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2008年冀中小麦样品粉质参数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小麦品质直接影响着面粉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在小麦品质评价过程中,粉质参数被公认为评价面团流变学特性的重要依据。2008年对河北省中部石家庄市、衡水市和沧州市抽取81个小麦品种样品的粉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小麦品种样品的稳定时间平均值为6.39±6.10 min,变异系数为95.46%,说明冀中地区生产应用的小麦品种品质差异较大。其中,30.10%的小麦样品达到强筋小麦品质标准,24.69%的小麦样品达到中筋小麦品质标准。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湖北省主导小麦品种郑麦9023在大面积生产中的品质状况,对2009年夏收后收集的64份郑麦9023样品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检测样品93.8%属于硬质白小麦,17.2%达到容重一等标准,32.8%属于四等标准及以下,有1个样品达到优质强筋小麦国家标准,没有样品完全达到优质弱筋小麦国家标准;郑麦9023大部分品质指标平均值达到中筋或强筋小麦标准,其中平均粗蛋白含量为13.9%,湿面筋含量为26.4%,面团稳定时间为3.6min,降落值为143.2s。说明郑麦9023品质指标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小麦品质稳定是品种合理区域布局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2013~2018年连续6 a在河北省正定县、赵县、无极县、辛集市和固安县5个县(市),每年每县(市)选择3个点,每点抽取优质强筋冬小麦石优20号生产上的子粒样品10 kg,对子粒蛋白质含量以及面团流变学特性粉质参数和拉伸参数等重要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其不同年际、不同区域间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石优20号子粒蛋白质品质以及面团流变学特性粉质参数和拉伸参数等在不同年际和不同区域间稳定性均较好;且所收集子粒样品的面团稳定时间均在7 min以上,达到了二等优质小麦品质标准(GB/T 17892—1999)。国审优质强筋冬小麦石优20号品质稳定,目前已成为河北省优质小麦发展的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优质小麦品种的基本情况评价 (一)基本情况 我国小麦品种由于传统食品馒头、面条主要需要中筋小麦,因此缺乏强筋(适于面包烘烤为代表)和弱筋(适于酥性饼干为代表)的两类品种。据1986年对16省市79个品种测试,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3.7%(籽粒蛋白,干基),沉降值26.8ml,粉质形成时间3.48min,面包体积586.5ml,1999年黑龙江省农科院谷物品质研究中心对全国216个种植面积较大品种进行了样品测试,得出平均籽粒蛋白质为14.2%(干基),湿面筋31.8%,粉质仪形成时间2.4min,稳定时间3.4min,最大抗延阻力267.7E.U,延伸性16.9cm,与美国、加拿大小麦相比,中国小麦蛋白质含量不低,但蛋白质的质量较差,故烘烤品质较差。这一状况主要受制约于品种的遗传基础(如缺乏控制高分子谷蛋白亚基5+10的优质基因等等)。而我国弱筋软质小麦主要问题是蛋白质含量偏高,缺乏蛋白质含量低于10%品种,蛋白质含量较低的往往又表现延展性不足。我们所提的优质小麦当前主要特指这两类(强筋、弱筋)的不足而言,实际上,不同加工食品都有其特定的对小麦品质要求,如馒头,面条就要求中筋小麦,中筋小麦也有其一定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四川北部仓储小麦品质状况,以2009年在四川北部3市9县(区)抽取的19个仓储小麦样品为实验分析材料,对其进行了品质性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广元和德阳仓储小麦样品的籽粒品质性状优于绵阳的,广元仓储小麦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都高于绵阳和德阳的;广元地仓储小麦面团粉质参数较好。总之,在四川北部3个市所抽取仓储小麦样品,只有籽粒容重在抽样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而籽粒千粒重、灰分、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的粉质参数在抽样地区间无显著差异,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四川小麦新品种(系)农艺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49份四川小麦新品种(系)的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农艺性状普遍表现优良。蛋白质含量中等偏低,平均为12.97%。沉降值属中、低水平,平均为22.23 mL。面筋含量较高,湿面筋含量平均为33.68%。粉质指标普遍较差,其中形成时间平均为2.01 min,稳定时间平均为3.22 min,粉质质量指数平均为35.66。大多数材料筋力为中到弱筋。从主要品质指标来看,W7达到了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另有4份材料达到专用中筋小麦标准,2份材料达到专用弱筋小麦标准。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沉降值、面筋含量、吸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沉降值与其它品质性状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可作为品质育种早代选择指标;面筋指数与粉质参数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千粒重与面筋指数、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相反,其它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大多不显著,这表明高产与优质的矛盾并不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掌握安徽省小麦品质状况,对品种布局进行探索性研究,特开展安徽省主产区小麦品质抽样、检测工作,对品质性状及区域、年度间差异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从单项指标的变异情况来看,容重达标比例最高,且区域间、年度间变异系数均较小;籽粒蛋白质含量、吸水率、硬度等指标均有58%以上的比例可以达到中强筋标准,籽粒蛋白质含量达到强筋的比例较低。综合指标中,达到中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数量最多,达到优质中强筋以上标准的样品比例仅为13.7%,达到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比例不足0.6%。各年度间达标样品数量以2019年最多。达到中强筋标准的样品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宿州市、阜阳市、亳州市和淮北市、滁州市等沿淮淮北麦区;达到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分别来自阜南县和长丰县。  相似文献   

8.
2006—2015年中国小麦质量年度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中国小麦由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和弱筋小麦4种类型构成,分析近10年来各类型小麦年度质量变化,探讨小麦生产质量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小麦生产、科研、购销和加工等环节提供必要的参考。【方法】对2006—2015年中国小麦生产区742个小麦品种7 561份样品的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指数和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测定,分析各类型小麦年度比例和8个主要品质性状年度变化。【结果】小麦品种结构有所改善,但达标样品比例较低。从品种比例看,强筋品种、中强筋品种、中筋品种和弱筋品种比例分别为12.6%、16.7%、68.7%和2.0%,年度间保持稳定。从样品比例看,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和弱筋小麦样品比例分别为21.0%、16.9%、49.4%和3.8%;各类型小麦样品比例年度间变化差异较大,年度间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呈此消彼长趋势,中强筋小麦呈缓慢增加趋势,弱筋小麦呈下降趋势。从达标样品比例看,各类型小麦达标比例较低,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和弱筋小麦达标比例分别为4.8%、4.6%、25.0%和0.4%。中国小麦总体质量表现为中筋小麦水平,容重、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年度间变化趋势不明显,沉淀指数、粉质和拉伸参数呈小幅下降趋势。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品质性状年度间保持相对稳定,沉淀指数、粉质和拉伸参数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弱筋小麦近年来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淀指数年度平均值增加,品质下降。不同类型小麦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容重年度平均值大小依次为中强筋小麦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年度平均值大小依次为强筋小麦中筋小麦中强筋小麦弱筋小麦,沉淀指数、粉质和拉伸参数年度平均值大小依次为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年度平均值变幅不同,其中沉淀指数、粉质和拉伸参数年度平均值变幅大小依次为强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结论】中国小麦品种结构有所改善,各类型小麦达标比例较低,小麦质量有较大提升空间。应通过选育和推广高产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合理增加现有各类型优质小麦品种面积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途径,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小麦质量。  相似文献   

9.
黄淮冬麦区部分区域小麦品种构成及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定点农户调查和田间采样分析,了解黄淮麦区主产区小麦生产的品种构成及小麦品质性状,为小麦品种选育和食品加工业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年夏收时在陕西、河南、河北3省所属9个地市、27个县区、81个乡镇抽取农户田间小麦主栽品种样品243份;2009年夏收时在同一区域抽取农户田间小麦主栽品种样品242份。统计小麦品种构成,分析小麦样品的籽粒品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黄淮麦区调查区域小麦主栽品种数量较多(86个小麦品种),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种植比例较低(19.8%)。小麦籽粒千粒重(39.5g)、容重(787 g•L-1)、蛋白质含量(14.0%)较高,籽粒硬度大(56%),但沉淀值较低(26.7 mL);除沉淀值和粉质参数外,其它品质性状年际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调查地区生产的小麦属硬质、高蛋白质、中强筋产品;该区域具有生产高筋、强筋小麦的潜在优势。政府部门应加强稳产、高产、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推广,以提高小麦商品粮的质量水平,促进传统农业区食品加工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小麦粉粉质测定方法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质测定是评价小麦及面粉内在品质的重要方法之一。文章介绍了粉质测定的基本原理 ,分析了粉质测定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小麦品质测试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小麦品种对大田中低量镉富集及转运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解决Cd污染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及为小麦品种推广应用提供品种特征数据资料,采用田间调查的方法,于黄淮海平原9个小麦种植区采集了59个小麦品种,共计91组土壤-植物点对点样品,基于小麦不同部位Cd含量、茎叶Cd转移系数(TF)及籽粒Cd富集系数(BCF)值等指标对不同小麦品种Cd富集能力进行比较研究;采用聚类分析,以不同基因型小麦的BCF为筛选条件,对59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除济源外(2.292 mg·kg~(-1)),研究区表层土壤Cd污染状况整体尚好(0.107~0.212 mg·kg~(-1));济源小麦品种籽粒Cd含量范围为0.119~0.150 mg·kg~(-1),其他样点为0.005~0.030 mg·kg~(-1);TF变化区间为0.093~0.500,最大与最小值间相差约4.4倍;BCF变化区间为0.047~0.165,最大与最小值间相差约2.5倍。经聚类分析把不同品种小麦Cd的BCF值分为五类,并筛选出冀麦518、衡0628、衡09观29三个低Cd富集小麦品种。通过BCF推算,在保障籽粒Cd含量不超过食品安全限量标准的前提下,59个小麦品种基本上都可以在国家规定的二类Cd污染土壤上种植,其中,有27个小麦品种还可以在三级Cd污染土壤上种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95份冬小麦资源品种(系)的抽穗期、灌浆时间与千粒重的试验分析表明,冀东冬小麦的抽穗期主要在5月1日~5月14日之间,而5月7~5月13日是抽穗的高峰期,达到总量的80.4%;灌浆时间在35~45d之间,以37~41d的品种最多,占品种总数的88.2%.随抽穗期的推迟、灌浆期的缩短,千粒重呈显著下降趋势,相关系数分别为 r=-0.4365和r=0.8924.  相似文献   

13.
以273份小麦新品系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揉面仪和粉质仪等相关指标的分布和关系。结果表明:50%的小麦品系在籽粒硬度和蛋白质含量等方面已达到强筋小麦的品质要求,但面团流变学特性则存在一定的差距;加强面团流变学特性的遗传改良,应是今后育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籽粒硬度结合揉面仪指标的和面时间、8 min尾高、衰落角,可作为预测小麦面粉品质和面团品质的重要参考指标,但和面时间不超过4 min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为给小麦新品种(系)的选育和确切评价以及品种审定提供参考依据,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加2003~2004年度山东省高肥乙组区域试验11个小麦新品种(系)的13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依据品种(系)的灰色关联度顺序所进行的综合评估与品种(系)的实际表现是一致的。良星99、954(5)-4、泰山008的加权关联度位列试验前三位,至2006年分别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余品种(系)已先后淘汰。结果表明,与等权关联度相比,加权关联度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更接近。  相似文献   

15.
对1999-2000年河北省北部冬小麦区试的7个参试品种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沧核026的关联系数最高,为0.7603,综合性状优良,综合评估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一致,比方差分析能更好的反映品种的综合性状.  相似文献   

16.
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 1999~ 2 0 0 0年参加山东省区域试验的 12个冬小麦新品种 (系 )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阳943182 1、泰山 2 41关联度系数最高 ,分别为 0 .892 0和 0 .82 83 ,综合性状优良。综合评价结果与品种实际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7.
分枝型普通小麦的创育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产量构成的三要素是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及粒重,其中通过增加穗粒数来提高产量的潜力是很大的。应用亚远缘梯级复合杂交培育出多粒穗分枝普通小麦(2n=42)品系,其优点是半矮秆,抗病抗逆性好,分枝性状稳定,穗粒数较普通小麦增加50%以上,在良好栽培条件下,公顷产量最高可达11 235kg。选用其中两个不同类型的分枝小麦与5个普通小麦配置了6个CHA杂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其中杂种比双亲之一的推广品种晋麦67号(CK)等平均增产24.4%,幅度为7.5%~38.8%。由此可以预测,多粒穗分枝小麦将成为CHA组合理想的强优势亲本,并在生产中得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不同类型弱春性小麦强筋品种郑麦9023、中筋品种偃展4110和弱筋品种豫麦50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开花后叶源的光合特性和籽粒库的积累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弱春性小麦品种在开花后0~14 d,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14天以后开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郑麦9023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强,平均高出13.1%;千粒质量分别比偃展4110和豫麦50高5.9 g和12.4 g,具有明显的"叶强粒重"优势。偃展4110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平均为4.16,比其他2品种同期高出24.1%;穗数分别比郑麦9023、豫麦50高出8.67%和24.01%,具有明显的"叶多穗多"优势。2品种籽粒产量达7 500 kg/hm2以上,播期对灌浆期的叶源性能和粒库指标具有明显调控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小麦不完善粒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小麦不完善粒的构成因子,降低小麦生产中不完善粒的比例,筛选不完善粒低的小麦品种资源。[方法]选取安徽省涡阳县陈大镇种植的53个小麦品种(系),估算其不完善粒构成,解析赤霉病粒、黑胚粒和发芽粒的构成比例。[结果]该试验中53个小麦品种(系)的不完善粒范围为2.79%~20.82%,其中不完善粒小于6%的1、2级小麦品种(系)仅15个;不完善粒超过10%的小麦品种(系)有16个。造成不完善粒的赤霉病粒、黑胚粒、生芽粒等均存在明显的基因型间差异。[结论]供试品种(系)中,连麦6号、洛麦23、未来0818、龙科091、连麦2号、百农207、泰农19、皖农09157、皖科06725和皖科121979等品种(系)的不完善粒较低。  相似文献   

20.
秩次分析法评价冬小麦区试中新品种的产量性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秩次分析法,对两个年度参加河北省冬麦区中北部区域试验中的7个冬小麦新品系(种)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对各品种表现的平均数分极值H_1,秩次值H_2,环境区分指数Y_M等统计数的计算,进行品种间秩次平均数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以京冬6号、唐7111、秦麦1号等4个品种在这轮区试中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