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日前,从农业部发展计划司获悉,为科学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农业部将农业领域划分为"红、黄、蓝、绿"四大区域,将采取差别化政策措施,对工商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加强规范引导。据悉,四类区域所涵盖的农业产业领域各有不同。"绿区"是国家鼓励扶持工商资本进入的领域,承担部分公益性职能。"蓝区"是国家引导工商资本进入的领域,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新闻集萃     
<正>农业部"分区施策"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日前从农业部发展计划司获悉,为科学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农业部将农业领域划分为"红、黄、蓝、绿"四大区域,将采取差别化政策措施,对工商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加强规范引导。据悉,四类区域所涵盖的农业产业领域各有不同。"绿区"是国家鼓励扶持工商资本进入的领域,承担部分公益性职能。"蓝区"是国家引导工商资本进入的领域,市场化程度较高。"黄区"是国家强化对工商资本监管的领域,涉及农民较多,属土地密集型产业。"红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为科学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农业部将农业领域划分为"红、黄、蓝、绿"四大区域,将采取差别化政策措施,对工商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加强规范引导。据悉,四类区域所涵盖的农业产业领域各有不同。"绿区"是国家鼓励扶持工商资本进入的领域,承担部分公益性职能。"蓝区"是国家引导工商资本进入的领域,市场化程度较高。"黄区"是国家强化对工商资本监管的领域,涉及农民较多,属土地密集型产业。"红区"是国家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记者从农业部发展计划司获悉,为科学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农业部将农业领域划分为"红、黄、蓝、绿"四大区域,将采取差别化政策措施,对工商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加强规范引导。据悉,四类区域所涵盖的农业产业领域各有不同。"绿区"是国家鼓励扶持工商资本进入的领域,承担部分公益性职能。"蓝区"是国家引导工商资本进入的领域,市场化程度较高。"黄区"是国家强化对工商资本监管的领域,涉及农民较多,属土地密集型产业。"红区"是国家限制工商资本进入的领域,具有高污染、高消耗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韩庆霞 《河南农业》2017,(34):61-62
为更好地正确引导并切实管好、用好大批工商资本对农业的投入,全面掌握了解目前的运行情况,笔者对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产业领域的运行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向当地政府提出了今后加强引导与监督管理的建议。一、工商资本投资农业运行现状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是一个县级行政区,地处临沂市驻地,山东省最大商贸物流城和小商品批发中心就坐落在辖区境内。  相似文献   

6.
建立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可以引导工商资本有序进入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还可以规避损害农民利益和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的问题,保障土地有序流转和规模经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对河南48家农业企业的调查分析,发现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存在正负效应以及不同投资动机的运营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时,要重点鼓励和支持产业延伸和产业关联两种动机类型的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高度预防产业投机类型的工商企业进入农业,正确引导产业拓展、产业转移和产业盲从三种动机类型的工商企业进入农业,坚决防止产业享受型工商企业套取国家农业扶持资金。  相似文献   

8.
科学引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工商资本发展提供了新内容新业态新动能。乡村振兴需要工商资本积极参与,以弥补乡村发展短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同时要构建工商资本进入、退出机制,引导规范工商资本行为,防止损害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9.
从四个典型国家——美国、法国、日本以及菲律宾的基本国情出发,比较分析了四个国家工商资本与农村生产要素结合的主要模式。研究表明,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在不同的自然资源环境、经济状况及政策背景下,各国采用的主要模式是不尽相同的,其中,发达国家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比发展中国家更高,因此"工商资本-合作社/农协"的模式更受发达国家欢迎。文章进一步阐述了各国工商资本与农村生产要素结合的过程中可供中国借鉴的经验,为中国更好地推动工商资本进入农村提供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深度参与农业,有利于弥补农业效率不高与农民收入低的缺陷,激活民间投资热情与兴趣,促进市场释放更大的活力。在实践中,要全面规划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保障土地流转及建设用地指标,提升政策对农业的扶植力度。  相似文献   

11.
《云南农业》2013,(3):7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日前表示,工商企业进入农业有利于利用社会力量增加农业的资金、科技和装备投入,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和现代农业建设。这位负责人说,今后将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引导城市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采取公司加农户、公司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订单  相似文献   

12.
我省林下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认识程度等诸多因素决定,目前进入林业的工商资本包括城市工商资本和农村工商资本两类。因此,鼓励引导工商资本进入现代林业将促进林业改革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1月20日,《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公布。推动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对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有何意义?在推进过程中,农民的权益怎么保证?如何避免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后造成"非粮化""非农化",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以经营规模适度为目标促进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意见》指出,实践证明,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在这个资本加速运作的年代,伴随着国家与社会的重视,工商资本大量涌入农业投资市场,为整个暮色沉沉的农业投资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由于工商资本的自身优势,能够弥补很多国有资本无法到达的空白领域,并能解决许多由投资引起的资金调配失衡的问题。这也让国家,社会看到了现代化农业顺利孵化的曙光。但是就像产前的阵痛一般,随着资本农业的增多,资本农业转型困难以及转型过程中的技术、市场、法律等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与此同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土地纠纷,农民权益保障等问题,也使得大批工商资本产生畏难情绪,大批撤出农业投资市场,并留下大批的资本农业"烂尾楼",传统农业发展也受到影响,由此引发一系列恶性循环。而本文将着重针对,资本农业在转型过程中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技推广》2021,(2):85-86
近年来,我国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趋于合理,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坚实支撑。与此同时,部分地区也出现耕地"非粮化"倾向,一些地方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压减粮食生产,一些经营主体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树挖塘,一些工商资本大规模流转耕地改种非粮作物等,这些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将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16.
《河南农业》2014,(23):1-1
11月20日,《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公布。推动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对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有何意义?在推进过程中,农民的权益怎么保证?如何避免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后造成"非粮化""非农化",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记者日前采访了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17.
工商资本注入为最缺乏资金支持的毕节贫困山区农业带来了充裕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经营模式,推进了毕节市从传统农业向山地现代农业的转变步伐。但逐利的工商资本也易加剧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倾向,为实现毕节市山地现代农业良性发展,今后需积极引导城市工商资本投入毕节贫困的农业农村,为毕节市山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农村已进入经济结构加速优化、三产不断融合、脱贫攻坚冲刺的关键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设与投资面临资本短缺问题,政府利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加大对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具有战略意义。为推动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引导金融资本投向"三农"领域,国家先后设立试点,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撬动金融资本的相关实践。文章总结提炼了上杭县在作为国家财政支农资金试点期间的主要做法,归纳了这一系列实践为加快实现农  相似文献   

19.
工商资本大规模下乡经营农地源于农业产业链整体上利润较高、政府政策大力扶持与现代农业发展对资本的需求等外部动力,也包含资本的逐利性、抢先拥有农业资源与工商资本存量大等内部动力,其具体方式包括直接进入方式与间接进入方式,同时也规定了其具体准入领域。工商资本下乡能来带规模经济效应、知识溢出效应与社会组织效应,又会产生投资的盲目性、非粮化与非农化倾向、增加农民风险以及土地流转关系不稳定等问题。为此,应当从构建以家庭农场为企业的组织形式、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实行风险保证金、租金预付制度与工商资本下乡投保制等风险保障制度以及加强监管制度等方面,探索工商资本下乡经营农地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20.
1成为普遍现象的原因 现阶段的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具有明显的普遍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