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白僵菌防治松褐天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生物测定筛选出对松褐天牛毒力较高的菌株Bb202,用该菌株生产白僵菌无纺布菌条和高孢粉用于野外防治松褐天牛,结果表明,防治后松褐天牛的虫株率下降了0.9%,下降幅度达31.1%;无纺布菌条处理区解剖木中的幼虫死亡率为61.8%,高孢粉处理区为52.5%,对照区为45.6%.挂笼试验中,无纺布菌条处理区解剖木的幼虫死亡率为41.9%,高孢粉处理区为62.0%,对照区为32.3%,说明用白僵菌防治松褐天牛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松褐天牛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松褐天牛在国内的分布与危害情况和生物学特性,同时介绍了松褐天牛的防治方法,包括诱捕器诱杀、白僵菌无纺布菌条防治、营林措施防治、化学防治等内容,以期为松褐天牛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林间试验,研究无纺布白僵菌剂对萧氏松茎象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10年和2011年在无纺布白僵菌条防治试验样地,萧氏松茎象虫口密度分别下降47.5%和64.0%,而对照区的虫口密度分别上升7.02%和4.92%;防治效果分别为51.0%和65.7%。用诱捕器开展林间萧氏松茎象成虫数量及其白僵菌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和2011年在防治试验样地和对照样地诱捕到的成虫数量比分别为52.5%和49.1%;在防治试验样地诱集到的萧氏松茎象成虫白僵菌感染率分别达到74.6%和78.2%。因此认为,林间使用无纺布白僵菌条防治能够明显抑制萧氏松茎象种群的上升。  相似文献   

4.
进行2种不同诱剂诱捕松褐天牛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种诱剂都能有效地诱捕松褐天牛,但微胶囊水悬浮型无忌避松褐天牛专用引诱剂诱捕效果比A-3型引诱剂的诱捕效果高28%以上,且防治费用较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方式应用金龟子绿僵菌无纺布菌剂与引诱剂结合防治短角幽天牛.在诱捕器中接触无纺布菌条的天牛(处理3)感染率达70.0%,而罩笼试验表明,处理1和处理2通过气传分生孢子的扩散所造成的感染率达35.0%以上,均与对照差异显著.将各处理诱捕回收的天牛在室内饲养,接触过菌条的处理3侵染率达63.3%,而处理1和处理2天牛的感染率分别为48.7%和53.1%,均与对照差异显著.结果显示了绿僵菌无纺布菌条与引诱剂结合防治短角幽天牛具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金龟子绿僵菌Ma1291-2菌株无纺布菌条的制作和萧氏松茎象防治试验。结果表明,Ma1291-2菌株无纺布菌条最佳接种量为1∶3,产孢量为(1.11±0.08)×108孢子.cm-2;该菌条对萧氏松茎象室内感染试验,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64.25%和62.25%,LT50为14.43 d;林间防治试验,2个试验区效果分别达(53.80±1.74)%和(51.54±1.35)%,林间无纺布菌条上含孢量15 d前为107-108孢子.cm-2,以后急速下降,30 d后为103孢子.cm-2,孢子萌发率变化较小,30 d内在80%以上。结果说明Ma1291-2菌株无纺布菌条对防治萧氏松茎象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诱木引诱松褐天牛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关试验表明:诱木对松褐天牛有一定的诱集作用,从年份间数据没有差异的试验结果来看,诱木对松褐天牛诱杀作用很小,起不到防治作用,也不会将异地松林松褐天牛引诱到诱木所在林分,但可以作为松褐天牛辅助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三种不同规格胸径的诱木在每公顷设置1、3、5和10株诱木的林分内诱集松褐天牛的效果,采用在林内均匀挂设诱捕器作对照,同一面积内设置不同密度和不同胸径的诱木作对比试验,观察记录诱捕器诱捕成虫和诱木诱集幼虫的情况,分析总结了不同密度下的三种胸径诱木的诱集幼虫效果,提出了按胸径5-15cm和每公顷3株的密度设置诱木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传媒昆虫松褐天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宁夏天牛病原真菌的种类和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土壤和野外感病死亡昆虫体上分离培养了13 种( 菌株) 天牛病原真菌,利用其中12 个菌种( 菌株) 对光肩星天牛幼虫进行致病力测定,初步筛选出了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等5 个对光肩星天牛幼虫具有较强致病力的菌种( 菌株) ,其中球孢白僵菌最高致病死亡率达100 % ,金龟子绿僵菌致病死亡率为70 % .利用球孢白僵菌和引进的日本布氏白僵菌,对光肩星天牛的成虫进行致病力测定,日本布氏白僵菌致病死亡率达78 .3 % .利用无纺布培养布氏白僵菌,网箱内防治光肩星天牛成虫的试验显示,带菌无纺布枝挂法对成虫的感染率为12 .5 % .影响其效果的因素较多,其中湿度、无纺布上菌种分生孢子产生的数量是影响感染试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青杨脊虎天牛的无公害控制技术,采用不同波长(320~560 nm)黑光灯对其成虫进行诱捕。结果,青杨脊虎天牛成虫对低波长区间(320~368 nm)具有趋光性,对368 nm(黄)较360 nm(绿)更为敏感,处理时间18:00—24:00中,最佳诱捕时间为20:00—22:00,晴天的诱捕效果要比晴转阴和阴天要好,黑光灯可作为监测和控制青杨脊虎天牛的监测辅助工具。测定7种白僵菌菌株制作的无纺布菌条对青杨脊虎天牛的毒力,各菌株在处理后30 d内孢子含量逐渐下降,对青杨脊虎天牛防治效果最佳的菌株为球孢白僵菌Bb01和布氏白僵菌Bb CF327。  相似文献   

11.
肖立辉 《现代农业科技》2013,(3):119-120,123
为了探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发展,开展了松材线虫病死木昆虫区系调查及虫种鉴定,进行了白僵菌孢子萌发试验和人工侵染试验。结果表明,在松材线虫病死木中,松纵坑切小蠹、马尾松梢小蠹、松瘤小蠹、额毛小蠹、松墨天牛为优势种。所用白僵菌株的孢子萌发率和萌发时间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均达0.9以上。中山陵地区的几种主要小蠹均能被白僵菌所感染,即均具有携带白僵菌孢子的能力。由此推测,松墨天牛幼虫感染白僵菌的途径很可能是:某种小蠹虫先感染白僵菌,然后该小蠹虫经过二次侵染,将白僵菌孢子转移给松墨天牛幼虫,从而导致松墨天牛幼虫感病。  相似文献   

12.
寄生松墨天牛的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DNA多态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APD技术对21个不同来源的寄生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的DNA指纹图谱进行了测定.从RAPD结果可知寄生松墨天牛的白僵菌菌株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聚类分析把21个寄生松墨天牛的白僵菌菌株分为两大类群:①B1,B14,B4,B5,B6,B7,B8,B12,B13,B10,F-263,Bxs,B2,B11,Bf,Bz,B9;②B3,B15,By2,By7.结果表明菌株DNA多态性与采集地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对松墨天牛幼虫的毒力未表现出相关性.图2表2参11  相似文献   

13.
三株丝孢虫生真菌对松墨天牛幼虫的感染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b050715,Bb060721菌株和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asus)Pf0607菌株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感染效应。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及粉拟青霉对松墨天牛幼虫的毒力有一定的差异,3株丝孢真菌侵染三龄幼虫后,均造成虫体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且球孢白僵菌侵染后血淋巴中总蛋白含量明显低于经粉拟青霉接种处理感染后的虫体。供试3菌株中,球孢白僵菌菌株处理后天牛累积死亡率明显高于粉拟青霉菌株,对天牛幼虫感染的剂量效应参数分别为0.45,0.45和0.39,对松墨天牛三龄幼虫的毒力回归方程分别为Y=13.537X-4.6032(R2=0.97),Y=15.361X+0.444 4(R2=0.97)和Y=9.138X-3.100 1(R2=0.99)。在1.36×104~1.36×109孢子/mL下处理后第4d才出现死亡,Bb050715,Bb060721和粉拟青霉3菌株接种处理后第4~8d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13.3%~80.0%,13.3%~86.7%,6.7%~53.3%,LT50依次为5.1,5.1和7.7d,第5 d的LC50分别为7.23×108孢子/mL,1.53×108孢子/mL,7.27×109孢子/mL。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继代移殖对球孢白僵菌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及与毒力的相关性,以筛选得到的高毒力菌株B5、 BXS与低毒力菌株B11、BZ为出发菌株,通过连续接种松墨天牛幼虫获得H1、H2、H3、H4继代移殖菌株,而连续在PPDA培养基上转接,获得R1、R2、R3和R4继代移殖菌株。分别对各原始菌株与继代移殖菌株进行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与毒力测定,并将每种酶活性与相应菌株对松墨天牛的半致死时间(LT50)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毒力菌株B5、BXS与低毒力菌株B11、BZ在PPDA培养基上继代移殖,随着各菌株对松墨天牛的毒力逐代下降,其蛋白酶、几丁质酶、脂肪酶活性也逐代降低;来源于松墨天牛的B5、BXS、B11菌株通过松墨天牛幼虫继代移殖后随着毒力逐代提高,3种酶活性也逐代上升,但来源于松毛虫的BZ菌株逐代之间3种酶活性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4个原始菌株与继代移殖菌株彼此间的LT50与3种酶活性间均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白僵菌和绿僵菌蛋白对松墨天牛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4株白僵菌和1株绿僵菌中提取了10种全蛋白提取液,以林业害虫松墨天牛幼虫为试虫,筛选出菌株Bb36的全蛋白提取液Bb36W-Z和Bb36N-Z,再从中分离出12种单一蛋白提取液,生测发现虫生真菌蛋白Bb36W-D对松墨天牛幼虫具有较强的注射毒性,经其处理后的试虫酯酶谱发生明显变化,致使松墨天牛幼虫内部组织发生病变.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化检测法(酶快速检测)和生物检测法(敏感家蝇检测)检测分析了球孢白僵菌孢子悬乳剂、孢子悬乳剂与1%(W/V)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混配剂(EM1)、孢子悬乳剂与3%(W/V)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混配剂(E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灭多威乳油、50%抗蚜威在田间甘蓝叶片上的残留。抑制率检测结果表明,纯菌剂处理后的抑制率低于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灭多威乳油、50%抗蚜威化学农药的抑制率。敏感家蝇法检测结果表明,纯菌剂、混配剂I(EM1)饲喂后家蝇幼虫的累积死亡率之间无显著差异,但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灭多威乳油、50%抗蚜威、3%(W/V)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混配剂II(EM2)饲喂后家蝇的累积死亡率则略高于其纯菌剂。因此,在菌药混用中,低剂量药剂的加入对残留的影响不明显,而高剂量的化学农药的加入则会引起残留的出现。由此表明,球孢白僵菌孢子乳悬剂及其与低剂量的吡虫啉混配剂在蔬菜上无残留现象存在,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榛实象甲是目前我国榛园中导致产量损失的首要害虫,生产中以化学防治为主,易导致果品化学残留超标问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筛选榛实象甲的高毒力菌株,以期为其生物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使用2株绿僵菌(CGMCC No.3.7986、3.4607)、1株白僵菌(CGMCC No. 12108)接种榛实象甲成虫,检测其侵染榛实象甲累积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并用解剖镜与扫描电镜观察了白僵菌侵染榛实象甲成虫的过程。结果表明,白僵菌菌株12108侵染榛实象甲后,在处理后的第4天与第6天累积死亡率分别达到91.67%和100%,远高于同期绿僵菌3.7986的6.67%和17.5%及绿僵菌3.4607的10.0%和22.5%;白僵菌菌株12108的LT50和LT90值分别为2.56和4.42d,远小于绿僵菌3.7986的11.40和17.70d及绿僵菌3.4607的8.80和12.80d;在侵染开始时,白僵菌菌株12108一般从口器、触角、胸足基部、胸足关节等有缝隙的部位开始生长,接种后10d时,该虫表面被浓密的菌丝所覆盖,胸腔内部也充满菌丝,体表开始形成大量分生孢子。以上研究结果确认白僵菌菌株12108对榛实象甲有强致病力,这为榛实象甲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