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利用沼气燃烧对大棚增温时,棚内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几种蔬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点燃8盏沼气灯的大棚,棚内气温比无沼气增温大棚平均提高4.4℃,在06:00左右时两者的差异最大,达5.7℃。大棚内的CO2浓度明显升高的时间段为07:00—09:00,在08:00左右时,沼气处理棚内的CO2浓度最高,达2 200μL/L,比对照棚内的CO2浓度增加了接近3倍,使棚内蔬菜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辽西日光温室大棚内小气候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2004年10月~2007年6月喀左县日光温室大棚内气温、地温、相对湿度、光照度的连续监测气象资料,分析棚内小气候因子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征,并与室外对应天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温室大棚的气温、地温、相对湿度、光照度是随着外界气象条件和季节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并具有日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新型纳米流滴控释膜的流滴性能及其对温室环境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设施叶菜类农业大棚智能监控系统,对流滴控释膜和对照膜内的空气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通过大田扣棚跟踪监测数据发现,这种膜具有比现有长寿、流滴功能膜光照强度高、减少高温天气棚温上升以及具有更好的光合作用效果等优点。[结论]这种新型的纳米流滴控释膜比现在广泛使用的国产流滴膜性能更优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新型纳米流滴控释膜的流滴性能及其对温室环境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设施叶菜类农业大棚智能监控系统,对流滴控释膜和对照膜内的空气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通过大田扣棚跟踪监测数据发现,这种膜具有比现有长寿、流滴功能膜光照强度高、减少高温天气棚温上升以及具有更好的光合作用效果等优点。[结论]这种新型的纳米流滴控释膜比现在广泛使用的国产流滴膜性能更优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庆万州区SO2污染状况,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方法]该研究通过总结万州区SO2浓度的年内逐日变化规律,探讨SO2浓度与降水量、大气压强、风速、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6个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并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重庆万州区SO2污染主要集中在冬季,SO2浓度与6个气象因子之间有4个存在显著性的相关关系,其中与降水量、风速、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气压呈现显著正相关。因子分析法得到万州气象因子变化主要受到辐射能量、水汽和风速3个主要成分的影响,并建立了SO2浓度的预测模型。[结论]该研究的预测模型可以为万州区农业生产中预防SO2和酸雨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马铃薯光合生理特性及生长的适宜气象条件,以高效利用宁夏农业气候资源提高马铃薯品质与产量,大力发展宁夏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方法]利用CIRAS-Ⅰ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马铃薯光合生理要素日变化,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宁夏西吉县马铃薯生理因子与气象因子日变化规律,研究作物生长关键期(开花期、块茎膨大期)气温、湿度、CO2浓度、光强等气象因子对马铃薯生理各要素日变化的影响。[结果]①马铃薯试验田间的空气湿度呈"U"型余弦曲线形式变化,而光合有效辐射和气温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②田间CO2浓度与马铃薯叶片细胞间隙CO2浓度成正相关性,二者日变化均呈"W型双峰"曲线;③马铃薯生长季内,在空气相对湿度较为适宜的晴天,其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要素的日变化与环境因子太阳辐射的日变化规律是一致的,都表现为"M型双峰"曲线形式,且有明显的"午休"现象;④光照过强引起叶片光合作用出现的"午休"现象通常与气温最高值和湿度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同步。[结论]该研究可为宁夏地区马铃薯的大规模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光合生理因子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马铃薯光合生理特性及生长的适宜气象条件,以高效利用宁夏农业气候资源提高马铃薯品质与产量,大力发展宁夏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方法]利用CIRAS-Ⅰ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马铃薯光合生理要素日变化,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宁夏西吉县马铃薯生理因子与气象因子日变化规律,研究作物生长关键期(开花期、块茎膨大期)气温、湿度、CO2浓度、光强等气象因子对马铃薯生理各要素日变化的影响。[结果]①马铃薯试验田间的空气湿度呈"U"型余弦曲线形式变化,而光合有效辐射和气温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②田间CO2浓度与马铃薯叶片细胞间隙CO2浓度成正相关性,二者日变化均呈"W型双峰"曲线;③马铃薯生长季内,在空气相对湿度较为适宜的晴天,其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要素的日变化与环境因子太阳辐射的日变化规律一致,都表现为"M型双峰"曲线形式,且有明显的"午休"现象;④光照过强引起叶片光合作用出现的"午休"现象通常与气温最高值和湿度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同步。[结论]该研究可为宁夏地区马铃薯的大规模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金太阳杏设施栽培主要生态因子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金太阳杏高产设施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6年3~5月研究了金太阳杏在塑料大棚内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大棚内光照度(I)与外界光照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棚内低于棚外。透光率晴天为41.2%~49.6%,阴天为61.1%~69.2%。棚内气温(Ta)旬变化为13.5~26.6℃,0cm地温(Ts0)为12.5~23.3℃,20cm地温(Ts20)为9.8~20.2℃。棚内空气相对湿度(RH)旬变化为55.4%~80.3%,日变化晴天为44%~88%,阴天为53%~94%。晴天和阴天,T、Ta、Ts0先升后降,峰值和谷值均出现在14:00pm。在不同因子变化中,T起主导作用,Ta、Ts0与I呈正相关,RH与T、Ta、Ts0呈负相关。Ts0在1天内较为平稳少变,受Ta影响较小。[结论]塑料大棚内的环境因子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9.
影响桑叶片光合速率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片光合速率是桑的重要生理指标,通过对影响桑光合速率的生理因子和微气象因子进行分析,讨论其对桑光合速率的影响状况。结果显示:桑气孔导度与叶片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呈正相关关系;在影响桑光合速率的微气象因子中,光照强度及叶温与桑叶片光合速率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胞间CO2浓度与其呈负相关。表明:气孔导度是影响桑叶片光合速率的重要生理因子;光照强度、CO2浓度及叶温是影响桑叶片光合速率的重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0.
北方春季塑料大棚小气候月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盛楠  吴志强  闫立奇  肖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559-3560,3574
[目的]了解北方地区整个春季温室大棚内的小气候特征。[方法]选择佳木斯城郊的一农户家为观测地点,于2009年3月10日-5月30日观测棚内气温、湿度和光照强度,进而研究北方春季塑料大棚小气候的月变化。[结果]3-5月,与棚外最低气温相比,在夜间覆盖塑料大棚的棚内最低气温升高了7℃多。3-5月,大棚内的湿度明显高于外界,其中,3月,从17:00开始至次日6:00,棚内相对湿度基本都维持在100%;4-5月,棚内湿度虽然有所降低,但仍远高于外界。3-5月塑料大棚的平均光强透过率达50%以上,棚内光强高于喜温蔬菜的光补偿点和喜凉蔬菜的光饱和点的时间为6-8 h。[结论]该研究为北方农民合理安排春季塑料大棚农事活动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秸秆生物反应堆对温室气温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对茄子温室内气温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方法]以茄子温室为研究对象,通过栽培试验和室内测定分析方法相结合,对玉米秸秆反应堆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温室内外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跟踪观测。[结果]秸秆生物反应堆对棚内气温有明显的提高,平均提高1.5~2.3℃,最高可以提高温室温度4℃。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可以明显提高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结论]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能够明显改善温室的生态环境,解决日光温室CO2不足的矛盾,为温室蔬菜增产提供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12.
戴佳伟  钱坤  陈琛  严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981-19982,20014
[目的]探讨安徽淮河流域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特征。[方法]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安徽淮河流域地区主要农作物油菜和小麦田的CO2排放通量以及水稻田的CH4排放通量,并探讨了该地区农田CO2和CH4排放通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农田土壤温室气体CO2、CH4的排放通量有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农田土壤CO2、CH4的排放通量整体上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空气相对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因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何涛  廖克杰  陈丹  范万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61-10062
[目的]研究线性回归模型在大棚小气候预测方面的应用情况,为有效调节春、夏、秋、冬季大棚内光照、气温、湿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种常见结构塑料大棚内外150 cm高度的春、夏、秋、冬季光照、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进行对比观测、分析,建立预测不同结构大棚气象要素值的数学模型。[结果]单栋、3连栋、6连栋大棚内外150 cm高度光、温、湿三要素均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拟合模型在t0.01检验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该研究可为大棚农产品的优质、高产和稳产栽培提供农业气象服务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减轻气象灾害对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影响。[方法]利用2008~2011年冬季日光温室内外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冬季日光温室内温度变化特征及最低气温预报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晴天和多云天气下日光温室内的气温有明显的日变化,且晴天状况下温度变化幅度要大于多云天气;连阴天时日光温室内气温较低,严重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与温室外气温及温室内湿度、气温、地温相关性较好。[结论]试验建立了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预报模型,利用最新资料对模型进行预报检验,不同天气状况下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预报值平均绝对误差小于1℃,平均相对误差低于10%。  相似文献   

15.
沈阳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克  刁军  李志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42-9043,9143
[目的]研究沈阳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对策。[方法]利用沈阳沈北新区近38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候变化,并探讨气象灾害天气的应对措施。[结果]近38年来,沈北新区光照条件一般,冬季平均日照时数较短(551 h),呈缓慢减少趋势,但降幅并不明显;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温倾向率0.371℃/10 a,冬季气温倾向率0.313℃/10 a,气温虽呈升高趋势,但波动幅度较大,让生产管理难以控制;较寒冷期(11~3月)历年降水量、阴天日数呈增加趋势,对蔬菜大棚生产影响较大;低温寡照阴天是该区冬季气候特点,对发展蔬菜大棚产业不利,冬季增加取暖措施有望正常发展。[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当地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河北栾城小麦水热、CO2通量特征和能量平衡进行分析。[方法]基于栾城站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的2008年小麦水热、CO2通量数据及常规气象、生物量等数据,分析小麦水热、CO2通量特征和能量平衡闭合状况。[结果]①潜热、感热、CO2通量表现出明显的日、季变化特征,潜热、感热通量日变化呈倒"U"型,CO2通量"U"型,且通量日峰值存在较大差异;②潜热、感热、CO2通量的强度变化与环境因子有较大关系:三者对光强、净辐射的反应较为敏感,相关系数分别达0.92、0.66、0.65及0.90、0.69、0.74,且晴天更好,对气温也较为敏感,潜热通量,特别是在降水后对土壤含水量反应较敏感;③小麦农田能量平衡闭合度为0.91,存在明显的不闭合现象,而且在不同月份、一天不同时段,闭合程度也不同,能量平衡不闭合的主要原因是测量误差和忽略热储量等。[结论]该研究得到了小麦农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及CO2通量特征、传输机制及其影响因子,可为揭示作物冠层蒸散、光合与水分利用效率关系、能量分配等的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肖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17-13921,13928
[目的]对河北栾城小麦水热、CO2通量特征和能量平衡进行分析。[方法]基于栾城站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的2008年小麦水热、CO2通量数据及常规气象、生物量等数据,分析小麦水热、CO2通量特征和能量平衡闭合状况。[结果]①潜热、感热、CO2通量表现出明显的日、季变化特征,潜热、感热通量日变化呈倒"U"型,CO2通量"U"型,且通量日峰值存在较大差异;②潜热、感热、CO2通量的强度变化与环境因子有较大关系:三者对光强、净辐射的反应较为敏感,相关系数分别达0.92、0.66、0.65及0.90、0.69、0.74,且晴天更好,对气温也较为敏感,潜热通量,特别是在降水后对土壤含水量反应较敏感;③小麦农田能量平衡闭合度为0.91,存在明显的不闭合现象,而且在不同月份、一天不同时段,闭合程度也不同,能量平衡不闭合的主要原因是测量误差和忽略热储量等。[结论]该研究得到了小麦农田生态系统水热通量及CO2通量特征、传输机制及其影响因子,可为揭示作物冠层蒸散、光合与水分利用效率关系、能量分配等的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523-14524,14527
[目的]为了研究春兰适应环境变化的方法。[方法]对自然状态(正常组,CO2浓度(370±50)μl/L)和高CO2浓度(试验组,CO2浓度(700±50)μl/L)春兰叶片的叶绿素及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含量进行研究。[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试验组春兰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高,叶绿素a/b降低;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的含量增加,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得到6条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带和1条游离色素带,表明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种类未发生变化。从电泳结果可以看出,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聚合态如LHCⅡ3的量增多,单体态LHCⅡ1和LHCⅡ2的量减少。[结论]叶绿素、叶绿素蛋白质复合物含量的变化是春兰对高CO2浓度的一种适应效应,有利于提高其在光合作用中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的效率,并且支持高效的光合碳素同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紫外辐射增强与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豫豆19为材料,通过室外盆栽试验研究地表UV-B辐射增强20%对土壤-大豆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结果]在大豆营养生长期,UV-B辐射增强对土壤-大豆系统CO2和N2O的排放影响不显著;在大豆生殖生长期,UV-B辐射增强显著降低了土壤-大豆系统N2O和CO2的排放,降低了该系统的呼吸速率。UV-B辐射增强主要通过影响大豆的光合作用及N代谢过程影响土壤-大豆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如降低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改变其硝酸还原酶活性及硝态氮含量等。[结论]UV-B辐射增强对土壤-大豆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和植物生长及其氮代谢过程等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马占相思人工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日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日变化规律,确定最佳观测时间。【方法】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华南地区马占相思人工纯林土壤3种温室气体CO_2、CH_4、N_2O通量进行连续观测。【结果】马占相思人工林土壤3种温室气体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马占相思人工林土壤为CO2和N2O的排放源及CH_4的吸收汇,其通量日变化幅度分别为:401.33~555.59 mg·m~(-2)·h~(-1)、24.50~34.72μg·m~(-2)·h~(-1)和-10.96~-41.88μg·m~(-2)·h~(-1)。地表CO_2、CH_4通量和5 cm深土壤温度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相关,地表N_2O通量同温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通过对矫正系数分析,综合考虑3种温室气体以及取样的可操作性,华南地区马占相思人工林雨季的最佳观测时间为09:00时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