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稻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很多,其中硅、锌元素尤为重要.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及大量的生产资料,笔者就硅锌元素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相互关系以及在水稻生长中合理施用硅锌肥料等问题作了科学的研究探讨,以期为水稻的优质高产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镉胁迫下施加镧对水稻中矿质元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为缓解水稻镉毒害及降低环境中镉对作物的危害提供有效方法,也为利用稀土元素减轻水稻的镉毒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方大面积种植的8个水稻品种(湘早籼46、湘晚籼12、早籼788、早籼802、扬稻6、湘早143、中早27、赣晚籼34)为试验材料,采用外源施入0.2 mmol/L氯化镧(LaCl3)的方法[对照(CK)未施LaCl3],对比分析施入镧后不同水稻品种在2μmol/L氯化镉(CaCl2)胁迫下根部和地上部对钙、铁、镁、锌和钾5种矿质元素吸收量、转运系数及矿质元素间相关性的变化.[结果]与CK相比,施入LaCl3可促进多数水稻品种地上部对铁和锌元素的吸收,其中湘早籼46的地上部铁含量升幅最高,较CK显著升高80.12%(P<0.05);施入LaCl3对多数水稻品种根部的钙、铁、锌吸收均起抑制作用,除扬稻6的钙含量、湘晚籼12的铁含量和中早27的锌含量高于CK外,其他品种的钙、铁、锌降幅分别为7.61%~35.84%、7.09%~42.01%和10.23%~55.27%.LaCl3处理提高了水稻根部向地上部转运钙、铁和锌元素的能力,大部分品种对钙、铁和锌元素的转运系数表现为LaCl3处理高于CK.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aCl3处理降低了镉胁迫下水稻体内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结论]镉胁迫下施加镧可抑制多数水稻品种幼苗根系对钙、铁和锌元素的吸收,同时促进地上部对铁和锌元素的吸收,提高水稻根系向地上部转运钙、铁和锌元素的能力,并降低镉胁迫下水稻体内矿质元素间的相关性,进而缓解水稻的镉毒害.  相似文献   

3.
通过涟水县砂土地种植水稻施用锌肥试验研究,明确了砂土地种植水稻施用锌肥的增产效果和适宜的锌肥施用量,建议在砂土土壤锌含量小于1mg/kg的地区,种植水稻时增加施用0.75~1.0kg/667m~2的锌肥,以补充土壤中微量元素锌的不足,满足水稻生长对锌元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砂培试验初步探讨了锌元素对库拉索芦荟的根活力以及芦荟苷、芦荟大黄素含量的影响.蛄果表明,锌元素对芦荟的根活力以及芦荟体内芦荟苷、芦荟大黄素含量皆有影响.当营养液锌浓度为1.0×10-5mol/L时,芦荟根活力最高,同时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含量也最高;随着供锌浓度的提高,芦荟体内锌含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5.
根据桶栽试验结果发现,随着土壤锌含量的增加,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根、茎、叶、棉絮的锌含量显著增加.锌在棉花体内的富集规律为:当土壤锌浓度较低时,棉花根系吸收转运锌元素至茎叶;土壤锌浓度较高时棉花根系出现锌富集,但同时棉花叶片中锌含量仍然较高;当土壤锌含量大于1 600 mg/kg时,棉花的生殖过程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6.
水稻中铁锌含量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超 《现代农业科技》2010,(24):39-40,43
分析研究水稻中铁、锌含量的必要性,阐述铁、锌元素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并介绍了相关的遗传育种进展。现有的研究发现,铁、锌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和遗传效应差异较大,并且铁、锌含量还与部分遗传性状相关,对当前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相关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烤烟锌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土壤中锌元素的耗竭,烤烟中锌元素的匮乏情况逐渐凸显出来。从锌对烤烟生理功能、生长发育、遗传变异、产量和品质以及锌与其他营养元素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有效锌的含量高低直接影响植物体对土壤中锌元素的吸收。本文依据土壤有效锌含量分级标准,统计分析无为县土壤有效锌含量状况。结果表明,无为县土壤有效锌平均含量为1.43 mg/kg,含量属中等偏下(四级);分布范围为0.05~9.82 mg/kg;频率分布明显集中在0.5~2.0 mg/kg之间。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区域差异较大,土壤有效锌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西南低山丘陵黄棕壤土区中部波状平原水稻土区水网平原水稻土区沿江洲地灰潮土区西北低山丘陵黄棕壤石灰土区。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丹寨硒锌米的优势产区,随机抽取丹寨硒锌米保护范围内的大米样本34个,分别测定样品中硒、锌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大米硒、锌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065、23.9 mg/kg,在丹寨硒锌米保护范围内所产的大米中硒、锌元素含量并非都符合丹寨硒锌米的质量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抽样分析沼液沼渣中铜、锌元素含量,结合浙江省耕地土壤中铜、锌含量现状,分析铜、锌含量对沼液沼渣资源化利用的制约作用,提出通过修改相关饲料标准,提高饲料安全性,提高从正反两方面认识铜锌元素对种植业的作用等措施来实现沼液沼渣的生态消纳。  相似文献   

11.
水稻锌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光合作用、生长发育、抗性和锌积累量方面,概述了锌素对水稻产量和锌营养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着重探讨了锌素营养对水稻子粒中锌含量的影响.从改善水稻锌营养品质方面出发,提出选育不同富锌水稻基因型,改良富锌水稻栽培技术,同时应把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传统栽培技术相结合,为富锌水稻的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研究富铁锌苜蓿芽的培育条件和方法,通过无土培育苜蓿芽,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亚铁,硫酸锌溶液,在温度25℃、相对湿度75%的人工气候箱中培育7 d后,通过计算发芽率和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苜蓿芽中的铁锌含量,确定最佳溶液浓度和培养方法。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浓度增大,发芽率降低,但铁锌富集量增大;当溶液浓度相同时,前3.5 d富集锌元素,后3.5 d富集铁元素,发芽率最高,锌元素含量最高,铁元素含量偏低;综合考虑发芽率和铁锌富集量,当在苜蓿芽中同时富集铁和锌元素时,采用蒸馏水浸种,铁锌溶液浓度在550-600 mg·kg^-1,前3.5 d富集锌元素,后3.5 d富集铁元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锌元素是动物体内的重要微量元素,同样也是动物代谢的必需元素,参与动物体内许多重要的代谢过程。本文主要介绍了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以期能为锌元素在动物生产中更好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锌在畜牧业生产中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种植水稻的生产过程中,稻农对缺乏微量元素的原因知之甚少,水稻对锌元素又是极敏感作物,因此正确诊断、及时防治对水稻优质稳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锌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锌参与氨基酸的合成和叶绿素的生成[1]。土壤中有效锌的含量高低直接影响植物体对土壤中锌元素的吸收。依据土壤有效锌含量分级标准,统计分析无为县土样有效锌含量状况,为农作物大田生产施用锌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京科NK815”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浓度中微量元素对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锌元素可有效促进玉米单产提高,最高增产5.68%。在低浓度时,硼、锰元素表现为增产效应,浓度过高则出现毒害作用;不同中微量元素对百粒重的提高均有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明显;锌元素可有效提高亩穗数,平均达到3.2%,硼、锰元素对亩穗数也有促进作用,效果低于锌元素;即使少量硼、锰元素也会抑制穗粒数增加,锌元素则没有影响;适宜浓度的锌、硼对穗粗有促进作用;较高浓度的锌和低浓度硼均可提高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  相似文献   

17.
在基本摸清土壤养分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各地多点多点的水稻田间锌元素单因素试验,确定土壤锌元素临界值、潜在缺素面积以及锌元素用量。  相似文献   

18.
对云南省巍山、洱源等9个县(市)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及土壤和饲料样品的铜、锰和锌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土壤铜、锰和锌元素含量在中性至酸性范围内,随酸性增强而升高;铜和锰含量元素随土壤保肥力的增强(CEC值的增大)而升高.饲料中锌元素的含量随土壤酸度增强而升高,饲料锰和铜的含量在pH 5-6范围内最高.随着土壤CEC增加,饲料铜含量也随着增加,但锰下降,锌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查培养基中铜元素和锌元素的含量对小麦胚芽愈伤组织维生素E积累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维生素E积累和细胞生长的数学模型,描述小麦胚芽愈伤组织的维生素E积累和细胞增长。以次生代谢产物维生素E积累最多为目标,通过试验优化确定铜锌含量的最佳组合。[结果]结果表明,当B5培养基中ZnSO4.7H2O为2.0mg/ml;CuSO4.5H2O为0.1mg/ml时,有利于维生素E积累。维生素E积累的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度为97.53%,细胞干重的动力学模型拟合度为95.60%,非线性关系良好。[结论]微量元素铜和锌对小麦胚芽愈伤组织维生素E积累有影响,铜元素较锌元素的影响显著,且低浓度的铜锌之间有协同作用;随着浓度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0.
中化颗粒锌     
《农家致富》2012,(11):22-23
中化颗粒锌是新一代土壤专用颗粒锌肥,采用水溶性锌元素缓释工艺加工而成,纯锌含量达25%。可有效补充作物锌元素,增加其抗逆性,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防治因缺锌引起的各种病害,如小叶病、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