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明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光合生理特性、粒叶比和产量的影响,以常规稻和杂交稻为材料,对塑料软盘育秧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光合生理特性、粒叶比和产量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抛栽和手插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在分蘖期、齐穗期和灌浆期均显著高于机插,但各栽培方式间在成熟期无显著差异。2)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在水稻主要生育期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3)手插早稻的颖花数/叶面积、实粒数/叶面积和粒重/叶面积分别比机插平均增加17.7%、20.6%和10.0%,抛栽晚稻分别比机插平均增加29.1%、37.3%和12.1%。4)分蘖期、齐穗期和灌浆期,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叶片光合速率大小顺序为抛栽手插机插。5)分蘖期和齐穗期,水稻叶片气孔导度大小顺序为抛栽手插机插;成熟期,则表现为手插机插抛栽。6)水稻各个生育期,叶片蒸腾速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但各栽培方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7)不同栽培方式间水稻产量差异显著,抛栽最高,机插最低;抛栽和手插早稻分别比机插增产1 203.3~1 346.7和776.7~1 045.4kg/hm2,晚稻分别比机插增产2 128.7~2 212.2和1 574.2~1 603.9kg/hm2。说明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有各自特征,与机插相比,抛栽和手插处理提高水稻粒叶比,改善源库关系,有利于改善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
水分胁迫对免耕抛秧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水分胁迫影响免耕抛秧水稻产量的生理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免耕抛秧水稻剑叶光合效率下降、叶片早衰,植株干物质量与叶面积降低,茎鞘贮藏物质少且向 粒中的转化能力弱,使水稻重穗型变小、结实率下降,严重影响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超级稻免耕抛栽的产量表现及经济效益,于2011年在广西宾阳县进行不同耕作方式(免耕抛栽、翻耕抛栽)的晚稻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翻耕抛栽相比,免耕抛栽下超级稻的每穗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粒重较高,生产成本相对较低(14100元/hm2),使其产量增产了2.6%,纯收入(10284元/hm2)增加了5.1%。由此可见,免耕抛栽是一项既节本又高效栽培技术,在桂中地区的晚稻生产上应该大力推广,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4.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表明,水稻免耕除草剂以内吸型除草剂除草效果较好,触杀型除草剂次之;早稻每公顷抛栽30.0万~34.5万蔸、晚稻每公顷抛栽33.0万~36.0万蔸范围内,有效穗和产量随着抛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每公顷施纯氮189.15~226.95kg范围内,有效穗、结实率和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晚稻氮肥施用后移的比例适当加重,成穗率、穗粒数和产量随之增加;常耕耕田用水约是免耕泡田用水的2.63倍,本田用水相差不大,免耕抛秧的灌溉水生产效率为常耕抛秧的1.36~1.79倍。水稻免耕抛秧不但省工、省力,而且增产、节水、生态环保,节本增收效果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晚稻适宜抛栽密度。[方法]对晚稻品种欣荣优2660和五优308设置4种不同抛栽密度,研究抛栽密度对其产量、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剑叶SPAD值及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2个品种的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抛栽密度34.5万蔸/hm2处理与抛栽密度21.0万蔸/hm2处理相比,欣荣优2660增产5.89%,五优308增产2.3%;有效穗数随抛栽密度增加而明显增加;较高抛栽密度有利于孕穗后叶面积指数和剑叶SPAD值维持较高水平,从而增强了光合能力,增加了干物质累积量。[结论]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晚稻适宜抛栽密度为34.5万蔸/hm~2。  相似文献   

6.
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杂交晚稻立苗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年晚季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杂交晚稻立苗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比稻草不还田免耕抛秧稻增产4.85%,稻草还田免耕旱育秧苗抛栽与免耕湿润秧苗抛栽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稻草还田对免耕抛栽水稻的立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提高水稻后期剑叶叶绿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比较研究了再生稻与同期抽穗主季稻的源库特性.结果表明,再生稻叶面积指数(LAI)与单茎叶面积为同期抽穗主季稻的1/8~1/5;产量约相当于主季的1/3~2/3,穗粒数约为主季稻的1/3~1/2,千粒重均较主季下降,但结实率略高于主季;再生稻粒叶比为主季的1.8~2.6倍,各时期比叶重一般均高于主季0.1~0.7 mg·cm-2;主季与再生季比叶重在乳熟至成熟阶段的变化趋势不同,主季下降而再生季上升;主季品种粒叶比与产量呈较明显的正相关;再生季品种间孕穗期、齐穗期LAI与产量呈明显正相关,粒叶比与产量也呈正相关;在源库关系上,主季稻属增库增产型,而再生季属增源增产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的抛栽密度对无盘旱育免耕抛栽稻产量的影响对比试验,表明:不同的抛栽密度对无盘旱育免耕抛栽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影响不大,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早稻抛秧密度为2.0万丛/667m2时,其经济性状指标与产量最高;晚稻在低肥管理下抛秧密度以2.42万丛/667m2,高肥管理下抛栽密度以1.98万丛/667m2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双季稻免耕抛栽氮肥用量(0,120,180,240 kg/hm2)对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 ~ 240 kg/hm2供氮水平下,免耕抛栽稻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氮肥用量超过180 kg/hm2,晚稻产量显著下降.水稻一生中氮素的积累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早、晚稻抽穗至成熟期茎叶氮素...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早季在田间用管栽试验对免耕水稻和常耕水稻的若干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常耕抛栽水稻相比,免耕抛栽水稻生育前期的游离氨基酸、酸性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及光合速率较小,但却提高了水稻生育中后期叶片游离氨基酸、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及硝酸还原酶、酸性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及茎鞘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和籽粒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成熟期,不同处理之间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酸性和中性转化酶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在田间条件下,连续4年对免耕抛秧水稻的大穗优势及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耕抛秧水稻相比,免耕抛秧水稻的每穗总粒数更多,表现出明显的大穗优势。免耕抛秧水稻的分蘖位较低,后期积累干物质和养分的能力强,后期生理代谢旺盛、生理功能强,剑叶衰老慢,能充分保证籽粒生长等是免耕抛秧水稻大穗优势形成的内在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2.
双季抛栽条件下连续免耕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连续免耕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南方稻区土壤合理耕作和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5—2009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翻耕抛栽为对照,探讨稻田连续免耕抛栽对水稻产量、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保水性、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稻田免耕1—2年(4季),早、晚稻产量较翻耕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了2.70%和1.87%,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着免耕时间的延长,早、晚稻产量均表现为下降,尤其是免耕5年水稻产量下降更为显著,下降幅度分别为9.16%和12.56%;稻田免耕1年(2季),有利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随着免耕时间的延长,土壤物理性质变差,较翻耕相比,容重增幅为1.68%—8.01%,总孔隙度减少0.69%—4.48%,非毛管孔隙度下降15.42%—37.92%;免耕有利于土壤养分在表层土壤富集,但不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土壤中三大类微生物总量免耕处理小于翻耕处理,免耕土壤细菌的数量增加,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减少;免耕土壤中脲酶活性增加;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则与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结论】稻田免耕1—2年(4季)产量与翻耕无显著差异,免耕1年有利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随着免耕时间的延长,土壤物理性质变差,早、晚稻产量均表现为下降。免耕有利于土壤养分在表层土壤富集,但不利于土壤水分的保持。免耕土壤细菌的数量增加,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减少,免耕土壤中脲酶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水稻钵苗机插与传统毯苗机插栽培方式,为进一步提高水稻机插水平和机插技术的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对新型钵苗育秧机插和传统毯苗育秧机插栽培技术在定远县水稻生产中的综合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传统毯苗育秧相比,钵苗育秧秧苗素质显著提高,株高、茎基宽、百株地上部干重和单株根数分别增加了17.3%、26.9%、124.2%和49.4%;机插后无缓苗期,茎蘖动态发展平缓,成穗率比传统毯苗提高19.9%,穗长明显增加,穗粒数提高17.4%,总颖花量增加5.2%,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有所提高,最终产量增加9.4%。[结论]钵苗育秧机插技术有利于水稻品种尤其是大穗型品种高产潜力的发挥,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型机插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轻水稻移栽劳动强度,提高水稻产量和增加经济效益,2004年雨季至213106年旱季,从秧苗移栽后恢复情况、插秧成本、所获产量和经济效益几个方面,在菲律宾对抛秧、机械插秧和手工插秧进行了经济可行性比较.结果表明:1)从移栽后秧苗的恢复情况看,抛秧和机械插秧要快于手工插秧,抛秧、机械插秧和手工插秧秧苗完全恢复的时间分别为5,8,10d;2)从插秧成本看,机械插秧法的最高,抛秧法最低;3)从产量看,抛秧法和机械插秧法每hm^2分别比手工插秧法增产14.67%和10.74%,每hm^2分别多获得利润1210元和826元.  相似文献   

15.
从移栽后的准备、种植和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植树造林的管理技术。指导大树越季移栽, 提高大树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设计4个不同的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K326上部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浏阳烟区K326品种,移栽行株距110 cm×55 cm,移栽密度16 530株/hm2处理(T3)的产值最高,为42 052.60元/hm2,主要化学成分指标以T4最好。综合其产量和质量分析,烟叶品种K326的移栽密度不能过大或过小,适宜的移栽密度能够在保障质量的同时获取最大的效益,建议生产上移栽行株距110 cm×55 cm,移栽密度16 53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大树移植及养护技术浅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玲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5):30-31,70
大树移植是提高城市绿地质量、景观效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通过多年大树移植实践,对大树移植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移植后的养护管理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移栽期和移栽方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得出最佳的移栽期与移栽方式配套技术应用于生产,以云烟87为材料,进行不同移栽期与移栽方式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吉安烟区膜下小苗移栽处理烟株前期生长发育快,井窖式移栽处理后期生长发育较快,大田生育期缩短;移栽过早或过晚,烟株生长发育及经济性状均较差;江西吉安的烟叶生产以常规移栽期加井窖式移栽的经济性状及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9.
以黑叶紫薇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长素种类和浓度对其试管内生根的影响,并研究了各种基质对生根苗移栽与试管外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叶紫薇试管内生根较好的生长调节剂配比为IBA0.5 mg/L;生根苗移栽较好的基质配比为珍珠岩:泥炭土=3∶7;试管外生根较好的基质配比为河沙:腐殖土=5∶5.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人们对林业工程建设的关注度提高。但影响林业工 程苗木培育质量与移植造林水平的因素较多,要求工作人员加强实践经验总结,明确掌握苗木培育与 造林等技术要点,确保苗木健康生长的同时,推动林业工程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