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娅 《安徽农业科学》2015,(16):221-224
[目的]明确三峡库区岸生植物野古草对水淹的耐受能力.[方法]试验设置了3个水淹处理,即对照、水淹根部(植株置于水中,仅地下部分被淹没)和水淹2 m(植株置于水中,顶部距水面2m),3个水淹时间:40、60、90d,研究了野古草植株在不同水淹处理后的恢复生长状况.[结果]野古草在水淹结束后的恢复生长期,其分蘖数、叶片数和地上部分生物量都不断增加,水淹处理植株的分蘖数和叶片数在经过60d的恢复生长后还显著高于对照,不同恢复生长阶段的相对生长速率与对照几乎无显著差异.[结论]野古草植株在水淹后仍能表现出较好的恢复生长,具有较强的水淹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库周期性水淹结束后,消落带植物积极恢复生长的能力有利于其生存和定居,因此,探究影响植物恢复生长的关键生理生态机制对于消落带生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野外采样、对比测定的手段,研究了生长于三峡水库消落带的狗牙根和牛鞭草根系在冬季水淹结束后清除活性氧(ROS)的关键酶活力恢复动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历水淹的植物恢复初期发生明显氧化胁迫,超氧化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均维持了水淹诱导增加的活力水平。两个物种的过氧化氢酶(CAT)在水淹中活力均较低;出露之后后狗牙根CAT趋向于对照水平,牛鞭草CAT活力迅速上升但未到显著水平。水淹结束后24 d各个酶活力均回复到对照水平,表明氧化胁迫已基本消失。消落带位点植物不同酶活力之间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这可能是植株维持ROS代谢内稳态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通过模拟三峡水库运行方案,在实验室内将中华蚊母完全水淹30d,分析水淹对其叶片光合色素、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根系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以期揭示中华蚊母在三峡库区新消落带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中华蚊母经完全水淹30d后,其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正常控水组处理(对照)显著降低41.78%、41.18%、41.62%、47.06%(P<0.05);根系生物量、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64.16%、41.41%(P<0.05);但叶片MDA含量和根系淀粉含量则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37.93%、145.54%(P<0.05)。完全水淹破坏了中华蚊母叶片结构,限制了其生物量积累,消耗了根部能源物质。  相似文献   

4.
野古草水淹后恢复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娅  曾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112-10114
[目的]探究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 Steud.)水淹处理后不同恢复生长期的生长差异。[方法]通过设置对照、水淹根部(植株置于水中,仅地下部分被淹没)和水淹2 m(植株置于水中,顶部距水面2 m)3个水淹深度以及40、60、90 d 3个水淹时间,观察了野古草在出水后不同恢复生长期的生长情况。[结果]短期水淹后,野古草在整个恢复生长期的分蘖数保持不变。90 d的长期水淹后,其分蘖数在恢复生长初期迅速增加,且分蘖数增加速率都高于对照植株,在恢复生长后期生长速率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对照植株。长时间的水淹会使野古草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减少,但在出水后的整个恢复生长期地上部分生物量会迅速增加。[结论]野古草植株在水淹后仍可进行恢复生长,长时间水淹后其生长在恢复生长初期表现更明显,说明该物种对水淹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5.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情况,对2年生水杉盆栽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试验共设置3个不同的处理阶段,阶段1为淹水阶段,包括常规供水(C),半淹(H)和全淹(F)3个处理组;阶段2为干旱阶段,将阶段1的处理组再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一组继续保持阶段1的水分处理,另一组进行轻度干旱胁迫处理,此时,处理组包括常规供水(C),半淹(H),全淹(F),常规供水-轻度干旱(CD),半淹-轻度干旱(HD)和全淹-轻度干旱(FD)6种不同水分处理组;阶段3将所有处理组恢复到正常供水处理,整个处理持续166d.研究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短期淹水(75d)处理后H和F组土壤的蔗糖酶活性分别下降了44.2%和47.1%;脲酶活性分别下降了9.3%和14.0%;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下降了56.9%和35.4%;长期淹水(145d)后,与对照组C相比,F组蔗糖酶活性降低了26.3%,H,F的土壤磷酸酶活性分别降低了59.6%和32.4%,而脲酶活性分别升高了20%和26.5%.淹水处理并未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产生显著影响.经过阶段2的干旱处理后,与CD组相比,HD,FD组土壤脲酶活性分别下降了21.5%和24.3%,土壤磷酸酶活性则降低了62.5%和44.6%.经过阶段3的正常供水处理后,除过氧化氢酶外,所有处理组水杉幼苗盆栽土壤的酶活性均恢复至C组水平.在整个处理阶段,水杉的存活率为100%,可以考虑作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的树种之一,但是在退水期时应及时浇水灌溉,以恢复其土壤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情况,对2年生水杉盆栽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试验共设置3个不同的处理阶段,阶段1为淹水阶段,包括常规供水(C ),半淹(H )和全淹(F )3个处理组;阶段2为干旱阶段,将阶段1的处理组再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一组继续保持阶段1的水分处理,另一组进行轻度干旱胁迫处理,此时,处理组包括常规供水(C),半淹(H),全淹(F),常规供水轻度干旱(CD),半淹轻度干旱(HD)和全淹轻度干旱(FD)6种不同水分处理组;阶段3将所有处理组恢复到正常供水处理,整个处理持续166 d .研究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短期淹水(75 d)处理后 H和F组土壤的蔗糖酶活性分别下降了44.2%和47.1%;脲酶活性分别下降了9.3%和14.0%;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下降了56.9%和35.4%;长期淹水(145 d )后,与对照组C相比, F组蔗糖酶活性降低了26.3%,H ,F的土壤磷酸酶活性分别降低了59.6%和32.4%,而脲酶活性分别升高了20%和26.5%.淹水处理并未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产生显著影响.经过阶段2的干旱处理后,与CD组相比,HD ,FD组土壤脲酶活性分别下降了21.5%和24.3%,土壤磷酸酶活性则降低了62.5%和44.6%.经过阶段3的正常供水处理后,除过氧化氢酶外,所有处理组水杉幼苗盆栽土壤的酶活性均恢复至C组水平.在整个处理阶段,水杉的存活率为100%,可以考虑作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的树种之一,但是在退水期时应及时浇水灌溉,以恢复其土壤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秋华柳(Salix variegata Franch.)在消落带水淹环境中对Cd污染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设置无镉处理组(Cd0)和镉浓度为2mg/kg的镉处理组(Cd2),水分设置为正常供水组及土壤表面以上5cm水淹组,所有处理组包括秋华柳种植组和无植物组.结果表明:1)秋华柳种植及水分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的pH值,使土壤酸碱度趋向于中性.2)所有处理及其交互作用未对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表现出显著影响.3)秋华柳种植、水分处理及其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了土壤全氮质量分数;植物处理以及植物与Cd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土壤全磷质量分数;土壤全钾质量分数受到Cd处理、植物与水分以及水分与Cd处理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水淹条件下种植秋华柳后,其土壤全氮质量分数为正常供水条件下裸地的79%;在Cd污染环境中,种植秋华柳使土壤全磷质量分数降低了15%,水分与植物的联合处理使全钾质量分数降低21%.4)与裸地正常供水组相比,水淹条件下秋华柳种植显著提高了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仅受到Cd处理的影响,植物和水分处理未对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形成显著性影响;在无Cd环境中,与正常供水土壤相比,水淹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磷的质量分数.研究表明,水淹条件下,秋华柳的种植显著降低土壤pH值,将对土壤中Cd离子形态产生明显影响,有利于植物对Cd的吸收.土壤营养元素的潜在供应能力有所降低,供应容量与供应强度随元素种类的变化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建议在秋华柳修复消落带Cd污染土壤的过程中,严格监控土壤中营养元素的质量分数,在必要的时候可在每年退水期适当施肥以促进秋华柳的生长,从而保证更好的植物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明三峡库区库岸消落带植物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的水分生理响应特性,为消落带种群构建和植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土壤水分变化格局,以2年生水杉树苗为试材,设置对照组(C)、半淹组(HS)、全淹组(FS)以及对照-干旱组(CD)、半淹-干旱组(HSD)、全淹-干旱组(FSD)等6个不同处理,通过先后进行的水淹处理、干旱处理、恢复供水试验,研究水杉树苗在不同条件下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MDA、超氧根离子(O-·2)含量及抗氧化酶(SOD、POD、ASP、CAT)活性的变化,分析前期水淹对水杉树苗后期干旱胁迫响应的影响。【结果】半淹使水杉树苗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超氧根离子(O-·2)含量显著升高,全淹使水杉树苗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POD活性显著升高。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水杉CD与HSD组的SOD、POD活性均显著升高,而FSD组的CAT活性显著高于C组;干旱胁迫也导致3个干旱处理组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但CD与HSD组之间脯氨酸、可溶性糖、MDA、O-·2含量和SOD、POD、CAT活性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前期水淹并未影响水杉树苗后期对干旱胁迫响应的敏感性,恢复正常供水后,各处理组的脯氨酸含量、CAT活性都可达到对照组水平(FSD组的CAT活性除外)。【结论】水杉树苗不仅耐水湿,而且有一定的耐旱性,可以作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重建的候选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三峡库区周边消落带为例,从植物种植对消落带的作用、影响植物景观的要素、适合在库区消落带种植的草本植物以及植物景观营造的原则和手法等方面,讨论与分析植物对消落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固原枸杞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宁夏固原枸杞产业发展现状、有利条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多年实践、调研,深入思考后,提出了宁夏固原枸杞产业要进一步加快扩大种植规模、发展壮大、做强做优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冬季淹水对柳树生长及恢复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柳树在消落带中的适应机理奠定基础。【方法】模拟三峡水库水位运行方案,在冬季对岸生植物柳树进行60d全淹和半淹处理,然后出水恢复30d,分析水淹和恢复结束时植株形态特征、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合物含量变化。【结果】柳树在全淹条件下,没有叶片、新枝及不定根生长,出水后迅速生长,经30d恢复,其形态特征和生物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不作淹水处理的对照。半淹对柳树形态特征和生物量影响不显著,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出水30d后,其形态特征、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柳树在全淹条件下生长被限制,出水后迅速恢复生长;半淹对柳树生长及恢复生长均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宜三峡库区护岸林种植的耐湿耐淹树种,采用人工水池对巴茅、池杉、水杉、麻柳、杨柳、意杨69、楸枫、慈竹、麻竹、吊丝竹10种植物的耐湿耐淹性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3年生护岸林叶片的营养特性。结果表明:池杉的耐湿耐淹能力最强,池杉、麻柳、杨柳、水杉可部分淹水150 d以上,因此,池杉适宜在三峡水库的消落区种植,池杉、麻柳、杨柳、水杉等树种可在含水量较高的土壤种植。树叶氮、磷、钾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气温升高,叶片养分含量增加,进入秋季逐渐降低。意杨和楸枫的养分需要量大,适宜在肥沃的土壤种植,池杉和水杉在肥沃和贫瘠的土壤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消落带抢救植物中华蚊母群落伴生维管植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大军  何平  邓洪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337-3338,3361
中华蚊母原生境中维管植物以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为主,其中,蕨类植物7科9属13种,被子植物29科48属61种,具有从热带到温带的过渡性质.对中华蚊母原生境伴生种区系的研究,旨在保护好这一三峡库区抢救植物并为三峡库区及其他区域消落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纵横发展整合路径,促进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为库区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调研分析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同时根据产业整合文献,探索食用菌产业发展纵横整合路径。【结果】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食用菌上下游企业关联度较低,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需横向整合和适度的纵向整合。【结论】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应以“研究所+公司+合作社+农户”、农超对接模式为依托,深化食用菌产业纵向利益关联,整合区内各地优质食用菌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纵横延伸的区域食用菌^虬  相似文献   

16.
黄雪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862-16863,16867
以三峡库区丰都县为例,运用动态聚类分析模型,将丰都县土地资源利用分为3个区:长江河谷经济区、低山丘陵农业区、低中山农林牧业区;并分析了各区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分区土地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7.
菖蒲为典型的湿生植物,探索其在不同淹水条件下的生长适应性可为湿地水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物种选择 提供科学依据。以菖蒲为材料,研究了静水条件下不同水深梯度(0、30、60 cm)对株高、根状茎长度以及分蘖能力、 总生物量、地上/ 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等生长和表型可塑性影响。结果表明,淹水深度及淹水时间显著影响根状茎 延长、分蘖的形成以及总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不同淹水条件下根状茎和分蘖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均呈S冶形异速 生长趋势,但同期相比,浅水条件下植株分蘖数大于对照及深水条件下形成的分蘖数;总生物量与根冠比随淹水深 度增加而减小。说明淹水条件下,植株通过增加地上部分的相对生物量和减少地下部分的相对生物量增强对淹水 的适应能力,认为0 ~30 cm 浅水环境最适宜菖蒲的生长与繁殖。   相似文献   

18.
以灰木莲(Manglietia glauca)、尖叶杜英(Elaeocarpus apiculatus)、蒲桃(Syzygium jambos)和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4种园林绿化树种的幼苗为研究对象,对其淹水胁迫处理下的光合响应生理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华南地区筛选耐水淹树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水淹胁迫时间的增加,4种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呈下降趋势,35 d时均达到最小值,灰木莲的胞间CO2浓度Ci逐渐上升,尖叶杜英的Ci先降后升,蒲桃和乐昌含笑的Ci均缓慢下降。综合考虑4个叶片气体交换参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4种幼苗耐水淹能力为蒲桃乐昌含笑尖叶杜英灰木莲。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典型林分土壤抗侵蚀性能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工程库区典型植被类型(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灌木林、农地对照)为研究对象,从抗蚀性、抗冲性和抗剪性3个角度进行林地土壤抗侵蚀性能研究,并采用判断矩阵获得指标权重,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团聚度为三峡库区林地土壤最佳抗蚀指标;土壤团聚度平均值表现为灌木林(37.2%)和农地(42.4%)最优,楠竹林(10.6%)最差,针阔混交林(26.2%)优于常绿阔叶林(19.4%)。在最易被径流冲刷的土壤A层,抗冲刷系数为:常绿阔叶林(6.933L·min/g)灌木林(4.205L·min/g)针阔混交林(3.783L·min/g)农地(3.046L·min/g)楠竹林(0.789L·min/g)。林地土壤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以楠竹林最大(25.60°),土壤黏聚力值以灌木林最大(16.51kPa);最易发生剪切破坏的土壤层分别出现在针阔混交林的土壤AB层和B层,常绿阔叶林的土壤B层,楠竹林的土壤C层,灌木林的土壤AB层,农地土壤的B层和C层。综合评价结果为:灌木林土壤抗侵蚀作用最强(得分1.50),其次为常绿阔叶林(1.43),楠竹林最差(0.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