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本文以延安市安塞区为例,针对其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的问题与主要做法进行分析,围绕关注后续产业发展、调整优化林分结构、建立联合巡查机制三个层面,探讨了建立退耕还林还草长效机制的具体策略,致力于更好地维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格局、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分为4个阶段,纸坊沟流域经过20余年的综合治理初步步入第Ⅲ阶段;以纸坊沟流域为例,在分析不同阶段系统演变驱动力的基础上,研究了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规律:(1)生态系统对经济系统作用的滞后性,(2)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但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对系统功能的预期,调整系统结构,(3)生态经济系统循环中的投入主体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形式。探讨了“退耕还林(草)工程”下生态经济系统“凸变”演替的具体表现,即“退耕还林(草)工程”是对资源需求量的强制规定,“退耕还林(草)工程”经济补偿政策使生产经营者对资源的需求量减少,退耕还林(草)”工程使实施区域直接过度到第Ⅱ阶段后期或第Ⅲ阶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延安市安塞区为例,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的问题与主要做法进行分析,围绕关注后续产业发展、调整优化林分结构、建立联合巡查机制等3个方面,探讨了建立退耕还林还草长效机制的具体对策,以期为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对退耕还林(草)补贴届满的临近,退耕还林(草)的后续政策成为理论界和农民关注的焦点。在简要分析了目前有关“退耕还林”后续政策理论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新的制度安排,促使生态市场的形成,用市场机制引导农户发展生态生产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海晏县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该县实际提出解决的对策,包括:加大宣传力度,明确林地权属;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培育后续产业;落实各项配套措施,着力研究后续发展问题等,以期为该县退耕还林(草)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内蒙古太仆寺旗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完善生态保护措施;优化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模式;抓好宏观政策引导,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实现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与结构调整相结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与农民增收相结合、退耕还林与三农工作相结合。通过以上措施促进后续产业发展,提高生产力,有效促进农牧民增收。  相似文献   

7.
宁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大意义及配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宁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大意义,宁夏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通过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农民培训和退耕还林补植补造等配套措施建设,逐步建立起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回观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实施的基础上,对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界定了“山川秀美”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的涵义与基本内容,提出了“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从组织管理机制、补偿机制、后续产业发展和“生态-经济”效益良性循环机制、创新机制和舆情机制等方面入手,设计构建了陕西省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五位一体的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工程是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大工程。工程完成试点探索和全面开展工作之后,现在已进入巩固成果的重要阶段。如何巩固和发展四川富顺县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对进一步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促进四川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深远意义。本文主要结合富顺县退耕还林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其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0.
论竹子生态环境效益与竹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分析了竹子的生态和环境效益,从“以竹代木”保护森林资源、带动西部山区生态环境建设、支撑“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开发竹浆产业实现竹材综合利用、推进现代竹产业发展,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开发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培育和利用的良性循环,实现西部山区社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激励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鹏飞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7):1484-1488
对现有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的缺陷进行剖析,再从成本、收益分析角度探讨农户在退耕还林中的行为动因,最后经过实例予以佐证.结果表明,农户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并不关注生态建设,现有机制对农户参与退耕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而对农户参与生态建设缺乏激励或者没有激励.  相似文献   

12.
毕节市水土流失状况及生态环境建设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节市岩溶地貌发育强烈、石漠化严重、植被覆盖率低、降雨集中、坡耕地多、坡度大、毁林开荒严重、人口压力大、耕地资源不足、经济发展水平低是造成其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为此,笔者针对毕节市水土流失状况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扩展融资渠道、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草业发展、开发非木材林产品、大力发展经果林、坡耕地分区综合治理等方面探讨了毕节市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及生态环境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02~2005年在独山县退耕幼林地套种黔草1号高羊茅,进行种子生产及效益评价研究,对种子产量和牧草产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3年种子产量分别为140.55 kg/hm2、679.80 kg/hm2和691.50 kg/hm2,秸秆产量为1 469 kg/hm2、2 250 kg/hm2和2 238 kg/hm2,青草产量为57 810 kg/hm2、52 220 kg/hm2和51 730 kg/hm2;套种高羊茅后,在进行牧草管理的同时对林木进行管理,既使牧草和种子双丰收,又促进了苗木的生长,收益明显提高,最高达到19 098.00元/hm2,是套种前4 750元/hm2的4倍。  相似文献   

14.
以康保全县及其3个自然区为研究尺度,在遥感图像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对研究区1993年至2008年退耕还林还草的总体特征、分区特征、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6年来耕地大面积减少,但仍为基质景观,林地、草地面积持续增加;三个自然区在保持各自基质景观优势的基础上,耕地、林地、草地所占面积比例有趋均衡倾向;在时空分布上,1993~2001年间,退耕还林还草集中在北部低山丘陵区和东部缓坡丘陵区,在2001~2008年间,退耕还林还草集中分布在南部波状平原区和东部缓坡丘陵区.该县要进一步加大牧草地面积,保持退耕成果,调整耕地和林地结构,建立起既符合生态本底又有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以牧为主、牧林农相结合的土地利用格局.  相似文献   

15.
苇状羊茅和鸭茅的水土保持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苇状羊茅和鸭茅两种地方牧草的水土保持性能,2003~2005年对退耕坡地种植的苇状羊茅和鸭茅进行了植被盖度、产草量、根系生物量、径流量、土壤侵蚀量和理化性状的测定比较。结果表明,两种草地盖度分别在播种90 d和120 d后均达到100%,鲜草产量高,径流量分别比对照减少32.7%和38.0%,土壤侵蚀量分别比对照降低80.00%和88.57%,根系数量多,集中分布于0~25 cm土层中,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特性,比较适宜在退耕坡地还草中利用。  相似文献   

16.
坡耕地上等高草篱的功能与效益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等高草篱的功能与效益进行长期监测和综合分析,为北方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预防措施。【方法】以径流小区为基本手段、以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inn.) Spreng)为代表,布设草篱处理和无草篱作为对照,其后对两种处理下土壤的物理性状、水分条件、养分水平、水土流失、养分流失以及作物产量等进行连续5年的观测,通过对比分析揭示等高草篱的各种功能,同时对其成本和作物产量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狼尾草是北方地区优良的草篱候选草种,该草篱可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种植5年可使土壤容重降低7.0%、稳定入渗率和总孔隙度分别增加157.1%和11.0%,并使土壤细颗粒含量(<0.01 mm)增加10.8%;(2)草篱可显著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和肥力水平,使表层土壤含水量平均增加3.5%,同时使土壤有机质及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其中有机质和速效磷增幅最大,分别为12.7%和24.5%;(3)草篱年均可减少63.2%的地表径流和77.7%的土壤流失,同时减少69.4%的总氮、72.7%的硝态氮、57.3%的铵态氮、54.2%的全磷和62.3%的可溶性磷流失,具有显著的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效果;(4)草篱对其附近作物的增产作用为21.5%,但由于草篱本身需占用耕地,因此作物总产量略有降低;(5)狼尾草草篱的应用成本为2 701元/公顷,与坡改梯等工程措施相比优势明显。【结论】狼尾草草篱价格低廉、效果显著,是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可在中国北方地区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7.
香根草篱防治红壤坡耕地侵蚀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 997~ 1 999年试验结果表明 :丘陵红壤坡耕地实施香根草篱开发 ,可使地表径流量、土壤冲刷量和养分流失总量分别减少 60 .1 %~ 72 .4%、5 6.2 %~ 77.9%、69.2 %~ 90 .4% ,可使土壤临界侵蚀量提高 2 .7mm ,花生产量年均提高 1 0 .3%。而且 ,2~ 3年后 ,香根草篱的水土保持效果接近于梯地  相似文献   

18.
苏广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30-8132
以广西都安澄江喀斯特小流域为研究单元,分析了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主要物理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自然林地向灌丛地、灌草丛地、草地、人工林地、梯化旱地、旱地、坡耕地转变,土壤容重、pH呈增加趋势,而土壤含水量、土壤总孔隙度、电导率逐渐降低。土壤电导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程度最强烈,土壤容重、含水量和总孔隙度的响应程度居中,pH最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总孔隙度、含水量、电导率及pH的变化均与土壤容重的变化有关。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总孔隙度和含水量均减少,电导率降低,而pH升高。综合分析土壤物理性质各项主要指标,发现自然林地土壤物理性质最优,灌丛地、灌草丛地、草地、人工林地、退耕地的土壤物理性质次之,梯化旱地、旱地、坡耕地最差。  相似文献   

19.
王彦丽  李忠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26-6227,6242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计算出了定边县1986~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概率矩阵,初步分析了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各类型间的转化特征,并利用马尔可夫链模型(Markov Chain Model)对今后数年(2015、2030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趋势进行了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0~2030年,定边县耕地、草地年变化率下降,未利用土地和水域的年变化率基本持平,建设用地增加1354.58hm2,年变化率为0.83%,增加趋势显著。定边县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发生了较为复杂的变化,土地利用向良性化发展,少量草地又有沙化趋势。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建设用地增加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20.
卓资县退耕还林(草)工程效益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卓资县的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现状,通过该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近5a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在该地区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