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从日本五针松(Pinus parviflora)栽培圃地调查松褐天牛(Monochumus alternatus),并取样镜检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揭示日本五针松感染松材线虫病的可能性和扩散风险,为开展检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日本五针松圃地采集枯死或濒死的日本五针松植株,采用分离镜检法检测枯死或濒死日本五针松木质部的线虫种类;剖木检查天牛危害,观察留在日本五针松松枝上的补充营养伤口,同时鉴定天牛幼虫特征,解剖检验羽化的天牛成虫携带LⅣ状态。【结果】在枯死或濒死6株日本五针松枝条样本中有3株样本分离到松材线虫或拟松材线虫,检出率为50%,其中1个样本检出纯松材线虫,1个样本检出纯拟松材线虫,1个样本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混合寄生,检出率各为33%。侵入枝干的天牛幼虫为松褐天牛幼虫,该幼虫能在日本五针松上顺利羽化为成虫,并携带松材线虫L_(Ⅳ)型耐久型幼虫。【结论】日本五针松能被携带松材线虫的松褐天牛危害并感染松材线虫病,应加强检疫管理,杜绝通过人为调运苗木扩散传播松材线虫病。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望海楼国有林场松褐天牛羽化发生情况,通过对松褐天牛开展为期3年的诱捕测报工作,了解松褐天牛成虫生活史,更好掌握其发生危害规律。调查发现在望海楼国有林场内松褐天牛羽化出孔期从每年5月上旬一直到11月初,持续近半年,每年7月为出孔高峰时期,通过了解松褐天牛出孔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松材线虫传入风险,保护松树资源健康。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健康、无病的马尾松人工接种松材线虫以及在伐倒健康、元病的马尾松上进行松褐天牛蛀食性试验。结果表明:主干接种松材线虫的马尾松染病率为20%,死亡率为10%,树枝接种松材线虫的马尾松染病率为10%,无死亡情况。另外,松褐天牛蛀食性试验的伐倒木上,每只雌性松褐天牛繁殖的平均幼虫数为12.3头,皮下组织被取食破坏率平均达25.6%。  相似文献   

4.
烟台地区2种黑松蛀干害虫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烟台黑松(Pinus thunbergii)干枯死树的调查研究表明,黑松蛀干害虫主要有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2种天牛数量比约为1∶7,并且均在7月份进入羽化盛期,雌雄比大致为1。2种天牛的垂直分布类型均为聚集分布,松褐天牛幼虫的数量呈两端少中间多的抛物线状分布,褐梗天牛幼虫的数量在黑松树干基段最多,向上依次递减;4—9月份每月分别对2种天牛幼虫的生态位宽度进行统计,发现松褐天牛幼虫的生态位宽度大于褐梗天牛,且随着时间推移2种天牛的生态位宽度均有变小的趋势;松材线虫自动化分子检测系统分析结果显示,2种天牛均可携带松材线虫。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松材线虫病疫木除害效率及林间花绒寄甲种群数量,采用松褐天牛疫木就地隔离结合人工释放花绒寄甲的方法,开展花绒寄甲释放技术及控制松材线虫病的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隔离材料中以8目镀锌铁丝网的隔离效果最好,对疫木松褐天牛的控制效果达100%;在疫木覆盖8目镀锌铁丝网之后的翌年3—4月松褐天牛预蛹和蛹期释放花绒寄甲的寄生率(72. 25%)极显著高于在砍伐疫木覆盖8目镀锌铁丝网时释放的寄生率(54. 60%);在3—4月每堆木段0. 5 m~3(松褐天牛幼虫数150头左右)中以释放成虫150头/堆或者释放卵卡3 000粒/堆为最佳,寄生率高、成本低,且释放卵比释放成虫寄生率更高;采用8目镀锌铁丝网罩隔离疫木联合人工释放花绒寄甲来处理疫木的生物除害方法,明显控制住了松褐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病的途径,提高了林间花绒寄甲种群数量,致使松材线虫对健康松树的致死率显著下降,病死木减退率达92. 91%,防治效果达85. 08%,且极显著优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疫木现砍现烧措施。表明疫木隔离结合释放花绒寄甲能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流行危害,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接种松材线虫及松褐天牛蛀食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健康、无病的马尾松人工接种松材线虫以及在伐倒健康、无病的马尾松上进行松褐天牛蛀食性试验,结果表明:主干接种松材线虫的马尾松染病率为20%,死亡率为10%,树枝接种松材线虫的马尾松染病率为10%,无死亡情况。另外,松褐天牛蛀食性试验的伐倒木上,每只雌性松褐天牛繁殖的平均幼虫数为12.3头,皮下组织被取食破坏率平均达25.6%。  相似文献   

7.
松材线虫萎蔫病生物学特性及治理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材线虫萎蔫病病原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而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是主要传病媒介。根据南京地区自然规律、线虫和天牛的生物学特性,采用了树干注药、薰蒸杀灭病死木中的传病媒介、喷洒菊酯微胶囊农药、加强营林技术管理和制定严格的植物检疫制度等综合防治方法,能有效地防治松材线虫萎蔫病。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寄生松材线虫(Bursapheleuchus xylophil)是否会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运动能力造成影响,对携带松材线虫与未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雌雄成虫对其水平和垂直爬行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未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雌雄成虫间水平和垂直爬行能力无差异(P0.05);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雌雄成虫间水平爬行能力有显著差异(P0.05),垂直爬行能力无差异(P0.05);携带松材线虫与未携带松材线虫的雌成虫水平爬行能力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垂直爬行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携带松材线虫与未携带松材线虫的雄成虫水平爬行能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垂直爬行能力无差异(P0.05),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爬行距离均高于未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由此可见,携带松材线虫对松墨天牛的爬行探寻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且对雌虫的影响更突出,这使得松墨天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也导致松材线虫进一步扩散繁殖。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6,(5):130-131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又名松墨天牛、松天牛,是松树的一种蛀干性害虫,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自然传媒昆虫,在遵义市各县(区、市)广泛分布,是为害松树的毁灭性蛀干害虫,同时,松材线虫是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市松林资源的最具毁灭性的病害,在自然状态下松褐天牛种群数量的多少与松材线虫的传播速度和对松树的致死情况密切相关,因此,正确了解和分析本市范围内松褐天牛种群数量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对于松材线虫的预防和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森林病害,主要借助媒介昆虫松褐天牛成虫传播,再加上目前尚无有效办法对松材线虫本身进行防治。因此,有效地防治传媒昆虫松褐天牛对防治松材线虫病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我国当前的化学及生物防治松褐天牛技术研究工作以及各类引诱剂的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状况,并对此两项技术研究工作的前景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松褐天牛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用松枝解剖法快速检测松材线虫病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早期诊断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重要环节.为了在早期快速测定寄主(松树)体内的病原线虫,开发了便携式显微镜和松枝解剖技术.用修枝剪采集松枝,用解剖刀进行松枝切片,再用便携式显微镜镜检,结果显示松枝内松材线虫检出率为70%,其中濒死松树内检出率为100%,局部枯枝内检出率为60%,健康枝内检出率为0.野外松林内鉴定一个样本平均用时2.5 min.使携式显微镜加枝条解剖法能对松材线虫病实施早期快速诊断.表3参25  相似文献   

12.
松材线虫入侵对马尾松林植物群落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该文以浙江省富阳市5块不同林型不同受害程度的松林为研究对象,从生长量、生物量和木材产出率的角度,分析了松材线虫入侵对马尾松林植物群落功能的影响. 松材线虫入侵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入侵松林后,对于受害松树不管是其被伐倒还是自然倒地之后,对周围活马尾松胸径和材积生长的影响均显著,而对树高生长的影响不显著. 从生长量、生物量和木材产出率3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在伐除受害木和利用引诱剂诱集主要传播媒介——松墨天牛等措施的干预下,使特定林分的平均生长水平出现了高峰,但要想保持受害区林分中未受害马尾松林木的平均生长量,还必须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松材线虫对马尾松不同地理种源酚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涛  曹福祥  王猛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64-65,69
对接种松材线虫后衡阳和广西2个地理种源马尾松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总酚含量以及绿原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随着接种时间的推移,马尾松体内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现增高趋势,在抗病种源中酶活性的变化程度和速度大于敏感种源;同时,与敏感种源相比,抗病种源总酚和绿原酸含量在积累水平上要高,并且也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浓度。因此,马尾松针叶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及酚类物质变化差异与松材线虫病抗性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杀灭松材线虫的高效药物筛选与毒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具有高效快速杀灭作用的药物,采用线虫悬浮液 + 农药的直接触杀法,选择了22种药物处理松材线虫1 h,测定了对松材线虫的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不同药物对松材线虫表现出不同的杀灭作用,供试的22种药物中,甲基阿维菌素(甲维盐)杀灭效果最好,1 h 半致死浓度仅为0.3 mg·L-1;杀螟丹效果最差,1 h 半致死浓度达21 053 mg·L-1。另外,苦参碱、抑太保、溴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等4种药物对松材线虫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其1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2.5,4.2和4.5 mg·L-1。甲维盐和阿维菌素能高效快速杀灭松材线虫;这些对松材线虫高效敏感药物的筛选成功,为开发树干注射剂防治松材线虫病提供了基础。图1表3参25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脉冲磁场对松材线虫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前沿宽度越大、处理时间越长、脉冲周期的缩短,对松材线虫的影响越大;脉冲前沿宽度在5ms和10ms的情况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松材线虫的活动性受抑越明显,虫体复原所需时间也越长;脉冲磁场处理后,3、4龄幼虫和雌虫的抗性较强,仍具有较好的迁移能力,但2龄幼虫和雄虫受抑制显著、少有迁出;在脉冲前沿宽度1ms以下、处理时间短于20min时,对松材线虫的繁殖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6.
松材线虫体表的细菌存在演替现象,美国松萎蔫病危害不严重的原因可能是松材线虫体表细菌演替的结果。利用美国线虫体表的细菌来替代中国线虫体表的细菌,从而降低中国松萎蔫病的流行,为松萎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可能。为此,本研究从3株美国松材线虫体表分离得到15株细菌菌株,并确定MG3、MG4、MG5、MG8、MG9、MG11、MG12为优势菌株。用中国松材线虫体表的4个致病细菌菌株YG1、YG2、YG3、YG4分别和15株美国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对峙,发现美国MG4、MG5、MG8、MG9等菌株在松材线虫体表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用竞争能力最强的3个美国菌株MG5、MG8、MG9,混同无菌松材线虫分别对黑松、马尾松、湿地松和油松进行接种,发现相对于中国YG2菌株,美国菌株MG8和MG9对4种松树的致病性均明显较低。提出美国菌株MG8和MG9可以作为生物防治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病根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种群数量、松材线虫密度以及线虫演替规律的调查研究,对伐根在松材线虫病流行中的作用进行初步评价。认为伐根在病害流行中的作用很小,考虑到挖除病根增加的劳动强度和经费支出,今后在疫区内部可以不强调挖根,而在疫区的边缘应挖除病根以防止这种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的自然蔓延。  相似文献   

18.
细菌对松材线虫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从中国松材线虫病发生的6个疫区、2种主要寄主马尾松和黑松的不同发病期采集病木,从病木上直接分离并鉴定了松材线虫携带的18株属于假单胞属、泛菌属以及其他属的细菌菌株.用双氧水处理松材线虫卵得到无菌卵,在无菌条件下,研究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对其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假单胞菌属的细菌菌株能够显著促进松材线虫的繁殖,其他细菌菌株均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该试验证明了假单胞菌属的细菌在松材线虫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为松材线虫病的线虫与细菌复合致病假说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侧耳杀线虫特性研究现状和应用于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侧耳的生物学特性和侧耳对线虫的毒杀特性 ,简述了松树材线虫病在中国的发生危害与处理松材线虫病木的方法 ,指出了现有处理方法的缺陷、原因。依据作者的初步试验 ,首次提出了将侧耳引入松材线虫病死木的设想 ,认为侧耳的生态习性、强烈的杀线虫活性、对病木中细菌的融解能力、以及线虫对侧耳的营养性和侧耳对松树立木的安全性 ,将有助于应用侧耳有效处理松材线虫病死木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松材线虫入侵对浙江平湖地区松林植物群落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使用样方法和每木调查法,对松材线虫入侵后不同比例的马尾松混交林与黑松混交林的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变化率)、生物量等群落功能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就林分胸径和材积生长量而言,随着混交比例(感病树种株数占林分总株数)的减小,各功能指标受害后变化幅度就越小,表现出整个林分对松材线虫的抵抗能力就越强,在该研究中,5针5阔表现出最强抵抗力;此外,松材线虫的侵入改变了未受害时不同混交比例黑松林的胸径生长量、材积生长量的数量对应关系(纯林>7针3阔>6针4阔>5针5阔),马尾松林则无此现象;就胸径与材积生长变化率而言,松材线虫入侵后,黑松林的变化较马尾松林更明显,这说明黑松纯林抵抗松材线虫的能力比马尾松纯林弱;松材线虫的侵入加速了松林从纯林向针阔混交林,进而向顶级群落常绿阔叶林方向演替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