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信阳市公路绿化带土壤养分状况及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公路绿化带土壤样品缺乏有机质和氮,大部分缺磷,而钾素肥力较高。因此,在养分管理上要综合考虑土壤养分状况、作物的养分需求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适当提高有机肥、氮肥用量,增施磷肥,少施或不施钾肥,并兼顾中量、微量元素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江苏盐城方强农场土壤养分状况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江苏盐城大丰市方强农场的土壤进行了研究。土壤养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中磷、钾丰富,碱解氮缺乏,微量元素锌、锰缺乏,铁、铜含量丰富。吸附试验的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钾、锌、锰、铜的吸附强,对磷的吸附较弱。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高产的土壤养分主要限制因子是锰、锌,其次是铜、氮。  相似文献   

3.
勐腊县茶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11):1454-1457
土壤肥力状况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直接影响,为了摸清勐腊县茶园目前的土壤肥力状况,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对勐腊县茶叶主产区采集的0~40 cm土层的31个土样进行了养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勐腊县大部分茶园土壤有机质处于优良水平,74.2%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0 g/kg以上;速效氮含量较高,变化范围在0.92~3.36 g/kg,92.8%的土壤速效氮含量超过1.0 g/kg;93.5%的土壤缺乏速效磷;钾素肥力普遍较低。因此,在茶园土壤养分管理上要综合考虑土壤养分状况、茶树的养分需求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施用有机肥、控制氮肥,适当提高磷、钾肥用量,并兼顾中、微量元素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的系统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温网室研究方法,对陕西省4种主要农田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了实验室分析、吸附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黄绵土养分缺乏顺序为P〉N;Lou土的养分限制因子为P〉N〉Zn〉Mg,S和Mo的供应亦不足;潮土主要缺磷,其次是Mn、Zn和Cu;黄褐土的主要障碍因子是N、P,Mo和S也显示不足,其它元素可满足作物生长需要。上述方法能较好地用来评价土壤养分状况并能迅速准确地确定土壤养分的限制因子及其缺乏程度  相似文献   

5.
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的系统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温网室研究方法,对陕西省4种主要农田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了实验室分析、吸附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黄绵土养分缺乏顺序为P>N;土的养分限制因子为P>N>Zn>Mg,S和Mo的供应亦不足;潮土主要缺磷,其次是Mn、Zn和Cu;黄褐土的主要障碍因子是N、P,Mo和S也显示不足,其它元素可满足作物生长需要。上述方法能较好地用来评价土壤养分状况并能迅速准确地确定土壤养分的限制因子及其缺乏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湖南省宽皮柑橘主产区部分果园土壤和柑橘树体的营养元素进行丰缺性分析,为湖南省宽皮柑橘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点采样分析方法,采集湖南泸溪、石门和永顺3个宽皮柑橘主产区207个样点的土壤、柑橘叶片和果实,测定其营养元素含量,同时分析土壤有机质、pH和养分状况,并与柑橘营养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确定宽皮柑橘主产区各橘园的土壤、柑橘叶片和果实养分丰缺情况.[结果]湖南省宽皮柑橘主产区土壤状况表现为:土壤pH整体偏低,处于5.5~6.5适宜比例的样点仅占13.04%;26.09%的样点有机质含量偏低.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果园土壤、柑橘叶片和果实养分含量差异明显.土壤差异百分比最大为铁元素(95.14%),叶片差异百分比最大为铜元素(86.36%),果实差异百分比最大为锰元素(94.77%).潮土、红壤、紫色土3种类型土壤碱解氮含量无明显差异,其他元素差异明显;土壤大量元素主要问题在于氮肥的使用与吸收,缺乏氮比例高达100.00%,中量元素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均缺乏,微量元素有效铁、有效锰过量,而有效硼缺乏.叶片大量元素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丰缺情况不完全一致;中量元素钙、镁缺乏,与土壤中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缺乏较一致;微量元素与土壤各微量元素丰缺情况不完全一致.3个产区柑橘果实养分的氮、钾、钙、镁含量差异不明显,但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明显.[结论]湖南省宽皮柑橘主产区应选择碱性有机肥改良土壤pH,注意补充氮肥和硼肥.另外,由于宽皮柑橘果实带走的钙和镁养分较多,土壤易缺乏钙、镁,应重视补充钙肥和镁肥;而土壤锰含量过高,应注意减少锰肥的用量.  相似文献   

7.
信阳市茶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的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表明,信阳茶园土壤有机质处于低等水平,93.5%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9~20 g/kg,速效氮含量较高,变化范围在109~350 mg/kg,94%的土壤速效氮含量超过120 mg/kg;51.6%的土壤缺磷,而钾素肥力较高。因此,在茶园土壤养分管理上要综合考虑土壤养分状况,茶树的养分需求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适当提高有机肥用量、控制氮肥,有针对性施磷,少施或不施钾肥,并兼顾中、微量元素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什邡典型雪茄烟区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省什邡市典型雪茄烟产区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什邡烟区57.14%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42.85%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偏高,28.6%的土壤缺磷,所有土壤均处于低钾或缺钾水平,其中68.57%的土壤严重缺钾;所测定的中微量元素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以上.因此,该地区应严格控制氮肥和有机肥的用量,重视钾肥和磷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9.
中微量元素对龙眼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确定广东省龙眼园土壤主要养分限制因子的基础上进行中微量元素限制因子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氮、磷、钾基础上,依据龙眼园土壤养发状况有针对性补充土壤缺乏的中微量元素肥料应有针对性,应了解土壤养分状况,以适宜、安全为原则。改善龙眼果实品质。提出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应有针对性,应了解土壤养分状况,以适宜、安全为原则。  相似文献   

10.
贵州茶园土壤养分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贵州省18个主要产茶县具有代表性茶园土壤进行调查,分析土壤养分的含量状况.根据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提出的肥力分级标准,对贵州茶区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贵州茶园土壤各养分含量大多处于适宜或最适宜之间(Ⅲ级和Ⅳ级),比较适宜茶叶生产;茶园土壤普遍缺磷和钾,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处于缺乏或很缺乏(Ⅴ级和Ⅵ级)的均占抽样总数的40%以上.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分布不均衡,各个地区土壤各养分含量变化幅度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大巴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棕色石灰土剖面特征及理化性质,并将其作为石灰岩土类的棕色石灰土亚类从地带性棕壤及黄棕壤中划出。棕色石灰土没有明显的层次分化,呈较强的石灰反应;粘粒硅铝率及硅铝铁率高于地带性土壤,其数值主要受土壤发育程度的影响,元素淋失顺序为Fe>Si>Al,明显不同于地带性土壤,矿物组成以水云母及蛭石为主;腐殖质性质及矿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烙印。  相似文献   

12.
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周转对水分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土壤含水量对水田和旱地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以探明水田和旱地有机碳周转差异的来源。【方法】在标准培养条件下(25℃,100%空气湿度)培养100 d,研究了5个水分梯度下(45%、60%、75%、90%、105%WHC,WHC为土壤饱和持水量)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并测定了培养期内3个水分梯度下(45%、75%、105%WHC)土壤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结果】土壤含水量、土地利用方式(水田和旱地)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的矿化、DOC和MBC均有显著影响。水田(45%-90%WHC)和旱地(45%-75%WHC)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率(量)随含水量增高而增高,有机碳的周转半衰期随含水量的增高而缩短(水田为5.23-7.57 a,旱地为6.79-12.87 a)。100 d的培养期内,水田和旱地土壤分别有2.33%-3.94%和1.66%-3.33%的有机碳参与了矿化。淹水条件下,水田和旱地土壤的有机碳矿化速率均高于好气条件。同时,淹水条件还使水田土壤的DOC、MBC含量显著降低,对旱地则无影响。【结论】在一定水分范围内(水田:45%-90%WHC;旱地:45%-75%WHC),提高含水量可以促进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有利于养分的释放,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DOC和MBC)无促进甚至有抑制作用。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率(量),在淹水条件下和水田土壤中比在好气条件和旱地土壤中高,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取样制样过程中土样经历的干湿交替过程促进了有机碳的降解。  相似文献   

13.
沸石改良土壤结构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木文研究了沸石改良土壤结构性状的效果。试验表明,沸石对土壤物理性状有明显的改良效果,特别是对滨海盐化潮土效果更为显著,沸石可以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导致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容量降低,利于农作物生长,为改良低产土壤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02年5月对昆明近郊水稻土、菜园土、大棚土136个土壤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了解昆明近郊水稻土、菜园土、大棚土3种土壤肥力现状。结果表明:有机质、全N、全P、碱解N、速效P在耕作中不存在缺乏现象。全K3种土壤全层都缺乏。速效K在水稻土、菜园土的20~40cm、40~60cm土层中缺乏,其余土壤的土层不缺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黄土区不同类型土壤(黑垆土、红油土和淋溶褐土)及土地利用方式(农田、林地)的氮素矿化特性。结果表明,3种土壤好气培养0~14,15~28和0~28 d的氮素矿化量、矿化速率与矿化率大小次序均为:淋溶褐土>红油土>黑垆土;林地黑垆土氮素矿化量和矿化速率极显著地高于农田黑垆土;淹水培养7d,3种土壤矿化氮量、矿化速率和矿化率大小次序均为:红油土>淋溶褐土>黑垆土,但差异不显著;淹水培养条件下,林地黑垆土氮素矿化量、矿化速率和矿化率均高于农田黑垆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氮素矿化作用的影响强于不同土壤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在荒漠绿洲过渡带的防风固沙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土壤含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梭梭的生长状况。研究梭梭根区土壤含水量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进一步探究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在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的半固定沙地上于2017年5月下旬和10月中旬选取5株梭梭灌丛,对其根区土壤含水量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花期土壤含水量在土层深度0~10 cm和80~120 cm较高, 10~40 cm次之,40~80 cm最低;果期土壤含水量则呈现出逐层增大的变化趋势;2)土壤温度影响土壤水分蒸发,温度越高,蒸发越大,导致花期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低于一定范围时,蒸发受到抑制,土壤温度升高,土壤持水能力则随之增强,导致果期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大,促使团聚体和胶体形成,土壤吸附水分能力增强,即花期和果期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增加;4)土壤中粗砂含量越少,中砂含量越多,土壤孔隙越小,持水能力越好。因此,花期和果期梭梭根区土壤含水量随粗砂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中砂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贵州黔东武陵山区中低产田土壤改良利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土壤普查和农业区划的科技成果,对黔东武陵山区中低产田土的区域特点、类型、主导障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类,并根据中低产田类型进行综合治理。根据中低产田土的障碍类型和改良主攻方向,划分为干旱灌溉型、瘠薄培肥型、渍潜排水型3种类型,根据中低产田类型特征和改良对策,采取综合治理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改土培肥和增产增收效果。采取完善配套工程、耕作培肥和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了以治本和治标相结合,土壤改良技术和农业增产技术相结合,注重消除土壤障碍因素,培肥熟化土壤,当年改造受益,有效改善农业生产、生态条件,增强稻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基础地力水平;开展了6类试验研究,为项目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3种类型中低产田土提高耕地地力0.5~1.5个等级,达到改土培肥、改善农产品质量,增产增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城市的道路建设中,行道树生长不良、死亡、补栽现象严重,影响了道路的维护和城市绿化建设。调查研究证明,主要原因是在道路建设中,对土壤的人为干扰、破坏过大,忽视了行道树生长所必需的土壤条件的建设。行道树所需土体中遗留的石块、石灰等建筑垃圾过多,铺设的坚硬不透气路面覆盖面积过大,妨碍了土壤与地面大气的物质、能量交流。因而恶化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尤其是土壤的物理性状变得非常恶劣。土壤过分紧实,土壤呼吸受阻,土壤中的CO2积累过多,土壤生态条件难以满足行道树的正常生长。挽救当前行道树早衰、死亡的关键是必须改良土壤的透气性,建立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为此,新修道路时,要考虑先给行道树留下足够的土壤空间,不要过分扩大坚硬不透气路面的覆盖面积。根据树种的需要,尽量留出裸地面积,使土壤能呼吸顺畅。对已有的不良路面,要采取措施,除去一些不透气的路面覆盖面积,再辅之以打孔、充气、补充水分、养分等措施,使行道树有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得以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下种植黑麦草对根际土壤氮转化相关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50%的N由有机肥提供,50%的N由尿素提供的施肥模式时,黑麦草根际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最强,黑麦草地上部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造林整地工程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入渗、土壤水分动态以及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量等几个方面对不同整地工程的效益进了研究.结果表明,整地工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是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进而增大了土壤饱和导水率,同时改善了土壤入渗性能,为土壤水分的贮存和保持创造了条件.整地工程土壤水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整地工程土壤水分具有年内变化周期,以4、5、6月份为土壤于旱期.这期间除穴状整地外,其他各种整地工程土壤含水率比同坡向荒坡均有较明显的增加.其中,隔坡反坡梯田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