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麟游县是一个雨养农业区,干旱是限制玉米产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其核心是采用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栽培,融合覆盖抑蒸、集雨补水、增温保墒为一体,强化农艺农机技术接合,实现旱地玉米达高产。在渭北旱塬及同类生态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全膜覆盖双垄集雨玉米栽培技术是一项有效利用天然降水,保水保墒,增加土壤温度,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旱作农业新技术。2008年民和县农业部门在转导乡前坪村示范推广全膜覆盖双垄集雨玉米栽培技术60hm2,平均产量每666.7m2为749.2kg,增产35.4%;最高产量每666.7m2达850.7kg。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对玉米产量的影响,2010~2011年在黔西南州开展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栽培技术进行玉米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显著缩短玉米生育期、显著提高产量,可在我县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开展全膜玉米不同覆膜方式集雨保墒及增产效果试验,探索总结适合静宁全膜玉米的最佳覆膜方式.结果表明,以秋季全膜覆盖双垄沟播集雨保墒效果最好、产量最高,全生育期耕层土壤水分较对照高3.4%,平均产量达13 102.5 kg/hm2,较对照增产1 186.5 kg/hm2.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册亨县杂交玉米的最佳种植方式,开展玉米双垄面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区产量最高,为8 717.17 kg/hm2,常规地膜覆盖穴播区产量次之,为7 825.25 kg/hm2,拉绳穴播区产量最低,为6 522.22 kg/hm2;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和常规地膜覆盖穴播方式增产明显,可见其可在册亨县玉米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旭 《现代农业》2012,(5):99-100
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是在推广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形成的。双垄全膜覆盖后在田间形成了较大的集雨面,使垄上降水向垄沟内聚集叠加,可以聚小雨为大雨,聚无效雨为有效水。特别是在干旱情况下,对春季一次保全苗的作用非常突出,从而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农田生态环境,综合协调了影响产量的各主要因子,使马铃薯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一、技术优点  相似文献   

7.
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是在推广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形成的。双垄全膜覆盖后在田间形成了较大的集雨面,使垄上降水向垄沟内聚集叠加,可以聚小雨为大雨,聚无效雨为有效水。特别是在干旱情况下,对春季一次保全苗的作用非常突出,从而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农田生态环境,综合协调了影响产量的各主要因子,使马铃薯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2012年以来,广西大化县大力推广玉米地膜覆盖、秸秆覆盖、集雨灌溉、适时套播等关键技术,使春、秋2季玉米在干旱少雨的条件下,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笔者通过近年来对该县玉米抗旱技术的应用调查,分析总结该县玉米抗旱生产的关键措施,以供山区玉米抗旱栽培参考。  相似文献   

9.
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是在推广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形成的.双垄全膜覆盖后在田间形成了较大的集雨面,使垄上降水向垄沟内聚集叠加,可以聚小雨为大雨,聚无效雨为有效水.特别是在干旱情况下,对春季一次保全苗的作用非常突出,从而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农田生态环境,综合协调了影响产量的各主要因子,使马铃薯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玉米垄作覆膜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的一项突破性的创新技术,该项技术集覆盖抑蒸、膜面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最大限度地保蓄自然降水,使地面蒸发降到最低,实现了集雨、保墒、增产。近年来贵州省平坝县夏季旱情较为严重,为探索玉米抗旱栽培技术措施,特实施玉米垄作覆膜沟灌技术试验,通过试验探索出处理B即"直播+垄作+全田覆膜"栽培模式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