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通过模拟湿地环境进行土培试验,设置4个砷污染处理(0、50、150、600 mg/kg),4个外源磷输入处理(0、0.2、2、20 mg/L),培养60 d后对底泥理化性质、总砷及砷形态、土壤磷酸酶、脱氢酶和脲酶进行检测,分析砷污染底泥环境下外源磷输入对底泥无机砷形态分布以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磷对砷污染底泥pH、EC值、DO值和Eh值的影响显著;外源磷输入能显著降低底泥总砷的含量,并且底泥砷的生物有效性系数随着输入外源磷的增加而降低;砷对3种土壤酶的抑制程度为磷酸酶脱氢酶脲酶,外源磷对砷污染湿地底泥脱氢酶有显著的激活效应;脲酶对砷污染不敏感,600 mg/kg处理对脲酶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外源磷对脲酶活性有一定激活作用;磷酸酶活性与底泥砷浓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外源磷能提升底泥磷酸酶活性。外源磷能有效降低底泥总砷的含量,同时外源磷对底泥砷的土壤酶毒性有缓冲作用,对土壤酶活性具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外源磷输入对底泥砷胁迫下挺水植物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测量0 mg/kg、150 mg/kg、600 mg/kg 3种砷水平胁迫下,输入0 mg/L、2 mg/L、20 mg/L 3种外源磷水平后香蒲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低质量浓度磷(2 mg/L)和低含量砷(150 mg/kg)处理提高了香蒲鲜质量;(2)外源磷输入刺激了底泥无砷处理下香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上升,抑制了谷胱甘肽(GSH)活性,高质量浓度磷(20 mg/L)处理下抑制作用增大,同时也促进丙二醛(MDA)的产生;无外源磷输入时,底泥添加低含量砷处理促进SOD活性和MDA积累量上升,高含量砷(600 mg/kg)处理抑制了CAT和GSH活性;(3)低质量浓度外源磷输入提高了底泥砷胁迫处理下香蒲体内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积累量。外源磷提高了底泥砷胁迫下香蒲抗氧化酶系统活性,但是这种刺激作用有一定的限度。香蒲比一般蕨类和苔藓类植物更有生长优势,所以香蒲具有修复面临的磷富营养化和砷污染双风险湿地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水平外源磷(P)输入对挺水植物香蒲在不同梯度砷(As)污染底泥中的生长指标及其对砷累积与迁移的影响,为砷污染湿地生态恢复区的建设和日常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试验模拟0 mg/L(PCK)、0.2 mg/L(P0.2)、2 mg/L(P2)和20 mg/L(P20)4种不同水平的外源磷输入0 mg/kg(As0)、150 mg/kg(As150)和600 mg/kg(As600)3种不同程度砷胁迫生境,分析香蒲的生长指标和其对砷的积累特征.[结果]底泥砷处理为As0时,P0.2处理下香蒲有最大生物量积累(95.57 g/株),根部耐性指数(TI)和香蒲单位面积砷迁移总量(W)最高,分别为110.18%和2.68 g/ha;P20处理下香蒲PSⅡ光合系统最大光合潜力(Fv/Fm)、PSⅡ光合系统电子转运效率(ETo/RC)和植株间转运系数(TF)最大,分别为0.81、1.16和0.50,此时香蒲对底泥中砷去除率(Rc)、固定率(Rs)及提取量(EX)最高,分别为32.96%、33.12%和717.06μg.底泥砷处理为As150时,P0.2处理下生长于污染底泥中的香蒲生物量积累、TI和TF均最高,分别为100.20 g/株、120.16%和0.08,此时Rc、Rs和EX也最高,分别为32.45%、35.35%和1921.98μg;P2处理下Fv/Fm、ETo/RC和W最大,分别为0.84、1.25和8.29 g/ha.底泥砷处理为As600时,P0.2处理下香蒲Fv/Fm、Rc和Rs最大,分别为0.80、56.99%和52.73%;P2处理下香蒲生物量积累、ETo/RC和W最高,分别为96.23 g/株、1.07和20.43 g/ha;P20处理下香蒲地上部对砷BCF和TF最大,分别为0.58和0.24.[结论]当底泥处于中重度砷污染(<150 mg/kg)时,较高磷水平(0.2 mg/L)处理可获得更好的香蒲生态修复砷污染效果;当底泥处于严重砷污染(150~600 mg/kg)时,高浓度磷水平(2 mg/L)处理使香蒲对砷生态修复效果最优.实际应用中适当提高供磷水平可改善香蒲生态修复砷污染湿地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选取云南阳宗海湖滨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外源砷浓度为0.00、0.01、0.05、0.10、0.25、0.50、1.00 mg/L,实验时间设置为短期(1~72 h)和长期(7~15 d),探究外源砷输入对沉积物磷释放及形态转化的影响规律特征。结果表明:外源砷浓度为0~0.25 mg/L时,沉积物对砷的吸附速率较快,以物理吸附为主;在0.25~1 mg/L时,沉积物对砷的吸附速率减缓,以化学吸附为主。随外源砷的浓度升高沉积物磷的释放量先升后降,外源砷浓度为0.25 mg/L时,沉积物磷的释放量达到最大值为0.092 mg/L,超过了地表水质量环境标准Ⅲ类水标准值。外源砷浓度的增加使沉积物中磷形态由惰性态向活性态转化,Al-P和Fe-P含量的增加与外源砷浓度呈显著相关性。外源砷进入会导致沉积物中磷的释放量增加及磷形态由非活性态向活性态转化,增加砷和磷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湿地水生植物去除水体氯苯类有机污染物的能力,为其在人工湿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水培法结合GC-MS技术研究有机污染物六氯苯(HCB)胁迫下,湿地植物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根系分泌次生代谢物、水培液的pH、溶解氧、电导率和氧化还原电位及HCB浓度等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培养过程中湿地植物香蒲促进水体HCB浓度降低35%~64%;香蒲根系分泌次生代谢物主要有10种,包括5种烃类、2种酯类、α-毕橙茄醇、1H-3A,6-氢呋喃-2-酮-3-羧酸和油酸酰胺;HCB胁迫导致香蒲根系分泌物收集液导电性增强,氧化还原电位为37.3~88.2mV;水培30d后,香蒲根系分泌次生代谢物组分发生改变,1-十二烯和1-十三烯2种烃类,苯甲酸乙酯和邻苯二甲酸甲酯2种酯类的分泌被抑制,正十二烷、1H-3A,6-氢呋喃-2-酮-3-羧酸和油酸酰胺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7.2%、87.4%和112.6%,而α-毕橙茄醇、正十四烷和α-细辛脑含量分别下降25.7%、68.2%和96.5%;HCB浓度与香蒲根系分泌次生代谢物组分的相关系数为-0.887~0.509,其中,HCB浓度与苯甲酸乙酯呈极显著负相关(r=-0.887,P0.01)。【结论】HCB胁迫直接影响香蒲根系分泌次生代谢物组分进而影响HCB的生物降解,其中,HCB胁迫下香蒲根系分泌物苯甲酸乙酯可极显著抑制HCB降解。  相似文献   

6.
土壤高砷污染对冬小麦和油菜生长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高浓度砷污染对冬小麦和油菜生长、生物量、产量的影响及磷、砷在此2种作物各个部位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200 mg·kg-1土壤砷污染显著抑制了冬小麦的生长,收获时冬小麦株高较对照降低17%;冬小麦地上部分、根系的生物量和产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2.2%,60.6%和46.8%。但土壤砷污染对油菜株高、生物量影响均不显著,产量较对照降低了15.4%。砷在冬小麦、油菜各部位的含量为根系>茎叶>颖壳(角果皮)>种子。相同砷污染条件下,小麦根系砷浓度(74.86 mg·kg-1)显著高于油菜根系砷浓度(57.76 mg·kg-1),但地上部分砷含量差异不大,冬小麦籽粒中砷的含量高于油菜籽粒,但均未超过0.7 mg·kg-1。土壤砷污染对冬小麦、油菜根系、茎叶中磷含量影响不大,但显著降低了颖壳(角果皮)中磷的含量。油菜较冬小麦对砷有更高的耐性,砷污染土壤中种植越冬作物时,更适合种植油菜。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阿特拉津胁迫下水生植物根系的生理响应特征,以典型湿地植物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实验,研究阿特拉津(0、0.2、0.4 mg·L-1和2.0 mg·L-1)胁迫45 d对香蒲根系阿特拉津积累、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根系分泌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可以在香蒲根系积累且显著降低香蒲生物量。随阿特拉津胁迫的提升,根系丙二醛(MDA)含量持续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增加再降低趋势(P<0.05),且在0.4 mg·L-1时达到最大值,较对照提高123.7%;阿特拉津胁迫对谷胱甘肽(GSH)活性无明显影响。香蒲根系分泌物中检出的化合物种类随着阿特拉津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多,主要包括烷烃、烯烃、酯、胺、醇、酚、酮和有机酸类化合物,其中烷烃类化合物种类最多且相对含量最大;高浓度阿特拉津胁迫(2 mg·L-1)抑制酯类和醇类化合物的分泌,而提高酚类和有机酸类化合物的分泌量;根系阿特拉津含量、MDA含量分别与酚类和有机酸类的相对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研究发现,阿特拉津胁迫诱导的氧化应激激活了香蒲根系的抗氧化防御系统,植物通过调节分泌物的组成和含量应对胁迫,最终降低了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典型湿地挺水植物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在砷(As)污染下的生长状况,以及香蒲中As的累积与迁移特征,设置As_0、As_(50)、As_(150)、As_(600)4个梯度As污染生境,对应底泥中As含量分别为0、50、150、600 mg·kg~(-1),探析As胁迫下生命周期内(生长期、成熟期、萎黄期)香蒲的生长发育、As累积特征及其对土壤中As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在4种程度As胁迫下香蒲均能完成生命周期,结出种子柱头。生长期,As_(50)处理香蒲根系耐性指数最高,达到132.38%,As_(150)处理香蒲生物量为19.12 g,较As_0处理高出34.08%;As_(600)处理生物量积累为12.35 g,较As_0处理减少13.39%,此时香蒲根系耐性指数最小,为65.23%。成熟期,As_(50)处理香蒲生物量累积最大,达到72.23 g,较As_0处理高出28.70%,此时香蒲根系耐性指数最高,为149.25%;As_(600)处理生物量积累最低,香蒲根系耐性指数最小。萎黄期,As_(50)处理香蒲生物量累积最高,达到79.23 g,较As_0处理高出23.94%,此时香蒲根系耐性指数最高,达到119.28%;As_(600)处理下生物量积累最低,较As_0处理下降13.47%。在香蒲生长的3个阶段,底泥As含量为0~50 mg·kg~(-1)时香蒲叶片谷胱甘肽活性最高;As_(50)和As_(150)处理的PSⅡ光合反应系统最大光合潜力(F_v/F_m)均高于As_0处理,而As_(600)处理下香蒲F_v/F_m最低,此时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最高;香蒲地下部对As的生物富集系数大于地上部,植株间转运系数为0.09~1.10,香蒲对底泥中As的固定率大于去除率,提取量和单位面积迁移量与底泥中As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香蒲可以耐高浓度As胁迫并正常生长,对As污染湿地底泥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可以将香蒲作为As污染湿地植物建群种,香蒲生长达到萎黄期之前增加对香蒲的收获和更换次数可以获得更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阿特拉津和外源磷对水生植物磷吸收及抗氧化酶系统影响的复合效应,选取典型的湿地植物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为供试植物,采用水培实验,研究阿特拉津(0、0.5、2 mg·L~(-1)和5 mg·L~(-1))和外源磷(0.5、4 mg·L~(-1)和10 mg·L~(-1))交互作用对香蒲体内磷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胁迫下,外源磷相较于对照显著提高了香蒲地上(310.47%)和地下部(165.81%)平均磷含量;中低浓度(0.5 mg·L~(-1)与2 mg·L~(-1))阿特拉津处理下,随着外源磷浓度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升高,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GSH)活性增强,丙二醛(MDA)含量则显著降低;高浓度阿特拉津(5 mg·L~(-1))处理下,外源磷降低了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AT、GSH活性,却提高了MDA的积累。因此,中低浓度阿特拉津胁迫下外源磷能够提高香蒲体内磷含量、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系统活性,而高浓度阿特拉津与外源磷的复合效应表现为协同抑制,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阿特拉津胁迫与外源磷交互作用下水生植物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典型湿地挺水植物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在砷(As)污染下的生长状况,以及香蒲中As的累积与迁移特征,设置As0、As50、As150、As600 4个梯度As污染生境,对应底泥中As含量分别为0、50、150、600 mg·kg-1,探析As胁迫下生命周期内(生长期、成熟期、萎黄期)香蒲的生长发育、As累积特征及其对土壤中As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在4种程度As胁迫下香蒲均能完成生命周期,结出种子柱头。生长期,As50处理香蒲根系耐性指数最高,达到132.38%;As150处理香蒲生物量为19.12 g,较As0处理高出34.08%;As600处理生物量积累为12.35 g,较As0处理减少13.39%,此时香蒲根系耐性指数最小,为65.23%。成熟期,As50处理香蒲生物量累积最大,达到72.23 g,较As0处理高出28.70%,此时香蒲根系耐性指数最高,为149.25%;As600处理生物量积累最低,香蒲根系耐性指数最小。萎黄期,As50处理香蒲生物量累积最高,达到79.23 g,较As0处理高出23.94%,此时香蒲根系耐性指数最高,达到119.28%;As600处理下生物量积累最低,较As0处理下降13.47%。在香蒲生长的3个阶段,底泥As含量为0 ~50 mg·kg-1时香蒲叶片谷胱甘肽活性最高;As50和As150处理的PSⅡ光合反应系统最大光合潜力(Fv/Fm)均高于As0处理,而As600处理下香蒲Fv/Fm最低,此时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最高;香蒲地下部对As的生物富集系数大于地上部,植株间转运系数为0.09~1.10,香蒲对底泥中As的固定率大于去除率,提取量和单位面积迁移量与底泥中As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香蒲可以耐高浓度As胁迫并正常生长,对As污染湿地底泥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可以将香蒲作为As污染湿地植物建群种,香蒲生长达到萎黄期之前增加对香蒲的收获和更换次数可以获得更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4种水生植物除磷效果及系统磷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类型水生植物对水体总磷的去除效果及系统磷迁移规律.[方法]选取4种不同生态类型水生植物,分别为漂浮植物凤眼莲、水浮莲和挺水植物香蒲以及沉水植物轮叶黑藻,结合滇池富营养化湖水及底泥,构建静态模拟生长体系.[结果]4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底泥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试验80 d后,凤眼莲、水浮莲和香蒲对水体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5.0%、94.3%和92.0%.凤眼莲系统中水体磷浓度大幅度降低,底泥中的磷素逐渐释放,凤眼莲所吸收磷素来源于水体和底泥;水浮莲所吸收磷素主要来源于水体;香蒲鲜质量增加极少,在降低水体总磷浓度的同时,促使底泥总磷含量略微增加,从表观上看,水体为其吸收磷素的主要来源;轮叶黑藻植株部分发生腐烂,对水体总磷的去除率仅为62.9%,低于对照,但对底泥中总磷吸收良好,底泥是其吸收磷素的主要来源.[结论]凤眼莲、水浮莲和香蒲能有效降低水体总磷;凤眼莲和轮叶黑藻能够吸收底泥中的磷素;当水体总磷浓度较低时,底泥中的磷素会释放至水中.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磷肥水平对砷污染土壤中油菜生长和吸收累积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 mg/kg砷污染土壤中,没有施入磷肥的情况下,油菜几乎不能生长,植株僵硬,趋于死亡,产量极低.当分别施人0.2 g/kg和0.4以g磷肥后,油菜株高、生物量和产量等指标均显著提高,砷毒害作用显著降低.在P0.2和P0.4两个磷水平下,油菜根系砷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71%和111%;茎叶中砷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24.45%和13.0%;角果皮中砷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44.49%和345%.磷肥的施用,显著提高了砷在油菜各部位的含量.与P0.2处理相比,P0.4处理下油菜根系、茎叶中砷含量有降低趋势,但角果皮中砷含量显著增加.不同浓度磷肥的施用促进了砷由地下向地上部分转移,尤其是向角果皮中转移.随着土壤中磷浓度的增加,油菜籽粒中砷含量也逐渐增加.但均没有超过0.7mg/kg国家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3.
用不同比例A1和B层暗棕壤混合(A1∶B=1∶2)制造土壤养分缺乏条件,栽植落叶松幼苗,通过模拟我国东北林区代表性森林凋落物淋洗液中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系统研究养分缺乏下,不同浓度外源有机酸对暗棕壤磷有效性和落叶松幼苗吸收运输磷素养分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A1层与B层混合土壤速效磷含量降低,落叶松幼苗根系和叶片磷累积量和磷吸收效率降低,但磷利用效率增加。外源有机酸处理后,混合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有不同程度提高,3种有机酸的作用强弱表现为琥珀酸柠檬酸草酸,一般以浓度5.0 mmol/L和处理20 d时提高效果最显著。有机酸不同程度提高了根系和叶片的磷累积量和磷吸收效率,但降低了磷利用效率。有机酸对磷累积量和磷吸收效率的提高程度因处理时间、有机酸浓度和种类而异:对于根系,20和30 d的结果高于10 d,叶片则10和20 d的结果高于30 d,说明处理前期磷被吸收后向叶片的转移量较多,而后期则更多地在根中积累;3种有机酸大多在10.0 mmol/L提高幅度最大;不同有机酸的促进程度为琥珀酸柠檬酸草酸。  相似文献   

14.
【目的】阐明磷肥用量以及水稻磷营养特性对砷污染水稻产量、生物量及其安全性的影响,探讨降低水稻砷污染的农艺措施。【方法】以2个耐低磷(磷高效吸收型品种99011和磷高效利用型品种580)和1个低磷敏感型水稻(99056)为材料,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不同磷用量对中、高度砷污染土壤上水稻产量、生物量以及秸秆、颖壳和稻米P、As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无砷处理相比,50 mg•kg-1的砷略微增加水稻的生物量,但降低水稻产量,增施磷肥显著提高生物量和产量;100 mg•kg-1的砷显著降低水稻生物量和产量,增施磷肥显著提高生物量,但产量在磷用量为30 mg•kg-1时最高,磷用量为150 mg•kg-1时最低(为0)。砷污染土壤上,水稻不同部位As含量为秸秆>>颖壳>>糙米,且As含量随磷用量或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砷胁迫或者磷、砷双重胁迫下,同一处理的水稻产量、生物量以及秸秆、颖壳和糙米P含量均为99011>580>99056,3个品种之间差异显著,且磷用量越少、砷浓度越高,品种之间差异越大;秸秆、颖壳和糙米As含量为99056>580>99011,3个品种之间差异显著,且磷用量和(或)砷浓度越高,品种之间差异越大。在砷浓度≤50 mg•kg-1和磷用量≤30 mg•kg-1时,磷高效吸收型品种99011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且稻米As含量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结论】砷胁迫下,水稻产量及其As含量与品种磷营养特性以及施肥量密切相关。在中、轻度砷污染土壤上,可以通过选用磷高效吸收型水稻品种,并根据土壤磷丰缺程度适当减少磷肥用量等措施来保证水稻数量和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5.
芦苇对砷污染土壤中砷的吸收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金红  陈璟  刘芳 《农学学报》2017,7(4):20-24
以芦苇为材料,对含砷土壤中砷的吸收转运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利用芦苇修复本地砷污染土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盆栽模拟试验,添加外源砷,设置6 个不同的土壤砷浓度,以芦苇为砷污染土壤修复材料,生长60 天后,对芦苇在砷污染土壤环境中的生长、吸收及转运规律进行研究和探索。结果表明:芦苇经不同砷浓度胁迫60 天后,不同砷浓度对芦苇株高、萌芽及展叶均有一定影响,砷浓度从200 mg/kg 梯度依次加大时,芦苇地上地下部分鲜重呈现较快下降的趋势,芦苇干重随着土壤砷浓度的增加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土壤砷含量与芦苇地下部分砷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可得出结论:芦苇是一种耐砷性强的植物,具有修复当地砷污染土壤的潜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砷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揭示砷对小麦根系的毒害作用与机理。[方法]采用水培试验,设定砷浓度分别为0、5、10、15、20 mg/L,培养30 d,测定小麦根长、根体积和根系活力,分析根系中砷的累积量和养分元素含量。[结果]小麦根系能够累积较高浓度的砷,根系砷含量最高达4 506.11 mg/kg。砷显著抑制了小麦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根长、根体积,降低了根系的生物量。溶液砷浓度为5~10 mg/L时,小麦根系中P、K、Mg和Mn、Cu、Zn的含量有增加的趋势;溶液砷浓度为15~20 mg/L时,小麦根系P、Mn、Zn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均降低。小麦根系N的含量受溶液砷浓度影响不显著,砷显著降低了小麦根系Fe的含量。[结论]砷的毒害作用主要体现在抑制小麦根系生长,降低根系活力及生物量;砷对小麦根系中N、K、Ca和Mg等的含量影响较小,对Fe、Mn、Cu和Zn等微量元素含量影响较大;15~20 mg/L砷处理时,砷与P的竞争作用明显,抑制小麦根系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外源硅和有机质对铅锌尾矿区污染土壤中生长的小麦各部位砷(As)、铅(Pb)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不同部位砷、铅累积的规律为根系秸秆颖壳籽粒;与对照相比,单施硅可促进小麦生长,降低小麦根系、秸秆和颖壳中As浓度,幅度分别为19.7%,18.5%和14.3%,同时也降低了小麦地上部Pb浓度,幅度为27.6%~47.3%;添加有机质处理则抑制了小麦的生长且增加了小麦体内砷和铅的累积;同时施用硅和有机质的处理对小麦生长及其体内砷、铅的累积情况与单施硅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可见,单施硅可促进铅锌矿区农田土壤中小麦的生长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体内砷、铅的累积。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强西安石油污染防控,并为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行为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西安市城郊典型蔬菜基地37个表层土壤和37个地下水样品中的正构烷烃进行测定,并对其分布特征、来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城郊土壤中正构烷烃含量在1.06~4.01μg·g-1之间,以高碳奇数烷烃为主,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地下水中正构烷烃含量在9.2~99.35μg·L-1之间,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土壤和地下水存在一定的污染;基于正构烷烃的分子指标的诊断表明,土壤中正构烷烃为混合来源,具有较强的高等植物输入优势,显示出草本植物特征和一定程度的石油污染特征;土壤理化性质与正构烷烃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正构烷烃含量与有机质、含水量、碳氮比(C/N)和碳磷比(C/P)呈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有机质和含水量是主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9.
外源砷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外源砷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经驯化后的无污染土壤而言,低浓度外源砷对异养型微生物的生长有刺激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又表现为抑制作用;在相同的外源砷浓度下,砷对自养型微生物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微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高于受砷严重污染区土壤的;而当向其中加入外源砷后,微污染土壤中的微生...  相似文献   

20.
以珍汕97B和密阳46为研究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研究1mg/L,10mg/L和20mg/L 3种不同磷质量浓度对水稻根系生长、根系阳离子交换量(CEC)及部分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的外源磷素水平(1 mg/L)显著提高植株总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直径.低磷水平可以降低2个品种根系阳离子交换能力;高磷水平处理10d和20d时,2个品种水稻根系阳离子交换能力表现不同,其中珍汕97B根系阳离子交换量在2个时间段均显著增加,较对照分别增加24.9%和16.33%;而密阳46则较对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外源施磷水平对水稻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磷来看,低磷处理显著降低了2个品种植株地上与地下部分磷元素的积累,并影响其对Fe,Mn和Zn的吸收和运转;高磷(20mg/L)处理后,促进了幼苗磷素吸收和积累,对铁(Fe),锰(Mn)和锌(Zn)的吸收与积累也因品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变化特点.不同的外源磷素施用对2品种铜元素的吸收和运输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