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寺院是我国古代人们尊佛敬道和信奉其他宗教的活动场所,寺院林是在宗教和封建意识支配下营造和保存下来的历时久远的地主森林.寺院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古代人们种植林木、保护林木,发展林业和园林绿化事业的光辉业绩.  相似文献   

2.
刘帧  刘浩 《现代农业研究》2022,(11):101-103
林业具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社会经济价值的作用,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林业育 种技术在林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林业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林业育种的方法越来越多,育种 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本文通过对林业育种的方法及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我国林业育种与产业发展实现更 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林业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是环境保护的必要条件,在林业发展中应当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并做好修复工作。本文针对林业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进行分析,文章主要阐述了林业生态保护的作用,并提出了林业生态保护的影响因素,也提出了林业修复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林业资源具有保持生态平衡、保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就我国目前形势而言,合理规划林业生产、保护林业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现代林业保护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入手,对现代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重视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立足于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及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及利用的意义,并提出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6.
林业技术推广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多山多沙的自然条件,干旱半干旱的气候条件,导致近些年来,水土流失灾害愈加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保护建设森林资源成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状况,保障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手段。本文立足于林业技术推广对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提出治理水土流失具体的林业技术应用方法,从而为更好的保护水土资源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林业植物检疫及有害生物防控是我国林业保护工作的主要部分。做好林业植物检疫和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对林业资源的保护,遏制外来物种入侵有重要作用。在林业植物检疫工作及有害生物防控中,统一规划,分层推进,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环保理念日益增强,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保护生态环境,我国需要对城乡林业绿化进行管理,加强我国城乡林业绿化格局布置,并且多植树,完善城乡林业的绿化管理。城乡林业的绿化管理对社会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城乡林业绿化管理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生态资源保护是关系到社会、民生大计的事业,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资源的可循环利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是从探究现代化林业生态管理观念入手,对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及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凸显林业生态功能,加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与治理,促进林业生态资源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林业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在自然状态生长和发展的森林资源,生态林业能够对环境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生态林业的保护中,基层林业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进行森林资源保护的基础。当前世界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而森林资源对缓解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作用。基层林业人员应该结合生态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工作模式的创新,实现对环境的保护。本文阐述的主要对象是基层林业进行创新的工作模式,希望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建筑选址、布局的特点,通过调查寺院周围绿化树种,探讨了其配置方式及形成的园林植物景观,总结了傣族佛寺建筑的园林植物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是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的重要地区,但宫观造像方面却遗存难考、史料不足。从现有考古成果和文献看,目前只能收集到十三通南朝宫观碑记。这些碑记记载了宫观中的神祗与造像,同时也涉及到一些宫观造像的形制材料。这些材料反映出当时道教造像的存在形态,即:南朝时期长江流域已经出现了道教神仙的供奉仪式,但南朝宫观中普遍不设置神像。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北京寺庙园林的几种类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按园林位置、布局、功能的不同,将中国明清时期北京寺庙园林分成3种类型:(1)寺庙庭园,即以寺庙建筑为主,用树木,花卉、清泉、水溪、山石及台榭、亭廊点缀其间,如法源寺;(2)寺庙附属园林,即于寺庙外专辟独立园林,以园林为主,辅以建筑小品,如月河梵院及白云观;(3)山林寺庙,即寺庙设于风景区,寺庙与山水、森林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为宗教与自然风景的结合,如潭柘寺、戒台寺等.本文结合上述3种类型的典型寺庙,论述其造园的手法及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以地方寺院发展的现实需求及高校图书馆资源优势为依据,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寺院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In proto-historic Hawaii (1500-1795 A.D.), as in many other evolving polities, temples functioned as centers for control over production and the extraction of surplus food and goods. Thorium-230 dates (uncertainty +/- approximately 10 years) on branch coral dedicatory offerings from temples in the Kahikinui district (Maui) indicate that its temple system was constructed within 60 years, far more rapidly than indicated by radiocarbon dating. Introduction of the temple system in 1580-1640 A.D. coincided with predatory expans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the Maui polity to form an incipient archaic state.  相似文献   

16.
包佳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4,(4):1276-1277,1280
近些年农村寺庙在中国佛学界拥有的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僧尼参与社区事务,积极参与各种慈善捐赠等扶贫工作。使寺庙在农村社会中具有了更高的地位。同时,旅游服务业与宗教事业相结合而开发的一种新的产业热潮也不断升级对农村寺庙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农村佛教寺庙建设方面,呈现出良好趋势是:寺庙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涌现一批批楷模;“农禅并重”的生产方式在农村寺庙得到保留和延续,以及寺庙通过吸纳民间信仰等手段扩大其影响力,但也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农村寺庙具有弘法教育,承载传统文化,抚慰人心、化解矛盾,给予孤老病弱以关怀,以及在农村的各项移风易俗等社会功能,如何教育神职人员爱国守法;如何加强寺庙民主管理工作,实现传统制度与现代管理的有效衔接;如何增强寺庙的自养能力,减轻众教徒经济负担,是农村社会管理工作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巩固“平安寺院”建设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农村寺庙建设与管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傣族传统文化具有佛教世俗化,民间习俗佛教化,以及神佛世界融合的特点。在这种文化影响下,傣族佛寺园林与汉传佛教的佛寺园林迥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园林常选址于村寨中风景最优美,地位最显要的地方。总体布局不求规整对称,佛寺中的建筑和小品造型独特,装饰材料和色彩丰富多样,热带植物和宗教文化植物姿态万千。在分析各组成元素特色的基础上,认为傣族佛寺具有风格朴实无华,建筑形式独特别致,装饰小品独树一帜,植物应用具有地域特色和小乘佛教文化特色等与众不同的园林特色。图2参12  相似文献   

18.
“禅宗五山”山水环境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军  何礼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714-2716
"禅宗五山"是南宋朝廷钦定的五大禅宗寺院,是江南禅寺的典型代表,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五山"山水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是山水营建的佳作。该研究通过对"五山"山水环境的深入研究,归纳了"五山"山水环境的普遍规律,解读出蕴藏于山水环境背后的风水观、山水崇拜观、审美观以及意识形态的内向性等深层的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古树资源分布及文化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广东省古树资源的组成与分布特征,研究影响其分布格局的文化要素。结果表明,古树组成种类集中,榕树、樟树、枫香、荔枝和龙眼5种古树占总株数的55.40%;总体树龄偏低,三级古树占93.07%。古树分布山区多,滨海少;村落古树数量远多于城市;历史名城古树数量普遍高于新城;风水林、公园景区、寺庙宗祠和学校等文化空间是古树的集中分布点。古树的组成与分布特征除了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更受到农业种植文化、植物个体文化、风水林文化、宗教与宗祠文化、开发与迁移文化等要素影响。这些古树文化既是古树组成与分布的重要成因,也是古树保护与利用的价值所在。基于资源分布及文化要素出发的举措应该成为古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王传龙 《农业考古》2020,(2):196-203
陆羽《茶经》对茶道的贡献并不是创新性的,其中所描述的煎茶法,是建立在前代采叶煮羹法与茶饼碾末冲饮法二者基础之上的改良。陆羽在世时的追随者并不广,唐代寺院才是用茶的主力军,而寺院中所流行的是茶饼碾末冲饮法,并非陆羽所创的煎茶法。但饮茶之风由日本求法僧东传日本后,煎茶法却成了当时日本主流的饮茶方式。宋代点茶法兴起,文官集团斗茶之风盛行,僧侣集团则针对如何饮茶形成了一整套的典章规范。两种风气再次传入日本,彼此交互作用,最终催生出了日本灿烂的茶道文化。由于中日在茶道价值取向上的差异,点茶法在明代以后没落,崇尚朴素简易的泡饮法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饮茶方式;日本茶道则在细节的讲求刻画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最终演变为一种注重舞台效果与宾主默契的表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