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次龙卷天气过程中小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5月29日16:30-16:40在海南省海口市三江镇附近出现的龙卷天气,海口多普勒天气雷达建成后首次探测到龙卷,由超级单体引发,强度达到F2级。分析表明,南支槽东移和中低层华南切变线的维持为龙卷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龙卷运动路径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位置基本吻合;钩状回波与东北移动的飑线合并演变成为s型对流风暴,龙卷发生在s型对流风暴强烈的前、后侧入流的切变最大处;这次龙卷过程在海口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图上呈现为明显的中气旋和中层深厚辐合区特征,可以提前3个体扫(18min)对龙卷预警;龙卷涡旋附近谱宽值较大,谱宽大值区伸展高度与中气旋伸展高度相当(3km以上);中气旋M和TVS图形产品对龙卷天气的指示性十分明显,发现TVS报警应立即发布龙卷或灾害性大风预警。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2年6月12日洮南市福顺镇出现的龙卷天气雷达资料进行分析,找出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此次龙卷是非超级单体风暴形成的,出现在弓形回波前沿TVS频繁出现的部位。综合分析雷达二次产品龙卷涡旋特征(TVS)、中气旋(M)和径向速度场上的速度对是识别龙卷回波的有效方法,对于一个TVS频繁出现的雷达回波系统,连续跟踪TVS的最大径向速度差和底层径向速度差的演变,是预警龙卷比较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在常规观测资料基础上,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风廓线雷达、多普勒雷达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6年6月13-14日山东省西部连续两次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分析表明:(1)13日夜间对流强度较14日下午剧烈.两次强对流天气都是在高空冷涡的环流背景下产生的.高空为西北气流,低层存在暖湿平流输送,13日强对流天气由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触发,14日由700 hpa弱冷空气触发.(2)强对流发生前都有一定的水汽输送和辐合,下暖湿上干冷,低层辐合,中高层辐散.0℃层高度在4000m左右,-20℃层高度在7000m附近.(3)强对流发生时雷达回波强度大于45dBZ,在1.5°仰角上雷达回波最高达60 dBZ以上,中层强回波区悬垂于低层弱回波区之上.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高达20 kg/m2,强回波区不断有中气旋生成.13日夜间有弓形回波,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VIL)高于14日.风廓线资料中强的垂直风切变和风向波动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时间有指示意义.(4)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发生在狭长的冷云区前部、对流云团前部和西南部的TBB梯度区上.  相似文献   

4.
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天气资料,详细分析了2016年6月9日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常树梁村地区出现龙卷、冰雹。结果表明:该龙卷发生前的天气背景是东移的高空槽、强烈的对流不稳定和低层的西南风急流。径向速度上出现低层和中层的中气旋。龙卷出现在超级单体的钩状回波的附近,龙卷发生时伴有冰雹,低层入流位于钩型回波的内侧,对应0.5度仰角反射率因子的高反射率因子梯度区,可以看出风暴的高反射率因子区从低到高向入流一侧倾斜,反射率因子剖面图上低层的弱回波区和中高层回波悬垂,4.3度仰角反射率风暴顶位于低层反射率因子高梯度区之上,并且风暴顶辐散。  相似文献   

5.
陈恒明  陈静  杨武  李绚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81-20884,20898
通过对2011年4月17日和2005年3月22日前汛期造成广东严重灾情的这2次超强雷雨大风回波的演变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这2次强对流天气的特征,并就目前广东在重大天气预警服务存在的问题作一些探讨。结果表明,造成严重灾害的强对流天气系统其天气背景、环流变化、雷达回波有明显特征;由于这种天气系统移动速度快且呈局部分布,当发现时灾害天气即将发生,预报时效非常短;通过被动的电视、气象电子显示屏、气象网站、天气微博传送预警信息无法覆盖所有公众,提出农村气象大喇叭预警系统的建立可以解决气象信息点对面的覆盖。  相似文献   

6.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NCEP资料和其他常规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雷达特征等方面,对2017年7月2日江淮地区发生的一次龙卷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卷发生时,江淮地区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500hPa位于华北冷涡底部,涡后不断有冷空气南下,700和850hPa均有切变线和急流,地面有辐合线;龙卷产生在中等大小的对流有效位能和强垂直风切变条件下,同时抬升凝结高度较低;龙卷在发生前、发生时在雷达图上都探测到三维相关切变、中气旋和龙卷涡旋特征TVS;龙卷发生前,中气旋提前0.5 h出现,这对估计和预警龙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英杰  曹兴锋  朱义青  王庆华  李炳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67-16870,16877
[目的]研究临沂地区一次冰雹过程的中尺度特征。[方法]综合利用MICAPS常规观测数据、地面加密自动站、MM5模式产品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观测资料,分析了2010年5月30日发生在山东半岛及鲁东南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探讨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环流背景、物理机制以及中小尺度系统特征,并从中找出一些这类天气发生、发展的规律。[结果]此次强对流天气主要是受冷涡横槽的影响;高空西北气流、低空西南气流以及高空干冷、低层暖湿,加上前倾槽的配置,从而产生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分析表明,此次过程雷达回波属于典型的多单体风暴回波,强回波区位于回波最前沿,对流发展最剧烈时回波强度达65 dBz,回波顶高超过11km,且伴随风暴单体的发展,不断有垂直液态水含量产品大值区跳跃性生消,并存在明显的弱回波区;风暴单体随着降水系统向东南方向移动,在单体移动方向的右前侧表现出钩状回波特征。分析冰雹天气发生前后不同仰角上径向速度场的演变特征发现,径向速度场在冰雹天气发生前有一些预兆性的变化。用多普勒雷达产品改进MM5模式的初始场,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预报效果,提高短时、临近预报的准确度。[结论]该研究为今后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蒋超  曹世腾  杨磊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0):124-128
2014年5月21日17时沈阳市遭遇一次冰雹雷雨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达30min,冰雹的直径达12mm,此次冰雹天气过程在历史上比较罕见,造成了全城数以千计的车辆受损.该文选取MICAPS常规资料、雷达PUP径向速度图和SWAN拼图产品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1)从环流背景上看,500hPa的高空槽导致大气层结不稳定,850hPa的切变线提供了抬升触发条件,上干冷下湿暖的大气结构提供了热力不稳定条件和水汽条件,同时0度层位势高度、0~6km垂直风切变和对流有效位能条件都非常可观,总体看本次天气过程沈阳地区的环境场非常有利于冰雹天气的产生.(2)此次冰雹天气中有一定可预报性:首先对流单体的移动路线有可预报性,该对流单体的移动方向单一,传播方向也比较单一,无后向传播或旁伴传播等特征;其次回波在靠近沈阳市区的时候发展过于强盛,加之下游地区的环境场有利于对流继续发展,这些条件有利于冰雹预警的判断.(3)此次冰雹天气中也存在一定不可预报性:首先冰雹天气是个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天气现象,从大环流背景无法准确在短期时效内给出冰雹的落区,必须运用雷达资料来对预报进行实时订正;雷达回波的强弱显示着对流单体的演变过程,若出现2个体扫以上强回波转弱的过程势必会影响预报员对于天气形势的判断,降低预警的时效性;同时考虑到个别雷达性能问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做到可以对雷达产品进行订正使用.  相似文献   

9.
《安徽农业科学》2020,(5):215-217
收集整理湖南省地面气象观测站天气现象观测资料、典籍和新闻报道等多源信息,基于增强藤田级别建立湖南各县市1950—2015年的龙卷风EF等级序列,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多地有龙卷发生,地形平坦地区多于山、丘区,洞庭湖区的常德、岳阳、益阳龙卷发生数分别居地市级的前3名,同时洞庭湖区也是较强龙卷多发地带。3—10月湖南均有龙卷发生,4—5月为高发时段,其中4月是较强龙卷多发时段;湖南龙卷发生数量在年代上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较强龙卷存在年代际差异,多则4次,少则没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高度重视龙卷防御工作,通过开展龙卷灾害风险评估、强化龙卷灾害防范科普宣传、增强科技支撑等措施提升龙卷防御能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文中通过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8个气象观测站2013~2016年夏季(5-9月)强对流天气个例的天气实况和甘南雷达回波资料的统计,分别以雷暴、冰雹、短时强降水等针对甘南高原夏季不同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类,4a中全州共计 有379站次雷暴、54站次冰雹、157站次短时强降水,通过不同天气形势背景相似分析法与归纳法得出:甘南高原夏季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具有不同的移动路径和形势特征,分别对不同天气类型建立了相应的预报模型;进一步总结出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在甘南夏季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