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县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一、要加快产业化步伐。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落实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重点培育与农民建立稳定产销协作关系、对农民增收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促其上规模、上档次发展;实施品牌整合战略,按照市场  相似文献   

2.
正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县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1要加快产业化步伐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落实对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重点培育与农民建立稳定产销协作关系、对农民增收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促其上规模、上档次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围绕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新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方向,就如何使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地方经济加快发展,提出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条件;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和调整优化农村布局,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重点培育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种植或养殖大户等科技创新主体;着力构建以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农科教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同时把培训新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广东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在短短27年间迅速扩张,并对当地乃至全国农村产生巨大影响,带动4万农户,20多万人走上养鸡产业化致富道路,农民有了稳定收入和殷实生活,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重要一步。文章回顾温氏27年发展历史;分析温氏的管理、组织、生产和技术模式;归纳温氏的历史成就;总结温氏的历史经验,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为农业企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杨文 《农技服务》2013,(10):1133-1135
从以农业稳县战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实施村寨美化亮化工程,面向"三个方向"培养新型农民,推进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方面介绍了黄平县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同时分析了黄平县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并从继续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正确理解新农村建设内涵,新农村建设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制度设计,打破新农村建设资金筹集瓶颈,搞好规划,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和搞好招商引资金工作方面阐述了黄平县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必须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实践证明,发挥农业高等院校教育培训作用,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正>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要从以下八方面着手,破解影响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瓶颈:一、实施人才强村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三站"建设,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和科研单位的富余人员到农村工作,把科技力量投向农村,把人才留在农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安图县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整合各方面力量,实施重点村屯整体突破战略,加快了新农村建设。一、科学审视县情,找准症结,确立了点面结合.整村推进的发展战略经过多年实践,安图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中还存在明显的制约因素:一是产业化经营还处于低档次,龙头企业建设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0.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导模式,参与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意义。以下就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谈一些认识。1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龙头企业与农业、农村以及农民存在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龙头企业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党中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不断完善实施,农机化也迅速发展,这将极大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的面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大规模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和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重视和发展农业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当前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探寻适合农业快速发展的方式,对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两种发展方式进行了比较,得出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而且也是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建设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首先提高农民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并依靠科技培养现代化的新型农民;为加快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必须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为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还应构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加大财政资金转移支持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休闲农业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进一步深入发掘农业的多功能性,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正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路径之一.休闲农业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具有促进作用,首先,通过改善乡村基础设施状况,促进生产发展;其次,发展休闲农业能有效地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实现农民生活宽裕;再次,休闲农业的发展能加快城乡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是适应新时期建设高效农业、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以嵩县田湖镇为例,通过对项目区土地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状况和农用基础设施等的对比,阐述了土地整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所取得的现时效益,即增加了耕地、改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改善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等,并针对土地整理项目在实施中存在的组织、管理和资金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建设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积极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能够迅速改变农民获取农业科技的方式和成本,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该文阐述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重点探析了农业农村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联系,以期更好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完善的信息体系服务农村,用快捷的信息服务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油助力。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人才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职业教育与农村发展、劳动力转移、现代农业建设等密切相关,是培养农村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整体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起关键作用,为有效实施"新农村"战略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论林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林业是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林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农业安全,可间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并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储备和可持续发展,对建设特色农业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发展林业.利用好林地这一非耕地资源,可以拓展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发展农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要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重视农村社区建设,提升农村社区文化知识氛围,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9.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教育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教育不仅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需要,而且在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调查显示:泰安市农民受教育的水平较低,农村城乡基础教育设施落后,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的需求。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应从丰富办学形式、优化专业设置、灵活组织教学、提升完善"三农"教育服务体系等方面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使教育在实施"科教兴衣"战略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重要条件;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因而也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