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提高育种的选择效率,及时、准确鉴别杂种F1代的真伪,本试验以欧洲丁香杂种F1代为试验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欧洲丁香8个杂交组合18个F1代进行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1)18个F1代中,共有16个F1代可以确定为真杂种;(2)8个杂交组合的酯酶、莽草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分析中,父本相较于母本存在特征性条带的杂交组合分别为1,2,3,4,5,6,7,8;(3)组合1与2,3与4,5与6分别为正反交关系,并未发现子代有偏向于父本或母本的特异性遗传。由此可以说明同工酶标记可以作为鉴定丁香杂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砍瓜×广西蜜本南瓜的杂种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对砍瓜(母本)、广西蜜本南瓜(父本)以及杂种F1代的POD与Est同工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父母本的两种同工酶均有明显差异,F1代两种同工酶谱表现出双亲的互补性,F1代Est同工酶出现杂种酶带Rf=0.816.证明POD和Est同工酶是可以用来鉴定南瓜品种及其杂种.气孔密度和形态也反应出双亲与F1代的差异,F1代气孔密度介于双亲之间,气孔形态偏向于父本.因此,气孔形态特征也可用来鉴定双亲和杂种.F1代瓜皮、瓜肉颜色和品质更接近父本.  相似文献   

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就胡杨为父本,中东杨、密叶杨和小叶杨为母本杂交组合的亲子代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并结合酶谱数值分析探索了杂种的鉴定方法,结果表明:(1)过氧化物同工酶法可以鉴定杨树杂种;(2)酶谱相似系数法可以反映亲子代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4.
风箱果属植物杂交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9年在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科研基地进行了风箱果属内植物种间杂交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的亲和性不同,试验的6个杂交组合均得到了发育正常的杂交F1代种子,但结实率不同,其中以风箱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杂种F1代的结实率为85.71%和88.57%,表现出较高的杂交亲和力;以紫叶风箱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杂种F1代的结实率仅为28.82%和30.05%,杂交亲和力较差;而以金叶风箱果为母本的杂交组合,杂种F1代的结实率为52.15%和60.75%,杂交亲和力中等。风箱果属内植物种间杂交获得成功,杂种F1代生长良好,叶色变异丰富,杂交优势较强。已发现若干符合育种目标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三色堇与角堇黄色、紫色两色系杂交组合父、母本及F1代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分析,初步探明父本角堇、母本三色堇及F1代过氧化物同工酶特征和相互差异,并对其遗传特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运用人工授精方法,进行海南沼虾(♀)×日本沼虾(♂)杂交试验,获得了可育的F1代杂种,并对F1代及其双亲进行了RAPD分析。共进行6批杂交试验,4批抱卵,3批获得杂交虾,成活率分别为30%,48%,64%。形态上,F1代兼有双亲特征,但偏向父本。RAPD扩增结果显示,海南沼虾和日本沼虾的扩增带型存在显著的差异,F1杂种兼有双亲的特征带,父、母本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785 6,父本与F1的遗传距离为0.410 9,母本与F1的遗传距离为0.423 8。从分子水平确认了日本沼虾(♀)和海南沼虾(♂)种间杂交的成功,并为进一步寻找经济性状相关分子标记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海南沼虾(♀)×日本沼虾(♂)的人工种间杂交及其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人工授精方法,进行海南沼虾(♀)×日本沼虾(♂)杂交试验,获得了可育的F1代杂种,并对F1代及其双亲进行了RAPD分析。共进行6批杂交试验,4批抱卵,3批获得杂交虾,成活率分别为30%,48%,64%。形态上,F1代兼有双亲特征,但偏向父本。RAPD扩增结果显示,海南沼虾和日本沼虾的扩增带型存在显著的差异,F1杂种兼有双亲的特征带,父、母本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785 6,父本与F1的遗传距离为0.410 9,母本与F1的遗传距离为0.423 8。从分子水平确认了日本沼虾(♀)和海南沼虾(♂)种间杂交的成功,并为进一步寻找经济性状相关分子标记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普通丝瓜与有棱丝瓜亚种间杂交的正反交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个有棱丝瓜品系(有棱丝瓜1号、有棱丝瓜2号)与3个普通丝瓜品系(极早丝瓜、短棒丝瓜、长沙肉丝瓜)配制的12个正反交亚种间杂交组合杂种F1代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棱丝瓜作父本或母本在F1 代第一雌花节位和前期产量上表现出显著差异,且不同有棱丝瓜材料对正反交效应影响较大;F1 代瓜长、瓜径、单瓜质量表现出较小差异,不同有棱丝瓜材料对正反交效应影响不大.普通丝瓜无论作母本还是父本,与有棱丝瓜1号的杂交F1代第一雌花节位负向杂种优势均大于与有棱丝瓜2号的杂交组合;而杂交F1代的瓜长、瓜径、单瓜质量杂种优势基本上也大于与有棱丝瓜2号杂交的组合.  相似文献   

9.
利用远缘杂种8611×17Q与紫苏、Hicks与罗勒的杂交子代F1及其亲本进行酯酶同工酶对照分析。结果表明:两杂交组合8611×17Q与紫苏、Hicks与罗勒杂交子代F1的酶谱特征主要偏向于母本烟草,在其酶谱中发现都含有双亲同源的酶带和新增的双亲不含有的特异酶带,在Hicks与罗勒杂交组合子代酶谱中还发现了缺失了其母本的a1,c3酶带。通过以上同工酶分析,证明了两个杂交子代中分别传入了其父本药用植物紫苏与罗勒的遗传物质。此研究为远缘杂交种真伪鉴定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春榆、大果榆、欧洲白榆作母本,以欧洲白榆作为父本进行初步杂交试验,对杂交获亲和难易、得到种子的几率、杂种种子发芽率和苗期长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各个杂交组合杂交较易取得成功,就苗期数据看,个别杂交组合F1代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利用AFLP标记研究银白杨×白榆的亲子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形态性状上看,银榆杨是银白杨×白榆的科间杂种.为了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搞清楚银榆杨与其亲本银白杨及白榆的亲缘关系,该研究采用AFLP技术,用20对EcoRⅠ+MseⅠ引物对银榆杨、银白杨、白榆等10个样本进行了亲子关系分析.共获得2 040条可统计的谱带,其中1 470条带为多态性带,多态带百分率为72.06%.结果表明:①银榆杨中既含银白杨的基因又含有白榆的基因,且出现了双亲不具有的新谱带;②银榆杨含有的银白杨基因成分比白榆基因成分多,从聚类分析(UPGMA)结果看出,银榆杨属于偏母本型的杂种;③辽宁产地的银白杨是银榆杨杂种的母本得到进一步证实.在所有白榆样本中,尽管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无性系间对银榆杨杂种子代的遗传距离没有显著差异,但辽宁产地的白榆2号(LP-2)与银榆杨杂种各无性系的遗传距离最小,它是银榆杨父本的可能性最大;④银榆杨中白榆的基因在4个白榆样本中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但相对于辽宁产地的白榆而言,北京的白榆与银榆杨杂种的亲缘关系较远.该文还对银榆杨杂种的形成与遗传组成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西宁市广泛引种栽培的丁香属10个植物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共出现POD同工酶酶带9条,EST同工酶酶带12条,其中POD-1,POD-2和EST-1,EST-2为所有品种共有酶带,是丁香属植物的特征酶带,其他酶带在不同品种间有明显差异,可以根据酶谱中酶带的分布位置对丁香属不同品种进行鉴别.DPS聚类分析表明:10种丁香属植物可分为5大类.同工酶谱分析可作为丁香属植物分类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分析了甘蓝一代杂种秦甘60及其亲本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同工酶(EST)图谱。结果表明,甘蓝秦甘60(F1)及其亲本在苗期的POD酶谱和EST酶谱表现相一致,都表现为单一亲本型,具有母本的完整酶带。对秦甘60(F1)杂交率的鉴定在其反交种中是可以利用POD酶Rf0.227、0.273酶带或EST酶Rf0.778酶带将其与父本自交种区分开,但在正交种中与母本自交种不易区别。  相似文献   

14.
百合杂交后代的苗期形态及RAPD分子标记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Snow Queen’×条叶百合(ST)、‘Snow Queen’×川百合(SC)和‘Snow Queen’×细叶百合(SX)杂交后代及其亲本组培苗为材料,从形态学和分子水平对杂交后代进行鉴定.18条多态性好的随机引物对3个杂交种的RAPD扩增结果显示:3个杂交后代均为真杂种;ST杂种带40.38%来自母本,44....  相似文献   

15.
对甜瓜杂交种8501和8601及其母本的几种种子蛋白和几种同工酶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用蒸馏水、5%NaCl、70%乙醇、6%尿素和0.05mol/L HCl提取的各组分种子蛋白的电泳图谱在母本和杂种间均无明显差异。种子和6d苗龄子叶的谷氨酸脱氢酶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酸性磷酸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以及种子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在母本和杂种间也未见差异,但10d苗龄子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对分别以栽培高粱和甜高粱为母本、以拟高粱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的F1代及其双亲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栽培高粱和甜高粱酶谱类型相近,仅个别酶带活性强弱存在差异,所以两者的亲缘关系可能较近,POD不能作为区分鉴别它们的依据;栽培高粱和甜高粱酶谱比拟高粱少酶带POD-1,与拟高粱的亲缘关系可能较远,酶带POD-1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拟高粱与栽培高粱和甜高粱的区别。杂交F1代的酶谱与父本较相近,既表达出互补双亲酶带的"互补带"POD-1,又表达新的"杂合带"POD-4,但未表达出双亲共有酶带POD-6,因此,可为选育杂交新材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黑白杨派间杂种苗的形态学和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文用形态学、叶片微观结构电镜扫描和PER,EST,GOT3种同工酶的分析方法,对3个黑、白杨派间杂交组合的亲本与杂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白杨派间杂种都兼具父母本特征,且变异类型丰富.因此,培育出具备黑杨、白杨优良性状的黑白杨杂种无性系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18.
该文用形态学、叶片微观结构电镜扫描和PER,EST,GOT3种同工酶的分析方法,对3个黑、白杨派间杂交组合的亲本与杂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白杨派间杂种都兼具父母本特征,且变异类型丰富.因此,培育出具备黑杨、白杨优良性状的黑白杨杂种无性系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19.
AFLP技术对梅花杂交种的快速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银染法AFLP鉴定以父本‘多萼朱砂”与母本‘雪梅’杂交所得 12株F1 子代。以E AT +P AT选择性引物对扩增 ,父本 180bp的特异带在 12株F1 代中都呈阳性带 ;母本 170bp和 171bp两条特异带在 12株F1 代中也都呈阳性带 ,双亲基因组DNA中这 3个特异位点在F1 子代中稳定遗传。结果表明 ,这 12株均为‘多萼朱砂’ב雪梅’的F1 子代 ,AFLP是适合梅花亲子鉴定的简便技术。AFLP对梅花杂交选育新品种的早期选择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全妙华  蒋向辉  陈东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40-4141,4143
从花朵的选择、花粉粒的观察、去雄时间的对比、授粉技术的把握等方面对四棱豆杂交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四棱豆杂交的技术路线,并利用RAPD技术进行了杂交一代的鉴定.研究结果表明:K0026×中翼1号杂交组合的杂交后代(F1)具备了母本和父本的各1条特异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