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近百年来,随着现代稻作农业的发展,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不断地更新换代。根据水稻品种的遗传基础、特征特性及演变规律,本文把水稻品种分为5个世代(G)。第1代(1G)为高秆水稻,第2代(2G)为半矮秆水稻,第3代(3G)为亚种内杂交水稻,第4代(4G)为亚种间渗入水稻,第5代(5G)为亚种间杂交水稻。在5代水稻中,1G高秆水稻在20世纪60年代后被半矮秆水稻替代,之后基本没有大面积种植。2G半矮秆水稻、3G亚种内杂交水稻和4G亚种间渗入水稻从推广应用至今仍然在使用。5G亚种间杂交水稻即将面世。每一代水稻的出现,都是水稻品种的一次重大创新,都带来水稻育种和生产的变革。认识水稻世代的演变规律,对于把握水稻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稻砷污染健康风险与砷代谢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水稻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目前稻米主要生产区(东南亚地区)的土壤和灌溉水砷污染严重,导致稻米中砷的积累;砷在稻米中的积累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所以,稻米砷污染问题已成为东南亚地区比较突出且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而减少水稻对砷的吸收、控制水稻体内砷向籽粒转移、降低籽粒中砷的生物有效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途径。因此,深入理解水稻对砷的吸收、体内转运和转化等代谢机制非常有必要。近年来有关水稻对砷的吸收和体内砷代谢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表明,水稻根系通过磷吸收通道吸收五价砷(As(Ⅴ)),水通道吸收三价砷(As(Ⅲ))。进入水稻体内的砷,一部分由地下部转运到地上部,其中一部分进一步被转运到水稻籽粒中。根表铁膜能抑制水稻对As(Ⅴ)的吸收和向地上部的转运。在水稻的地下部和(或)地上部还存在着As(Ⅴ)还原、As(Ⅲ)甲基化等砷形态的转化过程。最近,水稻砷酸盐还原酶基因已经被克隆和表征。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认为,水稻新品种(系)的变异是遗传不稳定和基因突变造成的。遗传不稳定是水稻新品种(系)产生变异的主要因素,基因突变对水稻新品种(系)变异的影响很小。杂交亲本亲缘关系越远,杂交亲本越多,选育世代数越少,所选育的新品种(系)遗传越不稳定,变异频率越大。水稻新品种(系)遗传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基因纯合、少数基因杂合造成的。水稻新品种(系)在选育世代表现整齐一致,主要是个体之间的表现型一致或相近。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特进行了11个水稻品种(系)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考虑11个水稻品种(系)的生育进程、抗逆性、产量及产量构成,‘浙稻41’‘兴禾1813’‘中嘉3号’在嘉善县的种植表现较好,可作为推广种植的备选水稻品种(系)进行下一步的验证试验,其他水稻品种(系)在嘉善县的种植表现一般,需继续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优质大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米质的要求逐年提高.使水稻品种趋于优质化。水稻要长好,施肥少不了,不但要施饱.方法更要巧。在水稻生产上我们提倡推广农化结合,氮(N)、磷(P)、钾(K)、锌(Zn)相结合,底追肥相结合,推广水稻专用肥及生物菌肥、测土配方施肥和叶龄模式施肥相结合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全国尺度上解析近30年(1988—2017)水稻产量的肥料贡献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水稻可持续生产和肥料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国稻作区耕地质量监测数据(338个点位),分析不同稻作模式、种植区域、气候条件和土壤质地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年际变化,并结合随机森林模型探讨各因素对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在施肥区和不施肥区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相同的条件下,近30年全国水稻的肥料贡献率整体呈现前20年逐渐升高,近10年趋于平稳的特征,总体变化幅度为41.20%—51.89%,但不同稻作模式存在差异,单季稻、双季稻和水稻-其他作物轮作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分别为38.58%—55.49%、41.96%—51.05%和42.34%—53.43%。不同区域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在近30年的平均值表现出西南(55.82%)>长江中游(46.73%)>华北(46.27%)>东北(45.90%)>华南(45.83%)>长江下游(44.25%)。结合施肥年限和水稻肥料贡献率的拟合方程发现,东北、华北、西南、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和华南的水稻肥料贡献率达到稳定的施...  相似文献   

7.
2002年国际水稻大会(InternationalRiceCongress2002)将于2002年9月16~20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由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中国工程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2002年国际水稻大会是世界上首届针对水稻这一重要农作物的综合性的大型国际会议。大会的主题是:“创新、影响、繁荣(Innovation,ImpactandLivelihood)”。大会将包括3个部分:水稻科学会议,稻米贸易会议和水稻技术、机械、文化展览。水稻科学…  相似文献   

8.
用SSR分子标记RM316对黑龙江省45个水稻主栽品种(系)的抗稻瘟病基因用Pi15(t)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到45个水稻主栽品种(系)有30个水稻品种(系)含有Pi15(t)抗瘟基因,明确了该基因在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品种(系)中的分布情况,为抗稻瘟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稻地膜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稻地膜(生物降解膜)栽培试验,初步摸清水稻地膜(生物降解膜)栽培的节水情况、品种及移栽密度、生物降解膜的降解情况及水稻全程覆膜下的生长状况,为今后水稻节水栽培技术的补充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棉花秸秆生物质炭减缓镉对水稻(Oryza sativa L.)生长的胁迫影响,采用室外盆栽试验,以水稻品种‘特丰优2号’为试验材料,在镉浓度为0、1、4、8 mg·kg-1的稻田土壤中分别添加炭土质量比为0%(C0)、1%(C1)、2.5%(C2.5)和5%(C5)的棉花秸秆生物质炭,分析水稻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和完熟期施用生物质炭对水稻株高、叶片SPAD值、光合特性、叶片水分利用率等生理及产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C0处理条件下,镉胁迫处理均使水稻株高、叶片SPAD值、光合能力、叶片水分利用率和产量降低,并随着镉浓度的增加,降低幅度增大。C1和C2.5处理显著提升了水稻叶片光合能力,C2.5处理的水稻叶片SPAD值较C1更高(P<0.05)。②镉胁迫处理下,与C0相比,C1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株高、叶片水分利用率,并使水稻增产(P<0.05)。在0、1、4、8 mg·kg-1四个镉浓度梯度下,与C0相比,C1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增加45.45%、30.63%、22.20%和12.98%。综上,重金属镉对水稻生长具有胁迫效应,降低水稻光合能力及产量,施用1%生物质炭后可以有效减弱镉对水稻造成的胁迫,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