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命运,牵扯到中华民族的前途。本研究从理论出发,对加快城市化发展和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进行了描述,并介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和非制度两个角度来分析阻碍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因素,从提高农业生产力、消除制度性障碍、建立完整人口"推-拉"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4个方面来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郭群鹏 《河南农业》2012,(14):16+22
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滞后与迟缓,是制约河南省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和中原经济区战略运行的重要障碍,也是造成河南省广大农业人口贫困的主要问题。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为河南省中原经济区战略的推行及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农业从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实现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和国家城市化的必要条件。在随着农业对工业资本积累的逐步完成和国家工业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农业人口转移问题发生。美国可谓是其中的杰出典范,其在转移农业人口的同时又成功地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乡村城镇化,这对正处于探索转移农业人口实现城市化的我国无疑具有现实的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234-236
基于农业转移人口视角,文章分析了在达州市"人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存在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创业难、公共服务享受非均等化、场所依恋等问题。针对以上困境,提出了农业转移人口须提升自身素质及力行能力、呼吁政府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转变思想观念等措施,为加快达州市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进程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是城镇化的核心,也是城市化的本质。现针对六盘水农业山地地貌突出这一特殊地理条件,为推动农村山区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进程,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情况一致。当今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仍在有序进行。一方面,城市有自己的“拉力”,另一方面,农村也有相应的“推力”。城市化后,城市解决了劳动力短缺问题,并多次暴露出各种社会问题。与此同时,不难发现,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人正慢慢向农村转移,存在着一种逆向城镇化现象。本文还将对逆向城市化现象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加速城市化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最终出路   发展经济学经典理论在关注发展中国家城乡人口转移现象时提出的命题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农业剩余劳动力非农化“.这两个命题考察的对象虽然分别是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但在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里,这两个进程是基本同步进行,因而也是合二为一的.……  相似文献   

8.
农业人口一步步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农村人口一步步向城市人口转变,因而导致农业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城市人口却越来越大,这是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基本含义.我国人口城市化是从“十一五”时期开始的,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是城乡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还是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其发展进程中,农村人口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往往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浅析,提出合理途径,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社会经济和文化普及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农业也在此基础上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人口数量相对较多,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国人们生活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我国在发展进程中尤为关注农业问题。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农业经营问题逐渐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对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同时着重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困境中如何突围。  相似文献   

10.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转移农村人口,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 农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近10亿的农业人口,其中农业劳动力至少4亿,耕地19亿亩.平均每个农业人口不到2亩地,每个农业劳动力不到5亩地.当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一是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业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农产品产量增长的空间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11.
李永乐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228-1230
除受人口因素、制度因素、自然因素等影响外,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的发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关键,因此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于农村人口的转移亦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大力发展三大产业并促使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将会对城市化进程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城乡等量的人均产值和人均收入的测算,可以看出,目前农村人口的剩余空间较大,城市扩展有大量的农业人口转移的支撑。但是,要实现农业人口的规模转移,必须制定确实可行的优惠政策,使农民无进城的后顾之忧,使伪城市化变为真正的城市化。同时,城市还应该反哺农村,实施科技扶持和资金支持,以解决农业大生产的问题,最终使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3.
研究城市化问题有利于城市问题的解决。聊城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城市化水平低、拉动力不足、发展不平衡、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等。聊城市城市化机制是由经济、人口、政策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研究聊城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动力机制问题,有利于促进聊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转移农村人口,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 1、农业已经没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农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近10亿的农业人口,其中农业劳动力至少4亿,耕地19亿亩.平均每个农业人口不到2亩地,每个农业劳动力不到5亩地.当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一是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业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农产品产量增长的空间受到制约.二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农民的人均收入也很难有大的突破.即使按照较低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要求,我国农业劳动力的最大需求量也不应当超过4000万人.按每个农户3口之家计算,约1.2亿农业人口,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我国10亿农民,其中至少80%即8亿农民,属于“多余”人口,应当转移出来.他们要想在农村就地消化,就地脱贫,永远不可能.尽快的、大规模地减少农村人口加快城市化进程,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CATI调查数据为样本,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有序Probit模型回归分析,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模型,为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解决农业转移人口贫困问题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明确提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也就是促进农民工全面发展,解决农民工贫困的过程。要解决农民工贫困问题过程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以说是最重要、最具先导性的投资。解决农民工能力贫困问题,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依靠职业技能提升,走出低技术陷阱,有效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建成区面积、人均住房使用面积、铺装道路面积以及农业人口人均GDP的发展情况,根据1990年至2009年四个指标对应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回归预测方法,研究上海的建成区面积、人均住房使用面积、铺装道路面积三个空间城市化进程衡量指标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至今,上海在不断推进空间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人口的非农化转移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而提升了农业人口的人均GDP,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式发展。最后,针对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了合理规划城镇建设用地以促进上海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加速革命老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是深化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或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也是纵深推进区域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过程,更是积极推进贫困地区城乡统筹和城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分析革命老区市民化转移对我国贫困地区的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从经济、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来细致剖析我国贫困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约因素,实现老区市民化转移人口的职业身份、职业能力和劳动权益保障,这才能真正推动老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城乡差距过大,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因此,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应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转移农村人口,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农业已没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一是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业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农产品产量增长的空间受到制约.二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农民的人均收入也很难有大的突破.我国有9亿多农业人口其中农业劳动力至少4亿.耕地18亿多亩.即使按照较低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要求,我国的农业劳动力的最大需求量也不应超过4000万人.这个事实告诉我们至少有3.5亿的农业劳动力需要转移出去.将带动8亿多农业人口转移出去.要想在农村就地消化、就地脱贫,就永远不可能.尽快的,大规模的减少农村人口加快城市化进程,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崔敏 《甘肃农业》2003,(9):13-13
定西地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农村人口占多数,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不高。在周边大中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有限的现实情况下,发展我区农村小城镇,为稳定有效的转移农村人口特别是富余劳动力,加快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转移步伐,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经济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开辟了重要途径。 一、尊重规律 因地制宜 小城镇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小城镇建设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将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发展水平低且具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育程度各不相同,发展小城镇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