药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室内对11种重要病原菌的生测结果表明,新杀菌剂霜疫必克不但抑制病原茵菌丝生长,而且也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但不同的病原菌之间,对霜疫必克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盆栽试验结果指出,霜疫必克对黄瓜霜霉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主要是保护作用,重复施药的保护效果明显高于1次施药的保护效果.大田药效试验证实,霜疫必克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或接近当前广泛使用的高效杀菌剂甲霜灵铜、杀毒矾.  相似文献   

7.
【目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HS10 是前期筛选到的一株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生防菌株,拟观察该菌株的防病谱,探究其防病机理。【方法】通过比较与黄瓜霜霉病菌具有相似分类地位的病原菌,选择荔枝霜疫霉菌引发的霜疫病作为防控对象,预处理采后和田间荔枝果实,观察对霜疫病的防效;通过分析该菌株产生的粗蛋白和植物抗病相关酶活性初探其防病机理。【结果】HS10 菌株对采后荔枝果实霜疫病防效为 62.36%,田间防效为 46.00%;终浓度为 50 μg/mL 粗蛋白对田间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生防效果为 60.08%;胞外粗蛋白可抑制辣椒疫霉菌丝生长,造成菌丝顶端生长异常,膨大扭曲、畸形;经 HS10 菌株处理黄瓜植株,PAL 和 POD 活性呈现“上升 - 下降 - 上升”的趋势。【结论】地衣芽孢杆菌 HS10 对其他同类病害也具有防效,通过胞外分泌蛋白抑制菌丝生长,以及通过诱导植物防御酶活性改变达到防病抑菌的作用,为后续深入探究防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几种杀菌剂防治番茄晚疫病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科佳、杀毒矾、霜霉疫净、百菌清四种药剂防治番茄晚疫病,连续施药3次后12天防效分别达86.40%、85.10%、82.89%、72.19%,建议大田用药以科佳为主,与杀毒矾、霜霉疫净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用了目前生产的5种较新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进行了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克露、甲霜灵锰锌、杀毒矾、普力克之间防效差异不显著,但与百菌通相比其差异显著。因此,在防治黄瓜霜霉病时,上述4种药剂可以交替使用,其防效可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10.
选用五种新型杀菌剂,对山葡萄霜病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观察,试验结果表明,72%杜邦克霜6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77.73%。,58%雷多米尔锰锌600倍液和69%安克锰锌800倍防治效果次之 ,64%杀毒矾和70%代森锰锌防效亦好于田间正常用药和对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新疆伊犁河谷地区是我国红地球葡萄的主要产区之一。探讨伊犁河谷地区葡萄园生草对有机红地球葡萄主要病虫害的影响。【方法】2008~2010年,在有机葡萄园设置了4种处理:有机-清耕、有机-苜蓿、有机-白三叶和常规防治对照,田间调查伊犁地区有机红地球葡萄的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评估葡萄行间生草对其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在伊犁河谷地区红地球葡萄园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是葡萄霜霉病、葡萄褐斑病和葡萄毛毡病。葡萄园人工生草可改善果园的生态条件,在高温干旱年份,这三种病害发生极轻,不用防治(2008年);在当年4~6月降雨相对较少,葡萄霜霉病和褐斑病发生较轻的年份(2009年),在有机葡萄行间种植紫花苜蓿或白三叶对这些病虫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而在当年4~6月降水相对较多,发病较重的年份(2010年)则会加重病情。对于葡萄毛毡病,尽管两年的发病情况有所差异,分析表明有机葡萄行间种植紫花苜蓿和白三叶对控制该病发生有一定的效果。【结论】在有机葡萄生产中应该趋利避害,综合考虑分析有机葡萄园生草对病虫害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研究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在哈密地区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研究,摸清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及生物学特性,明确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进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筛选试验,为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提供技术保障。【方法】2003~2009年,定点对葡萄白粉病发病时间、发生规律、筛选药剂进行试验。【结果】葡萄白粉病初期发病为6月下旬~7月初,发病高峰期为7月下旬~8月中旬。温度20~30℃、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有利于病害流行。杜邦福星、敌力康、40%信生防效,分别达86.89%、1.84.02%和81.32%。【结论】加强葡萄防病栽培技术的应用,在葡萄白粉病发病初期采用杜邦福星、敌力康、信生高效低毒农药进行统防统治,喷药2次,间隔10 d喷一次,可以有效控制葡萄白粉病。  相似文献   

13.
避雨栽培对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飞散时空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多雨潮湿地区常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研究旨在明确避雨栽培对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孢子囊飞散的影响,确定孢子囊飞散与病情变化之间关系,揭示避雨栽培对病菌数量的控制作用,推测避雨栽培下霜霉病的初侵染来源,为葡萄霜霉病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生长季7—9月份,分别对沈阳地区露地和避雨栽培小区内葡萄霜霉病发病情况进行定株定枝系统调查,统计得到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应用SPSS19.0中回归曲线估计程序构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模型,获得能描述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发病动态的模型参数,并推导2种栽培模式下霜霉病流行时期和流行速率。通过对田间小区内的孢子囊飞散进行定期监测,对比不同栽培模式下孢子囊飞散时间动态差异,探索关键流行时期内病害流行速率与捕孢量之间的关系。对比分析避雨栽培对葡萄霜霉病孢子囊水平、垂直方向飞散的影响,明确关键流行时期内孢子囊的主要来源和孢子囊飞散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避雨和露地栽培下葡萄霜霉病的季节流行曲线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典型的S形曲线。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明确了Logistic模型能够反映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情况。露地和避雨栽培下病害流行时期:指数增长期分别为7月5—23日和8月18—30日,逻辑斯蒂增长期分别为7月23日至8月19日和8月30日至9月17日,衰退期分别为8月19日至葡萄生育末期和9月17日至葡萄生育末期。露地栽培下整个生长季孢子囊飞散表现为多峰曲线,当日降雨对孢子囊飞散有显著的冲刷作用。沈阳地区露地和避雨栽培下孢子囊飞散盛期分别为7—8月和8—9月。避雨栽培可明显降低空中孢子囊数量,从而减少孢子囊与避雨设施内葡萄叶片的接触概率,达到降低菌源基数的作用。避雨设施边行最早捕获孢子囊,且数量最多,随着逐渐向中心靠近,首次捕孢时间逐渐推迟,数量逐渐降低。葡萄叶幕对于孢子囊水平方向的飞散具有显著的阻隔效应。不同栽培模式下均以接近地面处的捕孢量最大,且随着高度增加,捕孢量逐渐减少。避雨设施对于接近棚顶处的孢子囊飞散有着显著的遮蔽作用。【结论】避雨栽培可推迟葡萄霜霉病始发时间和首次捕孢时间,缩短病害流行过程和孢子囊飞散周期,显著降低病害流行程度和孢子囊飞散数量。孢子囊飞散受到葡萄叶幕和避雨设施显著的阻隔效应。避雨栽培下葡萄霜霉病的初侵染主要为本地露地栽培下葡萄霜霉病病株上的病斑产生的孢子囊。  相似文献   

14.
新疆葡萄重大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新疆的葡萄产区具有典型的地理区域分布特点,不同区域葡萄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不同。通过研究葡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提出新疆葡萄病虫害区域化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方法】通过五点取样法,对病虫害进行分级和定点定株调查。【结果】北疆地区葡萄以霜霉病为害为主,6~7月为病害初发期,8月为发病高峰期;哈密地区以葡萄白粉病及穗轴褐枯病为主,葡萄白粉病发病初期为6月下旬~7月初,发病高峰期为7月下旬~8月中旬;穗轴褐枯病发病初期为5月上旬~下旬,发病高峰期为5月下旬~6月中旬。吐鲁番地区则以葡萄斑叶蝉为主,为害自每年4月初~10月,5和8月发生量最大,是葡萄斑叶蝉发生的盛期。【结论】在葡萄病虫害治理的多项科研成果基础上,结合新技术、新农药的应用,提出以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和物理机械防治为基础,环境友好农药早期防控技术为辅助措施的新疆葡萄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新疆葡萄绿色食品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葡萄霜霉病是新疆葡萄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通过抗病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搞清目前当地一些品种对葡萄霜霉病的抗性,为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不同葡萄品种的室内离体叶片接种试验、田间接种试验、大田发病情况调查及不同品种田间接种后病斑大小和单斑含孢量的测定,及其叶片背面气孔数量和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等,对不同品种的抗性进行比较和鉴定。【结果】室内外接种试验和大田调查都表明,在供试品种中,弗雷和克瑞森比较抗病,且其病斑较小,单斑含孢量也较少。其叶片气孔数量和大小与感病品种无核白鸡心等相比也较少而小。【结论】克瑞森和弗雷比较抗病,无核紫、紫香无核、红提、无核白鸡心和里扎马特等感病或高度感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葡萄白粉病(Uncinula necator)是造成新疆葡萄减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杀菌剂的应用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方法,确定几种杀菌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室内药剂筛选、田间保护与治疗试验等方法,了解各供试杀菌剂之间对白粉病防治效果的异同,并采用Duncan新复极差法对不同处理的防效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从而选出防效较好的药剂。【结果】2.00 g/L石硫合剂结晶、0.50 g/L冠信WP0、.15 g/L三唑酮WP能明显抑制分生孢子的萌发,对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6.57%、93.71%和85.71%。无论是田间预防还是治疗效果0.15 g/L三唑酮WP、2.00 g/L石硫合剂结晶和0.06 g/L敌力康WP均显著高于其它供试药剂;田间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为88.85%和70.17%、87.88%和77.05%、82.86%和78.62%,0.50 g/L冠信WP和0.11 g/L好力克SC的防治效果也较好。【结论】在葡萄白粉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优先选用上述防效较好的药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黄瓜抗霜霉病基因,研究黄瓜抗霜霉病机制。【方法】利用拟南芥和甜瓜抗霜霉病蛋白质序列,搜索黄瓜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候选基因特征,以黄瓜抗霜霉病自交系M801-3-1为试材,分析候选基因在叶片组织中的表达状态。【结果】共获得187个黄瓜抗霜霉病候选基因;确定了候选基因染色体位置和排列特点、序列相似性特征以及系统进化关系;大部分黄瓜R基因在未接种霜霉病菌的抗病自交系和感病叶片组织中都有一定的表达量,在接种霜霉病菌后在抗病自交系M801-3-1中Csa001907和Csa002921表达量下调,感病自交系M302-3 中Csa001907和Csa002921变化不明显。【结论】在黄瓜基因组中存在185个与拟南芥抗霜霉病基因同源的R基因,2个与甜瓜的抗霜霉病基因At1和At2同源的eR基因,通过聚类分析这些基因可以分为6类,初步认定Csa001907和Csa002921为黄瓜抗霜霉病的R基因,这2个基因在叶片组织中有一定表达量,其表达量减少可诱发抗病黄瓜品种的抗病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区域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筛选对白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为荒漠绿洲生态区白粉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调查新疆不同生态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运用随机区组方法,定点调查各小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结果】新疆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阿克苏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重,病情指数分别为35.65、35.63和30.82,显著高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轻,病情指数分别为9.95和6.00。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和19%啶氧·丙环唑SC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4.94%和82.77%。23%醚菌·氟环唑SC、430 g/L戊唑醇SC、42%苯菌酮SC、43%氟嘧·戊唑醇SC、48%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和40%腈菌唑WP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64.57%~71.12%。【结论】新疆南部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显著重于北部地区,发生程度为3~5级。新疆北部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相对较轻,发生程度多为1~2级。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430 g/L戊唑醇SC、42%苯菌酮SC、43%氟嘧·戊唑醇SC、48%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和40%腈菌唑WP可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9.
葡萄霜霉病无公害防治药剂筛选及控害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烯酰吗啉、阿米西达等6种对葡萄霜霉病有效的常用杀菌剂品种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阿米西达、丙森锌2种药剂对预防和控制霜霉病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可推荐使用;另外4种药剂可在控害过程中作为轮换药剂,与其他农药搭配使用,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同时针对病害发生特点对其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集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查明温室大棚中葡萄扦插苗大量死亡的病原及其防治的有效药剂。【方法】通过常规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致病性测定、细胞核染色等方法鉴定其病原,通过室内药剂筛选有效药剂。【结果】造成葡萄扦插苗死亡的主要致病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品种间发病有明显差异,高墨品种最为感病。药剂筛选证明:甲基立枯磷和五氯硝基苯对病菌的抑制效果良好。【结论】温室大棚中葡萄扦插苗死亡的主要病原为立枯丝核菌,应参照立枯病的方法进行防治,所用药剂可选用甲基立枯磷和五氯硝基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