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蔬菜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施肥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将施肥与灌溉结合在一起的一项农业新技术.这种灌水施肥方法,是通过滴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对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供作物根系直接吸收利用.该方法可以精确控制灌水量、施肥量和灌溉及施肥时间,显著提高水和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日光温室滴灌施肥技术是利用压力灌溉系统,将肥料溶于水中,借助施肥装置,使水肥混合液通过输水管路以点滴的形式施入作物根区土壤的灌溉施肥技术.与传统灌溉与施肥相比,滴灌施肥技术可以实现局部灌水施肥,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滴灌施肥对作物生长及土壤氮素特征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滴灌施肥是将施肥与灌溉相结合的灌溉施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滴灌施肥对作物根系及地上部生长的影响:滴灌施肥可以促进作物根系及地上部的生长,提高多数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同时可以改善土壤无机氮环境,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氮素的淋溶损失。目前关于滴灌施肥对作物生长及土壤氮素特征影响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制约了滴灌施肥技术的发展。未来应重点研究滴灌施肥对作物根系发育规律、养分吸收、运输及利用机制、土壤环境等的影响,明确滴灌施肥对作物-土壤系统的影响机制,同时研发新型水溶性肥料,结合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建立兼顾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滴灌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在很多国家,喷灌或滴灌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灌水技术。利用喷灌或滴灌系统在灌水的同时进行施肥(简称灌溉施肥)的新技术具有很多优越性。喷灌施肥的特点有:一是液状的肥料有利于作物通过根和叶部吸收利用,能促进作物大幅度增产;二是减少施肥机械通过田间的次数,从而会保持耕作层的土壤结构,减少机械损伤;三是可以多次少剂量的施肥;四是可以对施肥有困难和高秆作物和株型紧凑的作物进行施肥。滴灌施肥则能使作物更集中和有效地利用水分和随水施入的肥料,因而滴灌施肥具有省水、省  相似文献   

5.
1 滴灌的发展情况 滴灌是微灌的一种形式,是将水加压、过滤,通过低压管道送达滴头,以点滴方式滴入作物根部的一种滴灌方式,把需施的肥料溶于水中进行此方式的灌溉即为滴灌施肥。滴灌的优点:提高化肥利用率,常规施肥肥料利用率仅30%~40%,滴灌施肥肥料利用率达80%以上,较常规施肥节肥50%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农业用水不能说节水,而要说高效利用农业用水,特别是不要以牺牲作物品质和产量为代价。我认为,先进滴灌技术和科学管理是农作物优质、高产的关键,节约用水、提高农作物品质,要改变过去灌溉施肥为施肥灌溉。最早的灌溉是洪水灌开渠引水灌溉,今天农业仍然普遍采用大水漫灌。实际上目前世界上也只有15%的农作物,采用高效灌溉系统。滴灌施肥提供的则是  相似文献   

7.
膜下滴灌是一项节水灌溉新技术,就是通过灌溉系统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在加压灌溉条件下,将施肥与灌溉结合在一起的一项农业技术,又称为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8.
灌溉施肥是指在微灌(主要指滴灌)条件下,将施肥与灌溉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技术.它是将水和肥料融为一体,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使肥液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使植物同时得到水和养分的供应.  相似文献   

9.
膜下滴灌是将覆膜种植与滴灌相结合的新型灌溉技术。它将有压水源通过滴灌管道系统变成细小的水滴在作物根系范围内进行局部节水灌溉;覆膜可大大减少水分蒸发,既有保水效果,同时防止了温室中高湿度引起的病虫为害;滴灌施肥使得化肥作用更直接。建昌县从2009年开始引进试用设施蔬菜膜下滴灌技术,重点进行当地主栽黄瓜和番茄两种蔬菜上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技术节省水、电、化肥、农药、劳力的投入,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日光温室滴灌技术是覆膜栽培与滴灌相结合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可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水通过滴灌系统滴入土壤,仅在作物根系范围内进行局部灌溉;也可根据需要将化肥和农药等随水滴入作物根系周围,是目前最为节水、省工的灌水方式。该技术为农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水、肥、气、热等环境条件,对提高土壤平  相似文献   

11.
荔枝滴灌施肥技术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滴灌施肥技术就是将施肥和灌溉结合,通过滴灌设备进行施肥。在荔枝品种黑叶、妃子笑、糯米糍、桂味和淮枝上应用自动化滴灌施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荔枝产量,增加大果比例,保证荔枝丰产稳定;显著节省人工、肥料和水分,投入产出比为1:8.2。  相似文献   

12.
膜下滴灌施肥装置应用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河子垦区主要团场膜下滴灌施肥肥料种类、装置与技术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当前所使用的膜下滴灌施肥设备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制约膜下滴灌施肥装置改进与升级的主要问题,在分析现有施肥装置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办法与方案,为研发膜下滴灌变量控制施肥装置,提高膜下滴灌条件下的肥料利用率,实现变量控制施肥、精量化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和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滴灌作为现代节水农业中最有效的灌溉方式,已在新疆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大幅度提高了作物产量,2007年兵团滴灌棉花平均皮棉单产超过2250kg/hm^2,居全国领先,现将滴灌棉花高产施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大棚蔬菜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蔬菜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施肥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将施肥与灌溉结合在一起的一项农业新技术。这种灌水施肥的方法,是通过滴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对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供作物根系直接吸收利用。该方法可以精确控制灌水量、施肥量和灌溉及施肥时间,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临颍县大棚蔬菜正在广泛推广应用,笔者现将技术介绍如下。一、滴灌系统(一)水源连片大棚可实施地下输水工  相似文献   

15.
膜下滴灌技术是按照作物需水、需肥规律,根据土壤墒情和养分状况,通过滴灌系统将水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施肥方法。随着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的实施及武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滴灌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古浪县的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农业中。近年来,古浪县大力推广日光温室番茄越冬一大茬栽培,采用膜下滴灌灌溉定额和施肥标准新模式,取得显著效果。应用效果表明:温室番茄膜下滴灌施肥技术不仅省水、省肥、省工、省力、灌溉均匀,而且可以改善温室小气候,减轻病虫危害,提高产量和品质。1日光温室番茄滴灌灌水技术 根据古浪县日光温室番茄滴灌灌溉试验,总结出了日光温室一大茬番茄的灌水次数、间隔时间、灌水量,确定了温室番茄灌溉制度。农户应根据当地气候、土质、作物品种等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使用或按照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进行灌溉。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丘陵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70%,丘陵地区因为坡度大,保水能力差,干旱是种植业的主要威胁。而滴灌施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据统计,中国滴灌技术目前累计面积达2.6×105hm2,其中滴灌施肥达1/3左右。因此,中国滴灌施肥技术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要进一步示范推广滴灌施肥技术,必须从政策、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等层面予以保障,才能引导、促进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全面健康发展。政策保障滴灌施肥技术不仅能节约灌溉用水,而且能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可考虑将滴灌施肥  相似文献   

17.
香蕉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规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基于香蕉生长特性和果园环境状况等条件,将灌溉与施肥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项现代农业综合技术措施。近年滴灌技术逐渐应用于香蕉栽培,并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应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已是当前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香蕉的必要灌溉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工程包括技术要求、水质净化、工程模式及设施安装、施肥与水分管理、设施维护及其他管理,应用于香蕉上能保证适时适量水肥供应,改善蕉园生态环境,达到节水节肥、提高效率、增产增收等效果。  相似文献   

18.
设施农业滴灌施肥智能化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介绍了设施农业滴灌施肥智能化系统的功能、组成、控制原理和实际应用情况。通过试验证明该系统功能完善、性能可靠,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实用性强,可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等作物的灌溉施肥智能化管理,节水、节肥、省工、增效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9.
甘蔗滴灌施肥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将滴灌施肥技术应用于甘蔗生产,研究该项技术对甘蔗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量相同的情况下,与肥料土施 传统灌溉处理相比,肥料土施 滴灌和滴灌施肥处理能够显著增加甘蔗产量,增产率分别为39.1%和41.1%,每667 m2分别增收434元、703元,但甘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1、水肥一体化是一种新的灌溉和水施肥技术模式。在加压灌溉条件下,灌溉与施肥相结合,按照科学配方,将化肥溶解在灌溉水中,根据作物对水分、养分的需求和土壤水分、养分状况,把水和养分适时、适量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加压灌溉有多种方式,最适合与施肥结合的足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渗灌和小管灌4种形式。该模式使干百年来的浇地变成了浇作物,把向土地施肥变成了向作物施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